李占军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弱化的思考
李占军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功能的发挥受到高校内部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想弱化一些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发挥的因素,就要从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两方面入手,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弱化;强化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主要是指教学课程在大众化功能传播过程中对传播的推进、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以及需要达到的授课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专业的教学知识,使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技巧,可使学生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在了解课程的基本脉络后,对于课程整体有一定的把握,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发挥[1]。
1.内部教学体系的影响
从教学目的进行分析。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其教学目的发生了一定偏差。本来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通过提问交流加深理解的课程,但一些教师对自身的授课水平太过自信,认为自己所授内容具有绝对权威,不允许学生对授课内容提出质疑,对于有个性、想极力表现自己的学生进行压制和打击,以培养“遵守规矩”的人才。这种“强制灌输”式的授课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被弱化,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从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依然是主体,而学生在讲台下接受授课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对课堂无法产生兴趣,知识接受程度自然不高。虽然已经推行新课程改革,但大部分思想政治课程也只是勉强加入了一些多媒体案例,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学生也只会因为新鲜感对案例产生一定兴趣,之后又回到原有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也无法使思想政治课程表现出感染力和吸引力,久而久之,将影响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也限制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发挥。
从考核方式进行分析。目前的思想政治课程考核仍采用传统的标准考卷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在我国已经沿用了许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也存在弊端。如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面,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思想理论为主的课程,包含了许多思想层面的知识,用标准化的试题可能无法全面地诠释思想理论,某些学生卷面分数比较低,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一定是错的,只能说明与“标准答案”不符[2]。相反,这种标准化考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圈定了条条框框,许多高分考生只是死背知识、生搬硬套,应付考试,其本身对于马克思主义了解不深;而低分考生受到打击,会逐渐对思想理论课失去信心,从而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当前的考核制度都会使学生逐渐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从而弱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功能。
从教育对象来说,当前高校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交流方式以及行为方式都会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造成影响。第一,当前的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与时俱进,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及时将社会中的最新动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而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多以枯燥乏味的纯理论为主,热爱新鲜事物的高校学生无法很好地吸收教学内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发挥受到阻碍。第二,当前的高校学生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动态,并且尝试以自己的认知来解释社会现象。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都是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为主,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比较慢,所以许多理论知识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相脱节。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社会现实问题时,如果教师无法运用当前所学理论知识解答,那么学生将会产生“理论与现实脱节,学来无用”的想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产生质疑,影响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弱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功能。
2.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各国之间不仅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在思想文化交流方面也更加频繁。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和理论在我国不断传播,对我国传统的思想理论造成了一定冲击,也对我国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质疑。另外,由于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程存在偏见,企业对于人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没有任何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很容易被忽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也无法有效发挥。
1.高校内部的教学体系改革
明确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授课进度、课程整体性的把握、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授课教师应当把每一个细节都当做关注点,把每个细节的处理都纳入到目标制定时的考虑范围内,明确教学目标,提高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目标明确以后,教师授课会更有条理性,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时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学生只有在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功能。
优化教学方式。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比较深奥的理论思想课,需要授课教师以特别的教学技巧将生涩难懂的理论思想转化成通俗易懂的道理,便于学生理解,而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更容易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可从日常生活中发掘例子,使抽象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体验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从而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功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式。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生活经历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要将自己当做课程的引导者,引导整个课堂的流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程中,在确保思想教育课程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从而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功能。
2.社会环境的改善
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重要性。只有从社会需求上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地位,才能使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培养政治观念、提高思想觉悟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阶级性和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兼顾课程的科学性与政治性,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将人的本性与思想结合进来,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其次,处理好社会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质量的关系,净化社会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时,偏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经济基础与发展质量,导致部分区域的经济迅速发展,而另外一些区域的经济相对落后,而长期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高校学生就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用性产生质疑。另外,这种贫富差距的出现极易引发社会问题: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个人享乐主义,贪污受贿,仇富心理等。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使高校学生很难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虚伪和不切实际,对当前社会发展没有借鉴意义,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信心。所以,政府应加大对社会问题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社会现实基础,以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发挥。
最后,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专门用于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课程建设、教材改革、学分规定、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培训等。虽然政策规划文件已经下发,但目前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许多高校只是象征性地学习,并未将具体政策、规划落到实处,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发挥作用。高校应重视国家政策的落实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实现。
由于高校内部教育体系以及外界社会环境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被弱化。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高校内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外界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积极推广马克思主义,使其大众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文卉,李振华,何丽.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东岳论丛,2010,31(6):171—174.
[2]吕卓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切入点——以推行“互动”探究式教学为例[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9(2):56—60.
[3]翟光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124—127.
〔责任编辑:崔雅平〕
2016-10-26
李占军(1985—),男,山东菏泽人,学生,硕士,从事毛泽东理想教育教学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28
G641
A
1008-6714(2017)02-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