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国 星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蓓蕾园地】
论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课教师人生导师的角色定位
姚 国 星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与学业教师相对应、相区分的,它意味着指导、引领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就人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指导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帮助大学生直面人生困惑,激发人生奋起直追的动力,还要帮助大学生领悟真谛、找准人生坐标。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承担人生导师的角色,要积极自觉地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勤于思考人生哲理,敏于洞悉大学生实际心理状态。
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人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难题明确了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更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和引路人的责任。”[1]这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内涵,关系到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否承当好立德树人的角色使命。为深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的认识,笔者拟就思政课教师肩负大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
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来看,真正对其有影响的导师,一种是学业方面的导师,另一种就是人生方面的导师。学业导师主要在于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帮助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技术,所有负责科学知识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的教师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学业导师。而大学阶段又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中困惑和迷茫的时期,这一阶段不应该只接受科学知识和技能技术,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生面对的系列矛盾,掌握“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本领,因此,大学生成长发展也需要人生导师,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从一定意义来看人生导师是与学业导师既相区别又相对应的,人生导师主要对大学生人生成长方面起指导作用,尽管两者在职责侧重上有所不同,但从人发展的内在逻辑来分析,两者完全可兼于一身。现实生活中,学生和学校更关注学业导师和意识形态等工作,比如在高考填写志愿,选择理想大学的时候,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大学有多少院士,有多少专家学者等,有哪些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在国内外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等等。对这些的关注归根结底是从学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鲜有人在高考志愿选择上考虑到人生未来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更少有人考虑到人生导师的影响。事实上,对于大学的人才培养,人生导师和学业导师同样重要。大学生正值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实现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离不开人生导师的指引,而人生导师的角色通常落实在思政课教师上,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承担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工作,还要在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主要引导作用,对于思政课教师作为“人生导师”之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蕴,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
(一)要以整个人生成长来衡量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弥足珍贵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大学生来说不仅在于各项生理指标处在黄金鼎盛时期,而且还是夯实人生基础、做准备的关键时期,是为步入社会生存、生活做准备的时期。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样使人生更有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时期、选择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在一定意义上都会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大学及大学生活的价值,绝不应该只限于学校阶段的短期效应来看,而应该放到人一生的发展历程来看待,从一个人一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来看,大学生活无疑显得弥足珍贵。从本质上来看,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处所构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样应该放在人一生的角度予以审视。大学时期,学业导师偏重的是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而人生导师传授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表层来看,学业导师传授的生存之道似乎更为重要,因为他直接与生活、就业、物质等挂钩,而作为人生导师所给予的教诲仿佛并不能解决生活中柴米油盐的问题。但一旦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就会发现,良好的做人品质和良好的做事态度更容易让社会所接纳,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往往比技能本领更重要。并且往往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往所学的具体知识都逐渐地被遗忘,或者难以学以致用,但那些养成的人生品质却很难消逝,并且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愈来愈深刻和持久。正是基于人生健康发展的角度,衡量思政课教师担当人生导师的意义和价值,务必要立足于人生长远发展予以度量和审视。
(二)要立足于人的成长趋于成熟的发展过程审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价值
从人的成长规律和生活现实的情况来看,人们就会发现,一个人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人与人之间成熟的差异,无非是过程、时间早晚、成熟度的差异。有的人偏重于依赖他人的教导被动地走向成熟,有的人善于把智慧内用通过体悟走向成熟,还有的人偏重于吃一堑长一智经验式的成熟等等,不同的人成熟的方式不尽相同。思政课教师作为人生导师,应该帮助引导大学生由不成熟变得成熟,帮助学生减少成长过程中付出的不必要的代价。尽管没有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一名大学生也可能在逆境和挫折中走向成熟,但是他在成长过程中也许会要走很多弯路,遭受很多创伤,付出许多不必要的成长代价,也容易遭受挫败后自信心丧失,而时光荏苒青春易逝,青年大学生没有足够的青春去支付那些不必要的代价。作为人生导师的工作价值就在于减少这一成长过程中的代价,缩短成熟转变的过程,避免不必要的青春荒废。如果大学生能在人生导师的教育引导下,很早就能深刻懂得一些人生哲理,那无疑为其节省了许多青春成本,也为其走向成功之路储存了宝贵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生导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减少成长代价的工作,价值重大。
(三)要从与学业导师影响的对比上来看待人生导师的工作及其价值
梁漱溟先生曾说:“所谓教育不但在智慧的启牖和知识的创造接受,尤其在调顺本能使生活本身得其恰好。”[2]31学业导师往往传授的是具体的知识和技术,而人生导师传授的主要是情志方面的教育,知识教育与情志教育截然不同,情志教育是根本。人的行动不能完全听命于知识,现代知识教育只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工具丰富,可能会给生活带来幸福,而情志问题没有解决好人则可能会过得不幸福。人生导师的工作还在于教人怎样合理生活,如果情志教育没有解决好,不能自觉合理地生活,再多工具和知识也不会让人幸福。尽管近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可都是智慧外用的结果,即智慧成了生存的工具,一味地智慧向外终究会难以控制自己最终可能误入歧途,人生导师起着调理身心、情志的作用,让智慧回到生命,简单来讲就是用智慧回头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以此达到生命的和谐,这种由内而外的运用智慧才是人生之道,才会真生掌握“心所欲为不逾矩”的本领,才能够学会自觉尽力地生活。这也和《大学》里强调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其先后,则近道矣”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从侧面反映了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的差异。
担任人生导师,引领大学生的人生健康成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份沉甸甸的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3]教师工作承载着党和国家的艰巨使命,履行好人生导师的职责,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蕴含着丰富的工作内涵,要求思政课教师明确人生导师的角色定位的职业内涵和具体工作要求。一个思政课教师如果不明确引导大学生人生成长发展的具体工作要求,毫无疑问是不可能担任好人生导师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好人生教育工作,担任好人生导师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工作要求需要明确。
(一)要引领大学生明确人生坐标,指引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
一个青年大学生如果要想有所成就,要想人生充满意义和价值,必须首先得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确立适合自身的人生理想。人生坐标、人生理想,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并非老生常谈的无意义的话题,而是具有常谈常新的价值意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尤其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诸多事实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生坐标和人生理想并不明确,普遍存在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疏导和指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进行人生教育过程中,一要高度重视人生坐标、人生信念、发展方向等相关人生问题,提升实际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二要走进学生了解和倾听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苦恼,要密切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三要采取多路径多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方面的教育,围绕人生理想和人生意义等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引领大学生明确人生坐标、确立人生理想、找准人生方向,做好人生规划。
(二)要引领大学生直面人生境遇,指引大学生破解人生难题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一生始终会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要经历漫长的人生旅途,因此,人生问题也是任何人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人生构成和境遇是复杂多样、不尽相同的,不同的人生境遇必然会面临不一样的人生困惑,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态度也会促成别样的人生道路。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尽管人生问题带来的苦恼是一样的,但破解、回答人生问题的方式却不一样。每一名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境遇和问题,存在着不一样的人生困惑和矛盾,作为担当人生导师角色的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引领大学生直面人生境遇,教育过程中要把大学生人生问题当作一个大问题来看待,要摆正自身在人生教育工作中的位置,自觉主动地关心大学生人生境遇,做到经常和大学生探讨人生问题,引领大学生主动思考人生,为大学生人生道路指点迷津,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苦恼。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面临学业、恋爱、择业、择地等多方面的困惑,思政课教师要直面和学生探讨这些人生课题,并给予指引和纠正。
(三)要引领大学生体悟人生真谛,指导大学生积淀人生智慧
人的生命历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生命历程,人不仅拥有自然生命过程,还因为人在生命展开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属性,所以人还具有社会生命过程。人的一生不仅仅在于简简单单地度过自然生命过程,还需要在社会生中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只有把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兼具起来,把两重生命合理有机地统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生,人的自然生命需要呵护和珍惜,人的社会生命则需要思索和创造。正是从人的社会生命意义上,我们说人生是一种修行,对于任何个人来讲,都需要像修行者那样虔诚认真地对待,只有把智慧内用去思考和感悟,才能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人在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相统一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悟出更深的人生道理,积淀更丰富的人生智慧,这些赋予生命的意义和色彩,让人生更加绚丽多彩。思政课教师作为主要的人生导师,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深思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等,引领和帮助大学生理解为什么而活、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活、适合怎样的人生等基本问题,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是与非、得与失、名与利,从中领悟人生真谛,积淀人生智慧,让人生更加宁静和自由。
(四)要引领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激发大学生奋起直追的人生动力
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苦恼,对于这些艰难险阻需要积极的态度予以正确的面对。一个人如果遭遇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萎靡不振,经不起磨难的考验,无疑成就不了一番真正的事业,人生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一个人如果对任何事情都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人生也会注定庸碌无为。同样一个人悲观厌世,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奋起直追的精神,同样终将一事无成。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的黄金时期,潜藏着无限的朝气和精力,怎样把握好这一黄金时期,关键在于如何激发人生动力,关键在于把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思政课教师作为人生导师,要引导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正确看待顺境与逆境、奉献与索取等,以脚踏实地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逆境与挫折,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人生境遇,激发对享受美好人生的追求与动力。
思政课教师要做好树人育才的工作,担当好人生导师的角色,要在实际育人工作中对人生课题聚焦,要对学生人生方面的研究要多下功夫。归根结底就是要用自身人生经验、人生理解和人生智慧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向大学生传授人生道理、解决人生困惑,教会学生明白人生中做人做事的规矩和道理。然而在现实的育人工作中大多忽视了这一角色要求的情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避免。
(一)要避免远离人生思考
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要避免远离人生思考。徐特立先生曾说:“做经师易,做人师难,做人师是第一位的。”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尤其更要主动地思索人生道理、领悟人生哲理,只有自己积淀了人生智慧才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否则犹如纸上谈兵。试想,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人生问题都是充满迷茫和困惑,又如何能帮助学生破解人生难题?所以思政课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多去主动研究一些人生哲学等问题,例如,对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人的心理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思考,多观察和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多静下心里来思考一些深刻的生活道理和蕴含智慧的人生哲理。同时,作为人生导师也不能仅仅自己坐而授道,还须引导学生深入人生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3]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进行人生思考,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因为为人,随便怎样仔细周到,总不如人自为。”[4]19只有引导学生学会智慧内用才能真正对人生有所领悟,才会对自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要避免陷于见物不见人
教育的作用对象归根到底是人,做好人生导师工作首先要回归到人,要聚焦到学生的实际生存、生活状况,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才能真正起到人生导师的作用。我们在教育反思活动中时常也反思如何提升树人育才的实效性,例如,目前有众多学者基于新媒体时代性特征从传播方式入手,认为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为牵引,来丰富传播方式,通过全方位育人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有的学者从我们教育素材的反思入手,认为教育素材上还不够有感染力、说服力;还有的学者从教师教学技能来反思,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不够风趣幽默,要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技能、技巧。诚然,作为人生导师应该对这些因素予以重视,但不能在反思中脱离对学生主体的观察和研究,正如邓小平同志曾说:“现在有些同志整天埋头具体事务,见物不见人,忽视做人的工作。”[5]49作为人生导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主观接受愿望,还要多在观察和了解学生方面下功夫,要想学生所想,认真分析其困惑、苦恼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到学生生存、生活、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疏导。
(三)要避免囿于个体经验
鉴于绝大多数人在人生阅历方面都会有所差异和不足,思政课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教育和指导时,尤其是关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时,要注意不能囿于个体经验,而是应当以开阔的视野、谦逊的态度、主动好学的心态不断借鉴和完善。一是要有国际视野。要积极关注国际高等教育的动态,在对比中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二是要有全国视野。要主动了解和学习国内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普遍趋势和做法,主动学习其他高校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成果。三是要有区域视野。要把自己的教育方法拿到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区域中加以衡量,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对学生成长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是否还需要改进和完善,方法理念是否走在实践的前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思政课教师在担当人生导师这一角色时,完全跟着主观臆断走,囿于个人的教学经验,根据自己的人生历程做出判断和思考,不把人生教育工作当作专门的学问去深入思考和研究,不懂得学习和了解前沿的重要性,不去学习和了解先进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无疑视野是比较狭隘的,认识也必然有局限性,自然难以起到真正人生导师的作用。
(四)要避免疏于专门研究
做好人生教育工作必须在对于人的情感和理性方面有专门的研究,才能真正教育人、感化人,正如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6]155人生导师工作蕴含着专门的学问,是一门探究人的发展的科学。做好人生导师鼓舞和推动学生前进,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学问。一要怀有敬畏之心。要认真对待人生教育工作,不能走形式、走过场。一些人认为人生导师的工作仍是依靠简单的理论灌输,不必花费太多功夫研究和感悟,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正如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鲜有人能够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要知道孔子毕生致力于人生思考才做到“心所欲而不逾矩”,要知道人生中的迷茫和困惑不易化解,更要知道人生导师对人的成长发展影响重大。二要有科学的态度。人生教育是一门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学问,既然是学问就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的学问,还要理解是教人如何与自身和谐的学问,要认识到人的生命展开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指导,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和对待人生导师的工作。三要付出研究的心血。作为个体的思政课教师,要做好育人工作,不仅要掌握思政课工作的一般学问,而且还要立足于实践探究人生成长经验和人生智慧,要付出思考研究的心血,以责任的使命对待自己的工作,做有研究、有思考、有责任的教师,努力争取成为专家型的人生导师。
[1] 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梁漱溟.梁漱溟读书与做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3]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4]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马俊】
TheRoleofDefinitionofthePoliticalEducationCourseundertheMoralView
YAO Guo-xing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The role loc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ssociated but distinguished with academic adviser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mainly promote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roselytize instructs, dispel doubts for practical problems students may have met. This reques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social values, motivate the passion to catch up vigorously, help students to grasp the full significance of life and look for their coordinates.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play a role as life mentors self-consciously, and they need to enrich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think deeply over life philosophy, insight the tru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susceptib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role localization; mentor
G641
A
1009-5128(2017)22-0086-05
2017-09-02
中国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大学生人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系统研究(16ZD02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校大学生人生教育体系建构研究(16skgh067)
姚国星(1992—),男,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