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法优化与改革思路探析

2017-03-12 00:32:2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口译笔记能力

李 艳

(兰州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70)

【外国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法优化与改革思路探析

李 艳

(兰州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7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培养高质量的口译人才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以甘肃省10所开设英语口译课程的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对英语口译的教法与学法、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学习内容、期待效果等进行了观摩与访谈,指出口译教与学现存问题,并提出口译教学的优化与改革思路,即口译的微观教学应由听辨理解、口译记忆、口译笔记、信息转换及口译表达等部分有机组成,并形成承前启后的授课模式,使口译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口译教学;口译教法优化;改革思路

一、 引言

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口译在我国起步较晚,译学界对此课程教学实践的探讨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均相对迟缓、滞后。虽然口译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但是口译的教学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基本借鉴笔译的教学方法。人们甚至简单地认为口译教学就是英语语言教学的延伸,或是对笔译的重复,因此对口译的研究也大多从翻译理论、语言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1]然而,口译是建立在明确规范的语言规律之上的,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沟通和时代特征。[2]

在口译教学中,除了师资质量和课程模式的设置这两个重要的指标之外,与口译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亦尤为重要,因为教学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资和相关知识在口译教学中的作用。[3]由于口译教师的素质迥异,教学方法千差万别,导致口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各地方院校对口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大多数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只是零碎地掌握口译的一般技能,根本不能胜任真正的口译工作。[4]刘和平认为口译教学必须遵守学科的客观规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兼顾教学内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到教师易于操作,学生在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后能够达到预定的水平和要求。[5]因此,随着口译的不断发展,把握口译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探索理念科学、行之有效的口译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文献回顾

学界对口译在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实现其诸多特点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目前国内口译教学的目标定位、课程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编写、评估措施等一系列问题的规范性都有待进一步系统探讨。[6]

口译是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它与口语、笔译、听力等课程既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7]然而,大多数教学单位没有根据口译的特点与原则授课,口译与笔译没有严格的区别,甚至笔译内容口译化;混淆口译与口语课,学生学习不同主题的词汇,并就不同题材作演讲,把口译上成了口语课或演讲课;以听力取代口译,课堂上教师朗读口译材料或播放音频,学生则根据要求做笔记或回答问题,毫无口译技能训练;模糊影视会议录像赏析与口译之间的界线,教师播原声英文电影或会议口译录像,要求学生从中学习并进行模仿。[8]

李芳琴提出口译教学必须以理论作指导,口译教师作为经验丰富的实践者、理论深厚的引导者和训练有素的课堂组织者必须对学生口译时所涉及的各种能力与技能做到胸中有数,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相应的方法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9]根据口译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口译训练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阶段突出重点开展,既要避免口译教学落入讲授经验之谈,又要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听辨理解是口译的先决条件,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并掌握口译技巧应通过对视听内容、题材、文体进行全面分析,训练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让学生了解口译信息来源及传递渠道的多层次性;针对视、听内容对学生进行脑记和笔记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9]

张蓉认为口译教学应遵循方法多样化、手段多样化、语体多样化及实践性等原则。[6]即在学生操练之前,教师应详细说明口译涉及的各种技巧,尽可能创造逼真的口译情景,给学生适时分配口译任务;优化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广泛引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声、光、色、图、像”融为一体的真实口译情景和互交式、个性化、探索式口译教与学的模式值得借鉴;对于口译材料所涉及的语体种类与特征,教师应适时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语体的思维路线,从而把握讲话人的思路;口译的实践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能使学生意识到译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甘肃省10所开设英语口译课程的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其中3所院校招收口译研究生),观摩其英语口译的授课方法,并分别在各个院校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访谈(在招收口译研究生的院校里抽取5名大三学生,5名研一学生;而在只招收本科生的院校里抽取的全部为大三学生,他们都已修完初级口译课程),访谈对象还包括部分愿意参与的口译教师。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笔者在选定的地方本科院校分别观摩了至少两节口译授课的全过程(在招收研究生的院校分别观摩了研究生口译授课情况与本科生口译授课情况,并对其授课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对各个观测点予以详细的记录,观摩数据均为有效数据。在设计与学生访谈的问题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开设口译课程的必要性、对口译的看法、期待的授课方式及效果等被纳入笔者考虑的范围之内,故所有问题均为开放性问题。与教师的访谈内容则侧重于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期待、授课的硬件设施、可选择的授课资料、理想的授课方法及单位的支持情况等。访谈是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对所提的问题不予受访者以引导,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做录音及笔记。

(三)数据分析

1.教法

口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堂师生合作与互动不够。大多数口译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平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无一例外地遵循教师讲解口译理论和技巧—播放口译音视频材料—分析译文,呈现出学生被动听讲和做笔记的单线过程;对口译技巧只是泛泛而谈,未将其分解并落实在不同的教学层次上;只有少许口译记忆训练,但没有脑记与笔记训练的合理分工;没有源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因而无法训练学生注意力分配能力及与听说同步进行的传译能力;教师适时点评并做口译示范的机会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也几乎没有;虽然所有的口译教学单位都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口译的授课材料都是以音频与文本的形式存在,视频材料的缺失使得现代教育媒体的诸多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并利用。此外,封闭的教学环境严重地背离了真实的口译状态,学生无法掌握口译技能所必备的各种素质。

笔者在观摩过的30多节口译课堂教学中发现,只有翻译班的口译课有跟读、复述等训练学生记忆力的教学方式,而师范班的口译教学则没有此项内容,更没有明确的听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转换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分项训练。另外,各地方院校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的英语口译教学均缺乏统一的纲要,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采用均取决于教师的喜好;大多数口译教师没有正规学习过口译教学法,因口译课程开设的需要而临危受命,只能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前行,口译训练材料也无法达到有的放矢,致使口译教学实践呈现出盲目性。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得知,由于口译课时、学生接受水平、授课资料的限制,大多数教师还是愿意花较多的时间教授学生做口译笔记练习。他们可能认为笔记是体现口译有别于其他语言课程的唯一标志,教授口译笔记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做法。

2.学法

学生学习口译的方法单调、被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悬念与激情,由于其英语语言水平所限,教师基本都会在课前布置音频材料,要求学生预习并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将对其文本内容及参考答案熟记于心并根据内容编写出符号笔记,在课堂上只需稍作判断之后“表演”给教师和学生看;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显得手忙脚乱、焦虑不安、无所适从,这种毫无创意的背诵式口译练习无法获得口译的真实效果。纵观整个口译授课的全过程,绝大多数学生听辨能力较弱,习惯于听词汇而不是听意思、听句子而不是从听语篇层面上理解,对所听信息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较欠缺,还往往忽视信息的逻辑关系;口译笔记只记单词而不是意义,惯于横着记而不是竖着记,只记录信息而不是逻辑关系;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语速不稳定、表达不清晰、逻辑性较差、错译漏译现象严重。另外,口译学习缺乏模仿、角色扮演等训练方法,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口译场景,也无法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活动,致使学生对口译技能可望而不可即。

笔者在访谈中得知“学生试译、教师点评并作口译示范”的授课方式很受学生的期待,他们认为教师指出的不足或错误既有针对性又有典型性,可查缺补漏;从教师的示范中可学习并感受口译的动态过程,从而明确改进方法及努力方向。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给予切中要害的指导[10],在口译的教学中“身教”的效果好过“言教”[11],因为教师的示范性、指导性作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还希望阶段性地赏析专业译员现场口译的实况录像及录自现场的口译经典之作并组织学生开展现场口译活动。

四、口译教法的改革思路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应该思变,从改革中寻求出路。以技能为主线、区别于语言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口译技能应该是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的新思路。鲍川运认为理解、记忆、笔记等方法和信息转化的方法构成了口译技能教学的主要内容。[10]笔者将从以上几点出发,以“广外模式”为依托,系统地探讨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革路径,以科学的口译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口译技能习得的阶段性原则,使口译的微观教学由听辨理解、口译记忆、口译笔记、信息转换和口译表达等阶段有机地组成并形成承前启后的授课模式。

(一)听辨理解

口译听辨理解大致可分为音流听辨、言意分离、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释义、概要、逻辑性重构,是融语言、信息和分析为一体的高级语言活动,良好的听辨能力是口译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听辨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12]在口译学习初期,学生应该先做听辨练习,掌握口译理解的正确方式。其训练可先从断句理解开始,即教会学生正确断句、识别每句话的意义单位及在译语中的衔接手段,然后借助语篇的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交性等特征理解篇章,逐渐渗透口译过程中“听什么”“怎么听”的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摆脱话语表层结构的束缚,更好地把握原文的主题及说话者的意图,让学生逐渐掌握边听边分析,边听边记忆的能力与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和筛选信息,使其更好地、更透彻地理解源语信息。[13]适当地穿插耳听会意训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笔记,之后进行内容复述并回答问题。

(二)口译记忆

记忆是口译员对源语信息贮存的主要形式,出众的记忆力是译员极其重要的能力,口译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记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记忆力是影响口译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记忆能力可以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手段来提高,以合理分配注意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如从意义(中心思想、核心问题、基本主题等)、结构(特定结构的层次与逻辑性、内在联系等)入手,或以时间地点、事件顺序、人物等为线索去记忆。[14]另外,译员的记忆大多遵循自己整理出的源语思维路线发展,故记忆训练需抓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迅速将接触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跟读可培养学生语言的基本功和口译所需要的记忆、意义结构的重组、分神等能力;复述是训练学生识别原语意义结构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培养学生跟踪言者思路的能力;背诵是解决语言实际运用和熟巧的最好办法之一,大量背诵各类常用语和名篇、名段有助于出口成章。[15]

(三)口译笔记

口译笔记是记忆与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译员在口译现场通过一定的专业化手段即席、迅速地通过整理源语思维路线来标记源语内容、关键词语,标记译语搜觅与组织工作的‘提示性’信息”[16]2,能够大大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引导学生以记要点、关键词、合逻辑关联词为内容;以记缩写与符号为形式;记源语更有效的笔记习惯尤为重要。[17]笔记的讲授应置于学生学会识别意义结构之后,这样学生习得的口译笔记内容、形式和语言都会有结构感,其重点也会在意义结构上。笔记应简化结构、线性处理,即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复杂的源语句子结构化整为零,从意义结构上着手理解,从而摆脱源语表层结构的束缚[10];口译笔记需按照层次从上往下记录,这样既可以缩短译员的记忆链、减轻译员记忆负担,又能更好地显示信息的层次与结构,便于信息的增补和信息层次的辨读[18]。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边理解边记笔记,按照意义单位出现的顺序线性地处理信息;鼓励学生自创口译笔记符号、及时整理口译笔记,现场展示并分析学生的笔记,反馈其优劣之处。

(四)信息转换

语言信息转化是口译过程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信息转换能力可在听辨和表达之间起到媒介和桥梁作用。因为信息输入、理解及表达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译员需要有很强的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领会了源语的意思之后,将贮存在大脑里的关键性词汇和要点重新用目的语组织进行再创造,也可酌情对信息结构、信息位置、信息量的增删作调整。信息转换是一个解码过程,学生要把听到的、听懂的、经过分析后的信息再进一步整合,快速找到主线和关键词后重组并传达出来,要求耳、脑、口高度协调,将输入的声音符号转换为语言符号并准确、顺畅、流利地传递出去。[19]英汉双语平行阅读是培养学生信息化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双语思维习惯,增强学生主题知识、百科知识、专业术语,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双语转换意识和转换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一句多译练习,即将同一句子或段落使用不同的词汇和句式译成不同的文本,既可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不同译文的优劣,从而提高口译能力。[20]

(五)口译表达

表达是口译的最终成果,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口译至关重要。译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功底,而且要熟悉这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力争做到两者之间的灵活转换。正确的口译表达训练方向应是将“学生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之中,让其跟着语感走,无须强求华丽的辞藻及复杂的表达方式,快速做出反应并用简单流畅的语言确保无偏差地传递源语信息”。因此,在口译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的有准备演讲和即兴演讲,对此部分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演讲内容、逻辑性、流畅度、信息沟通和理解上,并引导学生根据演讲内容逐渐加入辩论环节,从而着力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组织能力、得体度、流畅度、清晰度、语速等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言语和非语言方面的问题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另外,教师应鼓励并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思维习惯,从新的视角认识英语语言,学习口译断句技巧,突破英语句子结构的限制,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规范性及灵活性。

五、结语

本文分析探讨了甘肃省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方法的现状,提出了口译教法的优化与改革思路,即口译的微观教学应由听辨理解、记忆、笔记、信息转换和表达等部分组成,力争做到听中有记,记中有思,思中有译。听辨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笔记是辅助的记忆手段,信息转化是口译过程的衔接环节,表达是体现口译效果的最终环节。在口译过程中,只有以上各环节的相辅相成、承前启后才能让学生正确捕捉意思,既不歪曲也不遗漏。

口译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规律,尽可能掌握较多的教学理论,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各教学单位应注重学生基础阶段的听说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及沟通意识的培养,充分考虑口译学习的准入性要求,既可以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又能尽最大限度维护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各教学单位要参与其中,发挥多方优势建立口译语料库,并将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学作为一个长远目标,让语料库为口译学习提供充分的资料,并动态更新不同题材的内容,或同一题材在不同时期的最新内容,尽量做到与时俱进;将语料库设计成开放性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语料库的资源,自主选择适合或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练习,从而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马继红.口译课堂教学策略[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3,(5):43-46.

[2] 李郁,张泳.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新探[J].外语界,2005,(3):32-36.

[3] 郑茗元.试论英语专业口译课模式与教学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58-160.

[4] 李艳,杨梅.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材建设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6,(2):42-45.

[5] 刘和平.对口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J].中国翻译,2002,(3):56-58.

[6] 张蓉.口译教学:模式与原则[J].山东外语教学,2006,(3):59-62.

[7] 方健壮.口译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科技翻译,1998,(1):38-42.

[8] 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听辨[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9] 李芳琴.从口译的特点看口译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3):77-80.

[10] 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9):27-30.

[11] 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65.

[12] 王洪林.口译测试对口译教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16,(2):44-49.

[13] 徐然.“专注听力”——口译听力培训方法之我见[J].中国翻译,2010,(3):43-47.

[14] 段梦敏.教学互动与口译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7,(3):43-45.

[15] 季绍斌.试论口译教学和口译人才培养[J].伊利教育学院学报,2004,(1):112-116.

[16] 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7] 王文宇,周丹丹,王凌.口译笔记特征与口译产出质量实证研究[J].外语届,2010,(2):9-18.

[18] 杨先明.口译中的笔记:作用及技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8-115.

[19] 刘丽.浅析英汉口译“三要素”——以听辨、口译笔记和口译表达为例[J].英语广场,2016,(4):33-34.

[20] 柯克尔.从口译实践到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2):51-53.

【责任编辑马俊】

AStudyontheTeachingMethods’OptimizationandReformThinkingofInterpretationinLocalUniversities

LI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With the China’s reform and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change, to cultivate interpreters with the high quality is the obligatory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10 local universities in Gansu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 this study,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means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The necessity of the course, the learning contents, and the expected results were interview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ed and reformational ideas were presented as well, that is, the micro-teaching of interpreter should be composed of list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interpreting memory, note-taking, information conversion, and expression, which serve as a linkage of the proper teaching model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for each other, and make th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doubled the results with the half don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ation; reform ideas

G642

A

1009-5128(2017)22-0081-05

2017-04-12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甘肃省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定位与课程模式研究(GS[2014]GHB0350)

李艳(1978—),女,甘肃天水人,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口译笔记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我的自然笔记(一)
抄能力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