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验证性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2017-03-12 13:30谢满超邓彪黄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谢满超+邓彪+黄勇

(安康学院 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现行普通动物学实验教材中,验证性实验占一定比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文通过采用改变实验课和理论课上课顺序、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过程、调整实验内容、就地取材等方法,对动物学验证性验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验证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11-02

在当前高校的普通动物学实验教材中,验证性实验还占一定比例[1,2]。如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的“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中,全书共编排31个实验,其中以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的有15个,涵盖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低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主要动物类群。动物学验证性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能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如观察能力、识图和绘图能力、显微镜的使用技能等[3],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上的作用,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对动物学验证性实验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

一、改变实验课和理论课上课顺序

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一般是先上动物学理论课,然后再上动物学实验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动物学验证性实验课堂上,由于学生对实验结果已经知道,实验中缺少了探索的乐趣,学生对待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常不高。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尝试改变传统的上课顺序,实行先上动物学实验课,后上动物学理论课。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5]。动物学实验课不仅是学生验证动物学理论知识、获取实验技能的一个途径,而且还是学生获取动物学理论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一个途径[6]。从动物科学发展史来看,动物学理论知识来自人类对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故先有动物学实验(或实践),然后才有动物学理论知识。实行“先上实验课,后上理论课”以后,由于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学习,学生是在没有理论知识做指导的背景下做实验,对实验结果还不知道,客观上增加了实验的探索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实行“先上实验课,后上理论课”以后,学生对待验证性实验课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不用预习,变成了实验前主动预习教材。原来消极做实验,现在变成了认真努力完成实验。

二、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过程

传统的动物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是“讲解—实验—提交报告”[7]。即在实验课上,老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循环指导。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求实验员在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材料和用品。由于实验的准备阶段是老师完成的,学生没有参加。故学生是“半程参与”实验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从实验的准备阶段就参与其中,变学生对实验的“半程参与”为学生对实验的“全程参与”。具体做法如下:先把学生5个人编成一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两名学生(通常是一名男学生和一名女学生)为组长。在实验前,每个小组根据实验要求,独立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品。学生通过准备实验材料,一是了解了实验内容,客观上达到了“课前预习”的目的;二是学习了实验材料的准备方法;三是在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改变实验目的,调整实验内容

动物学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或解剖代表动物,验证理论课所学的动物形态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笔者和课题组成员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以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为参考,通过改变实验目的,调整相应实验内容,变验证性实验为综合性实验。例如,笔者把“实验3.眼虫、变形虫及其他鞭毛虫和肉足虫”和“实验4.疟原虫、草履虫及其他孢子虫和纤毛虫”合并成一个实验:“淡水中原生动物的比较观察”。实验目的改为:①通过对原生动物门常见类群代表动物的观察,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原生动物门的特征;②了解淡水中的原生动物种类,认识淡水中生物多样性。实验内容改为:①观察眼虫、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的玻片标本;②从安康学院校内的一小湖泊中取回水样,然后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淡水中的原生动物。另外,笔者和课题组参照其他大学的教改经验,将教材中传统单一的解剖实验合并成比较解剖实验,如“无体腔动物结构比较”、“假体腔(蛔虫)和真体腔(环毛蚓)动物的比较”、“软体动物不同纲代表动物(如河蚌、田螺、乌贼)比较”、“甲壳纲(鳌虾、河蟹)和昆虫纲(蝗虫)动物比较”、“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实验”等[8]。通过改变实验目的,整合实验内容,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变为综合性实验。

四、就地取材,就近取材

普通动物学验证性实验所用实验材料是标本,主要有玻片标本、浸渍标本、干制标本等。这些标本通常是由专门的标本制作厂家制作,实验室购买来,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就行了。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和“就近取材”。所谓“就地取材”就是选择当地的实验材料。所谓“就近取材”就是在校园内或学校附近寻找实验材料。例如,在“淡水中原生动物的比较观察”实验中,笔者指导学生用1000ml玻璃杯从安康学院校园内的小湖泊中,把湖水连同水草一起舀起,带回实验室立刻制作临时装片,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学生不仅观察到草履虫、车轮虫等原生动物,还观察到很多微小不认识的原生动物,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笔者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物种鉴定。虽然学生还不能准确地鉴定出原生动物种类,但通过此次实验,学生不仅学习了原生动物门的相关知识,还学习了原生动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了解了本地的原生动物种类,认识到水体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经此实验后,学生对待动物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态度明显变得积极主动了。

五、体会

动物学验证性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动物学验证性实验课教学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作为实验材料。要不拘泥于实验教材中的章节,灵活地调整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曹中一.“三性”实验的内涵与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003,22(4):10-12.

[2]付文博.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4,10:2-63.

[3]温茹淑,郑清梅,钟福,等.浅述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及技能培养[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011,29(2):66-69.

[4]王建君,李晓峰.验证性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59-60,74.

[5]王義遒.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京)的讲话[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4):1-5.

[6]刘绪生,王国秀,吴法清,等.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6):24-25.

[7]齐龙.高校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动物,2009,28(4):622-623,628.

[8]应雪萍,柳劲松,张永普,等.培养创新能力的动物学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70-174.

[9]吴新开,朱承志,钟义长.综合性实验的综合原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89-9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