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稻作文化视角下壮族打扁担研究
——以广西为例

2017-03-12 06:14
运动 2017年20期
关键词:扁担壮族民族

叶 茵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农耕稻作文化视角下壮族打扁担研究
——以广西为例

叶 茵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民族学的视角对广西壮族打扁担文化生态演变和当今民俗活动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壮族打扁担与原始农业、生活信仰有着密切关联,反映着壮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壮族人的务实生活态度;具有传承壮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培养民族终身民俗体育意识、民族休闲娱乐与健身和阐释现代体育的价值。

壮族民俗活动;打扁担;文化演变;体育价值

打扁担又称“虏烈”和“打虏烈”,壮语俗称“特榔”“谷榔”“谷鲁榔”,是一种缘于壮族人稻作生产劳动而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通过村落田野考察和部分村民及县、乡、村3级政府相关人员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影视拍摄及文字记录方式,在获得翔实资料的基础上,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壮族打扁担为调查个案,对壮族打扁担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生态进行分析和调研,同时,对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体育价值进行研究。

1 壮族打扁担考究

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相关历史文献、体质人类材料和文化人类学材料中考证,多数认同壮族是由广西先前的百越族发展而来的,其民间盛行流传“正月春堂闹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打扁担活动的马山、上林、忻城等县、乡相互毗邻,位于广西的中部及中南部,四季适合栽培农作物,传统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延伸。壮族打扁担的起源传说都与扁担有关。(1)激励壮族人的传说。据说壮族祖先在被逼南迁的路途中,在困境的静寂夜间,一男子拿起扁担和镰刀敲打起来,形成美妙的声音,跟随着节奏人们跳跃舞动起来,欢快令人忘记了辛酸和苦累。就这样,这种娱乐方式代代传承,形成壮族打扁担传统体育活动。(2)稻作劳动的产物。壮族打扁担源于舂米的劳动生活,是从舂米发展为用扁担敲打板凳的形式,人们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敲打,在演示着壮族人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

2 壮族打扁担文化内涵

2.1 壮族打扁担与原始农业

从百越系统分化而来的壮族人多生活在丛林山间或低平河谷,经过长期的生活环境历练,形成了稳定性强、规模大的农耕稻作农业生产模式特征。打扁担这种源于壮族民间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与原始农业形成的壮族人固定经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运动方式极具农耕文化色彩,动作内容表现有蓄水耘田、耕田插秧、锄草施肥、收割打场、舂米尝新,具有极强的生活化和劳动化特点。

2.2 壮族打扁担与信仰生活

壮族村落乡间有打扁担过新年的说法,每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到处有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打扁担是壮族的岁时节日,也是农事节日,是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实践活动的时间性习俗,也是与壮族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时序农事习俗,反映着壮族人掌握稻物种植技术,但没有能力保证收获的心理困惑,希望通过打扁担这种仪式寄托获得神秘力量帮助,以此来克服内心缺乏的安全感,同时营造族群心理精神需要,以及希望生活顺利、美满幸福和生产丰收的愿望,也反映出壮族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信仰。

2.3 独特的壮族妇女社会身份认同

打扁担起初参与者多为女性。据史料记载:“槽榔由于浑木大,近颇难得,舂堂之鲜用矣,妇女每用木板以代。其法以1m左右长坚硬之木板,两端垫以长凳,两排列妇女2~3人,手执扁担上下对击,或附和锣鼓,逼拍成调。”壮族传统的打扁担促进了壮族农业劳动妇女化格局的发展,同时,彰现着壮族妇女社会身份的独特认可。壮族传统文化根源虽比不上中原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壮族传统文化与区域内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表现出对女性的崇拜。

2.4 壮族人务实生活的写照

壮族的扁担原本是稻作劳动生产的工具,将其进一步加以运用,成为壮族民间传统的娱乐项目,也是壮族青年男女传情达意、追求爱情的定情物和吉祥物。清代乾隆时期的《依人担歌》中记载:“峒人多用木担聘女,或以赠所私者,壮人的一种风俗。”年青男性向中意女性赠送扁担作定情物通常有两种寓意:一是表示自己勤劳勇敢;二是入嫁后在族内将享有地位。

2.5 壮族打扁担变迁

打扁担最初运动形式非常简单,基本动作是用两根扁担对打或者击打木板凳。发展至今,扁担越打越精彩,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已成为壮族文化交流、旅游开发、舞台表演、全民健身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名片。走访中发现,韦文耀老先生喜悦的表达到,民族的东西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更好更大发挥老祖宗的东西,表达壮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着对小康社会的向往。马山县组织编导的打扁担将体育、舞蹈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在南宁市农村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编剧特等奖、导演一等奖、优秀演员奖;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代表性民族体育舞蹈。在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3月,文化部授予马山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0年8月2日,马山县壮族打扁担在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期间进行精彩表演。

3 壮族打扁担的民俗体育价值

3.1 传承壮族原生态体育文化

学界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界定原生态体育是指具有保留原初运动形式的、动作的、表达本民族原始期望的体育文化形态。原生态只是相对意义的原生态,不是绝对的,是一种保留在现代人记忆、话语和行动当中的,但是仍然对现在起到作用的那一部分,并从中精选出来,进行重构和新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才得以流传下来,同样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其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联系。打扁担作为壮族一种文化形态,与其经历的社会和历史有着密切联系。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打扁担携带着壮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基因,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若从发展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打扁担又是壮族的一种活态文化,与壮族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文明社会进程中存在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同样打扁担也是壮族人传统体育文化的记忆,是在特殊环境中塑造出来的文化,记忆着壮民族稻作农耕的播种、插秧、除害虫、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传承着壮家妇女包花头巾、穿中式斜襟上衣、中式长裤、系胸兜的生活服装。

3.2 具有培养壮民族终身民俗体育意识的作用

体育认知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现代体育的认知领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领域,而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领域则在民间。走访打扁担艺人韦文耀时,他讲到小学读书期间,经常看到空闲时间成双成对的人群在街道和田间地头自娱自乐的打扁担,受到影响慢慢产生兴趣,就开始跟随着他们学习。1977年,在读初中时期,代表村落第1次登台参加打扁担表演,更加提高了他对打扁担的兴趣。访问壮族年青人时,他们讲,听到打扁担就兴奋和激动。现在每年春节时期,打扁担变得更加热闹,打得更加精彩,参与的人也更多。打扁担的信仰因素使得壮族人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重复过程认识到它的价值,知道它对自身的作用,以此形成内部动机,从而促进壮族人形成传承和发展打扁担的内在动力。同时,增强壮族人参与打扁担动力系统(包括动机、态度、兴趣等)的形成,产生对打扁担的需要、动机、兴趣等体育锻炼行为的倾向,最终形成民族生活方式中相对稳定的一部分。这一点在马山县、上林县等地走访过程中,已得到充分印证。

3.3 民族休闲娱乐与健身

壮族民间流传着“正月春堂闹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的古谚语,其中正月是指春节期间。壮族民间流传着打扁担过新年的习俗。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壮族村落村寨都会进行打扁担活动,虽然打扁担伴有祈求吉祥如意、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宗教信仰,但是打扁担敲击的清脆声音悦耳动听,给壮族民间的春节带来欢庆快乐。打扁担具有体育的属性,是一项促进身心发展的身体活动。传承人莫菊花讲到,以现在的眼光看打扁担运动,除增加春节气氛外,也是农民提前活动一下筋骨,为农忙做准备。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来讲,打扁担具有锻炼身心的作用。打扁担起初是用一条长约1.5m的扁担敲打一块盖在舂米石槽的木板。由于石槽质量太重,不易搬动,经过创新发展,逐渐演变为材质较轻的长条木板凳,一般长约2.3m,宽约0.3m,高约0.5m。人数通常为双数,2、4、6人均可,具体人数视情况而定。打扁担者持扁担面对面站在板凳两边,双手握扁担中部,可竖握扁担互相对击,也可横握扁担用两端敲击凳面。其动作可由板凳两边的2人1组互相对击,也可与同边的1人对击,也可中间穿插4人为1组进行斜向交叉击打,有上下对撑、站立和下蹲、原地和行进及转身和跳跃。按规定的节拍2/4、3/4、4/4、5/4交替击打,有时配有竹筒、鼓、锣等伴奏。传统套路是壮族人依据劳动过程设计的,寓意有“赶牛”“下地”“车水”“插秧”“打谷”“打舂堂”“庆丰收”“全家乐”“大团圆”等。

3.4 阐释现代体育的价值

在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核心价值体系同样发生变化,我国体育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就是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进行科学发展。打扁担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育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着自身的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人的自然属性是打扁担的自然价值所在。有着以尊重人的自然属性的体育价值理念,通过其活动增加人们从事农耕劳作的实践意识,满足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把壮族人初层的生存需要和高层的自我实现需要直接联系起来,在拥有更好的身体条件的生存基础上感受到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其在当代社会中最直接的自然价值体现。

4 结 语

打扁担作为一种壮族综合文化的现象,蕴含着民族伦理价值、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与壮民族物质生产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农村镇城化、土地转让承包和青年壮力外出务工的现实背景下,它如何实现自我突破、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这也是打扁担传承人所担忧的问题。

[1] 凌齐.广西壮族龙舟文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2.

[2] 凌齐.武鸣“三月三”歌圩历名与当代价值[J].兰台世界,2013(4):119-120.

[3] 肖谋远.壮族传统体育与稻作文化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2):44-46.

G85

A

1674-151X(2017)20-13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71

投稿日期:2017-08-11

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SK13LX084)。

叶茵(1985—),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扁担壮族民族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壮族山歌
挑扁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读读绕口令提提神吧!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