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古民居建筑彩画装饰艺术研究

2017-03-11 22:44吴诗琪冯白帆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彩画古民居徽州

吴诗琪,冯白帆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徽州传统古民居建筑彩画装饰艺术研究

吴诗琪,冯白帆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徽州古民居建筑彩画是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艺术造诣。本文以徽州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徽州彩画装饰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徽州建筑彩画的装饰功能。最后总结出我们应该对徽州传统古建筑彩画进行保护,让徽州的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徽州;建筑彩画;装饰艺术

1 徽州传统古民居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1.1 徽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成因

徽州,古称新安,早年管辖六县。六县都在黄山脚下,文化思想、生活习惯、风俗制度皆为相同,地理气候也郡是常年温和多雨。因地处山谷山岭之中,地势陡峭,自然条件受限,导致交通不便,也正是如此,形成了世外桃源之美景。徽州劳动人民通过不懈努力、积累宝贵经验,创造出徽州古建筑。秦统一后设置新都郡,后因北方战乱,中原名门世家为避战乱迁居徽州。故有了“东南邹鲁”之誉〔1〕。从原始社会末期萌芽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明清时期,明代迎来鼎盛时期。发家之后的富贾想修建豪宅,但未获得功名且迫于封建法规限制,富贾只有另辟蹊径筑建华丽府宅,投入家乡建设。明代商人地位低下,为了满足荣华富贵的虚荣,通常以建筑的装饰等作为财富的象征。徽州人们注重儒家文化,家族观念强,商人活动都以家族或宗族形式进行,徽州的建筑设计也受到程朱理学的文化影响。徽州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装饰之一,徽商的对外交流为建筑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徽州的古建筑彩画艺术也在大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开始逐渐兴起和发展。

1.2 徽州古建筑彩画的兴起与发展概况

彩画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是历代匠师精心创造出的饱含徽州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品。它既能满足保护木质结构材料,又能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还寄托着徽州人民丰富的精神情感。

早期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建筑彩画亦是如此。夏代的宫殿木构多为红色和黑色两种彩色装饰。到了商周时期对宫殿木结构进行进一步的雕缕和纹彩装饰。《论语?公冶长》中提到“山节藻梲”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家里的建筑住宅装饰精美,那时候的古人喜爱直接用强烈的原色去装饰宫室建筑。秦汉彩画以运气、动植物为题材。通常在建筑上绘制彩画,将金属饰件铺在木结构上。为了防止木构材料腐蚀、潮湿,在斗拱、天花板等物件表面摸上油灰,再将粗布缠在上面。最外层用云纹、锦纹等纹样作为装饰从而达到美观效果。唐代是中国古建筑的辉煌时期。那个时期的建筑彩画所使用的颜色不再单单是原色,色彩逐渐增多,彩画选取的题材范围也日渐丰富。建筑彩画无论从工艺、色彩还是取材内容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常多以几何图形装饰纹样为主。

宋代建筑彩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代的彩画形式多种多样且开始逐渐规范化。画题内容丰富,图案自由无定制,颜色丰富冷色调为主,以植物性题材为主,多以大量运用一整二破式的构图方式。根据《营造法式》中记载,宋代建筑彩画可分为五种形制:丹粉局饰、解绿装、青绿叠晕棱间装、碾玉装〔2〕。这个时期的彩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绚丽多彩的古建彩画为后期彩画奠定了基础。元代彩画分为海漫、枋心式、包袱式三种类型。以青绿色调为主装饰色调,图案中少用金,一般轮廓不贴边,直接墨线,建筑的等级差别表现在装饰物的繁简程度上。明代是国家统一兴盛时期,主要有江南包袱式彩画、北方地方彩画、云龙彩画、官式旋子彩画四种。装饰结构与颜色都类似官式彩画,形式自由,少用金。徽州江南地区的明代包袱式彩画多用于大宅、厅堂或祠堂等处,色彩清新淡雅,纹路细致,以锦纹为主,同时也夹杂着花卉和云纹。其中徽州的歙县宝纶阁彩画就是明代时期江南彩画中的典型代表〔3〕。清代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末朝代集智慧于一身,是中国古建筑彩画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画制度体系。

2 徽州传统古民居建筑彩画的装饰特征

2.1表现题材丰富

中国的建筑彩画装饰艺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沉淀,直至清代已经有了丰富的艺术表现题材。徽州作为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部落继承了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徽商的崛起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让他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装饰的重要性,也更加看重建筑彩画装饰题材的选择〔4〕。不同的建筑构件上绘制不同的彩画,装饰题材多种多样,涵盖了动、植物、花卉、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等艺术内容,是徽州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向往和对家族繁荣富贵的美好期盼。

动物题材。动物装饰图案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中,徽州建筑彩画中也同样有动物绘制图案。如龙纹中的龙,是英勇而尊贵的物种,是中国最具代表的图腾文化,不仅代表着祥瑞也是古代威严的象征,它一般绘制在建筑彩画的檐椽等建筑结构中。“太师少师”为古代官名,寓意世代能够腾黄发达。“师”与“狮”谐音,代表大小狮子。常绘制在建筑结构中的包袱处。蝙蝠在古代也有美好祝愿之意,“蝙蝠”表示“福分”,“寿桃”表示“长寿”。以一只蝙蝠叼着两个寿桃的画面寓意福寿吉祥,两个桃子更代表期盼父母二人永远健康长寿。

植物、花卉题材。植物花卉在徽州建筑彩画装饰中也很多见。竹,是君子的象征,常被喻为君子的高风亮节。四季常青、坚韧挺拔的竹子代表洒脱、清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徽州文人的品质追求。竹与“祝”谐音,有美化祝愿之意。“竹子开花节节高”寓意着人们地生活越来越美好。荀子《大略》中言道:岁不寒,无以之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其中松代表坚强不屈的意志力,饱经风霜也依然能够屹立不倒〔4〕。寓意延年益寿、长生无极、永春无疆。在徽州彩画装饰中常以古松柏苍翠的内容绘制在包袱、聚锦和廊心等处。梅花五瓣、梅开五福是古人对梅的赞词,其中五福分别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它象征高洁、傲骨之风,鼓励后人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莲花,与“廉”谐音,代表刚正不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对莲花的赞赏。“一品清廉”中的一品在古代是最高官位的统称,也是旧时的百姓对清官的称赞,它一般绘制在徽州建筑的包袱和廊心处。牡丹被喻为富贵花,是高贵和荣耀的象征,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牡丹花纹通常绘制在徽州建筑的柁心和天花板上。

人物故事题材。徽州是中国的“礼仪之邦”,徽州人民多年深受儒家“陈朱理学”的思想熏陶。建筑彩画装饰的创作题材多以历史故事、儒家人物、戏曲片段等作为创作灵感。如将“三英战吕布”、“庄周梦蝶”、“卧冰求鲤”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通过彩画艺术表现形式演绎出来,不仅反映儒商文化深入人心,还能充分体现出徽州人民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形态。

神话传说题材。徽州人的宗教观念意识很强,认为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对富贵、长寿、多子多福也有着美好向往和执着。所以他们偏爱用神话传说这样的故事题材作为建筑彩画装饰的创作素材和内容,由此来传递自己内心的愿望,如“麒麟送子”、“送子观音”“八仙过海”、等装饰题材。徽州的匠师们将他们内心的愿望通过双手创造于建筑彩画之中,表明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理想,更折射出数百年来的徽州的人文关怀、生活习俗和艺术气息。

2.2 色彩清新淡雅

色彩在建筑彩画装饰中必不可少。早在东周春秋时期,不同阶层人士住宅建筑上的柱子颜色都不相同,这是一种建筑上的等级制度。根据《营造法式》记载,宋代建筑彩画等级从低到高分为别为丹粉装、解绿装、青绿叠晕棱间装、碾玉装、五彩遍装。五彩变装色彩绚丽,木构结构装饰性强。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和解绿装三类均以青绿两种冷色调为主,唯独丹粉装以暖色装饰,由此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元代的彩画装饰同样以青绿色调占主导地位,图案中用金较少,一般轮廓不贴边,都是墨线。明代的彩画色彩根据等级制度而分,上等彩画轮廓贴金,青绿间色,朱红色作为点缀,黑色缘边。清代的建筑彩画色彩在《营造法式》加以改进和完善〔5〕。

徽州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汉文化圈传统民居派系中的重要流派。它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它们外形大都黑瓦白墙、院落之间错落有致,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徽州人在深受儒家、道家和宗教思想的熏陶下,在理学上开始逐渐追求自然、平和,同时也将这种思想带入到徽州建筑彩画色彩的装饰中。所以徽州的彩画秉持着清新淡雅的装饰格调,通过少用金银等高纯度色彩区别于古代皇室宫殿建筑彩画,更多用的是素雅的颜色甚至白色。

徽州歙县宝纶阁彩画是明代江南彩画的代表,属于包袱式彩画。宝纶阁包袱锦彩画用色以黑红色为主,白粉线作为分隔,间有粉红、粉绿、粉蓝驼色等色点缀,每种色彩都是以平涂的方式绘制而成。边框用红地白花黑边线,色调强烈,起到了界分包袱锦图案的作用。宝纶阁的柱子都是黑色,梁枋的非彩色部分都是橘黄色,整体色调为庄重的暖色调。徽州的建筑外观墙面上的彩画色彩通常以墨为主,用矿物颜料着色,如赭石、石青等,这种颜料即便刮风下雨也不会褪色。马头墙的部分主要以黑白双色为主,外部墙面刷白色,轮廓用黑色勾勒。形成强烈的线面对比、黑白对比,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干净爽朗。

3 徽州传统古民居建筑彩画的艺术价值

3.1 装饰功能

徽州的建筑彩画在明清时期发展最为昌盛,这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徽州商人富足的时代背景。从那之后,徽商逐渐意识到建筑对于古人社会地位的象征,也开始逐渐重视徽州建筑装饰艺术——彩画。徽州建筑彩画无论从表现题材还是色彩上都影响着人们地美学价值观。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题材是寄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具有观赏性价值的彩画题材更使人们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艺术创造出的虚拟现实影响着人们观念的形成和改变。

3.2 实用功能

通过对徽州古民居建筑彩画的装饰艺术研究,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中国的古建筑历史、社会、自然,更多的是深刻认识到了徽州古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装饰艺术离不开大的传统文化背景,徽州的建筑彩画装饰也是在这种“礼仪之邦”“儒家文化”等中发展起来,所以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认知意义,也有对未来寄予的一些美好期望。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些教导为人处世、奋发图强的如“老君炼丹”、“周庄梦蝶”等;也有一些期盼仕途顺畅、为官者能清正廉洁的如“一品清廉”、“一路连科”等彩画主题;“观音送子”、“二龙戏珠”是希望对新生命的渴望、对太平盛世的向往〔7〕。徽州人除了期盼多子多福、升官发财之外,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百花图”代表吉祥、“万古长青”代表永春无疆、“鹿”也有福气之意。一代匠师们将寓意深厚的彩画像年画似的通过高超的技艺展示在人们面前,除了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之外,更多的是想让后人看到受到感染和启发,将徽州彩画的艺术精神传承下去。

4 结语

提到徽州建筑装饰,人们总是会最先想到徽州三雕,而彩画却不被众人熟知。徽州的建筑彩画是装饰在木建筑结构的构件上,经过历史的演变、风雨的摧残、人为的破坏和房屋的拆迁,彩画表面色彩褪色、木结构开始腐蚀、蛀虫,现如今遗留下来的完整建筑彩画文物少之又少。加上老一辈的艺术匠师早起逐渐老去,无论从建筑保护的角度还是彩画绘制技艺的传承,徽州的建筑彩画艺术应该得到保护和修复。同时,挖掘出徽州彩画的文化价值,将彩画发展成文化产业进行传播和推广,让更多人去了解徽州文化、徽州建筑和徽州彩画,从而带动徽州的经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1〕杜爽.中国船员建筑装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楼庆西.美轮美奂——中国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潘谷西,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20.

〔4〕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高大伟,刘瑗,闫晓雨.颐和园建筑彩画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6〕黄成.明清徽州古建筑彩画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徐庚阳, 汪炳璋. 试论徽州古民居彩画的艺术功能〔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06, 14(1):45-47.

〔8〕高大伟,刘瑗,闫晓雨.颐和园建筑彩画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13.

1008-3723(2017)04-029-03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4.029

2016-06-21

吴诗琪(1992-),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TU241.5;TU-851

:A

基金课题:2015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110)

猜你喜欢
彩画古民居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徽州绿荫
简述古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