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新榜 吉云飞 邵燕君
采访时间:2016年7月30日
采访人:陈新榜、吉云飞、邵燕君
受访者:林庭锋(宝剑锋)
采访地点:阅文集团
整理者:陈新榜
【受访人简介】
林庭锋,笔名宝剑锋,1977年生,广东阳江人。2001年在网络创作并发表《魔法骑士英雄传说》,后在台湾上砚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牵头在“西陆”BBS创建“玄幻文学协会”(CMFU)。2002年在“玄幻文学协会”基础上成立了起点中文网,任站长。曾任起点中文网总编辑、常务副总经理,腾讯文学高级副总裁、总编辑。在“起点团队”中,宝剑锋主要负责内容资源的发掘与运作,他主导制订了网络类型文学编辑工作模式以及作者培养流程的行业标准。
【要点】
“玄幻”因更富有中国元素而在与“奇幻”的类型竞逐中胜出
以《英雄志》的授权打动“藏剑江南”加入团队
足量作者群和作品以及为读者服务的观念是起点成功的秘诀
网文编辑要有“栽树”的奉献精神
起点团队和盛大集团的恩怨情仇
网文愿景一直在变大,正努力向全球输出中国的大众文化
邵燕君(以下简称邵):您是“玄幻文学协会”和“起点中文网”的发起人,又是最早在网上发表小说的作者之一,请您先谈谈早年的阅读和创作经历。
宝剑锋(以下简称宝):我是1977年出生的。小时候经常去图书馆看连环画。长大后的课外读物主要是港台武侠小说。但是港台武侠小说的量还是比较少,像我们这种阅读量大的人,一天三部,基本上过个半个学期就都看完了,很快就没书可看。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我是看了五遍的。后来有了网络,可以在网络上很方便地发表小说。像我看了那么多东西的人,很多都有创作的欲望。到了没书可看的时候,就自己去写。
邵:你阅读的兴趣点是什么?是新创意么?
宝:网文的创意都是在老套路的底子上一步步挖掘出来。比如本来的游戏文,和穿越结合在一起,后面就有无限流。这样就不断有新类型出来。只要是好作品,不管什么我都喜欢看。作为总编,我的口味不能偏。我们招新编辑进来,都要让他们读推荐榜前50部作品。主编都是有十年从业经验的,然后老编辑带新编辑来传承。
邵:那么你的阅读兴趣宽泛是因为职业原因?
宝:不只是因为工作关系,阅读是我最大的爱好。
陈新榜(以下简称陈):那么以你广泛的阅读兴趣,怎么看待猫腻这样的“文青”作者?
宝:他的《间客》我很喜欢。文笔好的小说,月更甚至年更你也要去看。文笔没那么好的小说,一天三五次更新爆更的那种你也要去看。
邵:您怎么开始在网站发表的?
宝:我写的书当时是在百战BBS发表,也在龙空发表,还有在幻剑书盟发表。当时每天更新2500字左右,别小看这2500字——现在那些大神们一个小时就拿出来了,但是我那时候可是要花四五小时来码的。
陈:您当时是设计好一个大纲之后开始更文的吗?
宝:早期的网络作者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甚至刚开始都没细想,只有一条主线,就这样写下去,随意更新。很多网络作者一有事情了就不写了,断更。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就这样埋没了。在其他网络作者更新不稳定的时候,我坚持每天一更,有时候甚至会在论坛发四五更。这样很快认识了一些同样在论坛发表的作者,和他们在论坛里聊天。和意者(侯庆辰)就是这样认识的。跟黑暗左手(罗立)也是在龙空认识的——他以前也写过一本书,后来懒,不写了,就在那发表评论。五号蚂蚁(郑红波)是我的读者。
吉云飞(以下简称吉):您的第一本作品《魔法英雄传说》,是阅读了哪些书而萌发的创作兴趣?
宝:我喜欢西方骑士的骑士精神。另外当时也看不少日本的漫画,然后再结合中国的玄学思想。这样的玄幻区别于其他的像欧美的魔幻和日(本)台(湾)的奇幻。其实2000年那时候,这三大体系的争斗还是蛮激烈的,只不过后来我们将玄幻这一脉络发扬光大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奇幻占上风。
吉:当时是因为玄幻还比较新鲜但并不显示出优势,所以您才想建一个玄幻协会来研究和发展它吗?
宝:那时候很多人写的西方奇幻的体系,没有接地气。而玄幻作品,有一些中国人的思想,有东方背景。最直接的,主角的姓名和家族都是用中国百家姓的。而奇幻作品里主角名字是外国化的,好多都是四五个汉字的,很拗口。当然,最重要的是,正统的西方奇幻是基于西方价值观和历史文化的,比如说骑士文化,比如说女巫等等,不太符合中国主流读者的口味,也不太容易被广为理解和接受。玄幻这个体系,自从我们创立了玄幻协会之后,写玄幻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奇幻在2003、2004年之后渐渐没了声音,奇幻作品越来越少。看来还是喜欢玄幻的人更多。这种玄幻体系后来也渐渐发展分化出各个流派,比如说后来就出现这样的设定:主角会突然回到小时候,然后再次参加高考,像这种都市重生类,其实也是在玄幻的影响下出来的。所谓玄幻,就是你没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中国式的幻想。
邵:你怎么定义并区分奇幻、魔幻和玄幻这三个类别?
宝:先定义魔幻吧:它的核心元素是魔法,骑士救公主,骑士屠龙之类的情节。奇幻,主要是采用了西方元素,另外日本奇幻大家又添加了谋略之类的东方元素和个性人物进去,但是它整个体系和价值观还是日本人理解的西方文化,不会出现中国人名以及地方普遍出现的现象。玄幻就很难归纳。玄幻主要是中国元素,我觉得主要是中国化的中国本土的幻想体系。
吉:您看过“九州”系列吗?当时他们提出要建立一个东方的奇幻。
宝:说实在话,我没看“九州”。在2003年他们创造这个架构出来,然后在网上发了,让大家去写。但我个人觉得在中国,一个成功的世界观,应该是由一个超人气的故事为主体的,而不是固化一个架构,用一个个差异化很大的故事去填充。虽然江南和今何在的笔力非常强,属于天才作家,但固化结构和分头创作还是影响了他们的发挥。读者没有一个主干故事和人物去粉,书就很难做起来。
吉:他们是想照着西方正统的奇幻体系如龙与地下城的玩法来,先有一套统一的规则,再来完善故事,只不过故事里面是中国的元素。而“玄幻”是不按统一规则来的,大家更多时候是打破规则,不像“九州”那样规定作者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写,玄幻也没有任何人规定你只能这样写,只要有古代东方背景和超自然能力都可以叫做玄幻。
宝:对。“九州”这样首先就禁锢了思想。首先规定只能在它的体系里面的,比如说它分几个州,只能写它里面的东西,然后它又是定死了九个城市叫什么名字,还有主要人物和历史只能写里面发生的。作者只能在这个体系里做一个项目,这样它就不能真正发展成为一个类型甚至网站。网站不应该规定作者必须要写什么。因此当时我就不看好“九州”这个模式。在2002年我们这些作者写书,并不是说为了赚钱的,而基本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满足自己创作的欲望。我们那代作者前面是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没有其他的小说可以看的。港台的小说,金庸古龙就几十本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对外交流,那时候没有微博之类的,精神是很贫乏的,因此我们就有很强的创作欲望。当时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九州”也是想做出一个独立的体系。
邵:是不是可以说“九州”的体系对当时整个的玄幻界来讲,是相对精英、相对西化?
宝:不能说相对精英,只是说他们跟我们是两个风格不同的群体。我们跟龙空、幻剑书盟、天鹰等网站是同类。而“九州”群体是不同的,它是在我们这种网络原创文学之外的,它更像实体出版的作品,是为了出书,为了杂志发表去撰写的那种小说。篇幅也有差别。我们网络小说篇幅一般都很长,而“九州”更像给杂志发表的,只是写体系里的某一部分某一个人物,比较短。
2004年我们召开第一届网络作者大会时,也请了他们过来。当时我们连台湾香港的那些作者能请到的都请来。但是跟他们交往还是不多,大家的理念是有点区别的。不过,大家又经常都被归在玄幻类里。
邵:您是怎么开始创立玄幻协会,并在之后成立起点中文网的?
宝:2001年10月,我就想做一个协会让大家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发展。那时候的网络作家,港台有罗森,大陆没有几个叫得出名号的。我们大陆的作者做一个组织,大家就可以一起交流、进步。于是我就做了论坛。搭建论坛的时候,我是一个个去找那些作者帮忙。比如写《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的勿用,帮我搭建了论坛;后来的起点中文网logo,也是“明扬”(明杨_全球中文品书网)的苏明璞帮我做的。
邵:你怎么吸引别人过来呢?
宝:我是通过网络邀请作者来发文章的,跟作者发邮件说:我做了个网站,你过来,在我这发你文章。他们就来到我们这里发表作品,这样就得到他们的授权。那时候没有什么利益之争的,我们都很淳朴的。作者也愿意让自己作品给更多的人去阅读。当我提出来后,他们都很愿意来。玄幻文学协会版面挺小的,除了意者、黑暗左手,论坛里还有读书之人、老猪、PIG、木头等等。大家都是偶尔来,来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的。当时活跃的人没多少,大猫小猫两三只,在论坛里跟帖发评论,泡泡水。大家都在发发文章,互相拍拍马屁,甚至大家更多的都是在QQ上聊天。
邵:后来又怎么想办网站呢?
宝:到2002年,我们就想做网站了,主要是因为论坛还是不够正式。作为读者,还是希望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这样能够按顺序连续阅读的。而论坛(BBS)有个问题,就是作者今天发表了,更新了一章,第二天帖子就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BBS不方便,必须要能一章章集合在一起,阅读体验才会好。于是我去租借虚拟空间,又买了一个域名:www.cmfu.com。到2002年5月15日,赶在5月23日我二十六岁生日之前,起点中文网上线了。
邵:为什么不是在生日那天上线?
宝:主要是怕程序出问题,对我这种不是技术出身的人而言尤其如此。我是到处求人,才做出了一个简陋的程序。
吉:网上流传说“藏剑江南”(商学松)是在起点中文网成立当天突然闯入你们的聊天室,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宝:在5月15日那天,我们聊天群大概有十几个人在庆祝网站成立的历史性时刻,“江南”他就闯进来了。他一进来就说:你这个页面太简陋,服务太差了,太不好用。我就说:这已经是我所能找到最牛掰的程序员写的最好的产品,没有更好的。他说:谁说没有啊,我就有一套!
他就将他的“江南书库”亮出来——江南原来是个高校老师,他也喜欢看书,也喜欢收集书,然后他就自己私底下做了一个书库——然后我一看就拜服了。那个书库满足了我心里所有想要的东西。我突然碰到一个知音,感觉很兴奋,相逢恨晚。
他那书库,一章章的排列,有书目页,有列表,下面还有可以评论的评论区。虽然还很简陋,但是已经满足了我当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所有需求。
邵:“江南”跟我们说那个书库就是他自己想要的,但在别处得不到,就自己设计了一个。
宝:“江南”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家,在我心目中,他就相当于是网文圈里的乔布斯。这个产品后来他不停地完善,比如说那些书的分类,作者的类别,然后书目页、书名页,还有里面的阅读页,然后这整套体系一直沿用到现在。中间是作品更新列表,左右两边是作品推荐等等,这套体系如今也被很多家文学网站采用。江南在网络文学草创期,制定了行业产品的基本框架和规范。他很符合我心里的需要,我就想让他加入我们,让他把那套程序给我们网站使用。
邵:他的“江南书库”里也是类型小说吗?
宝:不是。当时我看到的“江南书库”里没有什么作品,还是空的,他只是做了一个产品模板出来,里面没有内容。
你知道我是怎么劝服他的吗?我劝他加入我们时,他说:我为什么要加入你们呢?
我那时候也是一穷二白的。我就跟他说:我有很多作者作品的授权。
然后他问:你有《英雄志》的授权吗?
我说有。其实当时还没有,后来我特意找了孙晓,寄了封邮件给他请求授权,然后孙晓他回复说同意,我就有了《英雄志》的授权。
他说:啊!太牛了!他很喜欢《英雄志》的,然后他就同意了。
吉:果然还是要以书会友。
宝:说起来我跟他的阅读经历都蛮相近的,因为我们都是喜欢看书,都喜欢往租书店里跑。我们还有相同的经历,都承担过帮租书店检验新书的任务。当时租书店进新书,要经过我们这种老手去检验一番,看看有没有重复。因为当时“二渠道”出版的书很乱的,武侠小说经常换个书名和封皮就拿出来卖,这就需要我们这种老手去检验。我们这种混过租书店的人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所以相逢恨晚。
不过一个网站除了前台还要有后台。他做的是前台,后台呢,他说:“我给你们找个高手”,就又介绍“黑心”(黑暗之心,吴文辉的网名)进来。“江南”跟“黑心”是更早就在一个游戏网站认识的,是好朋友。靠着“黑心”的技术,我们解决了网站容量(主要是数据、底层结构,这决定了网站的稳定性和容纳能力的)等等这些后来发展的瓶颈。
我就跟江南商量了,把“江南书库”改成起点中文网,到23日第一次上线。
邵:那起点的生日就是你的生日咯?
宝:不是,还是5月15日。是我跟江南相逢的日子。
吉:天鹰文学这些当年在网络文学草创期也曾兴盛一时的网站如今只留下只言片语。网传天鹰是在第一波扫黄打非的时候被停了一两个月,错过了机会,后来就没有发展起来,是这样吗?
宝:其实天鹰文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们那时候面临的问题:服务器。当网络小说阅读的人群越来越大的时候,服务器就跟不上。我们网站经营者最头痛的事情是访问人数多的时候就宕机。起点直到最近,每年都还会发生宕机事件。因为读者群体不断壮大,就会给网络服务器带来冲击。独立服务器并不便宜:现在一台电脑就几千块,那时候配一台主机需要一两万打底的。2003年之后,压在我们身上的经济压力,除了作者的稿费问题,主要就是服务器问题。
邵:也就是说之前你们没有独立的服务器?
宝:玄幻文学协会还有2002年时候的起点,都是在一家空间商那里租虚拟空间,是一台服务器里面放了二三十个网站。它有限定,只允许给你一个非常小的流量,一旦超过,通信立刻就崩溃了,宕机。
2003年到2004年时,我们经济压力很大。一是需要服务器主机;另外,给作者发稿费。然后要正式成立一家公司,就要有注册资金。那时候我差点拿房子去抵押了。
2003年5月份我们那时候还给人骗了。那时候,有人为了推销服务器,说借一台主机给我们免费体验试用。当我们把内容转移到他们主机之后,他们就连人带机都不见了。幸好网站内容都是有备份的——做网站的人无时无刻都要备份的,不然的话一旦碰到服务器崩溃这类意外情况就不行了。备份了,出事后可以恢复数据。
然后江南做出了2.0版,改进了系统。添加了一些阅读上的便利,还增加了作品论坛评论的功能,赶紧重新上线。
买了服务器之后决定做收费制度。因为经济上支撑不住了啊。我们几个人除了“五号蚂蚁”家里条件好点,其他的几个人都很普通,比如我那时候一个月工资也就三五百元。一台服务器需要两三万元。好在我还写了本书,有点稿费,靠这才勉强支撑着。
邵:这个决议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几个人当时有分歧吗?
宝:没法不决定的,你要么这么做,要么等死。这时候是我强烈希望做。我说服了他们,他们几个人也都同意,因为不做,就会挂掉了。我们这个团队有个好处,当决定一个方向的时候,大家都是愿意去跟着向一个方向努力的,我们团队在几次重大决定时都是有商有量。但等决定了一个方向,大家都会朝着一个方向去。决定要做,我们就要做得最好——我们几个人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
为了做VIP,必须进一步正规化,正式成立公司。2003年7月我专门跑广州去办理手续。那时候一定要弄出来的,不然的话,就没法做网站的,因为没ICP(注:即网站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服务器是没有办法上线的,没办法正式运营。要买服务器,是要看你的ICP证。在那之前,租别人服务器的虚拟空间就可以。但要有一台自己的主机,就必须成立一个公司。而政府规定必须有100万的注册资金才能办理ICP证,需要垫资100万元,但我们没这个资金。好在有“五号蚂蚁”,他就从家里拿了100万出来。当时的100万元,和如今的100万不是一回事,那时100万可以在上海买几套房子了。在他汇100万时,大家甚至都还没有见过面。蚂蚁肯将100万汇给我,这真是不容易的。没有“蚂蚁”,我们的起点中文网(玄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都没法成立起来。真的是很感激“蚂蚁”的。
邵:汇这100万的时候,你们和“五号蚂蚁”都没见过面?
宝:没有,一直是在网上联系。
邵:后来被证明成功的这个收费模式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当时明杨中文网等其他网站不也有人这么做,为什么你们成功了?
宝:他们做了,但是他们没办法做得起来,因为他们没作品,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量。因为我和意者都是网络作者出身的,我们从那时到现在一直都是把作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那几年,我从来没有两点前睡过觉的。每天晚上都跟各个作者联系。
2003年5月我们决定做VIP之后,就拉作者,跟他们说好,让他们把作品留给我们到10月份发表。要商量规则,比如先发表十几万字试读之后再收费。第一批作者很少,比如流浪的蛤蟆,是我从西陆论坛上拉过来的,然后劝他加入VIP。
吉:在VIP付费阅读正式上线之前,是确定了12个作者,然后到真正上的时候就有一半都被拉走了,对吧?
宝:10月份天下书盟成立,把一批作者拉走了。但并不是说拉走了几个作者就能使网站成功。我跟意者在作者圈子的口碑跟人缘是很好的,那时候起点书库存量有几百部——那时候能有一百部作品就已经很厉害了。一个网络新读者,找书看,去论坛只能看到一章两章,找半天都找不到,阅读还断断续续的。要看一个完整的书库,要么就在幻剑看,要么就来起点看。当时靠着这样的储备量吸引读者,虽然部分作品被拿走,但还是开了个好头。后面陆陆续续有比较好的作品发表,我们都劝作者放到VIP里收费,作品渐渐积累起来。
邵:你们当时提出来VIP时,其他的同行怎么看呢?
宝:6月28日由《传奇文学选刊》杂志社、广州大然文化公司等举办的“大然传奇中国首届奇幻文学笔会”在广州召开,我当时参加了。相当于网文圈子聚会。我们还有龙空、幻剑几家就对应该怎么样发展网络文学、网站应该怎么样生存进行讨论。
当时龙空他们是做论坛的,没有书库;段伟(网名weid)主张出版代理中介,通过倒卖网络作品的版权,然后放到台湾去出版,赚取中介费,来维持网站的服务器。幻剑书盟也是类似,通过OCR港台出版的武侠作品,来吸引流量,赚一些钱。
而我提出VIP收费,是因为不能单靠转手卖版权赚点差价。对于我们起点来说,更希望的还是吸纳更多作者来到网上创作,更希望看到人人都能写作,创作出好的作品来给读者阅读——因为那时候,对一个阅读量大的人来说,没书看那是最可怕的事情。
对收费的提议,他们都嘲笑说这个怎么可能。当时网络阅读都是免费的。在这种环境里,做收费阅读来赚钱是根本不可能的,做不起来的。那时候有一些人把一些书和杂志扫描后放到网上,但是他们都收不到钱。
邵:当时你们没有商业竞争关系吧?所以大家能坐在一起共谋一个生存之道,看到底哪条路走得通。
宝:是的,我们那时候考虑得更多还是怎么样生存下去。讨论没什么结果,各自回去。我们开始进行会员收费。
邵:千字两分钱这个价码是怎么确定的?
宝:在我们之前,就有千字两分收费的,但是他们不成功。
比如明扬中文网,也是按千字两分收费的。但问题是,看完了就没了,没有真正的服务。他们没有这个VIP概念。VIP这个概念是我从银行柜台服务借鉴的:要给人一种贵宾的享受,开通VIP,就意味着网站专门为用户服务的,有专属通道去解决问题的。而其他做付费阅读的,就完全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而我们更重视读者的感受,我们想着怎么样让读者付费之后阅读有更好的体验,服务得更好。
明扬更大的问题是:只有一本中华杨的作品可看,没别的书看怎么办?还剩下的几块钱怎么办?等于花10块钱买一本电子书。我跟意者是作者出身的,所以能联系到很多作品。而在明扬中文网那里你10块钱,没多少书可看。而在起点网可以看到很多作品。
如果用户付费之后却发现没作品又没什么别的服务,这样子是做不下去的。
邵:会员究竟怎么实行?
宝:VIP读者要交50元,其中30块的会员费购买一个VIP资格,另外20元是账户金额,作为预存阅读费用。那时候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收30块钱主要是为了用来支付服务器费用。
获得VIP会员资格后,就可以拥有一些服务,比如说个人书架,这是我们独创的,这就是江南伟大的地方。
邵:回过头来归纳起点的VIP制度运行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宝:我觉得还是服务。因为那时候让读者付费是很困难的。在付费率不高的情况下,要令一个人愿意在你网站上不停地付费,就要提供一种好的阅读感受。当时最开始只能通过邮局汇款,我要在非常热的天跑去邮政局去收那几块钱。收到第一个VIP会员汇款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看到还是有人是愿意支持我们来做这个事业。第一个VIP用户“流浪的耗子”,后来也加入我们,现在在运营部工作。(当时“耗子”还是个学生,后来毕业了就到起点工作。)
邵:2003年10月份开始启动以后是什么情景?
宝:当时网络作品赚不到什么钱,千字两分并不多,读者也少。要让他们觉得赚钱的话,要做出一个标杆。当时我们是把读者付费百分百给作者。像流浪的蛤蟆他第一个月拿到一千多块时说:呀,写网文还是能赚钱的!
2003年11月后,网站进入高速发展。于是2004年2月14日,我们就在上海第一次见面聚会。那时候大家都没有女朋友,我们就专门挑了情人节那天见面。我们几个人,除了黑暗左手是偏外向的,其实我们几个人都是内向的宅男,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多说话,我们都是看书看书看书……总共十几个书友,大家见面了都蛮高兴的。
1、想继续做网文,所以选择了盛大
邵:2004年这次会面讨论盛大收购问题了吗?
宝:在VIP发展以后,我们网站服务器的压力又加大了,因此就得研究要不要买新的服务器。而随着我们做大了,渐渐就有资本来关注我们。
其实,盛大不是第一家联系我们的。第一家是TOM网。盛大给的钱并不多,TOM网给的钱更高,条件也更好。盛大只给了200万美元。而TOM网还承诺,帮我们去开曼群岛那里办账户,而且由于它是香港公司,他们还承诺我们可以办理到香港定居的绿卡,不像我们来上海这么多年,连上海户口还是没办下。
邵:你们几个创始人到现在还没有上海户口?
宝:黑心(吴文辉)和江南(商学松)有了,他们是“特殊人才引进”,我们都还没有。在上海就一套房子,其他什么都没有。
邵:我们还以为你们这么大公司,我们毕业生可以到你们这里拿到户口呢,没想到你们作为创始人都没户口。
宝:不说户口了,说起来都是泪(笑)。
邵:钱又少,又没户口,当时为什么还是选择盛大呢?
宝:因为想要起点嘛,自己的孩子舍不得嘛!TOM网要求我们过去,等两年培养出编辑可以接手之后,你就得走了,也就是说完全卖了。而盛大呢,虽然给的钱少,但是愿意完全交给我们去继续把网站做大,而不是说做两年后你就走人。
当时我们已经各自辞职,准备专职做网文行业。我7月底就到上海来,8月大家就在上海集合。我们当时评估之后认为,虽然TOM可以给我们开曼群岛的账户,可以少交点税,还可以给绿卡什么的,而盛大这边虽然没有其他优惠,但我们还很年轻,还是应该继续做这个行业,最后就决定来上海继续做下去。后来幻剑书盟卖给TOM网了。幻剑的创始人就慢慢就淡出来,网站就没人打理,虽然还存在,但是名存实亡。可见TOM网只想要内容,而并不想发展。不过当时如果没谈好的话,我们也就准备接着熬。
9月27日完成收购。我们几个股东按照买服务器的比例分成,股东是第一次买服务器的时候确定的,论坛还有编辑和版主,最终谁是股东,就看成立公司第一笔钱谁愿意出。愿意出钱做这个事,才有决心和热爱。200万美金扣掉税之后剩下的钱其实也并不多。
吉:盛大集团当时注资了么?据报道是给了不少流动资金?
宝:其实流动资金不用给多少。盛大集团对我们帮助最大的还是改进了付费系统,通过盛大点卡让支付渠道更为畅通,当时盛大的点卡体系是很强大的,这也是我们选择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之前,我必须跑邮局和银行,都要把我给跑死了。2004年9月之后接入盛大系统,读者付费就方便多了。付费方便之后,付费用户就越来越多了。点卡开始凸显它的威力。之后网络文学越来越蓬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作,写了很多好作品。
2、17K小说网的挑战与起点的应对
邵:17K是怎么进入网络文学领域的?
宝:越来越多人看中了这个行业。童之磊(中文在线的创办者)也看到了,觉得这行值得做,于是就过来挖人,把我们编辑部当时17个员工挖走了11个。他们不是马上就全都走了而是分批离职的,我们就走一批,补一批,熬过来了。我看到简历里能写书的、有写作经历的就招进来。314(杨晨),小分队长(周炳林)这些新一代编辑,就这样面试招进来了。
邵:你们没有被挖吗?
宝:其实当时我们收购协议的两年期限也快到了,中文在线他们也高薪挖我们。但我们兄弟齐心,大家都不走。
邵:你们当时什么待遇?
宝:待遇的确不高,工资在当时也属于一般的,付了房租也剩下不了多少,够生活而已。和被挖走的同事肯定不能比。
邵:那你们团队为什么不走?
宝:主要还是觉得起点是自己的孩子,就像我们没有选择TOM网而选择盛大一样,还是希望起点让所有作家都能赚到钱。
邵:面对17K挖人,盛大怎么应对?
宝:盛大是资方,主要的应对还是起点自己。我们就招编辑,把写过书的有经验的找来,然后一个个带起来。另外重新挖掘作品,培养作者。很快又将一批新的作者培养起来。
邵:眼见着你们手下的编辑到了另外一个公司挣了你们两三倍的钱,你们培养的大神也开始挣了很多钱,你们是什么心态?
宝:做编辑,首先心态要调整好。现在我们的编辑工资也不高,而很多作者一个月就可以有几十万。但在我们编辑部里有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做一个最喜欢的事情,编辑还是要对工作有热爱,就像栽树。
我一直跟手下编辑说,你们对这行要有爱,你没有爱是没办法做下去的,如果你不爱这行,你就会觉得很灰暗的:哎呀,我这么辛苦,我每天加班到这么晚,拿的钱还不够作者一个零头……那你是做不下去的。首先要对这行有爱,要有奉献精神。
你看我,带出来那么多大神,百度搜索排前50的作者,哪个不是千万身家呢,而我也只有上海这栋房子。所以你要调整好心态。
吉:据当时17k说,是它们建站后第一次提出了“买断”的概念,起点之前是没有买断的吗?
宝:怎么可能!之前的“职业作家计划”其实就是“买断”。比如血红的就是买断的。只不过17K以更高的价格进行买断,将血红挖过去。
吉:你们是怎么样应对17K的挑战?
宝:培养出新的作者,让更多人来创作。我总结了,我在2013年之前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全民创作;而后面这两年我做QQ阅读,做的是全民阅读。
要让一个作者安心持续创作,就要保障他的生活,给他基本的生活条件,因此我就推出了作家福利计划。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在这个月创作更新达到一定字数之后,也就能拿到基础保障的福利,保证那些有志于创作的网络作者能活。有很多作者写书只是为了兴趣,或者不想做其他工作,就想写一个好的作品出来。要让更多的人来写作,必须要给作者希望。只要你一直写,只要写得足够好,即便是在金字塔底端,我也能把你提上来。因为我那时候看到很多很好的作品“太监”了——写一半就不写了。因为他为了生活需要忙其他事务。如果能保证他基本条件,他就能继续创作下去,因此我们不断地完善作家福利计划。
17k的那些编辑,可能是因为跟随我们还不够久,没有学到我们真正的东西。他们自从挖人之后,并没有培养出多少新的作者。除了挖来的血红、酒徒,他们网站后面并没有新作者冒出来,网站也就慢慢做不起来了。
吉:他们没有新人冒出来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没有这些相应的制度吗?
宝:我能说没有我们这种编辑的能力吗?制度方面,很多人都是照搬我们的,比如我们建立了书库体系,有人照搬;我们建立了推荐、点击、打赏、月票等制度体系,有人照搬;甚至连和作者的合同,都有人是“全盘借鉴”我们的。那么什么是不能“照搬”的呢?恐怕就是跟作者的关系吧,就是那些细致的工作吧,或者说就是我们整个团队的能力吧。
吉:17K给起点带来的挑战在当时看来还是很严峻的吧?
宝:其实我一直很有信心的。当作者被挖走时,江南他们连夜开会讨论。我跟江南他们说:别讨论了,只要有我跟意者在,走了一个作者,我能给你再培养一个,不用怕。
邵:最核心的还是全民写作这个培养体系?
宝:对,大神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作者。哪些是要避忌的点,还有哪些写作技巧,要跟他说清楚。我们就能不断地推出新的作者。
吉:当时你们推出来“白金作家计划”,您是怎么想出的?
宝:白金计划,是我看到银行卡的白金卡所想到的,就像当初VIP概念是因为跑银行而形成的一样。白金作者计划,就是想打造全新的作家品牌,让这个品牌成为一种荣誉、品质认可和层级认证,那时候挑了唐家三少和跳舞、番茄,集中力量来推他们。这些人又成为作家群的榜样和职业目标,和作家福利等基础待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层级、有发展的职业写作路线。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生态。
3、除了点卡支付体系,盛大给予起点的帮助很少
陈:我看到新闻稿说2007年3月7日,盛大继2004年10月收购起点网以来第三次增加投资,向起点增加投资1亿元,这个资金实际到位情况如何?真的有那么多吗?
宝:这个我觉得主要是象征意义。
邵:那做福利计划,需要公司出钱,这笔钱不是盛大投的吗?
宝:作家福利计划是我们起点推出来的,起点是独立子公司,自己独立核算的。当然,为了说服盛大的财务,我们还是花了不少力气。
邵:他们收购之后还是只靠你们自己挣钱啊?
宝:独立子公司当然是自己核算的,盛大是投资人,按照商业逻辑,也不可能送钱给子公司嘛。
邵:盛大为什么收购起点?
宝:收购起点是陈总(陈天桥)的迪斯尼式泛娱乐产业大布局其中的一环,盛大在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产业战略,还是很超前的。
邵:我们外行光从新闻听到很多“千万亿计划”,以为盛大给你们起点投资很多。
宝:我们做收费阅读其实一直是盈利的。我们这些宅男土鳖实干家就是嘴不行,不会吹。那时候阅读群体已经变得很大了。作家血红的稿费年收入都已经过百万了。中文在线就是看到阅读群体变大了才心动的。中国移动那个时候也开始发展阅读基地。行业规模已经这么大了,作为行业最大的公司,我们玄霆是赚了不少钱的——当然,相对于网络游戏来说,那时候的付费阅读的确是比不了的。
吉:那么盛大给你们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宝:说到支持,其实就是点卡渠道,还有在游戏中导流。这个的确是加速了起点用户群的扩大。从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我觉得起点主要还是靠自己奋斗起来的。
4、与盛大文学的矛盾导致团队出走
邵:移动互联网兴起,你们那行内的人都明白,必须得向移动互联网方面转移了,是吗?
宝:现在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应该预知,其实不然。很多互联网企业都错过了这次转型。当时盛大也想做大文化这块,筹备上市,就找了侯小强过来。
陈:为什么陈天桥从外面找侯小强而不是由吴文辉来直接做呢?
宝:这是我也想不通的问题。可能上市还是需要故事和包装,侯总有高大上的背景,大概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意思。这也是盛大的一种文化或者风格吧。走了很多人,换了很多子公司CEO,流动程度比其他的稳定的公司大好多倍。
陈:侯小强有很强的文青气质,跟你们也不同吧?
宝:侯总本人一开始认为网络文学的未来是精英化,就是把传统出版文学转移到网络上,把网络作为传统文学的发行渠道,他一到任就搞了“30省作协主席小说竞赛”。所以说他过来后,跟我们有很大的理念冲突。其实我们也很佩服他能将我们网络文学带进了主流的视野,但当时我们跟他还是有很多冲突的地方。我们还是觉得网络文学将会变成主流,而他还是想用主流来收编网络文学。两种文化不一样。因为他确实也不是网络原创文学这个圈子出来的,他也基本不读网络小说。这点和陈总不一样,陈总本人还是看很多网文的,我记得官场、玄幻、历史都有看。有了解他才会投资。至于侯总,我们一起上班那几年,没看到他读。
陈:盛大文学成立“云中书城”,把你们的移动业务都给拿走了,起点的移动阅读业务也就没法开展吧?
宝:就是我刚才说的理念原因。“云中书城”的运营思维和市场本身是冲突的,当时产品上也没有形成突破,还是门户模式。最后变成单纯是收几家子公司的权力,跟我们几家子公司的创始人关系就弄不好。
当时,我们除了做电子收费阅读之外就没有其他权限了。我们当时的设想,一个是移动阅读,一个是版权,两者都没有了。同样地,配套的市场推广资源当然也不会有。所以,虽然我们的wap站一开始很红火,还拿了大奖,后来也没有很大进展了,只是方便了部分原有读者的阅读,新用户没有推广就进不来。自营渠道其实是行业领先者的第一选择,但当时盛大文学却选择了主业做CP(内容供应商),虽然回报高,但可持续性是不足的。
2010—2012年纵横又来挖作者,刚好赶上我爸生病,我还是坚持守在公司,跟大部分作者签了3年长约,稳定住作者群。
陈:纵横当时没挖你们团队?
宝:那时候纵横他们也想挖我,但我还是舍不得起点。我们把起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停地付出。但是,起码要让人看到有前途,值得你努力。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要自己来经营,想MBO,很多基金都非常有兴趣——他们很相信我们。
邵:当时你们提出MBO是什么情况?
宝:2013年我们跟老陈提出MBO,希望我们管理层收购,让我们来直接管理。但最后没有成功,虽然陈总不希望我们走,也谈得很深,但最后我们还是出局了。
吉:也就是说是盛大把你们踢出来的?
宝:是。我们那时候在跟陈总谈,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去实施自己的两个战略,就只能离职了。为了表示决心,我们也提出离职。不过按公司的程序,高管离职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然而侯小强马上就批复:同意。而且同意之后第二天立刻开了新闻发布会。开发布会是需要提前几天布置好,请好媒体,做好准备。当天辞职当天批准,第二天就开发布会——如果没准备好,是不可能那么快的。
吉:后来为什么选择腾讯?
宝:当时互联网几家巨头和大的产业基金还是对我们很看好的,最后选择腾讯,主要是觉得腾讯能给我们更多的发展。我们看重的还是用户群体,因为腾讯是以QQ和微信这样以人的纽带为基础。我们团队一直觉得,这个群体的阅读会发展得更多更快。我们希望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产生更多网络文学的用户。
陈:竞业禁止协议是怎么回事?对您有什么影响?
宝:竞业对我的直接影响就是两年不能直接从事这个行业,但反过来说,也让我能够站在管理者以外的角度来理解行业。
陈:竞业禁止协议结束之后,您在腾讯文学主要干了哪些事?
宝:主要工作就是基于我在去腾讯前对行业的判断所做的一些规划:内容上,主要是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绝对主流的判断。
实施起来主要分两块:一是内容策略,如何让内容更适应移动互联网,适应碎片化加深的阅读环境。这包括作家引导、资源调整以及榜样塑造等几个方面。另一个是内容与产品的结合,编辑要让内容能够实现多元且精准到达。什么人喜欢什么书,去寻找共性,为我们的产品提供完善的逻辑。
运作上,主要是明星作家和明星IP的泛娱乐运作。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承担作家的定位、策划和输出,作家主做的像乱,作品主做的像《择天记》等都是和以往单靠推荐完全不一样的尝试。综合了推广资源、下游开发与合作、媒体资源、广告、市场活动、粉丝活动等于一体的运作模式,在此前都是没有的。
陈:2009年开始兴起的移动互联网让网络各种功能逐渐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腾讯文学是怎样有效地适应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格局,迅速追赶上起点?
宝:就像前面所说的,移动互联网是腾讯文学既定的发展核心,我们的内容也好,产品也好,公司战略也好,都是围绕移动互联网展开的。因此,在内容上,我们比起点更加适应移动用户,产品也更完善,更精准——我们一年做了两次大的改版。这构成了我们的领先的基础。
同时,和盛大文学侧重于CP业务不同,我们始终认为,在智能机时代,自营的APP和渠道才是未来。为此,我们在APP端重点发力,全力展开QQ阅读的推广,QQ阅读也因此迅速成为领先市场的品牌,加上由我们运营的多个渠道,与起点有效拉开了差距。也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和运营策略的不同,我们的用户数实现大幅增长,实现了自有平台订阅量、作家稿酬等各个核心数据超过起点。
陈: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是怎么合并为成立阅文?
宝:说实话,如果按照2014年初的规划和后来的实际增速,其实腾讯文学完全可以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对盛大文学的全面超越。因为仅仅一年下来,我们在很多指标上就已经行业第一了。
但我们判断,2014年开始,随着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网络文学很大可能会站上风口,如果腾讯文学按照这样的速度,可能会错过产业化的机遇。说白了,腾讯的文学毕竟还太年轻,积累不够。所以,下半年的时候,开了几次会,我们说,还是得通过资本手段快速实现资源整合。毫无疑问,市场上唯一高价值的,就是盛大文学了。而且,我们非常熟悉盛大文学,也相信自己可以充分利用好他的价值。所以说,这次合并,主要还是从商业上考量的。当然,我们对起点的感情也是一个原因。于是,我们就和投资人谈了自己的看法。投资人对我们很支持,由基金出面开始和盛大文学的接触。
盛大文学这边,因为前面几年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机遇,再加上我们高速成长带来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销售、渠道、用户等方面被我们超越以后,盛大也有脱手的意思。可以说,双方都有意愿,也就有了并购的基础。
于是,两边谈了几个月,最后敲定了并购。2015年3月,成立了阅文集团。
陈:您刚才提到自己最近两年的工作从原来的“全民创作”到现在的“全民阅读”,具体是什么变化?
宝:前几年,我的主要精力都在作家生态的建设上,这也是市场培育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形成稳定、良性的作家生态,才能保证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进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这也是我们作为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现在,一个良好的作家生态已经基本形成,读者空前多元,如何满足这多元的阅读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的新读者,要实现“人人有其书”的目标就变得更加迫切。所以,我现在更关注内容的丰富和精准、个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全民阅读。
陈:这两年网文IP开发成为热潮,您是怎么看的?
宝:我个人一直认为网络文学是文字类IP中最有价值的,所以2005年的时候就做了第一次开发,就是《小兵传奇》的游戏,那时候就已经相当火爆了。后来,我一直在做推荐,向影视厂商、游戏厂商推荐,但因为当时我们的资源、权限的问题,以及整个文化产业还不成熟,我们主要还是集中在版权授权方面,真正的一体化开发只能是当成梦想。到了2014年,网络文学的价值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游戏、动漫和网络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再加上我们也有了很大的自由度,这个想法才真正变为现实。所以,对于现在的热潮,我觉得是顺理成章的。这么大的粉丝影响力,这么多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故事,网络文学没有理由不被关注。当然,和任何产业的发展热潮一样,当前的IP大潮也必然有非理性或者不专业的成分,毕竟中国的IP开发体系还在探索中。
我经常和人说,中国的漫威必然诞生在网络文学,我相信这家公司就是阅文——这就是我的看法。
陈:您和团队一路前行,发展到阅文集团如今这个阶段,自己当初心目中的网络文学图景实现了几分?将来还有什么愿景?
宝:我始终觉得,愿景是一直在变大的,因为当你登上心目中的高峰的时候,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会看更高的山,甚至想去征服天空。就跟小说一样,练到筑基期,发现金丹期才是强者,你就要不断去努力才行。
我们对网络文学的期待也是这样。最初创业的时候,我们的愿景是有一亿读者。这个目标很早就实现了。后来,我们想,优秀作品应该被改编成游戏、影视、动漫等等,这个目标也很快实现了。到现在,我们的愿景已经是建立一个以网络文学IP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共营生态,建立起一个像美国的漫威、DC,日本动漫、轻小说那样的大众文化,并向全球输出。这个愿景,也正在逐步实现。
陈:起点早期有天地人榜;Weid在2003年提议建立一个跨越网站的、公正的、权威的评论机构,建立一套评分体系;2009年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2014年,龙空推出网络文学网站的信誉榜单……除了网站自身的各种排行榜,怎么推动网络文学跨站全行业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宝:我觉得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读者评论和粉丝生态的完善,读者说好才是真的好,这需要网站给予更大的投入和资源引导。另一个,则是学术界,尤其是文艺评论的支持,不得不说,目前这块咱们发展得还不够,作为网站经营者,我们是真心希望学界、评论界和我们一同来发展网络文学评论。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一些学者,尤其青年学者,已经将网络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们的研究是很投入的。
陈:回首网络文学发展至今,优秀作品有哪些?更具体地说,列出您个人的TOP10,哪里打动您?
宝:我喜欢的书很多,但作为编辑,我觉得不太适合公开排序,这不符合我们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