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与思想教育
——“关爱型”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工作探析
王武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关爱型”的思想教育,对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培养而言意义尤为重大。本篇研究了辅导员之于学生在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及学生情感与应该恪守的准则等方面进行的剖析,研究了如何将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向学生进行有效传输。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高校学生工作如果推进实施得力,其思想教育是基本前提。而“关爱型”思想教育,作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还在政治上与生活上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其目的是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 思想教育; 途径;探析
高校的学生工作是全校各项工作的最重要部分,该项工作进行得怎样直接对学校的整体走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家乡走进大学,以往那种生活习惯必须得到改变。而在改变的过程中就离不开辅导员的督导与关爱。家长的希冀、学生的期待,都是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的动力所在。
“关爱型”思想教育实施的主体是辅导员,实施的对象为全体学生,而其具体内容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进入大学后的学生其思想并未因此而成熟起来,缺乏对社会的认识与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易出现思想的波动,情绪化依然严重。平时进行思想教育时,辅导员既讲理又用情,以关爱为出发点,以真情打动学生,即可于春风化雨中以寓理于情之中,完成相应的教育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以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强化思想教育。辅导员以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促进学生在就业、升学、生活与学习方面问题的解决。尽量为学生着想,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可能使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也才能使实际的效能得到提升。
亲和能力体现在一个人具有一种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能力。这种“关爱型”思想教育就是要求辅导员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真情与温暖,更容易体现出学校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这就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同时使辅导员的教育方式实现由单纯的说教向人本教育转轨。在学生之间也会由防人向关心人 、爱护人转变。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理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帮助、关心、理解与尊重意识,更好地打造新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
辅导员应该充当起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的角色,要使学生对辅导员有种爱戴、亲近与尊重的情感。学生从辅导员身上所体验到的应该都是理解与关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与对他人的关爱之感。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因为对辅导员本身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意识,则会使其感觉到责任之重。辅导员亦会因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而感到无上荣耀。长时间以来,为学校进行代言,对学校的荣誉与利益进行维护,同时对学生加以激励,注重服务、注重情感和施以爱心。对辅导员的良苦用心,作为学生的家长是心知肚明的,也是能够深切地理解的。
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责任是光荣的、使命是崇高的,因而是值得自豪的。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打造了他们果断处理事项的能力,也使他们协调一致面对困难,自觉地处理问题能力得到提高。以较大的激情与敬业精神去工作,以强列的事业心与使命意识处理各种事项,以忘我的工作态势去完成各项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将教育理论与学生管理的实际相结合。不仅完善相关的服务事项,还强化对各项服务技术的掌握。辅导员已经把来自学生与家长的信息和理解融入实际工作中,使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奉献的意识上明显提升。
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里,对学生生活与思想进行了解,这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先决条件。为此,可以在班级形成一种谈心制度。一为辅导员同班干部的谈心。这种交流要体现出成绩和不足。二为由班干部和同学进行谈心,以增进彼此间的情谊为宗旨。三为对某一特定学生出现特定的行为而进行的特定谈话。四为学生出现思想上的问题时,有针对性地为解决问题而谈话。要让学生在离家之后,依然能够体会到只有在家庭之中才能体会到的温情。以此贴近、了解学生,增进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最有力的思想教育就是对人进行关心,做好本职即是思想教育的一种表现。日常工作之中,从细微之处入手关心学生,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帮助和关爱。在学生有病诊治时,必须进行前往探视,并设法实现摆脱困境。在学生因困难而不能交足学费之际,可以考虑替先行垫付。对特殊的、后进的学生,要不放弃,并能积极地和家长联系,一道完成对学生的监护义务。更对学生的成长给予足够的关心,对有可能降级抑或退学的学生要尽到提醒义务,促其积极进取、迎头赶上。此外,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相关的教育措施,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与科学的对自己进行解读与认知。让学生学会理智地对待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之形成更加健全、成熟的人格。
仅仅依靠为学生做一点具体的事情还不够,还要在政治上对学生加以关心。严格要求其学习,使学生对如此进行要求的道理能够真正领会。强化爱党、国家与学校的意义中,自觉地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一是要开展好形势与任务课,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不断提升。二是要使学生先锋模范作用与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三是要寓教于乐,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以演讲会的形式,感染和教育广大学生。四是建设好班集体,让学风变得更加优良,让理想与道德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来。五是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减少或者杜绝各种形式的考场作弊,让教风与学风变得更加优良、清纯。
“关爱型”思想教育的开展,必须强化辅导员本人的作用。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关心较为重要。要从爱护与关心学生本身的意愿出发,以自身的切实努力,影响带动学生干部队伍,使之成为学生的核心与骨干。以自己的人格与行动让学生信服、让学生信任,进而让学生服从。如果学生出现困难与问题,辅导员就要第一时间到位并解决。平日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必须身体力行,要注重任务与责任的担当,唯其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感化与带动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要使思想教育全过程形成一种轻松、温馨、积极与和谐的环境氛围。
学生的宿舍、班级应该成为辅导员经常深入的场所,通过深入这些场所对学生进行了解。进行宿舍值班这是一种近距离了解学生的有效方式,进行的同时,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别约谈,了解其心理状况。
对学生的动态予以把握,让学生养成从脚下做起、从现实做起、从点滴做起的习惯。要自觉地乐于奉献、勤勉自律、友爱团结,要提倡一种更加健康、理性与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遵守各项行为准则,养成优良的品质,恪守文明的行为,维护国家的法律,遵守各项制度,促进社会稳定,确保安宁和谐的环境氛围。
在强化平日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各种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特别是要强化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强化课堂监控,以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实施成材教育与专业教育时要有的放矢。经常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学术讲座,开拓广大师生的视野,强化主动学生意识。注意监督与鼓励并重,处罚与批评同在,一道对学生的成长起促进作用。此外,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通过此种参与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动作用。特别是在优秀教师的评选中,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对于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好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服务意识、竞争与参考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素养,进而使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增强。
优秀的辅导员必须经常接近学生,能够对学生心声仔细倾听,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准确把握。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理解,将关爱与希望及时地送给学生,使之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与关怀,感觉到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所蕴含的现代文明。辅导员必须积极开发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对校训的领悟、对校歌的传唱、对校史的宣传,让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校。要让学生正确地树立起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坚定自身正确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要不断培养自豪感、自信心与自尊心,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学习、勤奋钻研,为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建立功劳,所有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去履职尽责。辅导员在平日里的爱校与爱国教育会使学生增进对学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校也自然为其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与骄傲,祖国亦同样会为未来能够拥有这样的人才而深感欣慰。
“关爱型”的思想教育使师生间良好的氛围得以营造,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得以形成。“关爱型”思想教育还可以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有教师和辅导员的关心和爱护,出校后也必然会以同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和社会。现在是学生因母校而深感荣誉与自豪,而明天则因学生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母校会为能够拥有这样的学生而倍感骄傲与欣慰。“关爱型”思想教育,能够让辅导员自身体会到此项工作的光荣之处、荣耀之处。当若干年后,辅导员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会心安理得。辅导员以自身的才学和能力在为社会尽职尽责,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才,为祖国的明天在培养人才,这是一项无比荣耀的事情。为此,必须推进好与落实好“关爱型”思想教育的各项举措,把握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创新“关爱型”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水平。
[1]陈维国.论高校辅导员对后进生的教育与管理[J].科教文汇,2007(3):160-161.
[2]邱小禾.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培养[J].科技信息,2007(21):132-133.
[3]王国才.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156-159.
[4]李淑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170-171.
[5]朱振如,成云雷.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辽宁财专学报,2004(2):96-98.
[6]曹建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湘论坛,2004(4):59-60.
[7]李选艳.高校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1):49-50.
[8]张志新.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160-161.
G651
A
2096-4110(2017)01(c)-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