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伟 赵春艳 范明智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154007)
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资源的传承价值研究
——以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为例
李洪伟 赵春艳 范明智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15400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互联网的利用已成为常态,不断追求新信息而忽视历史文化已成现实,因此,做为文献资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的图书馆有权呼吁,红色文化一直是党和人民获得新胜利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应不断传承。本文以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资源的传承价值为研究对象,对东北小延安的本土特征、红色文化的历史作用及传承价值做了深入研究,更能体现红色文献资源的传承价值。
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传承价值
东北小延安——佳木斯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更为突显。在“互联网+”时代,深度挖掘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研究其红色文献资源的传承价值,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图书馆文化品味。
1.地域特征。东北小延安——佳木斯地处东北边陲,南起北纬45°56'至48°28',西起东经129°29'至135°5'。横跨黑龙江,横贯松花江,坐落于乌苏里江与其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除这三大水系外,周边还有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有大面积的湿地和草场。它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基、比罗比詹隔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相望,西有丘陵起伏的张广才岭,南有山高林密的完达山,还有低山丘陵的小兴安岭余脉。佳木斯的地形多样,钢铁、煤炭、木材等资源丰富,水路、路路、航空交通便利。其独特的地域特征,空间的分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战略部署的唯一选择。正如张闻天所说,佳木斯这一片,像一把沙发椅,背靠苏联,一边是朝鲜,是极好的战略后方。
2.时代特征。解放战争时期,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我军实行战略转移政策,将东北新华广播电台从哈尔滨转移到佳木斯,还有当时的东北大学、东北医科大学、东北药科专门学校、东北军需学校、东北航空学校、东北邮电学校等文化部门相继转移至佳木斯,东北书店就是这时迁至佳木斯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制定标志着佳木斯红色文化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时期,大批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主力部队相继驻足佳木斯,同时,著名文学家、广大艺术工作者、摄影家、画家、出版发行工作者也云集于佳木斯,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涯,创作出大量反映时代特征、激励人民英勇奋进,具有新时代内涵的精品力作,掀起了佳木斯红色文化发展的热潮。各类文化部门的积聚、文化名人的云集、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此时佳木斯集的真实写照,佳木斯也因此被授予“东北革命文化摇篮”“东北小延安”的荣誉称号,这段特有的红色革命文化史,赋予了佳木斯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也为后来学者对东北小延安红色文化史及文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革命年代,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红色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1.做文化军队,为革命指明政治方向。虽然在解放战争前就已经存在红色文化这一概念,而红色文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直被赋予最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但每一时代都赋予红色文化于特殊的性质,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文化在革命的风雨中不断地顽强成长,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强大,她给予军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那伟大的精神倍受世人所鼓舞,科学的思想给予世人以指导,使得文化军队无论在何种处境,都能始终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守高尚的革命道德,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时代的红色文化不仅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极大的心灵震撼,而且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有力的抨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性、腐败性和敌伪残余势力,渲染出一条主张和平的共产党政治理念,彰显出共产党人先进的无产阶级觉悟,为共产党开展新一规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2.军民一条心,增强党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中国共产党一直全心全意为群众工作,他们崇高的理想能引导人,高尚的道德能吸引人,他们内化了的行为规范,统一的意志和自觉地行动,充分发挥了其他政治文化难以比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党赢得了民心、民力,使人民对党领导的社会变革不仅在心理上认同,而且在实践中给予了巨大支持。东北历来匪患猖獗,形形色色的土匪占据一方,扰乱社会治安,被收编的土匪叛变后投向了国民党的军队,勾结、杀害干部,残害群众,给当地军民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军把剿匪作为创建北满根据地的首要任务,全面开展剿匪、反奸工作。土地改革是民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民主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与此同时,广大农民思想觉悟也大大提高,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广大农民真心拥护共产党,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来,并提出了“穷人翻身坐天下,自己参军来保驾”的口号。给解放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物力资源。涌现出许多妻送郎、父送子、兄弟同参军的感人故事。
3.为革命鼓气,提升革命战斗力。1945年秋至1946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合江初步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戏剧、话剧、歌剧、新秧歌与秧歌剧、歌曲等红色文化也走向发展。戏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主要讲八连官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向上海滩上的香风毒雾,更向连队自身个别同志的变色变质,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猛烈进攻。他们用实践证明:无论枪林弹雨的浴血沙场,还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这支英雄的连队攻必克,无坚不摧;守必固,岿然不动。歌剧《白毛女》剧本情节是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新秧歌与秧歌剧兴起,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秧歌剧本《军爱民、民拥军》是全国最早反映“双拥”题材作品。歌曲《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唱出一只南征北战、指哪打哪、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铁军,鼓舞战士向上进取的斗志。话剧《王家大院》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侵略者伪满统治时期农村地主阶级的罪恶发家史,激发教育广大劳苦大众迅速觉醒,组织他们积极投身解放斗争事业,对剿匪战争的胜利和土改任务的完成起到极积作用。
1.人物文献资源的宝库。
(1)英雄人物的一手文献。红色文化孕育着时代赋予革命志士特有的红色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红色文献资料中详实记载着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不仅包括在战争中英勇奋战抗战英雄,还包括战略后方给予抗战支持和帮助的友人们,例如,从1946年起成立各类文化机构的张闻天、高崇民、林平、李则、蓝彭真、陈云、塞克、吕骥等同志,到成立各类学校的李延禄、钟赤兵、张如心、周扬、萧军、高志洁、萧向荣等同志,再到组建各类文化团体的任虹、张庚、向隅、张辛、罗光达等同志,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们那种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品格和崇高精神,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有助于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必经之路,对正确引领人生方向起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激发各类文化名人及人民群众作为佳木斯人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激励和增强建设佳木斯新型文化的信心。因此,深度研究红色文献资源中人物文献的传承具有重大的价值。
(2)其他抗战英雄的间接资料。解放战争时期,为东北小延安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数不胜数,一些无名志士的英勇事迹在不同题材的资料中有所反映。除人物自传外,还有代表性戏剧资料:《三打祝家庄》《霓虹灯下的哨兵》《曙光》,话剧资料:《反“翻把”斗争》《血债》《光荣灯》,歌剧资料:《白毛女》《窦娥冤》,新秧歌与秧歌剧资料:《兄妹开荒》《活捉谢文东》《血泪仇》,电影文学剧本资料《中华女儿》《山间铃响马帮来》《今夜星光灿烂》,诗集资料《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的歌》《白桦的诗》,报纸类资料:《史忠恒烈士传》《突击队》,歌曲资料《新四军军歌》《青年之歌》《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故事影片资料《桥》。涉及人物的文献资料种类繁多、篇幅浩瀚,且大部分流传于民间,数量与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专门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2.政治价值。
(1)政治性突出。红色文献资源在内容上突出政治性,极大地反映出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小延安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对特定时期的政治历史研究起到铺助作用。《合江日报》作为党报,充分发挥报纸言论的宣传指导作用,比较准确地传达了党的指示,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与心声。在同期发表的《改版的话》呼吁:“党政军民一起动手,为本报充当通讯员,主动地找材料,积极地写文章,使今天的《合江日报》成为消灭合江顽匪,帮助全合江老百姓翻身的有力支柱之一。”为了阐述党在解放战争中剿匪、建政、土改斗争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在1964年至1947年近两年时间内发表了有关的社论、短评文章达66篇。其中仅张闻天,曾就党的方针政策、剿匪、土改、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工商业及支援前线等问题,撰写了《谈谈文艺工作的几个问题》《关于生产时期彻底消灭封建势力》等文章十几篇。其他形式的红色文献资源同样彰显出时代赋予的政治性。
(2)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基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以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生成为前提的。红色文献资源的丰富内涵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是解放战事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红色文献资料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工作的态度、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守高尚的革命道德、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在红色文献资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同时在建党96周年之际,进一步激发人民热爱党、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思想,增强我们党的战斗力、民主的凝聚力、国家的竞争力。
3.珍贵的地方历史特色馆藏资料。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资源的特色收藏馆,除收藏市面流传的各种史料外,还需涉及各个阶段不同类别的文献资料,尤其对许多分散在民间或一些失传的文献资料的收藏,其价值更加珍贵。
(1)全面剿匪、反奸相关史料。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地区治安混乱,常常会出现暗杀干部、残害群众的现象,根据社会现状,给予了地方历史特色馆藏收集特殊资料的机会,在全面剿匪、反奸时期,收集了当时相关剿匪英雄人物自传,叛变人物材料,东北局敌工部编印的《东北蒋军政治工作初步调查》等相关资料,《当胡匪有什么出路》等相关传单、佈告,关于全面剿匪、反奸的各类人物亲笔信札,合江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对蒋匪及敌伪分子》等相关管理办法,东北局北满分局社会部编印的相关情报资料,部分地区的城防图,还收集了各类暗杀名单、被暗杀的英雄人物相关材料、暗杀英雄人物主谋及嫌疑人的相关材料等。
(2)土地改革、农民翻身相关史料。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民主革命运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运动中,也给现在的地方历史特色馆藏增加了丰富的史料资源。例如,中共中央印发的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等,东北局作出《东北的形势和任务》的决议等,土改初期合江省政府颁布的《关于秋收粮食管理具体办法》的佈告等,东北书店印行的《农村调查》、《马恩列斯毛论农民土地问题》《地主吃人花招》等相关书籍,东北局印行的《宾县农运总结》等,《合江日报》《东北日报》发表的社论“彻底平分土地把根据地提高一步”等,合江省政府颁布的各类管理制度、各类佈告、通知,平分土地运动时合江省颁发的土地执照,合江军区政治部编印的《论土地改革》等,以及能够反映当时情况的中篇小说《江山村十日》等。
(3)发展组织、参军参战相关史料。为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保卫胜利的果实,广大翻身农民纷纷自愿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此阶段也为地方历史特色馆藏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资源。在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参军参战时,合江省政府、东北局、东北书店纷纷印发了《党员条件》《东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论共产党员》《参军保家》《送子入关》等相关书籍,省委书记发出的各类指示信,佳木斯市政府的各类规定、佈告,学校的藏书,毛泽东的题词,各类组织机构名单及代表出席会议的代表证,地方粮票,全国最早反映“双拥”题材的秧歌剧本《军爱民、民拥军》。
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资源罗列了各类文献资源史料,真实记载了解放战事实况与东北小延安的红色文化精神,这些红色文献资源都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小延安红色文化研究的宝贵财富,为其爱好者提供了文献保障,传承了革命历史,传承了本土红色文化,蕴藏着无尽的文献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青睐,极大扩展了东北小延安红色文献资源的史料价值。
[1]张鹏翔,张树东,吕品.北满和江—东北小延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5:179-193.
[2]王玥琳.首都图书馆藏《阙里孔氏诗钞》稿本考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2).
[3]黄晓斌,王尧.地方文献与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16(1).
[4]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
[5]张泰城,张玉莲.红色资源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7.23
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面上项目(2014WM28)。
李洪伟,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赵春艳,佳木斯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范明智,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G253
A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