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丹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丹东 118000)
大西岔镇北江村柞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杨旭
(丹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丹东 118000)
2016年4月18日市农业中心召开传达市农委关于扶贫工作会议,分配市蚕业站负责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北江村第八村民组贫困户王贵杰一家柞蚕生产脱贫致富任务。市蚕业站为了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组织科技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我市柞蚕产业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力争包扶户今年秋柞蚕增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1.家庭情况:王贵杰家共有三口人,其中王贵杰44岁,妻王桂凡43岁,女儿王丽华20岁初中毕业无工作。家有一老人(原民办教师)78岁(种子管理处包扶人员)。王贵杰姊妹三人,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在本村,姐姐在红石,他与老人一起居住。
2.主要产业:王贵杰家承包柞蚕场30亩(每人10亩),每年养蚕需再租30亩蚕场;田地4亩(每人1亩);板栗树100棵,刚嫁接改造。
3.2 015年家庭收入:养蚕净收入1万元;种粮收入1000元;板栗收入3000元;总计14000元。
4.生活条件:居住房屋后墙陈旧破损需要维修改造。屋内干净整洁,家人健康,在农村属于中等之家。
1.急需蚕种资金扶持。
2.能购买到优良蚕种。
1.结对帮。采取党员干部“一帮一”,对所联系的贫困户进行实地走访,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自觉践行担当精神,始终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精准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5月12日市农业中心包扶人员在市农委分管领导带领下,到大西岔镇北江村第八村民组包扶户开展面对面结对子。市蚕业站与王贵杰见面后,首先相互确认包扶对象;其次了解包扶户家庭生活和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难题;第三针对难题,提出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下步扶贫计划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产业帮。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柞蚕业是我市农村传统产业,是山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近几年,我市农户养蚕收入平均在2万元以上。大西岔镇北江村地处宽甸满族自治县东部山区,山多地少柞蚕资源丰富,全村原有蚕场面积5800亩,2000年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实行公益林建设项目,全村先后被停封蚕场4200亩,仅在第八、第九、第十村民组保留柞蚕场面积1600亩,其中主要为一类蚕场,每年可放养秋柞蚕25把。2009年由于全市开展林权制度改革,柞蚕场随着集体林制度改革一并承包给农户。经过市蚕业站了解,包扶户王贵杰家有30亩蚕场,放养秋柞蚕是他家的主要产业。每年自家柞蚕场不够,还得租用30蚕场。去年养蚕效益不好,今年急需秋蚕种资金和购买优良蚕种的扶持。针对包扶户的请求,市蚕业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户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6月14日、18日多次与包扶户王贵杰联系,确定秋柞蚕用种数量。在今年春蚕茧减产,蚕种价高(每千粒种茧2000元)情况下,协调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蚕种场为包扶户王贵杰提供优良秋蚕种卵2公斤和蚕种款优惠50%,帮助包扶户解决生产用种和资金难题。7月20日市蚕业站派专人将蚕种送到包扶户王贵杰家中,确保秋蚕8月1日前适时出蚕上山。
3.技术帮。根据包扶户急需柞蚕生产技术,市蚕业站一是送去《柞蚕生态养殖实用技术》丛书,该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讲解了柞蚕养殖,柞园建设,柞蚕制种,蚕病防治等技术。不仅能提高包扶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将包扶户培养成具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增收能力,加速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提供优良秋蚕种卵。为了确保包扶户秋蚕生产能用上优良放心蚕种,市蚕业站与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蚕业站蚕种场商议为包扶户定购蚕种事宜,并将包扶户列为今年的柞蚕杂交种推广项目重点户。在蚕种价涨和不足情况下,为包扶户预订2公斤秋蚕种卵。三是秋蚕8月初上山后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利用现有通信和网络及时掌握包扶户秋蚕进展情况,随时随地帮助解决柞蚕生产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确保秋蚕生产获得丰收,增加经济效益,实现柞蚕丰产脱贫致富。
4.资金帮。由于今年春蚕减产,春蚕茧价高涨至2000元/千粒,正常秋蚕每把需要4千粒蚕种,购种款高达8000元。市蚕业站根据包扶户急需蚕种资金补贴的需求,与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蚕业站蚕种场商议,将王贵杰订购的2公斤蚕种卵款给予50%优惠,既帮助市蚕业站对包扶户秋蚕用种予以资金支持,又解决了包扶户蚕种资金不足的难题,为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5.精准扶贫效果。今年王贵杰一家养秋蚕一把,投种1000个蛾,7月30日开始出蚕,8月3日收蚁结束。由于蚕种价格高,王贵杰一家精心饲养柞蚕,从小蚕保护育到进入窝茧场柞蚕长势良好,蚕头脑预计在100千粒左右,但进入窝茧场之后,由于突发软化病,可产蚕茧50千粒(450公斤)左右,目前蚕茧已销售90%,预计养蚕毛收入在16000元左右,净收入12000余元,王贵杰养蚕收入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今年王贵杰还收玉米3000~3500公斤,每公斤1.4~1.6元计算,收入4000~5000元;板栗收入5000元,合计收入达22000元,比去年实际收入增加57%,实现脱贫指标。
6.王贵杰今年八月份又将原住危房进行重建,九月中旬新房收尾,十一入住新房。
1.我市秋蚕期普遇高温、强降雨和大风等不利因素,诱发了秋蚕软化病大发生,导致全市秋蚕严重减产。
2.王贵杰去冬更新蚕场20亩,今年蚁场全部是芽棵小树饲养小蚕。伏季高温和强降雨,用芽棵养小蚕比3~4年生蚕场养小蚕发病重。
3.蚕场朝向也是今年发病因素,南坡比北坡重,阳坡比阴坡重,小树比大树重。
五、几点体会
1.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围绕当地特色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达到脱贫致富。
2.树立信心,迎难而上。今年王贵杰饲养的秋蚕受灾减产,一度对柞蚕生产失去信心,但经过我们分析原因和安慰后,重新树立信心,加强柞蚕后期管理,取得可喜成绩,产蚕茧450公斤,收入16000元左右,比上年增收40%,比预想效果要好。
3.专业对口扶贫效果更好,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当年扶贫,当年脱贫目标。
4.抓生产项目扶贫必须解决产品销售问题,有产品而没有销路,也会影响到农民经济收入。
总之,柞蚕是我市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在北江村只有第八、九、十村民组的少数农民家有蚕场,能放养柞蚕,其余大部分蚕场都已停封还林。农民因没有好的生产经营项目,只靠种粮(一家四亩地)收入来维持生活,同时家中还有老弱病残的老人,以致返贫。王贵杰家只有30亩蚕场,还得租用30亩蚕场,才能放上一把秋蚕,由于其家庭人员身体健康,加上夫妻勤劳能干,在蚕业站技术人员帮扶下,走上靠柞蚕生产致富之路。
C
1671-3389(2017)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