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阳
(沈阳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
应该说,艺术类大学生素质教育最深刻、最现实的意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要、富于创新精神,善于服务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艺术类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的最生动的实践。为此,根据时代要求及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特点,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作者认为,实施艺术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对策,应着重从如下六方面入手:
文化课成绩差,是艺术类大学生的共性特点,这是艺术类大学生素质状况的一种严重缺欠,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对他们知识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加强文化课学习,丰富知识系统,是艺术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
必须教育和启发艺术类大学生深入了解知识领域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发奋读书,努力丰富自身知识技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1.1 学科知识的交叉化和综合化趋势
了解知识领域的重大变化,有利于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奋发学习文化知识的紧迫感。当今时代,所谓学科交叉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科学和哲学等大门类科学之间发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门类科学内部众多学科之间发生的内部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活动的结果。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之间本来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也必然就具有整体化的特征。所以,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并推动学科综合化的发展。所谓综合化趋势,就是把原来的几种知识联系起来,合成为一种综合知识,或者把一种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以新的形式将这些部分重新联系起来,成为具有新特征、新功能、新内容的知识。科学重组是科学大交融、大交叉的结果,也是科学综合化的结果。科学重组的趋势为艺术理论的创新和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要求艺术人才不但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通晓尽可能多的非专业知识和技能。
1.1.2 艺术效果外化手段对综合知识的需求
艺术只有被人通过种种手段外化(对外展现)的时候,即产生出感染力作用(产生艺术美)才有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艺术传播、创作、展演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大。艺术借助科技、知识等手段的助推、烘托、包装、渲染,其感染力作用明显增加。试想,新兴的动漫产业,如果没有电脑、美术、音响、摄影、制片等科技手段的参与,会是什么样子?艺术创作越借助多学科知识,其艺术效果更好看,更具感染力。这样,才实现了艺术的价值,以至于成倍、成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值。
丰富艺术类大学生一专多能的知识系统,是素质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及艺术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知识要“精”,非专业知识要“通”。
1.2.1 优化知识结构
由于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平衡,偏重专业知识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不能同时提高,影响了自身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激励艺术类大学生巩固专业课的学习。因为,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是他们将来工作的资本,艺术素质是他们综合素质中的突出特色和强项,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职业素质。失去了专业素质的优势,也就失去了竞聘和胜任艺术事业的“身份”。
另一方面,在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现代艺术创作,没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很难发展。
1.2.2 丰富知识系统
艺术类大学生还要丰富知识系统,通晓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与艺术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知识。因为这些学科知识与艺术重组的几率和幅度大,所以没有通才知识,很难在更高层次的艺术革命和艺术发展趋势下站住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著名教育专家田建国同志曾指出:“事物原本是普遍联系的,学科的分类,只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在现实社会中,事物是以广阔整体为背景,以问题形式出现的。它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的、宏观的、久远的视野。专业过窄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加强人文教育,培育健康人格,是针对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个人奋斗,崇尚自我,淡漠国家及社会责任,缺乏明确奋斗目标等一些个性,而提出的一项有效对策。
2.1.1 人文教育 —— 一付治本良药
人文教育的实质不是知识性、技术性、时尚性的,虽然它与这些方面有关。而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智慧性的。它试图解决的不是“头脑”问题,而是“心灵”问题。人文教育的核心,主要是解决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其意义在于肯定人的存在、追问人的存在及修正人的存在。简言之,就是对人本身的回归和关照。开展人文教育是以构建和维系人的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和谐融洽为终极目标的精神文化追求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加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感悟和理解。具体表现为富有开阔的视野、胸怀、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等。
2.1.2 艺术与人文嫁接——人格培育的最佳模式
众所周知,艺术的本质就是美育。艺术类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将是未来美的使者,美的传播者和美的生产者。他们通过向社会积极传播艺术美、社会美、愉悦人们的感观,调节人们的情感,振奋人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如果这些未来传播美、生产美的使者们心灵不美的话,那么,他们生产出来的“美”还会美吗?可是,就在这些美的使者尚未走出校门的时候,人文教育被引入到他们的素质教育中,其意义非同凡响。因为,人文教育的最根本功能就是改善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心灵。如此看来,经过人文教育洗礼的艺术类大学生走向社会,并带去美,其良好的社会效果就勿庸置疑了,更何况艺术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文教育的落脚点。旨在通过人文教育,从根本上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面貌。
2.2.1 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是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核心内容。为此,在实施艺术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个人至上等缺点,站在改善艺术类大学生身心面貌的视野,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2.2.2 培养艺术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
行为习惯和品格,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教育,就是为修养人高尚的品格,规范人良好的行为。为此,应根据许多艺术类大学生日常随意性强,淡漠周围同学,淡漠集体及社会责任等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经常开展充满人情味的人文教育。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热情、信心和力量,为他们今后的艺术道路和艺术发展,传送不竭的精神动力,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1]董睿.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3) :25-27.
[2]马斌. 略论素养及其培育[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38-41.
[3]李俊英. 人生需要良好素养[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4,(01)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