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仕建
(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四川 达州 63500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叶仕建
(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四川 达州 635000)
无论是国内的“因材施教”,还是国外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都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虽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优势,但由于受到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实际推行面临着较大困难,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优势;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分层教学法已成为大部分教师的理性选择。但在实践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由于对分层教学的教育价值、应用原则和实施策略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分层教学浮于表面,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1]。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潜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也称之为能力教学[2]。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宋代的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词始于此。瞿葆奎在概述“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时,也将“因材施教”视为教学首要原则。此外,国外也有不少著名学者提出相关理论,如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提出,教学应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既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消耗最少,又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个体发展既要全面也要协调,提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同样也认为,只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没有什么是他们学不会的。无论是国内的“因材施教”,还是国外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等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教学,扬长避短,激发学生潜能,在自我发展中获得最佳发展。由此可见,分层教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至少要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益于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以基础教学为主,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数学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而对于数学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则需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辅之以更多的数学学习技能、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3]。二是有益于真正贯彻“学生减压减负”政策,层次的划分避免了全体学生集体补课,也避免了布置的课后作业难度过高或过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真正把学生从“题海战”“满堂灌”“齐步走”中解脱出来。三是有益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备课效率,由于层次的明确划分,有利于缩小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差距,教师能够很快抓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水平,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减少教学设计的复杂性与难度,从某种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四是有益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分层教学以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和实际学习需求为出发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匹配,这样既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使教师找到职业中的自我成就感。
虽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上述优势,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实际推行仍面临着较多困难。首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必然心愿,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目中的宝贝,是最优秀的,没有任何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如同班其他学生,家长认为层次的划分是对自己孩子的否定,甚至是歧视[4]。其次,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只要有高考存在,“分”依然是家长的 “命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也越来越极端,如今的小学生就已经在不停地学奥数、参加各种补习班,很多孩子没有快乐的周末,很多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每天晚上要做各种试卷到深夜。高中才有的题海战术、挑灯夜战已蔓延到小学。只要能让孩子取得高分,或者成绩提高几分,家长们宁愿倾其所有,为教育做“无私”的付出。再次,全国对教育均衡发展投入虽然非常大,但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择校都愈演愈烈。校长为迎合家长和社会潮流,不得不唯分数论。为提高升学率(小升初自主招生的多少)狠抓“教学质量”,很多好学校从小学五年级左右就开始自行出题进行检测,六年级每个月进行月考一次,期末将各班的成绩在教师会中进行通报[5]。优生率、及格率、班平等一系列应试教育管理措施也愈演愈烈。正是以上这三个影响因素,导致分层教学虽提出多年,但在实践中却无法有效推行。
1.通过家长座谈会转变家长观念
教师组织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分析班级的数学成绩现状。同时,让家长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优势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分层教学不是放弃差生,而是关注和帮助差生更好地成长。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学习成长的真诚关怀,用实际行动获得家长的信任,得到他们的支持与认可。
2.确定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的首要前提是为学生拟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以基础教学为主,注重基本学习技能和数学知识的良好应用;而对于数学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则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其次,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时,要强调分层是变动式、递进式,而不是永久性、暂时的,后期会根据学生的各自具体学习情况来降层或递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积极性。
3.备课教材与教学设计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主要从教师备课和教材分层两个方面进行。由于层次的划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师备课需要分层进行,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教材课本上的基础为主,在课程设计时,注重旧知识的导入与链接, 课程知识讲解由浅入深、放慢进度; 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拓宽课程深度,加深问题难度。除教材以外,还需准备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料,避免“吃不饱”现象,对于基础知识点讲解可加快进度,增加课程重难点的讲解,激发优等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分数应用题将贯穿全年。在课堂中,要求优等生每道题都用两种方法(方程和画线段找算式)求解。基础差的选一种,计算能力强的选方程,计算能力差的选画线段图找算式。 这样在整堂课每个学生都有题可做、有题会做,大大激发了各层次学生都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
4.课后练习实施分层
数学是一门需要课后练习与巩固才能产生效果的一门学科,分层实施练习也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将课堂理论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与布置时,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布置一般的基础题,以教材课后基本练习为主,有益于该部分学生消化巩固课堂知识,即“扶”之以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针对课外研究性习题进行强化练习,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即“放”之以发展。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相应的开发与发展。
5.课内外辅导分层
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方法和习惯,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指导要因人而异。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优生要指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要鼓励他们创新,纵向加深。如在本班家长QQ群中,要求优等生除了每天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家长还需另外布置10道四川十大名校小升初试题;对中等生则要求家长做同步的尖子生题库中的竞赛天地和实践操练题;对后进生则要求家长陪同强化每天的基础知识,并督促完成尖子生题库的基础部分。
6.考核分层次,鼓励异步达标
考核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所以教师在评价中也应采用分层评价考核,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对学生要注意多说好话、多加鼓励,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表扬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因此,本班的成绩册就多了两栏:上个单元名次,本单元进步名次。每个单元考试都对学生进行排名,不但表扬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每天一小步,成功一大步。
总的来看,通过一学期的分层教学实践,班级每位学生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成绩和优生率都明显上升,后进生也不再畏惧数学,同时也激发了优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因此,分层教学的显著效果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1]常思敏.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研论坛,2010(8):34—35.
[2]关永保.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学周刊,2015(27):35.
[3]李敏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1):152—153.
[4]翁志坚.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8):38—39.
[5]刘学华.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95—196.
〔责任编辑:李海波〕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5.034
2017-03-06
叶仕建(1977—),男,四川达州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研究。
G623.5
A
1008-6714(2017)05-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