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旭 于 泓 戴有华 黄 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机械设计与制造作为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多么发达,都不能离开机械制造,它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为:机械制造企业的现场技术人员;机械设备企业、检测中心的现场技术人员;机械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及售后技术服务人员。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所谓课程体系指的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课程的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将获得的知识结构的程度和水平。课程体系可以培育高职学生的指导思想,也为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据提供了保障。同时它还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在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现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是课程体系,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其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对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素质,只有正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在培养人才培养和人才质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一,课程体系可以实现培养目标;第二,课程体系是选择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三,课程体系可以培养人才。但是目前的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具体阐述存在的弊端以及相应的改进建议:上是遵循本科教育,课程的设置也是本科课程的缩减。课堂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模式,即以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理论中心,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业重,学的知识杂而不精。本阶段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偏与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要求的联系。从而造成学生既不能达到知识能力的要求,也不能对技能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面对如此境况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通过校企合作,组成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 剖析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和序化,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求的能力, 构建以能力模块为单元的课程体系。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强调系统的知识教育。
1、教学模式传统,重理论少实践,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不强。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进入迅猛阶段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初期,课程设置和专业的体系基本
2、课程体系定位不清,构建思路不够明确。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机械制造岗位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能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由于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工作的工种、岗位繁多、专业包容的内涵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广,故多数的高职院校对本专业理解有些片面,这一现象在很多高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十分常见。针对此种状况高职教育应把培养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重点,其课程设置也应该把职业技能的培训、掌握和应用放在第一位,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探索的路径也不能与本科大学相同,而应该采用“反向思维法”。所谓“反向思维法”就是以实际工作中职业岗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第一,从职业或行业领域的岗位需求出发,分析并确定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设置出所需具备的核心基本课程(即公共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程;第二,确定核心基本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课;第三,就是根据职业技能课、核心技术课的要求,并从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文科学等全方面综合素质要求出发,设计出基础课和特色课程。运用“反向思维法”来构建高职课程体系,要以贯彻就业作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高职课程时刻跟随人才市场的需求做相应变化。
3、课程体系的设置理念没有以 “工学结合 ”为主线;专业课结构不够合理,课程间的连续性和贯穿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由于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相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应把理论课堂与实践课程相融合,形成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从而通过课程设置来解决相关课程知识的无缝过渡、做到实践与理论课程的融合与衔接。
4、教学过程与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缺少联系,学生缺少实际生产的任务指引,无法真正了解到工厂生产的全过程,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企业生产岗位能力的提高。
在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应与一线工程师共同研究,了解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经过集体研讨,专家论证,确定岗位职业能力。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核心岗位。再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夯实基础。
5、课程设置的内容陈旧,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要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机制专业是传统的工科类专业。由于先进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生产模式浮出水面,从而使机制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渗透到了经营管理、设计、制造、工艺、检测等方方面面。因此,传统机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一定要按照时代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符合新技术的发展。比如,在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机械设计与制造偏重二维设计(即用A utoCAD绘图软件绘制二维平面图)。但是随着生产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三维软件(如UG、ProE等)集设计、制造和分析等研发功能为一体,展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在各类企业中更加盛行。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也应开设CAD/CAM课程,把分析、设计、制造等研发模块贯穿于实际教学,做到企业需求与教学无缝接轨,为学生就业并快速适应相关岗位奠定扎实基础。
[1]于振文.浅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3):99-101.
[2]戴有华,于泓,刘旭.高职机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9):11-13.
[3]周文超.产学结合构建高职课程新体系_宜宾_省略_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课程风向标,2013(2):57-61.
[4]李鹏辉.高职课程设置“度”的把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J].课程建设,2013(12):35-36.
[5]《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
[6]张永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3(08):38-40.[7]朱璟.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