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全 林阔成 单良 张立越
民间视线
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修复模式
◎张小全 林阔成 单良 张立越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美丽的大草原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但由于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开发利用,严重威胁到了可持续发展,脆弱的生态急需修复。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老牛基金会等合作伙伴在和林格尔县共同设计并启动了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旨在探索并实践在内蒙古干旱和半干旱区修复和保护关键生态系统的路径,从而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立足生态脆弱区,深耕可持续生态修复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生态修复方法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修复效果。但是生态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项目正由建设期转向维护期,要恢复到退化前的生态功能,还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2010年,老牛基金会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内蒙古林业厅、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在我国具有重要生态屏障功能的内蒙古共同启动了位于和林格尔的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希望在总结我国前期生态修复经验的基础上,从区域的角度因地制宜地探索一种由社会力量主导的、适应当地自然规律的、可持续的生态修复模式,恢复重要区域的关键生态系统,构建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支持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建;同时,建立人们从生态修复中获得环境和经济多重效益的模式,构建生态修复的社会基础。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在不同场合中提到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突出亮点之一,系统地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首次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即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二)维护生态安全的必要性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形地貌多样,山、丘、川兼备,是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92.8mm,并位于近50年来中国荒漠化进程最为严重的区域——中国的农牧交错带上。在全国的生态主体功能区划中,和林格尔属于呼包鄂榆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又是生态脆弱区,和林格尔县也正好处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两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间物种迁移的潜在廊道上,发展与保护的需求都很强烈,基于地方需求的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和维持,对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和持久的基础意义。
(三)当地生态治理的紧迫性
和林格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林格尔县地处黄河中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53km☒,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0.7%,水土流失程度5000-10000t/km☒;沙化土地面积396km☒,占全县总面积的11.5%;风沙土面积290km☒,占全县总面积的8.4%。另外,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资源短缺愈加突出。在不断加剧的开发压力和气候变化下,这些生态问题仍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前车之鉴提醒我们,必须修复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创伤,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缓解并解决目前主要的生态问题,我们才有可能让这里的盛世永续。
基于和林格尔生态修复的必要性,项目组确定了如下目标:在和林格尔县,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背景,以解决当地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支持为目标,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安全的战略布局,识别出县域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及其关键生态系统,修复2585公顷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退化土地,探索出可持续管理和经营模式,建立一个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修复的成功典范。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推动生态修复。
(一)探索并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法
2012年在和林格尔全县范围,探索出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区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法。该方法引进生态区评估方法,考虑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通过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重要生态系统、物种进行评估,确定评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优先区域,并通过重要生态功能关键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现状的叠加分析,确定生态修复与保护的优先区域和修复目标。该方法可以指导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实地工作,得到临近盟市的认可,2015年与赤峰市政府联合完成了赤峰市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
1.确定区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在规划区域,基于全国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划定结果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要求,同时针对当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特点,确定规划区域所应该承担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2.识别关键生态系统
通过对每一个生态功能小区的调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并根据文献资料获得过去原生的生态系统、现地调查获得的目前依然健康存在的生态系统,以及气候变化情景分析获得的未来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来确定每一个生态功能小区内能够长期存在,并稳定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生态系统。
3.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以保护每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最小保护面积(即确保该生态系统能够正常提供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最小面积)为目标,综合考虑人类对该区域的影响程度,通过模型模拟分析,在规划区域内筛选出能够保障生态服务功能的最重要的区域,同时满足面积尽量小、维护代价尽量低的原则,从而划出整个和林格尔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4.区分保护区域与修复区域
针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比较其生态系统现状和能够持续发挥功能的关键生态系统:如果一致,则是需要保护区域;如果不一致,则是需要修复区域,同时确定修复目标。
5.制定生态修复和保护策略
对保护区域和修复区域分别制定生态修复与保护策略,直接影响今后地方生态修复或保护项目的布局。因此,方法的准确性对修复保护工作异常重要。
(二)示范科学的生态修复模式
1.开展“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
在和林格尔的优先修复区中识别出2585公顷退化土地,开展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修复示范,并将其中的乔木种植打造成符合CDM标准(清洁发展机制)的林业碳汇项目。在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之后,于2013年1月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1. https://cdm.unfccc.int/Projects/Validation/DB/ TJGCYNE8T6LV1LFJCKIVZ7QZ3ZYCVD/view.html。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在开展初期便加入多重效应设计,希望在考虑碳汇的同时兼顾当地社区发展以及本地物种多样性的协同发展需求。成功获得了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标准)金牌认证(Figure 10),成为内蒙古地区第一个获得CCB联盟金牌认证的项目2. http://vcsprojectdatabase.org/#/ccb-all-project-details/CCB1632。预计未来30年的计入期内可固定22万吨二氧化碳,其中的16万吨已经获得华特迪士尼公司的认购。
2.完成示范区内10条沟壑治理的整体设计与治理工作
项目区属于山地丘陵区地貌,植被盖度低,岩石裸露,土壤肥力低且漏水漏肥现象严重。加之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雨量集中、年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地土壤侵蚀类型以强度侵蚀为主,中度侵蚀次之,平均侵蚀模数7000t/km☒·a,进行沟壑治理刻不容缓。
该项目在理念设计上充分利用生态规则,将生态垫与生态袋相结合的植物修复措施与工程修复措施相结合,逐步控制坡面径流冲刷和沟道土壤侵蚀,恢复沟道的水文形态和生态功能,保障下游生态安全和生态修复成果。
(三)示范可持续管理
将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社区盈利工具是项目的一个重要工作。项目区处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不合理,如果依旧按照原来的传统模式进行生产,将导致土地的二次退化。基于此,项目开发了林下养殖、整体可持续放牧管理、生态旱作农业等可持续管理模式,并向社区推广,实现修复地的可持续管理。
以生态旱作农业为例:过去由于过垦、滥挖、滥采等原因,项目地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农民不得不增加化肥投入量,造成土壤污染、资源浪费,还增加了生产成本。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后,山上植被得以恢复,形成绿色屏障,庇护山下耕地;在耕地上进行土壤改良,提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含量、肥力及保水能力,通过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及旱作管理技术,耕地投入比率降低,在不进行任何灌溉的情况下,产值提升了25%以上。村民看到了生态修复带来的收益,迫切要求掌握农业种植技术的同时希望加强对修复地的管理。
这样,生态修复的生态价值就能直接转化为社区实际的经济效益,社区可以自觉维护生态修复成果,参与生态修复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增强。逐步实现了修复地的可持续管理。
(四)示范水资源可持续管理
项目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详细调查和分析了和林格尔县水资源条件。结果表明,十四个监测点的地下水位埋深从1977年的平均地下5.2米增加到了2012年的平均地下39.7米,这意味着35年前在监测点只需打五米左右的井就能出水,而现在则需向下挖近四十米的才能获得水源。这一指数是反映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参数,表明地下水位的下降程度。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对水资源现状和未来供水能力作出评价,并对今后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整体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示范项目计划将分为三个步骤开展实施,第一步是水资源总体评价及供需分析,第二步是节水潜力分析及示范工程。通过前期分析发现,和林格尔80%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大部分还是应用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水资源浪费严重。第三步是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案。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第一步,即将进入第二步。
(一)生态效益
一是生物多样性增加。项目开始时项目地植被种类不足30种,截止到2014年各样地植被种类已达到37种。而以前项目地逐渐消失的狐狸、獾等兽类,斑翅山鹑、环颈雉、阿穆尔隼、凤头百灵等鸟类又逐步在项目地频繁出现。
二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加强。通过人工造林、围封等措施,再加上以生态监测结果为依据的管护手段,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退化趋势、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是为减缓气候变化所作出的贡献。项目依据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划在和林格尔的优先修复区中识别出2585公顷退化土地,开展樟子松、油松、柠条、山杏、沙棘等苗木的混交种植,并将其打造符合清洁发展机制的林业碳汇项目。预计在未来30年的计入期内所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相当于1万辆小轿车未来11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二)社会效益
一是带动了社区发展。除了生态效益,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社区发展所提供的帮助及带动作用始终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据统计,区内约74%的人口属于国家贫困人口,因此,在设计之初以及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社区的发展需求。项目采取“自主、自愿”的原则吸引当地社区参与到生态修复保护中。目前为止,本项目使4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2690个农户受益,受益人口达到一万余人。而在以后的生态修复成果的维护中依然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为带动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吸引了社会资源。随着项目的推进及开展,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外,不同的社会资源,如科研院所、NGO、企业还有项目地的社区居民都以不同形式,共同参与到生态修复过程中,共同维护和巩固生态修复成果。其中就包括老牛基金会,成功地引入大量社会资金,这在大面积公益性环境修复领域实属少见。此外,为丰富项目的资金来源结构,TNC运用创新的思维及成熟的技术将项目推向国际碳交易市场并吸引到来自海外企业的碳汇投资。
(三)经济效益
据估算,项目开展至今,通过修复所恢复项目地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价值所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每年可达约1500万人民币以上。其中主要来自于四大方面:通过遏制土壤风蚀和水蚀所减少的经济损失,通过草地恢复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林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修复地所提升和改善的生态服务功能向周边土地辐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过去几年,和林格尔的生态修复实践积累了生态修复方法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修复效果。但是生态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只完成了生态修复的第一步(建设期),要恢复到退化前的生态功能,还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生态修复不仅仅要修复自然,更要修复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现生态修复和乡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根除导致土地退化的趋动因素,避免修复地二次退化和逆向演替,促进修复地的正向演替,逐渐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要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必须开展生态修复模式的推广,实现修复地的网络状建设,逐步实现连片共治。
目前,和林格尔的生态修复正由建设期过渡到维护期,项目将继续打造绿色底色,充分发掘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生产协调发展。因此,维护北方生态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完善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开发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方案,从而为某一区域指明哪些区域需要进行修复,以及保护和修复目标、哪些区域适合发展及发展方向,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保护与发展指导。
二是开展社区技能培训与环境教育,在让社区逐步掌握可持续生产技能的同时,逐步使其意识到生态与生产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是生产的潜力,生产必须关注生态。
三是进行以土地修复为主体的土地管理示范。在规划指导下继续开展重要生态区域内的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修复。着力示范以土壤改良为基础的旱作农业,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作用,实现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利用天然降水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有灌溉条件的农田则进行埋入地下的微渗灌溉技术和农艺措施相结合,提高用水利用率,减少地下水利用;弃耕地可能是农牧交错带的特色,由于盲目开垦、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土地逐渐荒漠化,对此通过人工旱作草地的建设,逐渐恢复其草地的特性,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有可观的产值;曾经退化的草地,项目将开展整体放牧管理示范,针对分散的牧户,集体的土地,季节性的饲草短缺的问题,将牧户、羊只、草地、农作物废弃物、生态保护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组织牧户,集中羊只,轮流在划区的草地上进行季节性轮牧,在休牧期,发掘灌木、农作物秸秆的饲用价值,作为补饲草料,在不降低养殖收益的情况下,实现草地恢复;针对林地继续开展林下养殖示范,绿色不减,同时利用大量绿色产品展示说明生态对生产的促进与庇护作用,充分挖掘生态价值。
四是总结生态修复与土地可持续管理模式,与政府、企业等联合进行推广,在更大的区域进行应用,保护和修复更多的重要的生态区,使更多的土地进行可持续生产。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内蒙古作为保障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深受这些环境问题的影响——由于上述环境问题,生态系统逐渐退化,屏障功能日渐削弱,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脆弱的生态急需修复。和林格尔项目正是从“土地修复”上下功夫,在内蒙古选取不同类型的关键生态修复区域作为示范点,从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规划和因地制宜的实地生态修复示范两方面入手,探索出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修复之道,打造并推广“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可持续生态修复模式。在2017年两会的答记者问会上,原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环境保护部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环境保护的工作和任务,努力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中国。和林格尔的生态修复实践正是从“地净”开始,对“美丽中国”的践行。
(责任编辑 陈莹)
●张小全,林阔成,单良,张立越,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市场传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