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 杨 艳
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五种形式
◎王鹏程 杨 艳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摆在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中小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采取以下形式。
主题体验主要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行为训练的一种必要途径,通常一至两个月开展一个主题,通过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主题班(队)会、班级论坛、讲故事、演情景剧、写主题周记、布置家庭实践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将孝道、感恩、礼仪、励志等美德教育主题寓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修正品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比如,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是党的好孩子”活动;重阳老人节,让学生给“五保”老人买米、担水、梳头、打扫卫生,开展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为民服务、赈灾、助残、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还可以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各方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任何学科都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在人文学科教学中,可把爱国、励志、感恩、生存、生命等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感恩师长、自主自强等方面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生活、珍爱生命。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可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学生美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场所。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应充分发挥班级自主管理的作用。班级可在设置常规班干部、小组干部的基础上,增设纪律监督员、两操监督员、礼仪监督员、值日组长、课前精彩展示主持人、路队长、节能小管家、板报员、早读员、带操员等班级岗位,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发掘学生潜能。在岗位上,他们发挥自身能力,在班级管理中起表率作用,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增强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律自悟、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中小学美德教育应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功能,既注重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学生主体性,也注重校园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可制作“班级网页”“班训上墙”,建设“班级文化一角”,创作“班歌”和编写“班级座右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融,学会关爱,懂得谦让,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和谐班集体建设。在校园文化利用与开发方面,学生可通过校园墙壁上关于祖国的图片、文字,了解祖国;通过校园古今中外伟人的画像,通过尊师敬老、立志勤学、爱国爱民的警句格言修身冶情。
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课堂。学校在美德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庭实践作业、亲子活动、家长评价等方式,把教育的空间扩大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可定期举办家长讲坛,让本班家长现身说法,将自己或朋友的孩子,亦或是自己、朋友是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课后布置一些道德实践作业,如给父母泡一杯茶、帮奶奶洗洗脚、扶陌生爷爷过马路等,让孩子以照片或者新闻简讯的方式发到班级QQ群里,大家来评判出学期最优秀的道德标兵。教师还可让学生撰写道德循环日记,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以小组6~8人为单位,每天由一位同学写一篇,写的内容是自己遵守道德方面的故事。学生写好后,交由家长过目,并写上评语。每个孩子可以看别人的道德故事,也能从别人的行为中受到启发,家长们也能看到其他孩子的思想动态。
中小学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形式还有很多。提高学生美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的全部教育活动中。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初级中学,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
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