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维度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研究

2017-03-11 14:46王英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王英权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面对新时期我党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历史维度上来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者等现实问题,始终伴随着我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应该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尤其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快优秀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国家文化安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相互碰撞,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途径,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国家安全已不简单在军事领域展开斗争,而是相继拓展到政治、经济及文化维度,而以文化战争为代表的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愈加明显和激烈,应该说,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西方国家通过传媒、网络、文化产品等途径向中国渗透其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的程度越来越深,这种强权文化无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在青年群体价值观形成、信仰选择、实践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治、经济固然面临重大发展压力,而文化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青年一代作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主体,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载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接受程度在文化安全方面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国家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现实使命直接指向了我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即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度高、能够批判借鉴和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引导起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任。

“青年是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牢牢占领思想意识形态阵地,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青年成长,引领青年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文化冲击过程中带来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程度加深的必然结果。能否通过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解决青年一代思想文化建设问题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关键和重点。面对文化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立足社会发展现象,抓住青年学生思想文化需求点,构建富有中国精神的文化体系,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理念的发展除了自身的科学性以外,重要的是传播主体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以何种方式进行继承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并不是僵化的、教条的。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创新性的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验都证明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在自身的理论中也在反复强调在一定时代和范围内的局限性,只有与新情况相结合,不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对自身的发展和超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因此,将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就是通过中国化的实践与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发展与创新。

始终关注并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能够通过引领优秀青年群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指导实践行为,从而使青年学生群体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学生,使其不断接受、认同并践行马克思主义,可以说青年学生不断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主体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通过理论传播得以延续,更是通过青年学生群体践行得以实现的。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推动了青年学生群体得以进步,而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发展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3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文化传承、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化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与政治、军事、科技等因素不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是通过对人的熏陶强化人们的精神动力,升华人的意识形态,从精神层面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文化传承、二是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是指对过去传统文化的继承及传播,文化创新是指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纵向传递过程中融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内容、新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传统文化。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与传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文化的传承已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方式,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传播主体是否了解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传播主体是否能够认同和接受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三是社会环境对传播主体的影响,四是传播主体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程度。所有的这些因素都直接指向了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一批又一批信仰坚定、行为品行端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我党事业的进步需要一批信仰坚定、行为品行端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党自成立起始终重视青年、关心青年、培养青年,尤其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培养目标始终未变。先进的文化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举什么样的文化旗帜、指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就意味着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先进的文化是人们稳固思想和形成理想的重要基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文化发展也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承。“因此,在学理上,要求实现知识视域与问题视域的实践整合,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征和基本内涵,并把它置于中国文化和世界现代文化精神的互动与融合视界之中加以审视,实现拓展现实研究的时代视野,开辟新的理论论域。”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历史选择,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决传统观念里马克思主义教育“虚而不实”的问题,而高校青马工程的价值实现又是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从文化维度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影响力是当今及今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议程。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力度,在青年学生当中培养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戴玉琴,周建超.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众化的路径选择[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2]陈俊亮.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自信思想研究——以李大钊为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