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娟 徐铁权
(枣庄市委党校,山东 枣庄 277000)
【文化视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话语体系
王桂娟 徐铁权
(枣庄市委党校,山东 枣庄 27700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明确我们弘扬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更突显了价值引领作用,而不是为今天的人们提供某种既成的规范和标准,与之相反,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对人性和生命的引领。
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价值引领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复兴的必要性已然不是问题,无论是学术界的反复论证还是社会秩序的公共诉求,都反映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热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正逐渐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引起极大的共鸣,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恰恰存在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我们要建设中华文化还是中华传统文化?如果是前者,当如何界定“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引领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建设中华文化必须要回答的。如果是建设中华传统文化,那么,现代化与传统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假如没有冲突,二者又是怎样的关系?是让现代人遵循传统文化生活还是将传统文化作为辅助的力量提升生活?
由此,建设中华文化还是中华传统文化这个疑问便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界定传统文化的当代话语权?
百度词条“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里的工业革命指的是英法等国家的以机器代替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具的变革,革命后期逐渐超越生产工具,包括人类的文明随之从传统迈向现代。传统的消解是在现代过程中渐次完成,或者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内容正烟消云散。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我们所提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与现代化背离呢?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现代化是否也是否定一切传统的变革过程。
西方国家基于工业革命的优势,先一步走上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铸造了西方模式。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其影响下选择了西方化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现代化也要如此。因政治立场与政治理想不同于西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探索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意味着我们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化。我们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建设中华文化,就要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化发展的历程,从中华民族的诉求来做好文化建设这门功课,而不能单纯地就传统文化讲传统文化,或排斥、全盘接受传统文化。就传统讲传统,置人们的现实需求于不顾,极易忽视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割断了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导致传统无立足之处。排斥传统是对待传统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承认现代性的合理性而否认传统的价值,不对传统做任何区别的贴标签,同样割断了现代与传统的联系。至于全盘接受传统,把传统文化视为民族复兴的全部内容,无异于把中华民族的历史再拉回传统社会中。
以上三种观点已被主流学术思想所否定,但调查发现,仍有人居心叵测利用社会组织歪曲我国现代化的主旨,混淆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界限,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不利影响。中华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话语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清楚,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实现我们的现代化。
基于建设中华文化就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权的认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第二个问题则要澄清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社会性质——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不同于工业革命后的机器生产,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上层建筑,组成一整套社会教化制度来巩固统治者的地位。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文化是传统社会的结果,内含农业社会的特点。因此,当前西方国家面对生态危机将目光转向中国恰恰是想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中契合自然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但中华文化建设传承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不是所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起过正面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也有合理性,和现代社会相融相通,不仅提升个人品质修养,更能提升社会品质。费孝通在讨论文化自觉这个问题时,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长处,应共同支撑实现天下大同。但袁伟时不赞成“天下大同”的说法,他反对中华文化优越论,他认为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成就和缺失,莫不如“和而不同”。他的意思是不要对文化进行人为选择,贴上标签,而是让各种民族文化自由交流,在交流中自然演变,可以看出,他是不赞成一讲中国传统文化就只有孔子一家的做法的。
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界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底传承什么仍然存在争论。是传承儒家文化还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各派文化?是传承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还是各派文化的合理内核?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倡导者无情批判传统文化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反对儒家文化对个体自由的泯灭,对人权的压制。胡适针对当时保守派诅咒新文化的观点,反驳:“这种现状的存在,只够证明革命还没有成功,进步还不够。孔圣人是无法帮忙的,开倒车也绝不能引你们回到那个本来不存在的‘美德造成的黄金世界’的!”[1]历史只能前进,不能倒退。在当时,这是对革命救国的信心,是对保守思想的批判。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胡适的选择有历史的原因在其中。
而近代有名的国学大师之一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既有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也能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只是从鸦片战争之后才显示出中国文化的缺点,而就是这些缺点使得近代中国举步维艰,受尽屈辱,于是他把民族文化作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梁漱溟找到文化这个根本之后,于是就有儒士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疾首。他认为文化若能实现民族统一,一定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为中心,然后借由这个中心推广文化,延续民族生命,同化吸收外来文化。他认为这个中心不是别的,是周孔教化。周公做礼,孔子做理。孔子的“理”不同于西方的“理智”而偏于“理性”,即个人的自觉自律。孟子继续推进孔子的这一思想,讲“可欲之谓善”,明确点出,人是有理性的并能掌控理性,而且掌控理性的主体就是个体本身。
上述两位大师都是国学资深研究者,对中国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在当时应是翘楚。这些观点让我们不得不思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话语权。
胡适批评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一棒子打死,再也不用。他说:“可靠的民族信心,必须建筑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祖宗的光荣自是祖宗之光荣,不能救我们的痛苦羞辱。”[2]更何况,祖宗所创下的一切并非都是光荣。可见,传统文化并非要统统拿过来,我们要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而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是硬生生拿过来,是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反省。这一点也正是当下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现代文化的态度。
中华文化的建设,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就必须全面反思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话语权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于这个问题,专家学者做过大量的论述,大体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与强国战略、传统文化对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道德引领等方面进行阐述。可以看出,大多学者使用的是“传统文化”而非“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仅仅就文字内容做解释,极少引申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最根本的是对我们的价值。恩格斯说:“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是弘扬精神,而通过研究不难看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重点在道德建设上。文化作为软实力最强有力的作用体现在提升全民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转变不良现象。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道德规约力量,以此匡正国民素质、培育国民正确价值观。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价值的引领
有学者把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提炼为“和谐”二字,倒不如说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继承与发展体系,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和民族发展史也是文化发展的过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伦理规范和道德约束,为人类的价值提供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的可能性,这才是人的价值中最重要的最值得讨论的东西。我们继承的是那种精神,而不是教条式的说教,“道德不是用来收敛人性、抑制行为的伦理规范,而是把人性和生命引向辉煌的召唤。”我们要建设的中华文化则是引领人性和生命向往伟大和优秀的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这种向往和追求的精神。
[1][2]胡适.中国文化的反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308.10..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63.
[4]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R].北京: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2016.
【责任编辑:王 崇】
2017-02-18
王桂娟(1979-),女,山东日照人,讲师,主要从事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G02
A
1673-7725(2017)03-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