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2017-03-11 08:50杨志芳高宏蕊
关键词:皮影戏廊坊皮影

杨志芳,高宏蕊,王 玲

(1.廊坊师范学院科研处,河北廊坊065000;2.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廊坊065000;3.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杨志芳1,高宏蕊2,王 玲3

(1.廊坊师范学院科研处,河北廊坊065000;2.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廊坊065000;3.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被誉为“电影始祖”的唐山皮影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国内其它诸多艺术备受冷落的境况不同,唐山皮影在国外大受欢迎,反响热烈,但同时也存在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不够深入等问题。因此,要在更新剧目和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拓宽对外传播的路径,加强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使唐山皮影的跨文化传播取得实质性进展,扩大传播范围,减少文化误读,增进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在异文化体系中的理解与认同。

唐山皮影;文化特征;跨文化传播;策略

“皮影”一词是皮影制品(包括人物和景物道具)和皮影戏的通称。皮影制品是用驴皮、马皮等,经过制皮、画稿、镂刻、敷彩、缝缀、涂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皮影戏就是用光源照射皮影制品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它是一门融绘画、剪纸、雕刻、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它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中曾起到过重要作用,是在广播、电影和电视出现之前颇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素有“电影始祖”之美誉。据记载,皮影戏最早诞生于西汉,发祥于陕西,盛极于清代的河北唐山。唐山皮影因以乐亭、滦县、滦南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或“滦州影”,曾被誉为“世界皮影之最”,并于2006年被收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突破时空界限更快更广地传播,增进了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全球交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跨文化传播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唐山皮影作为深蕴着传统文化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其跨文化传播可以拓宽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进一步促进多元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丰富世界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

一、唐山皮影的文化特征与艺术魅力

唐山皮影起源于宋金时期,兴盛于清代,深受当时满清权贵和市井平民的喜欢,成为当时节庆和庙会中主要的娱乐消遣和祈福助兴的艺术形式,其影响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皮影带有地域特征和民间因素,凝聚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因子,活跃在祭祀、庙会、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民众的生产生活中,祭祀天地、酬谢神灵、驱邪纳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增福添寿、加官进爵,希望夫妻鸾凤和鸣、家庭和睦、父慈子孝,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诉求,寄托着民众的丰富情感。唐山皮影戏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佛道故事等,如《包公案》《杨家将》《岳飞传》《麒麟送子》《天官赐福》《八仙祝寿》《西游记》《封神榜》等①魏力群:《冀东皮影戏》,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或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或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或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或表现庇护信仰者的神佛,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达忠孝节义,主题积极向上,在娱乐民众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化作用。

皮影戏是戏曲的一种,也称为“道具戏”或“傀儡戏”,通过人来操纵皮影道具表演故事。从造型艺术上来说,这些皮影制品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它在中国传统戏曲服饰、道具、脸谱的基础上,采用散点透视的绘画技法,使平面二维造型的皮影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加之大胆又合理的夸张变形,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刻,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表演艺术上来说,唐山皮影的演出以声感人、以动传情。声即说唱,唐山皮影采用独特的掐嗓唱法,使演唱者音域变宽,能唱出更多的音,其曲调以高腔为基础,后又不断革新,创造出长腔、咳腔、簧腔、花调等不同唱法,进一步提高了其艺术魅力。动即艺人凭借高超的技艺操纵皮影完成各种动作,表演故事,透过皮影表现真情,感动观众。①刘玉莲:《唐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皮影戏作为一门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曾在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兴盛一时,深深融汇了社会风俗、民众情感,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唐山皮影的跨文化传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皮影戏在元代即已传入亚欧各国,被称之为“中国影戏”或“中国影灯”。据记载,德国著名诗人歌德非常喜欢中国的皮影戏,曾把中国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还用中国影戏演出《米纳娃的生平》;德国学者格汝柏、克锐布士、劳斐尔先后用时15年,在1915年翻译出版了68册中国皮影戏剧本。皮影戏在国外巡回演出也曾受到热烈欢迎。②常胜利:《歌德迷情中国皮影戏》,《中国文化报》2010年12月30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电影、电视、电脑渐次主导了民众的日常娱乐后,皮影戏的传承开始面临极大的困难。有人认为皮影戏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虽然国家政府和文化研究者孜孜以求地去探寻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是在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其在自身文化体系内的生存与发展都困难重重,跨文化传播就更是妄想了。那么,像皮影戏这类传统文化遗产真的就无法存续了吗?还是人们还没有探寻到其获得新生的途径和方法呢?

目前,我国皮影戏的确存在继承人青黄不接、观众日益减少等延续和发展的困境。唐山皮影虽然目前仍有十几个专业皮影剧团和二百多个业余皮影剧团,并且他们已结合现代声光设备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但是在国内市场的演出次数仍在不断减少。与国内其它诸多艺术备受冷落境况不同的是,唐山皮影在国外则大受欢迎。③刘景和、钱宝琦:《中国皮影轰动欧美》,《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7月29日。自20世纪80年代唐山皮影走出国门,截止到现在已在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还配备了英文版说明和英文字幕,反响热烈。这说明,唐山皮影戏的演出在国外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然而,洪俊浩等人在一项针对500名美国大学生的实证调查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价值理念了解有限,甚至存在严重误解。④单波、林莉:《2014—2015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评析》,《对外传播》2016年第1期。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扭曲所传播文化的精髓与要义,接受者不能理解并认同其中所传达的思想和观念。虽然唐山皮影戏的演出在国外反响热烈,但学术界对其关注度并不高,其在国外的文化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跨文化传播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传播范围的大小,更取决于其在异文化体系中的被接受程度。在多元、互动、开放的语境中,要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必须要注意跨文化传播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因为语言的差异,异文化体系中的受众因语言不通的限制,难以真正理解剧目所要表达的文化意蕴,即使有英文版的说明与英文字幕,语言背后的比喻义、象征义等深层文化内涵的传递也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非语言要素在跨文化传播中因形式新鲜新奇能够引发受众的好奇心,可以部分地降低因语言障碍带来的理解难度,但同时非语言要素编码和解码的情境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也使这些要素成为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观念、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兴趣个性,所以对这些非语言要素的理解(即解码)就会出现差异和误读。跨文化传播中这种误读就更为明显,甚至会出现反向解读。比如唐山皮影中的脸谱、冠带、服饰和装饰图案都起着标示人物身份、性别的作用,包含着忠奸善恶、刚柔美丑的意义,不了解其意义就不能深刻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象征和寓意。此外,皮影剧作内容跟不上时代、表现手段滞后、传播路径单一以及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唐山皮影在异文化体系中的被接受程度,影响到其跨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制约要素,才能提高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效果。

三、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基于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认真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以探求多种沟通、交流、对话的途径。

(一)更新剧目,与时代和文化接轨

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跨文化传播不仅要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我们的艺术形式本身,更要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我们以“仁、恕、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唐山皮影的传统剧目多弘扬儒家仁、义、礼、智的道德和佛教惩恶扬善的思想,时至今日也并不过时,但唐山皮影使用的剧本多为明清时期所传①鲁杰、刘飞、关贞付、姚芳:《唐山博物馆馆藏皮影的整理和研究》,《文物春秋》2002年第2期。,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观念糟粕,需要剔除和革新。此外,更要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融入现代因素和思想观念,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剧目,来吸引观众。

世界观、宗教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法律规范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人们只能在自身已有的经验范围和知识储备的视阈中来接纳新信息,双方共义域的宽窄程度决定着接受者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共义域的缺失或狭窄难免会造成传播过程的不顺畅和传播信息的扭曲。所以,需要构建和拓宽不同文化体系间的共义域。跨文化传播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产生碰撞在所难免,文化碰撞既会产生吸引也会出现对抗。要做到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就必须要了解接受国度的文化、风俗和欣赏习惯,弱化政治化的修辞方式,适应接受国度的文化要求进行剧本的挑选、修改和创作。这样,利用文化碰撞的吸引力,既可以使接受国度的观众容易接受这种文化形式,又能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读、增值解读、减值解读。

强力推行文化必然会引起文化冲突,任何文化的对外传播都必须要尊重和考虑接受国的文化需求。既要保留自身的声音,又能融汇对方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传播中减少文化的误解与误读。

(二)更新表现,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要做到减少文化误读,实现跨文化传播,仅仅在剧本和内容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接受国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具体讲,我们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主导,结合接受国喜闻乐见的表现技法,“润物细无声”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唐山皮影戏的宾白和唱腔主要以乐亭方言为主,这使得很多异文化语境中的受众很难理解和接受。首先,就是要做好翻译工作。要根据接受国的文化习俗和语言特点,把资料、演出说明翻译成跨文化传播的目的语,以帮助观众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熟悉舞台剧目的故事内容;要做好字幕的翻译工作,因为演出时字幕的翻译可以协助观众理解剧情。其次,在保留皮影戏原汁原味的同时,还应探索表演形式与外语宾白、唱腔的结合,以便让异文化语境中的受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再次,在表现技法上,要在传统表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声光电等技术,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水平。

(三)拓宽路径,让传播更广、更深

目前,唐山皮影的跨文化传播途径主要是表演,到海外舞台上展示我们的传统艺术和技艺。对于接受者来说,他们更多的是觉得形式新鲜、有趣好玩,以猎奇的心态观看演出,影响范围非常有限。虽然在孔子学院的官方网站上也有唐山皮影的简要介绍,但这并不能让外国民众对唐山皮影有较深的了解。

要从根本上实现唐山皮影的跨文化传播,就要打破目前敝帚自珍的状态,不再局限于祖传技艺不能外传的束缚,要有效利用制作与表演技艺的传承教学来实现唐山皮影的传承和跨文化传播。应充分利用目前存在的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展唐山皮影制作和表演的教学,让接受者能够深切体会皮影制作工艺中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要,正确理解皮影戏剧作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儒、释、道相融合的文化理念。例如,截止到2015年12月1日,中国在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这种非暴力、非竞争、非排他、非独占的互利双赢的语言文化交流机构和推广模式,适应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加强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异彩纷呈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活动,增进了世界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通过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设课程,教授皮影制作的手工技艺、皮影表演和演唱技法,能够让学习者在掌握技法的同时,较为正确、清晰、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民间文化团体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利用各种文化节活动如中法文化节、中埃文化艺术交流周、大学校园的国际文化节等较为集中地介绍和传播唐山皮影。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还可以把制作精美的皮影制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友人。

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所接受的文化信息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的物理空间,所以我们还要利用大众媒介的平台拓宽唐山皮影的跨文化传播范围,尤其是网络媒体。网络媒体具有传播全球化、传播多元化、传播互动化的优势。通过网络媒体,我们可以把用不同语言精心编辑制作的有关唐山皮影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面向全球发布。当然,这些信息必须要精心包装,强化交流,淡化宣传,以争取产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其他大众文化形态中融入有关唐山皮影的因素,如在电影、电视、广告中将唐山皮影制品和皮影剧目故事作为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素,将唐山皮影一并介绍和传播出去。例如,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舞蹈《俏夕阳》就是以皮影为题材,而许多中外观众就是通过这个舞蹈才认识、了解、喜欢上了皮影艺术。

(四)加强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跨文化传播者的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硬件上已不亚于国际传播强国,但软件上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相对而言,美国学者注重跨文化传播的社会科学理论建设,欧洲学者侧重研究跨文化传播的价值理性,而我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较多集中于某一文化现象的实际跨文化传播实践,跨文化传播者的整体素质仍需加强。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的进步能直接指导与促进跨文化传播实践的开展,使实践少走弯路、不引起歧义和冲突。而这就要求跨文化传播者既要有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知识、某种专长技艺,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授和传播技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中国文化渗透进去,并传播开来。

歌德、卓别林等大师都曾经热情地推崇中国皮影戏,格汝柏等学者倾注心血翻译皮影戏剧本,这无疑大力推动了中国皮影在欧洲的传播。以此为经验,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外国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名士名人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推荐介绍唐山皮影,让他们了解、理解、喜欢和研究唐山皮影,进而以自己的真切体验将唐山皮影推广开来,以自己的研究和理解丰富唐山皮影在异文化体系内的研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外国政治家和名士名人本身在他们所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影响力,更直接、更便捷地宣传唐山皮影,使他们的热爱和倡导在其文化语境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皮影保留着汉民族文化的独特意义蕴、情感和特有的审美习惯、思维方式,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在认识文化差异、寻求多元文化认同与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的支持、艺人的表演、中外学者的挖掘和研究,拓宽其跨文化传播的路径,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angshan Shadow Play

YANG Zhi-fang1,GAO Hong-rui2,WANG Ling3
(1,Academic Research Office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3.School of Literature,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The Tangshan shadow play becomes excell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nown as"film ancestor".It has distinct nation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ains affluent resources of folk culture with high artistic value.Different from the domestic sluggish market,the Tangshan shadow play is popular abroad and gains warm reception although it is faced with limited communication and disproportionate influenc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both the repertoire and techniques,broaden foreign communication,and strengthe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gain a substantive progress,wide spreading,and less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and promo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ore values in the foreign cultural system.

Tangshan shadow play;cultural characteristic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trategy

G127

A

1674-3210(2017)01-0098-05

2016-12-28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皮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HB15XW004)阶段性成果。

杨志芳(1976—),女,河北省霸州市人,廊坊师范学院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皮影戏廊坊皮影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廊坊专场(二)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戏的秘密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