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南土家族竹枝词中的民俗描写及其意义

2017-03-11 08:50朱秀敏宋金民
关键词:竹枝词编著土家

朱秀敏,宋金民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地方文化研究·

清代湖南土家族竹枝词中的民俗描写及其意义

朱秀敏,宋金民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竹枝词本是古代少数民族巴人的一种民歌,经过历代文人的改造,成为一种诗体。土家族作为巴人的后裔,虽然没有文字,但在改土归流后,民族聚居区涌现了大量本土文人,他们用汉语以竹枝词的形式记录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现存清代湖南的土家族竹枝词有两百余首,这些作品描写了丰富的民俗事象,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衣食住行、岁时节令、恋爱婚嫁和信仰禁忌等方面,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清代;湖南;土家族;竹枝词;民俗描写;意义

土家族世居湘、鄂、渝、黔比邻的武陵山地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竹枝词又称“巴渝竹枝”“巴歌”“巴渝辞”“巴人调”等,本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巴人的一种民歌,在经过历代文人,尤其是唐代刘禹锡的加工改造后,成为一种新的诗体。土家族作为巴人的后裔,虽然没有文字,但在改土归流后,民族聚居区涌现了大量本土文人,他们用汉语以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竹枝词的形式记录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鲜明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翻检清代当地的方志,结合目前收录竹枝词作品数量最多的《中华竹枝词全编》①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其第五册中有“湖南卷”。以及《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②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等文献资料,可以发现,清代湖南的土家族竹枝词创作主要集中在溪州、永定和慈利三地。

目前,已涌现了不少综论土家族竹枝词的学术成果,也有单论溪州竹枝词的,但却鲜有学者对湖南的土家族竹枝词进行专题探讨。世居湖南的土家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至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置县,溪州地区经历了32代长达八百多年的彭氏土司政权的统治,这使得湘西成为土家族古文化遗存最完整、最丰厚的中心区域。“志土风而详习尚”的竹枝词在民族学、民俗学、方志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清代湖南的竹枝词中有许多关于土家族民俗事象的记录,为我们了解清代中后期土家族聚居区的历史面貌和社会风俗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和参考,本文拟对其中的民俗事象及其文化意蕴作些梳理。

一、劳动生产民俗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湖南西部的土家族长期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渔猎采集的混合生产方式。乾隆《永顺县志》载:“(土家人)重耕农,男女合作,喜渔猎。”③乾隆《永顺县志》卷4《风土志·习俗》,岳麓书社,2012年版。为了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他们“男负犁来女负筐,桑林农事细商量。耕田锄地无他事,古风尚忆古羲皇”①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彭勇功的这首竹枝词正是这种自给自足,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农家生活的生动写照。长期与自然环境作斗争,土家人积累了很多的生产经验,对农时有着准确的把握:“嘱郎仔细看黄历,立夏棉花社日荞”②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渔猎采集也是土家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澄江州里鹭鹚飞,斜日王村打浆归。争报码头新涨价,榔溪浑水刺鱼肥”③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就是写土家渔民根据市场行情捕鱼的生活。此外,他们在捕鱼时还要祭江神:“丹崖齿齿石粼粼,结构渔梁据水津。看取赤鳞刚六六,先教头尾祭江神”④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5册),第677、622页。。“刚六六”为土家语,意为肥胖。捕捞结束后,渔民要选取一条最重、最肥的鱼,砍下它的头和尾来祭祀江神。

土家人称围山狩猎为“赶山”“赶仗”,因为山高林深,他们的捕猎非常艰辛,这点从竹枝词中便可见一斑:“沿山狩猎风雪天,随狗奔趋屡转弯。猎获归来真得意,烧香默默敬梅山”⑤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翻山越岭苦追寻,百兽成群藏老林。犬吠连声消息好,相邻齐集共尝新”⑥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他们对猎祖梅山神特别敬重,捕获了猎物一定要祭谢梅山神,分配猎物时则遵循“山上赶肉,见者有份”的传统习俗。而“野花簇簇露凝香,酿蜜野蜂善作房。百丈悬崖壁上挂,攀崖援壁取来尝”⑦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洞过宾郎石耳多,野人挽葛复扪萝。陆离不灭嘉禾产,好唱当年鲁直歌”⑧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71·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12,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1、560页。,则分别生动地描绘了土家人攀援悬崖峭壁采集蜂蜜、蜂房与采摘石耳的场面。

土家族世世代代与山打交道,他们“山顶开田田自耕,山腰开路路同行”⑨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通常需要自己开梯田修路。为适应地形,土家人采用木枧灌溉的方式:“山腰放出水泉肥,木枧通流搁石矶。纵使炎炎天不雨,陂田如镜鹭鸶飞”⑩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71·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12,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版,第561、560 页。。从蓄水、引水到灌溉,体系完备,可见土家人的智慧。因为山路崎岖,他们常常需要背负运输:“足长鬓短最辛勤,各背背笼结伴纷。恰好草鞋轻便好,挑葱飞上岭头云”⑪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土家儿女没有缠足的旧习,他们穿着草鞋,背着背笼,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健步如飞。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量,土家人有间种的习惯和经验:“桑麻地隙种黄柑,三寸霜红胜海南。地窖积藏似初橘,新春相馈满筠篮”⑫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他们常常在桑树和苎麻的空隙间栽种黄柑,采摘下来收藏在地窖里,到新春佳节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湖南西部的土家族聚居区盛产桐和茶,茶油供食用,而桐油则是重要的工业品原料,是土家人的经济来源之一:“桐茶勤栋火炕边,猜谜闲谈夜未眠。差喜今年油价起,卖来好兑买山钱”⑬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每年九十月间,土家人就会把漫山遍野的桐籽、茶籽收回家,或晒在坪坝里,或摊在火炕楼上。剥桐籽、茶籽时,有时是一家老小,有时是几家换工合作完成,常常需要通宵达旦。此时他们就会围坐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在薅桐山、茶山时,土家人也有换工薅草的传统习俗。为了鼓舞干劲,调动积极性,要请歌师唱薅草锣鼓歌:“薅草赶山敲鼓锣,辛勤男女满山坡。上回唱过《杨家将》,这次又听《子母河》”⑭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歌师经常会唱《杨家将》和《子母河》等传说故事,同剥桐籽、茶籽时的猜谜闲谈一样,既缓解了疲劳,也促进了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交流。改土归流后,中原和边地部族文化在当地也普遍受到欢迎。

湖南西部物产丰富,商品贸易自古盛行。“忽闻货殖鼓声镗,雏语呼来到小廊。各样花丝鸡蛋换,背爷偷学绣鸳鸯”;“六媪三姑赴市廛,手携幼儿口呼烟。临场笑问江西客,一尺洋青要几钱”⑮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75、19、13、118、123、111、92、51、102、62、121、55页。,彭勇功的这两首竹枝词反映的就是光绪年间当地的贸易状况。在当时的贸易中,既有走街串巷,肩挑背扛,用响器声、吆喝声招徕顾客的行商,也有被称为“赶场”的摆摊设点的集市贸易。在产品交换上,既有物物交换的简单形态,也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永定城位于澧水上游,水运方便,明清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在当时是湘西北和鄂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市场,有“小南京”之称。罗光典曰:“罗盐磊砢坚如石,蜀锦光明软胜棉。笮马僰僮填路满,西来鸟道即西川。”⑯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5册),第677、622页。盐、锦、笮马、僰僮,应有尽有。

二、衣食住行民俗

土家女子长于织作,“绩麻拈线过三更,细细麻丝缕缕分。麻布织成浆水泡,不亚杭纺与湖绫”①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她们用辛勤灵巧的双手纺纱织麻,织成的麻布不亚于杭州的丝绸和两湖的绫罗绸缎。改土归流后,清政府禁止土家人“男女服饰不分”,土锦在服饰中的主导作用丧失了,不得不向被盖饰品拓展,最终“发展成为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土家族织锦”②湖南省文化厅编:《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1070 页。。彭勇行言:“溪州女儿最聪明,锦被丝挑脚手灵。四十八勾不算巧,八团芍药花盈盈。”四十八勾是土家锦被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案之一,寓含驱秽避邪、消灾纳吉、祈子求昌、兴旺种族之义,也是土家族生殖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另一种表述方式③详见何光渝、何昕:《原初智慧的年轮: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与神话的文化阐释》,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第228 页。,是土家族万物有灵思想的一种物化形态。彭施铎亦言:“闺女人人会打花。”④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打花”即土家织锦,俗称“土花铺盖”,土家语称“西朗卡普”,是驰名中外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在土家女儿出嫁前,要准备出嫁的嫁妆,“温软新棉叠满箱,称身熨贴嫁衣裳”⑤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这些棉被和衣裳都是自己纺织而成。

在发型上,土家少女最喜欢把头发梳成长辫子披在脑后,“司城少女发排头”。彭施铎言:“无愁女儿正垂髻。”⑥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垂髻”同“发排头”都是土家少女的梳妆打扮。到了出嫁的时候,则是“新梳高髻学簪花”⑦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要把原来的披发或辫子收拢,梳成粑粑髻,别上簪子,戴上金银首饰。土家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梳妆打扮,“洗梳淡装赴市场”⑧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即便是去“赶场”,也要如此。男子的鬓发则很短,“足长鬓短最辛勤”⑨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土家姑娘没有缠足的习惯,她们的脚同男人的一样,长得很长,“最爱云鞋花满口,也装莲步上歌台”⑩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登歌台的时候,她们穿着一尺长的云鞋,鞋口绣满了各种花草,也假装像汉族的小脚女人那样走着莲步。

清代中后期湖南的土家人以包谷为主粮,包谷收回来以后,倒在火炕上面用竹片铺成的楼上,炮得焦干。土家人有的用包谷煮酒,做成的酒称为“包谷烧”,酒精浓度一般在50度以上,酒味烈而不辣,有的则将包谷磨成细粉,煮成香甜可口的包谷饭。在不少文人的竹枝词中,都有这一饮食习惯的描写,如“今年包谷十分收,火炕焦干满竹楼。烧起熊熊木炭火,边煨‘雪捧’腊猪头”⑪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雪捧”,土家语音译,指鼎罐一类的器皿。土家人在喝包谷烧酒时,常以腊猪头肉作为下酒菜。包谷是主粮,上文提到的渔猎和采集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此外,这里的物产也很丰富:“三月山蕨初茁芽,枞林九月菌生丫。秋岭红熟累累果,玉腼狸肥味更佳”⑫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这里一年四季皆有山珍野味。前面提到,在寒冷的冬天,土家人会把黄柑等食物收藏在地窖里,而在收成不好、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则把野菜和糁子一起熬粥当粮食,“豆花开后菜花香,大麦青青小麦黄。野菜和根糁粥煮,贫家供抵半年粮”⑬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

湖南西部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土家人的房屋皆是依山傍水或在半山腰而建,民国《永顺县志》载:“土官衙署绮柱雕梁,砖瓦鳞次。百姓则叉木架屋,编竹为墙。舍把头目许竖梁柱,周以板壁,皆不准盖瓦。违者即治僭越之罪。俗云:只许买马,不许盖瓦”⑭民国《永顺县志》卷36《杂事》。。在八百多年的土司制度时期,平民百姓都是住在茅屋里,周围的环境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每逢转路见炊烟,犬吠鸡鸣别有天。指甲花开茅屋外,画眉啼到竹篱边。⑮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

白岩洞畔住侬家,茅舍竹篱三个杈。早上爱听雀鸟噪,春来喜看杜鹃花。⑯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

为防止毒蛇靠近依山傍水而建的茅屋,土家人在屋子周围种上指甲花。据传这种花种于房前屋后可以驱蛇”⑰张广淦:《蛇伤防治问答》,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51 页。,还可以治疗各种毒蛇咬伤。虽然听上去他们的居地宛如世外桃源,但实际上居住条件非常艰苦,往往是“茅屋三椽短短垣,紫薇花下竹篱边”⑱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15、78、37、80、107、116、51、89、120、27、101、124、125、101页。。茅草盖的房屋一般都是三柱两标,打个短短的土墙,再用竹篱把周围围住,能遮风挡雨就不错了,有的贫苦人家甚至“风扫地,月点灯,千根柱头落地”①龙山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中国故事集成湖南卷:龙山县资料本》,1988年版,第217页。,连风都挡不住。可虽然条件简陋,他们的设计却很周到,上文所引竹枝词中所谓“三个杈”即是“坪坝里架上两个三角杈杈,用三根木棍一捆而成,上面架一根竹杆,可以晾晒衣裤”②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此外,土家人“既饭鸡豚又灌园”③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茅舍周围还有养鸡、喂猪和种菜的地方,以解决一家人吃蛋、吃肉和吃菜的问题。他们世代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改土归流后,居住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绝大多数人家仍是竹篱茅屋。《溪州竹枝词》中还有一首反映了当时土家人修筑新屋的习俗:“梁上高悬五尺红,华堂巍巍立山冲。歌师饮罢鲁班酒,富贵荣华谢主东。”④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上梁时,要在梁上搭五尺红布,还要讲唱“上梁歌”。梁木架好以后,木匠师傅要用酒、肉、粑粑等祭祀鲁班,并祝福主东。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土家地区山高水多,旧时陆路交通不便,为了把当地物产销售出去换取生活所需,土家人多走水路。有的地方可以轻舟载客,“东溪西溪溪水生,昨夜轻舟载客行”⑤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有的地方却水深流急,浪高滩险,行船必须特别小心,“榔溪河下水奔流,榔溪河上猿声稠。来往行船须记起,孤舟莫系此滩头”⑥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

三、岁时节令民俗

很多文人的竹枝词中都有反映土家族岁时节令民俗的内容。其中,对新年、元宵节、花朝、挑葱会、端午节、中秋节等关注较多。

摆手歌舞活动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活动,土家语谓之“舍巴”。明清时期已非常盛行。在《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一书中,除了彭勇为、周植斋、饶瓒三人,所收清代湖南土家族竹枝词的其他作者均对摆手舞的演出盛况作了描述。如彭支夏《溪州竹枝词》:“摆手堂中锣鼓鸣,蹁跹儿女踏歌声。龙腾狮跃意风发,万点燎光耀日星。”⑦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举行摆手活动时还要祭祀祖先,“新春上庙敬彭公,唯有土家大不同。各地吔嗬同摆手,歌声又伴‘呆呆嘟’”⑧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土家族的摆手活动主要是祭祀土王,即八部大神(八部大王),“后来有的地方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三位先民”⑨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祭祀先祖与祖先崇拜是分不开的。八部大神相传是土家先民的八个部落首领,而彭、向、田三姓则在湘西北土家族中所占人数最多。

土家人祝贺新年要玩干龙船,干龙船是“源于原始宗教巫傩范畴的‘还傩愿’的民俗活动”⑩湖南省文化厅编:《湖南曲艺音乐集成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9页。。

干龙船到画堂中,既上花鞋又上红。祝罢傩神无别事,“一门清吉”谢主东。⑪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

干龙船到画堂中,既上花鞋又上红。祝罗罗神每个事,浊醪醒谢主人翁。⑫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

两首作品前两句完全相同,后两句也大致相似,将二者结合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土家人玩干龙船的情形。到了正月,划干龙船者把干龙船送到主东的堂屋,作划船的姿势,并演唱祝福主东的歌词。干龙船内供奉着傩神,也就是罗罗神,即罗神公公和罗神婆婆,是土家族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主东烧香祭拜,设酒饭款待,并以花鞋、红布为酬谢。告别时,玩干龙船者“以‘一年四季清清吉吉,六畜兴旺,家座人齐’等话语,感谢主东的款待”⑬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祭祀罗罗神,正是为了人丁兴旺,家宅平安。

彭勇行的竹枝词里还提到当时土家人亦有请七姑娘的新年民俗,“艳歌一曲贺新年,赢得儿童喜又狂。争说人家多热闹,仙姑请下九重天”⑭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七姑娘,即七仙女。请七姑娘是土家族民间的一种娱乐习俗,参加者“都是妇女儿童,没有小伙子”⑮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改土归流后,七仙女下凡配董郎的故事已经在土家地区广为流传。这一新年民俗反映了土家女子对幸福婚姻的向往,也体现出当时土家文人对妇女文化生活的关注。此外,土家人过新年同汉族人一样,也要贴字画和春联,“新年字画贴中堂,和气一团夸致祥。任笑春联颠倒贴,诰封艳说土司王”⑯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125、101、109、96、73、85、30、30、89、45、89、38、105、43页。。

同汉族人一样,土家人也有闹元宵的民俗,他们彻夜不眠,欣赏灯戏演出,“村村灯戏闹元宵,香扇翩翩手慢摇。月上东山人未睡,歌声听唱《雪花飘》”①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9、67、40、47、60、75页。。灯戏是土家地区的一种地方戏,俗称“玩花灯”,演唱时有旦、丑两个角色,各执香扇一把,边舞边唱。《雪花飘》是灯戏著名的唱本之一。元宵节时还要在彭公祠畔赛神,“彭公祠畔赛神谣,火树银花照眼姣。侬识踏歌郎识曲,今宵相约闹元宵”②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9、67、40、47、60、75页。。灯火通明的夜晚,青年男女唱歌跳舞,敬奉土司王彭公爵主,并趁机寻找终身伴侣。

到了春天,土家地区有送春牛图的习俗,“粟姓春官入户庭,全凭一纸送牛形。山翁爱问收成事,盘问今年《地母经》”③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9、67、40、47、60、75页。。当地的春官多姓粟,大概有期盼五谷丰登的意味。每年正月初,他们要挨家挨户送印着全年农历节气的春牛图,“口念《地母经》,主人酬以糍粑团等物”④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5册),第752、668页。。地母即土地神,土家俗有“天公”“地母”之说法,农作物的生长归地母神掌管。土家族人传说牛是上天派下来帮助他们耕种的,是农家之宝。“送春牛”和盘问《地母经》的民俗,反映了农耕社会土家百姓对当年收成的关注和美好憧憬。仲春时节,当地的县官还要去先农坛举行耕藉典礼,祭祀天地诸神,并督促百姓春耕生产。刘启培云:“报道县官去迎春,先农坛畔礼田神。群儿播种争相戏,笑掷香泥满一身。”⑤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5册),第752、668页。据说糊泥糊得越多,当年的收成越好,蕴含了土家人对土地的敬奉。

农历二月十五是土家人的花朝节:“白羊古寺傍山开,永乐丰碑翳绿苔。岁岁花朝佳节届,钗光鬓影似云来。”⑥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71·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12,第559、559、560、559页。这一日土家女子着盛装结伴出游,踏青赏花。过了花朝节,万物复苏,就要开始忙农事了。每年农历二三月间的“挑葱会”,是土家青年男女联谊交友的节日,他们相约上山挑葱,通过吹木叶、唱情歌的形式来谈情说爱,“映山红放女儿忙,岭上挑葱为逐香。歌声相恋吹木叶,娇音吹断路人肠”⑦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9、67、40、47、60、75页。。竹枝词反映了土家人以歌谣和木叶为媒的婚恋习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改土归流前恋爱婚姻上的自由、自主。

彭勇功说:“清明节里扫坟台,黄土多锄四面堆。一路招魂听杜宇,柳花香插满头回。”⑧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9、67、40、47、60、75页。同其他民族一样,土家人也有清明祭祖的习俗,主要活动有扫墓、堆坟、招魂等。

不知何故,清代溪州地区的竹枝词中没有关于端午节民俗的作品,而张家界地区的竹枝词中此类内容的作品却较多,如“艾绿蒲青重午天,龙舟只只各争先”⑨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71·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12,第559、559、560、559页。、“交衢钲鼓赛神忙,夺锦龙舟散夕阳”⑩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71·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12,第559、559、560、559页。等,节日活动有插挂菖蒲、艾蒿、龙舟竞渡和祭祀神灵三项,但未有包粽子等其他习俗的记录。

中秋节亦是土家族的重要节日之一。罗光普云:“西风昨夜到山城,算到中秋便有情。瓜果家家齐斗酒,四更犹听管弦声。”⑪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71·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12,第559、559、560、559页。夜晚他们吃瓜品酒,听乐赏月,与汉族习俗无异。此外,土家人还有中秋月圆之夜送瓜的民俗,“生育艰难暗带愁,乡邻送子贺中秋。冬瓜当做儿子耍,喜得闺人面带羞”⑫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9、67、40、47、60、75页。。中秋之夜,乡邻会从别人的菜园里偷摘一个冬瓜送到结婚数年不孕的妇女家,冬瓜上套着小孩的衣服,在下部插上红辣椒,象征男性生殖器,以求生男孩。这种习俗是祈生巫仪的表现,反映了“初民将女子生育与大地谷物丰产相交感互渗的巫术心理,体现了谷物崇拜、月神崇拜和生殖崇拜的农耕文化主题”⑬陈旭霞编著:《中国民间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7页。。土家族的多神崇拜使得他们的岁时节令民俗和祭祀活动常常同时进行。

四、恋爱婚嫁民俗

土家青年男女的恋爱比较自主、自由,前面提到他们常常趁传统节日,如舍巴日、元宵节、挑葱会等,结识意中人,并谈情说爱。挑葱会是专为土家儿女挑选终身伴侣而定的节日,他们以歌声和木叶为媒,任何人都无权干涉。改土归流后,受汉族影响,虽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但通过清代中后期的湖南土家族竹枝词来看,影响似乎并不太大。

土家族的婚嫁民俗非常讲究,这在溪州地区的竹枝词中反映较多、较完整,而张家界地区的竹枝词却未涉及此类内容。溪州女儿出嫁前,娘家要准备棉被、嫁衣裳和熏香,“温软新棉叠满箱,称身熨贴嫁衣裳。我儿休买蔷薇露,昨夜郎家得麝香”①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迎亲时特别隆重,彭勇行说:“迎亲队伍过街坊,小儿争相爬上墙。‘叭叭’‘隆隆’花轿到,唢呐巧伴‘得披堂’”②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叭叭”“隆隆”是唢呐吹奏的声音,“得披堂”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合奏,即“打溜子”的曲调音响。“打溜子”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婚嫁迎娶时,增配一只唢呐,称为“五子家伙”,将本土与外来乐曲相融合,打击乐变成吹打乐,更添喜庆、欢乐之气氛。

哭嫁是土家婚俗中不可缺少的礼仪与程序。改土归流前,土家儿女的婚姻比较自由、自主,基本没有哭嫁,改土归流后,“在汉族制度的文化高压下,逐步产生了隆重的哭嫁仪式”③徐旸、齐柏平:《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及其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溪州地区有关婚恋习俗的竹枝词,反映哭嫁的作品数量最多,彭勇行、彭勇功、向晓甫等人都有此类内容的作品,而且很多作品的内容大致相同。土家女儿结婚前一月至半月开始哭,出嫁前夕通宵达旦地哭,上轿后甚至快到男方家,才停止哭泣。“压侬上轿惨侬情,哭哭啼啼一路行。报道郎家今在望,悄悄才住唤娘声。”④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哭嫁的内容主要有“哭父母”“哭哥嫂”“哭梳头”“哭十姊妹”“哭媒人”等,饱含了骨肉之情、养育之恩、各种离情别绪以及对婚后生活的担忧。土家女子的哭嫁并非真哭,而是哭唱,“哭嫁连宵坐火床,姊呼小妹妹呼娘。儿童似解娇声假,特意焚膏看泪妆”⑤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哭嫁歌正是她们在人生的重要时刻,丰富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宣泄。

同汉族地区一样,新婚第二天清晨,新娘要拜见公婆,然后新郎、新娘并坐听候双亲的赐教,“满庭曙色映灯光,拜见翁姑出画堂。并坐双双人似玉,隔帘有客费评章”⑥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一起“回门”,“面带桃花笑语温,三朝洗梳共回门。新人两个低声语,阿母遥看笑出声”⑦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新娘拜见公婆,新郎敬拜岳父母之后,幸福甜蜜的婚后生活就开始了。

此外,土家族也有童养媳的婚俗,“亲迎百辆怕周旋,抱养婆家早有年。选择佳期除夕好,人情省费几多钱”⑧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娶童养媳并无正式婚嫁时繁琐的礼仪程序。

五、信仰禁忌民俗

土家族的信仰禁忌,常常是和他们在劳动生产、衣食住行,尤其是岁时节令中的民俗事象交融在一起的。

湖南西部的土家族聚居区多高山大泽,交通闭塞,这种云烟变幻的自然环境,再加上输入的多种不同的文化,如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都对土家族的信仰禁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人的竹枝词作品亦可看出土家族是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敬奉的人神多是民族祖先和与当地有关的先贤。民族祖先包括八部大神、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罗罗神、梅山神等。彭勇行说:“郎官星罩竹王祠”⑨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野藤花漫竹王祠”⑩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为竹王修建祠庙,供后人祭祀,体现了土家人对竹王先祖的缅怀。此外,他们还有焚香拜观音的民俗,“观音岩下约焚香,金镂新鞵检点忙。莫信仙人真有洞,作仙争似作鸳鸯”⑪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37、29、86、56、108、109、61、3、32、97页。。拜观音,求子嗣,是改土归流后“由流官们传带进土家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前,当地“没有佛教庙宇,也不崇奉佛教”。⑫杨选民、杨昌鑫:《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土家族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9页。即使佛教传入后,为求人丁兴旺,土家人仍崇奉本民族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即罗神公公和罗神婆婆。“莫信”“争似”等词语,正是当地文人以讽刺和劝告的语气对这种民族心理的曲折反映。与当地有关的先贤包括马援、周赧王等,罗光普、罗光典、丁启性、汤立贤等人的《永定竹枝词》中均有伏波祠(庙)、赧王陵的内容,如罗光典“细雨斜风打桨行,伏波庙下野棠生。夜珠滩水深宵吼,犹作壶头万马声”⑬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第5册),第662页。、罗光普“赧王山下莽榛芜,落日苍凉过客孤。为问周家天子墓,可留玉碗与金凫”⑭江苏古籍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71·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12,第559页。等,都表达了对二位先贤的景仰和纪念。

为了民族兴旺、后继有人,土家族在给儿女取名时寄寓着美好的期望。他们喜欢用花给女儿取名,“桃花惯取女儿名,儿是桃花开日生。嫁得天台山畔婿,年年花下伴春耕”①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9、57、41、58、70页。。桃花取名寓有美艳、吉祥之意。土家男子则是按字辈取名,“为农几代旧家声,世系多因赐姓彭。富贵凤凰文武字,轮流派取便称名”②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9、57、41、58、70页。。彭姓土家中的富、贵、凤、凰、文、武等名字即是按照字辈派别轮流来取的,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明清时期,土家族姓名普遍汉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各姓氏都立祠堂、修族谱、定字派、依字派取名,论辈分大小和长幼序次。各姓氏字派意义都非常深邃,显示其氏族荣耀豪旺。”③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除了在取名时寄予美好的祝愿,土家族还祭拜疵帕八神。“疵帕八”是土家语,指土家族看护儿童成长的女神,“孩童拜石祷石头,岩宝名呼厥疾瘳。最是关心‘疵帕八’,蟠桃寺里许灯油”④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9、57、41、58、70页。。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土家人常把他们寄拜给石头,并取名叫岩宝、岩生之类,逢年过节也要祈祷石头。此外,还一定要祭拜疵帕八神,这样他们的孩子就可以无病无灾地健康成长了。除了疵帕八神属于人神,桃花、凤凰之类的物象、石头以及上文提到的江神、春牛、地母等都是土家所崇拜的自然神。

土家人民自古信仰巫鬼,有了病痛和不祥,他们都向巫觋求救。“信鬼巫,病则无医,惟椎牛羊,师巫击鼓铃、卜竹筶以祀鬼。”⑤乾隆《永顺县志》卷4《风土志·习俗》。彭勇功云:“病来请个女神仙,乌布蒙头跳画堂。”⑥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9、57、41、58、70页。天久不雨,他们亦向巫师求助,“巫师求雨傍河洲,抬起三神洞府游”⑦彭南均编著:《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解》,第9、57、41、58、70页。。所谓的“三神”,即土家摆手祭仪的场所摆手堂所供之三神——八部大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因为他们的脸色分别为白、红、黑,又称白、红、黑三神。其中白色象征权力,红色象征忠义、勇敢,黑色象征服从、生产与繁殖⑧详见柏贵喜:《摆手祭:土家族社会结构的象征表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11页。。当地还有娱神还愿的傩俗,向兆麟云:“绛帕蒙头逐大傩,明灯千盏绕山河”⑨。“大傩”即“还傩愿”,敬奉的傩神是傩公和傩娘,即罗神公公和罗神婆婆。除了大傩,土家族的傩祭还有小傩,小傩即前面提到的“玩干龙船”,干龙船内供奉的傩神也是罗神公公和罗神婆婆。可见,土家族的巫术崇拜和傩祭一样,与祖先崇拜交融在一起的。

竹枝本源于巴人民歌,土家族作为古代巴人的后裔,其民族文人在创作竹枝词的过程中,将这一古老而瑰丽的艺术形式与个人和本民族的情感相契合,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是其他人无法做到的忠实录写。透过清代湖南土家族竹枝词所展示的一幅幅生动的民族风情画,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土家族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和民族文化,更能感受到竹枝词作为诗意化的民族地方志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Discussion on Folkways Descrip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ujia Zhuzhici in Hu'nan in the Qing Dynasty

ZHU Xiu-min,SONG Jin-mi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Hu'nan 418008,China)

Zhuzhici refers to folk songs of the ancient Ba minority.Transformed by scholar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it has become a kind of poetic style.The Tujia nationality,as descendants of the Ba people,has no written language.After their restoration,however,there appeared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who recorded their social life in the form of Zhuzhici in Chinese.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pieces of Tujia Zhuzhici handed down in Hu'nan in the Qing dynasty.These works describe rich folk customs of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s about the people'work,life,seasons,marriage,beliefs,taboos,and so on.

the Qing dynasty;Hu'nan;the Tujia nationality;Zhuzhici;folkways description;significance

G127

A

1674-3210(2017)01-0091-07

2016-12-19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地域文化视阈中的竹枝词研究”(14B140)阶段性成果。

朱秀敏(1982—),女,山东冠县人,文学博士,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诗文。

猜你喜欢
竹枝词编著土家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书法《竹枝词》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竹枝词两首》其一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土家美
绿巨人实验
《国学小子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