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多方协同育人论析

2017-03-11 08:02陈广元
关键词:科任辅导员育人

陈广元

(广东科技学院 管理系,广州 东莞 523083)

教育综论

高等学校多方协同育人论析

陈广元

(广东科技学院 管理系,广州 东莞 523083)

思政教师、辅导员和科任教师是高校育人的三大主角。思政教师要身教胜于言教,注重从政治立场和人文修养两个方面影响教育学生;辅导员应作为育人质量的鉴定检查员,为社会出具逼真的权威的学生“思政质量鉴定”,回应社会用人单位对“以德为先”的关切;科任教师要确保大学生走出校门时能风清气正、崇尚真理、憎恶学术腐败、锐意创新。三位主角在育人中协调配合发挥应有作用是高校做好育人的关键。

高等学校协同育人;思政教师;辅导员;科任教师;协同育人体系整合与改革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有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部分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这为高校协同育人指出了方向,应当认真研究落实。

人的“三观”(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形成的过程不是一部分一部分的分“模块”建立,是整体推进,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刚入学的大学生,十八岁左右,大学毕业时,二十二岁左右。这是人的“三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人到二十二岁前后,“三观”的轮廓基本清晰。多数大学毕业生已经对自己的人生追求确定了目标,进行了规划,对世界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就是说,他们长大成人了。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成长为这样的人,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和熏陶。

大学生毕业时能不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不是准备致力于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想不想维护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这对于党非常重要,对于国家非常重要,对于近14亿人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同样非常重要。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情况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进步。

谁应当而且必须担起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这副千钧重担?首当其冲的是大学,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大学的教育,一定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育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各部门、各岗位都应以此为要,唯此为大。育人绝不是某一个部门或少部分人的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把工作协同起来。其中,思政教师、辅导员、科任教师则是这项工程建设中的三大主角。

本文对思政教师、辅导员、科任教师的基本使命进行分析,就大学如何协同育人提出管见。因为大学毕业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是祖国新一代的精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一、思政教师要敬畏职业的神圣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教师来进行的。

1.思政教师一定要做到身教胜于言教

通常说身教胜于言教,思政教育尤应如此。思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至少要在政治上、人品上堪称楷模。调查显示,只有20%的学生认为思政老师确实值得学习,他们有很好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是自己做人的榜样。70%的学生则认为思政老师只不过是“教思政的老师”而已,也是普通人,够不上楷模。甚至还有10%的学生认为思政老师嘴上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感觉为人很虚伪。

做思政教师就要是做人的楷模吗?这太苛刻了吧,思政老师也是人啊。此言差矣。战场上飞弹满天,老百姓可以跑,军人可以逃吗?不行,因为他是军人。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老百姓可以避而远之,警察也躲行吗?不行,因为他是警察。大火无情,老百姓可以疏散避难,消防员也避难行吗?不行,因为他是消防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师不真懂、真信、真做行吗?不行,因为他是思政教师。做思政教师一定要在政治上、人品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如果做不到就不称职。这和“怕死就别当兵”是一个道理。思政教师,你可以不会务农,可以不会做工,可以不会编程,可以不会制图,但要“唯我德馨”。

改进、加强思政教育,必须从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做起。要用很高的思政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思政教师。思政教师工作是一种很神圣的工作,不能是混碗饭吃。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抱着混碗饭吃的态度都做不好。提倡敬业,就是要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要求十分敬畏。思政老师不是仅要在理论上通晓,而是要在思想政治的实际表现上“非常专业”。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反过来说,我们要请那些真正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正为人正派、品德高尚的人,来做思政教师,用较高的思政标准来要求思政教师。己不正,何以正人?

2.搞思政教育要思想、政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思政教育,顾名思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解剖一下,可以分解成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和立场教育。政治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领会、接受(如果能坚定信仰更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深刻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思想教育则是要使学生在人品上有科学文明的人文信仰,比如要诚信、友善,要乐观积极、有坚韧的毅力、有强烈的正义感责任心、有自觉守法意识等,这些方面的养成都是思政教育的任务,或称人文教育的任务。从部分大学生反馈的情况看,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教育没入心,思想教育没到位”的情况。思政教师应当对这些情况的存在,感到如鲠在喉,这才叫敬业。从这个角度上说,思政教师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上思政课重要的是育人,而不是教书

按照上述要求改进思政教育,思政教师的工作任务很重,队伍建设的任务也很重。

二、辅导员要做育人质量鉴定检查员

在学校里,辅导员是最了解学生思政情况的。落实德育第一,辅导员应该把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政修养状态放在突出位置,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职责。但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实践上,目前都很难说辅导员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很多时候,事务性工作就已经忙得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1.辅导员要把掌握学生思政状态作为首要工作职责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很辛苦,可以说千头万绪,但不能没了头绪。一千条,一万条,育人是第一条。每个学生的思政修养怎么样,学生的“德”如何,辅导员最有资格、也最有责任清楚掌握,准确评价。这不是说辅导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想情操的全部责任,而是应担起学生思政修养质检员的责任。

国家和社会用人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时,越来越“以德为先”,他们非常希望知道“这个学生做人怎么样”。但学校似乎并没有很好地回应他们的这种关切。如果把学生的学籍档案,看作是育人的“质检单”,人们就会感到,好多学校既没有把学生的“德”作为首要的育人质量要素认真对待,也没有对学生的“德”做严格的检测,出具严肃中肯的鉴定,而是让课程考试成绩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于是在学生中就形成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理念。其实,“分”,即便是思政课程考试的“分”,往往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的为人,“德”才是学生的真正命根,但学生们似乎并没有这种感受,至少是没有这种强烈的感受。

2.要把思政鉴定放在育人质量评价的首位

学校育人质量首先应当看德育,然后才是智育、体育等。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时,最重要的“品质证书”,不只是学习成绩,而重要的应是思政鉴定。既然国家、社会对学生的人品极其关注,学校就应当对学生的品德修养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出具尽可能精准的评价报告。从“德育第一”的角度出发,学校应把学生思政鉴定的权重,放在文化课、专业课成绩的前面,作为向用人单位推荐的最关键、最严肃的材料之一。否则何谈“以德为先”?谁最适合担起这个职责?显然是辅导员。辅导员应当长期、仔细地对每位学生的思政状态进行观察、检测和记录,然后据以出具权威的、负责任的“思政质量”鉴定,记入学籍档案,供社会和用人单位参考。

学生的思政鉴定既然非常重要,当然要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和准确度。使人们从学生的思政鉴定里能清晰地看到其品德状况,甚至“心路历程”。然而与考试成绩相比,现在学生思政鉴定的质量,可以说大为逊色,其权威性及应有价值被大打折扣,有时甚至成了“一纸空文”。

很多人认为,学校的品行鉴定溢美之词过多,甚至千篇一律,失真得很。用人单位无法从中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选人时只好转而求其次,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他们很清楚“要做事,先做人”,学习成绩不如学生人品重要,但他们觉得,成绩单毕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识水平,而品行鉴定多数只能是雾里看花,弄不清,品不透。

可又有专家说,牛奶中的某些激素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因此,为了要减少发病率,那就要鼓励多吃西红柿。但西红柿残留的农药较多,因此,可加服阿托品进行预防。而阿托品本身又含有生物碱,为了要防止生物碱中毒,专家们又建议用扁豆来加以缓解。至于扁豆本身含有的毒素呢,则可以用多喝牛奶的办法来加以稀释……这不是让老百姓晕头转向、如坠雾中么?都是专家的意见,你让人究竟听谁家的好?

3.思政鉴定要在逼真上下功夫

诚然,作思政鉴定难度比较大,还缺乏一套成熟的公认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但最根本的绝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们对给学生作思政鉴定的认识问题。认识问题不解决,技术问题无从解决;认识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目前很多学校对给学生作思政鉴定,缺乏应有的严肃性,没有像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那样认真。这种现象与“育人德育第一,用人以德为先”的要求不符。因此需要在组织上、责任上落实,赋予辅导员以学生“思政质量鉴定员”的职责。至于指标体系,认定的程序和方法,则一定是可以解决的,至少是可以逐步完善的。

为了做好对学生思政质量的认定,应该对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1)怎样在平时注意了解、掌握和记录好每一名学生的思政表现和相关情况;(2)评价一名学生的思政状态要采用哪些指标体系,权重如何设计,数据(含事实)采集的范畴与方法是什么;(3)真正在思想上克服“只说好话,不说不好话,以免影响学生就业前途”的错误观念,严格做到思政鉴定实事求是;(4)了解怎样才能使做出的思政鉴定入木三分,个性突出,避免含糊等。总之,要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政鉴定的严肃性和重要度,使思政鉴定成为学生修炼成长的“第一指挥棒”,充分发挥思政鉴定的用人参考作用。这是落实“德育第一,以德为先”的重要抓手。要是能通过努力,真正把思政鉴定的地位提高到高于学生考试成绩的程度,德育第一就真正得到了落实。

造成思政评价朦朦胧胧、隔靴搔痒的另一个原因是辅导员管理的学生太多。目前,有的学校一位辅导员要管理近300位学生,而且很多的事务性工作都压在辅导员身上,十分繁杂。一名辅导员管这么多人,就很难逐一准确把握了。如果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政状态做出相对精准的评价,就应当考虑适当减少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或增加辅导员的配备,让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政动态。不然的话,德育的质量究竟怎么样,恐怕整个学校没人能说得清,而能说清说准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教育模式,不是德育第一的教育模式,而是智育第一的教育模式。

从评价学生思政状态的角度观察,辅导员轮换过于频繁,效果不好。有的学校干脆把辅导员设计成“年级”制。有“擅长”带毕业班的,有“擅长”管新生的,却没有擅长掌握和评价学生思政状态的。这很值得商榷。一年一换人,对学生的认识了解很难深刻。最好4年一跟到底,把握全程,这样有利于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在思政方面给学生一个贴心的辅导、准确的评价,有利于让辅导员承担起重大而严肃的思政评价责任。

4.要提高思政鉴定的严肃性

思政鉴定既然非常重要,就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有很好的区分度,而且应有一定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及格率”。如果学生的品行不好,导致辅导员的鉴定太差,应当也可以“不及格”。尽管目前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但为什么专业课、基础课都可以不及格,而最重要的思政鉴定成绩却都要及格呢?思政鉴定结果不及格的学生,应当不能毕业。比如多次说谎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有盗窃行为的、极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经常严重违纪作弊的、有多次严重政治不当言论的等等,这样的学生够合格毕业生吗?德育成绩不及格的也应当补考,但这个补考不是考试,而是考核、考验。

许多学生“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品行鉴定就要如实反映。这是德育第一在制度上应有的规范。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上大学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好人,做“四有”新人。否则专业水准再高也不是合格的大学生,更不是优秀的大学生。

学校的评优、奖励都应该适当注重思政状态要素。各种奖励,在遴选对象时,如果主要是看学习成绩,然后大谈思政的重要,怎么谈都苍白。要突出对学生思政修养的重视,就要形成一整套“以德为先”的评优、奖励机制。评优秀毕业生,评先进,评奖学金,看成绩固然方便量化考核,似乎是硬指标,比较简单,较少争议;而看思想政治素养就比较复杂,容易揉进个人好恶,容易产生意见分歧,于是就成了软指标。其实对此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不好认定,就架空了“德育第一”。

要深入研究思政评价的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整理、评价的方法。“思政素质第一”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喊过之后就没了下文。思政修养要作为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监控”内容,要有阶梯式的要求,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是先进。比如学生爱国热情不高的、对社会发展和公众事务非常冷漠的、为人虚伪非常自私的、极端散漫的、经常损人利己的,好说谎造假的,即便专业考试成绩好,应当也不算先进,不能用奖学金等“以资奖励”。奖学金的“学”不仅包括学知识,更包括学做人,所以要看做人做得怎么样。

要落实辅导员对学生思政评价工作的范畴和责任,需要通过制度设计,促使辅导员注重观察学生品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学生,要避免根据自己的好恶、亲疏,滥用权力,要激励学生修炼自己,形成“做不好人,毕不了业”的制度氛围。这样才能使德育第一扎根落地。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人文评价素养,使之成为思政评价的专门人才。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

三、科任教师要用学术品位熏陶学生

对于科任教师,育人同样是第一位的,传授知识技能是第二位的。

1.科任教师的育人责任很多在教书内容之外

说科任教师要教书育人,不是指科任教师要通过教书的方式来育人,专门负责“智”的教育,书教好了,课讲明白了,就完成了育人任务。如果说与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科任教师的育人,应当侧重在学术方面。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专研精神,创新思想和顽强毅力,特别是不能让学生沾染上学术不端的恶习。

剽窃抄袭、数据造假,考试作弊,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不追求真理,认定天下文章就是一大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沾染上身,那可真是悲剧了。要杜绝这样的悲剧发生,科任教师责无旁贷。

科任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课讲好,只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忙于编教材,出著作,写论文,评职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只有学科,只有学问,而没有学生。这样会直接导致“只教书,不育人”的后果。科任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要不忘在学术道德上培育人,用自己高洁的学术品位熏陶学生。书固然要教好,教的精致,但科任教师的课堂,不是智育第一的特区,育人仍然是第一位的。哪怕是搞学术研究,也要把给学生做榜样放在第一位,把取得成果放在第二位(至少在应用型学校应如此)。如果只是醉心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探究,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矗立在学术的前沿,眺望着前方的未知领域,如痴如醉,而忘了育人,其实是一种失职。科任教师固然要教书,但育人的责任很多时候都在教书的内容之外。

2.科任教师要为人师表

科任教师自己绝不能搞学术腐败。所谓为人师表,应该主要表现在治学严谨上,表现在对科学认真求实的态度上,表现在追求真理的精神上。如果评职称不择手段,发表科研成果时掺杂使假,水分十足,可能也就无法育人了。科任教师为人要正派真诚,要敢于坚持真理,锐意创新,对学问一丝不苟严谨求实,尊重规律,恪守良知,要长于合作,能自觉抵制歪理邪说,不投机钻营,不沽名钓誉,不谋求不当得利,要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不过于热衷商业活动,坚决不送学生人情分,不在考前作应试性辅导,学术上要发扬民主,崇尚学术自由,鼓励独立思考,不搞独断专行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任教师自身人格形象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丝毫不弱于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所以科任教师务必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担起育人的重担。

科任教师要有知识分子的优雅风范和高风亮节。有的科任教师片面强调用花样翻新的所谓形式的精彩赢得学生的关注。在教学中,任课教师要用严谨求实的精神感染学生,要用追求真理的心志感动学生,要用炉火纯青的学术造诣熏陶学生,要用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长大了我就做你”的冲动。在大学,不能把学习过程和科学研究过分娱乐化,因为它本不是娱乐。科任教师要成为学生很敬重的人,要以高尚的学术道德和造诣争取学生的折服,成为学生的偶像,而不是迎合学生的“玩心”,让学生产生“嬉笑怒骂皆科学”的错觉。

3.科任教师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

科任教师对学生不仅要看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看学生的学术道德和钻研精神,看发展潜力。科任教师应该客观评价考试分数的分量,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精神,求真态度,钻研热情。考试即便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充其量也只能说明现状,无法说明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反映不出学生的求知欲望。看学生要看学习的热情和效率,看在学术上的道德水准。这些情况考试是考不出来的。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和创新潜质,最“心中有数”的就应是科任教师。

科任教师不是要培养考试高手和书呆子。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和潜能,做出较大的贡献,只看考试成绩肯定是靠不住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科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是不是乐于认真思考、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时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在调查和试验中有没有伪造过数据等问题。科任教师对此类问题要认真、严肃处理,一定要把学生学术不端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确保我们的大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还是一个风清气正,准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且憎恶学术腐败的年轻人。这是科任教师神圣的责任。

科任教师要正确处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课堂管理的关系,“磨刀不误砍柴工”。科任教师不要满足于讲课的数量和质量,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术品德的修养。培养学生的优良学术品德,启发求知欲望,科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舍得下功夫,要把自己看成是第一责任人。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庸庸碌碌,不求进取,因循守旧,甚至搞学术腐败,即便满腹经纶,原来的科任老师、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也要感到愧疚,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教育好,是不是缺乏应有的正直熏陶。

四、校内协同育人体系需要整合与改革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面前,思政教师、辅导员、科任教师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育人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首要责任。育人的职责要全方位,系统化,全程化,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对学校的任何人来讲,育人都绝不是额外负担,不是分外之事。要树立“只要是供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不管在什么岗位,育人都是自己神圣的使命,都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1.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落实“以德为先”

真正实现“以德为先”,需要高校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上下大功夫。首先要探讨在机制上改革,在组织上调整,在责任上落实。学生在德上出了问题或者不尽如人意,要能够追溯到“原产地”,能找到“责任”人,至少要在制度上有个记载,有个反馈的渠道,最好“终身保修”。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出现思政方面的不良记录多了,培养他的学校要反思,甚至受到追责。各个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口碑是不同的。主要的差距在于学识渊博不渊博吗?不是,是在于学生是否吃苦耐劳、是否积极向上,是否敬业友善,是否长于合作,是否坚持终身学习……勤能补拙,德能补智。如果在德育质量上对毕业生连个统计都没有,似乎与原毕业学校没有任何的关联与责任,“德育第一”仍是一句空话。

要把学生在社会上的口碑,特别是人品方面的评价,作为考核学校育人质量的重要指标,促使学校认真地对待自己学生的做人问题。看一个学校学生的质量,注重看人品,不只看专业学习成绩。看人品怎么看?要深入研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育人的目标体系细化、实化。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要形成体系。为了学生的道德高尚、知识渊博、举止优雅、身心健康、技能精湛,要抓住“德”这个核心。要集中资源,不断在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要深刻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政修养的巨大差异

大学生在入学时,经过了高考的筛选,智力水平是比较整齐的,但思政修养水平却可能参差不齐。高考考过政治不假,但政治考试考出来的并不是学生做人的怎么样,可能更多体现的是学生背政治教条的水平。高中的毕业鉴定和大学的毕业鉴定一样,尽言好事。为了提高升学率,几乎没有哪个高中“自残”自己,给学生做出不好的品行鉴定。高中老师都深知学生考大学的不易,几乎都不忍心在鉴定上再给学生增添压力。所以,几乎很少看到哪个高中生因为担心自己的品行不出色 (注意,不是品行不佳),而影响自己的升学。这些情况导致了进入大学的学子们,德育基础和思政状态其实是严重的参差不齐。这给大学的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更加任重而道远。

3.要深化思政教育改革

大学一定要有清晰的思政教育目标、方向、途径、测定标准与方法。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它们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培养,怎样推动,如何观察评价?思政教师、辅导员、科任教师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介入,都是大学思政教育面临的课题。要共同下大力气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观察社会,品味生活。我们常常苦恼有些学生“高分低能”,其实“高分低能”说的是智育范畴的事,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高智低德”的问题。这个问题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痛心疾首。用改革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探讨就业推荐的“品德等级”机制,建立起比信用记录更全面、更深刻、更严肃的品德记录,都可以作为思路来探索。

最后,想说明一点,由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按学生的入学成绩,分成了一本、二本,乃至三本。(世界多数地方也如此)俗称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如果说一般院校的学生智育基础相对较弱,智育水平可以“一般”,但思政教育绝不能甘拜下风,甘居一般。相反,一般院校应当在德育上力争上游,以学生良好的人品,赢得社会的赞誉,办出自己的育人特色。

“子不教,父之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德育是育人的核心。广大高校教师要以严父慈母之心,心系学生的终身之德。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高校办成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修炼之所。如果大学生的德不尽如人意,师之过也。

注释:

①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17年2月28日。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Z〕.新华社,2016-12-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 〔2004〕16号)〔R〕.2004-8-26.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R〕.2006-07-23.

〔4〕邹放鸣.切实履行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N/EB〕.人民网-教育频道综合,2017-02-28.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党〔2015〕31号)〔R〕.2015-09-30.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B/OL〕.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17-02-28.

〔7〕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负责人,就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人民网-新华社消息,2017-02-28.

G640

A

1672-5646(2017)05-0089-06

陈广元(1950-),男,辽宁辽中人,教授,研究方向:脑力劳动理论,价值理论,人生哲学。

(责任编辑 博 瀚)

猜你喜欢
科任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科任教师如何与班主任搞好配合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