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精神在我国人物主题画中的传承

2017-03-11 08:02张潇予
关键词:人文精神美术创作

张潇予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论人文精神在我国人物主题画中的传承

张潇予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人文精神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价值,美术作品则是最能直观反映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西方各时期的美术作品中,人文精神被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这其中不乏众多当代人物主题画创作者需要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实质。研究人文精神在我国人物主题画中的传承,应从其概念入手,分析人文精神在中西方人物主题画中的典型特征,进而找到在我国当代人物主题画中传承人文精神的途径。

人文精神;人物主题画;美术作品传承发展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高级阶段,它体现了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通常也被称为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1〕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于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从时间角度审视,它是对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精神文化的极度重视;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对个体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除此以外,它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人类自我教化意义。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类自身的价值和精神的具体表现,所以,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人文精神、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美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最为直观反映艺术主题的艺术形式。美术作品的形式纷繁众多,其中,人物主题画则是较为写实的一类作品,这就意味着更为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让更多的人所欣赏接纳,这是因为,美术本身就不可剥离地凝聚了人文精神的属性。在人物主题画中折射出人文精神,则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的关注、关怀,借助以人物为主题的形式将人文精神的实质传递给读者。因此,从思想层面来说,人文精神反映了作者追求并呼吁真、善、美的价值观;而从美术自身来说,人文精神的运用则是一类作品所共同形成的主题。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作品中的分析

人文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人文精神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以文艺创作的方式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广义上的人文精神则更具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人文精神表现应反映出本民族特色。

(一)西方美术作品人文精神分析

1.达·芬奇。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同时他也是位天才科学家和发明家。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2〕

达·芬奇的代表作为《蒙娜丽莎》,该画是欧洲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的人物主题画之一。达·芬奇创作该作品时,将手法与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感情、形体和精神融为一体,同时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达·芬奇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受到了人文精神的极大影响,仔细洞察这幅作品不难发现,画作主题着力点在于表现人的感情,通过全新的构图设计表现蒙娜丽莎的端庄、稳重。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无尽揣摩更是达·芬奇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结果。

2.德拉克洛瓦。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继承和发展了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和以P.P.鲁本斯、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众多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

《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能反映人文精神色彩的作品之一,其核心主题在于追求自由。画中手持三色旗的妇女形象,象征着自由,非常能够突显浪漫主义的特征,妇女的形象健康、坚决、美丽而朴素,带领着工人、知识分子组成的革命队伍前进。光影的强烈对比与色彩的丰富、激烈形成了一种强烈、激昂的气氛,感染力相当强烈。

3.列宾。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以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为创作基础,大量使用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3〕

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幅作品是列宾于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这是列宾亲眼看到的情景,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反映人民疾苦是这幅作品的主题,是作者对人性的关怀的体现,也是人文精神在美术作品中得到彰显的伟大经典。

(二)我国美术作品人文精神分析

1.顾恺之,晋陵无锡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顾恺之的思想精髓在于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顾恺之特别注重“传神”这样的精神体现,在其著作里也曾明确指出过“以形写神”的思想,从某种意义说,以有形的“人形”去写无形的“神形”恰恰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回归人性,破除神权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也使得顾恺之的作品更为写实,“迁想妙得”则是强调主客观的统一,同样要注重作者及读者间的思想交融。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张萱,唐代著名画家,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其作品中以《虢国夫人游春图》影响力最大,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盛装出游的宏大场景。《虢国夫人游春图》的表现手法体现为精练集中,富有节奏感,表达人物特点鲜明,有的矜持,有的放松,动作上则多种多样,有的勒紧马辔,有的举手扬鞭,有的顾盼欲语。人物安排得不失庄严大气却又充满了闲情逸致。张萱的作品虽然着重刻画了人的活动,但是从人文精神的广义内涵来说,依然有一定局限性,即关注重点在于宫廷生活,没有反应普通百姓的真实样貌。

3.蒋兆和,中国近现代美术家,是把西方人文精神引入我国美术发展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

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蒋兆和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在西方“写实”与东方“写意”的架构下铸成了新的笔墨技法,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4〕以《流民图》为例,在画面中,蒋兆和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笔墨侧重悲怆氛围,烘染愤慨情绪的宣泄,缩短了艺术形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作,显示了画家宏观上把握矛盾冲突、把握社会现象的构思才能和水墨人物画方面的创造精神。

三、我国人物主题画传承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精神世界的构建上,先祖们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积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文学、歌舞、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呈现给世人。

经过五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体现在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这些思想伴随历朝历代的文化变迁也越来越完善,发展至今,西方人文精神经过本土化的融合已经渗透在了中华文化的土壤当中。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在人物主题画的构思与创作当中,一方面体现了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也是人物主题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题材上,创作者应更指向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民俗故事为元素;在表现手法中回归传统,结合国画艺术加以创作;最为重要的是作品主题要突出中国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华民族艺术的魅力,做到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物主题画发展,以人物主题画弘扬传统文化。

(二)加强人文关怀

人物主题画中所要表现的人文关怀要坚持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文精神”的辩证扬弃。

在封建时期的美术创作领域,宫廷画家、御用画家大多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题,表达的主题远离百姓。新中国成立之后,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的人文关怀体系逐渐形成,表现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上,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美术创作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从经济和道德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在具体体现中,创作者应从反映人民群众情感、情绪,关注个人成长发展、联系个人理想抱负等角度出发,体现新时期下国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

(三)呼唤回归理性

当前,很多美术创作没有主题和思想,色彩的搭配虽然对视觉形成冲击,但是层次过渡不够柔和,画面设计结构不够完整,让人难以捉摸,这些弊端导致了近年来的人物主题画难有经典之作,其本质原因在于创作中缺乏理性。

在人物主题画创作中,回归理性十分重要,它是保持人文精神的前提,而人文精神具体内容之一则是回归理性,回归理性与人文精神是高度的统一,所以要继承人文精神在人物主题画领域的发展就要高度重视理性的价值。

在具体实现方法上,绘画创作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各种信息冲击着我们的头脑,保持理性就是要在众多信息中注意到具有实际价值,能够创造文化内涵的东西,提升这种能力离不开创作者分析、归纳、概括、提炼问题的能力,创作者需要回归自然,从事物的原本出发,不忘初心,创作者除了在美术专业领域提升能力以外,对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都要有所了解掌握,这样才能有助于艺术始于感性,价值保持理性。

(四)“中国梦”思想的指导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目标正在社会众多领域得以实践,“中国梦”战略思想折射着对每一个中华儿女幸福的关怀,是促使每一个中国人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纽带,是代表着中华民族和平发展不断崛起的民族精神,同时,“中国梦”战略思想海纳百川、求同存异地与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有机兼容,和而不同。因此,用“中国梦”战略思想指导当代我国人文精神的发展是思想层面的升华,也是契合时代精神的迫切需要。

在美术创作领域,美术创作者在人物主题画中应该折射出一种工匠精神,艺术创作者应将自身工作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创作的取材要联系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切实反映新时期国家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人物主题画创作还应在道德、理性、价值观等方面起到引领群众的积极作用,用人文精神关注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热情自然会被投入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中去,践行“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是美术创作者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的体现,也是迎合“双创”时代号召的艺术创新。

四、结语

在时代的要求下,人文精神亟须本土化、地方化、民族化,提炼其中优秀的理念是促成社会良好精神风貌的充分条件之一。

作为美术创作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人物主题画创作,在新时期下发展迅猛、多元,如何将人文精神与人物主题画建立契合的联系是我国美术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项思考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对国家建设的侧面贡献,也是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因此,我国美术工作者将人文精神在人物主题画创作中持续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任重道远。

〔1〕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2〕王德胜.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何政光.世界名画家全集:列宾〔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4.

〔4〕外国名家作品选粹:达·芬奇〔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蒋兆和.蒋兆和作品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32.

〔6〕范治斌.水墨人物画的现(当)代性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7〕陈昌林.历史主题性绘画功能浅析——以中国现当代历史主题油画为例〔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0.

J202

A

1672-5646(2017)05-0052-03

张潇予(1987-),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责任编辑 博 瀚)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美术创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创作随笔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创作心得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