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志 罗嘉司
(1.沈阳体育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0036;2.沈阳体育学院 科研处,辽宁 沈阳 110036)
体育哲学的形而上性质研究①
唐宝志1罗嘉司2
(1.沈阳体育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0036;2.沈阳体育学院 科研处,辽宁 沈阳 110036)
体育哲学的研究不能脱离“体育”的内涵,更不能脱离“哲学”的视域。“体育哲学”从概念的形成者——思维本身入手,通过思维工具、思维方法、思维根基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体育”的合法性和必然性,这种合法性和必然性是其“形而上”性质的本质表现,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
体育哲学;思维;语言;逻辑;形而上
体育哲学的研究在国内体育理论界已经 “三十而立”,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界定或阐释体育,涉及体育价值、体育伦理、体育美学等诸多领域。近几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和大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一些西方哲学理论特别是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思想被引入体育哲学的研究中,使得体育哲学的研究拓宽了视野,逐渐与国际体育哲学研究接轨。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视角重新梳理体育哲学的逻辑属性。
体育有哲学吗?体育为什么有哲学呢?体育是如何与哲学并驾齐驱的呢?这些问题都要从 “体育”本身说起。
一提到“体育”,人们马上会想到的可能是运动场、健身房、广场舞,或是南拳北腿、刀枪剑戟、太极养生等,其实如此种种只是体育的表象,都是“体育”概念的不同方式展现。但“体育是什么”呢?这是体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前置性问题,也是开展体育研究的逻辑基础。但对于这个问题在体育理论界却有很大争议,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概念加以界定,主要有:从体育的起源来界定体育的起源论,比如:劳动起源说、军事起源说、游戏起源说等,从体育的目的或作用来界定体育的功能论,比如:教育说、社会文化说、社会活动说等,还有从体育的词源、语义、文化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的综合说等。尽管每种说法都各尽其理,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界定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权威的认定。
为什么对“体育是什么”这个概念会有这么大的争议呢?我想每一个概念的形成都是其思想的表达,而思想是有系统的概念化思维,是高级思维最后的总结和提高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人的思维本身入手去考量这个概念才能更具有说服力,本文试从思维工具、思维方法和思维根基三个维度来解读“体育是什么”。
在古汉语语境中“体”和“育”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也并没有“体育”一词。1897年康有为将《体育学》一书收录于《日本书目志》时,“体育”一词才正式使用并引入中国。在《说文解字》中,“體,總十二屬也”,意思是总括人身体十二部分,造字本义是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简化俗体的“体”字则是另造会义字,=(人,身子)+(本,主干),表示“人之本”,即躯干;“育,養子使作善也”,意思是培养孩子,使之从善,造字本义:孕妇生子,隶书将篆文倒写的“子”误写成,将篆文的“肉”写成“月”。“体”和“育”是按照汉语句法学造词法 (主谓式)的规则合成为 “体育”,是词根+词根的复合式构词法。由此可见,在汉语语境中“体育”的核心是人的身体,是以身体这个自然存在为圆心,从自然存在的圆满扩展到普遍存在的这个“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不管是偏重于“体”的观点还是偏重于“育”的想法,或是偏重于“从”的观念都不能真正表达出汉语中“体育”的本真意义。
但问题在于“体育”一词并不是汉语本来就有的,是从日本舶来的,而日本是从欧洲传入的,这就涉及 “体育”在汉语语系和西语语系的对应问题。现在通常的翻译中把汉语中的“体育”与英语中的P.E(PhysicalEducation)或sport对应,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sport比较侧重“体”,与运动对应更为合适,在此不再赘述。而对P.E(PhysicalE-ducation)的分析则要从词的来源说起。英语中的physicaleducation是法语l’éducationphysique的译词,据目前现有的资料考证,最早使用education physique的是法国杜博斯的 《réflexionscritiques surlapoesieetsurlapeinture》,书名直译为《诗歌和绘画的批判性反思》,也被译为 《诗画论》,在1733年法文原版第2卷 〔8〕第238页原文:“certainesannéesnepeuvent-ellespas êtreplusfavorablesàl' éducationphysiquedesenfansqued'autresannées,ainsiqu'ilestdesannéesplusfavorablesqued'autresannées àlavégetationdes arbresetdesplantes?”意思是“就像有些年份对于一些树木和植物的植被的生长更为有利一样,有些年份对儿童的physicaleducation不是更为有利吗?”很明显,在这里的“physicaleducation”没有教育的意思,更倾向于身体锻炼的意思。而对体育理论界影响最为广泛的著作应该是《爱弥尔》。《爱弥尔》的全名是《爱弥尔:论教育》(Emile,ouDel’éducation)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57年用法语写成。在《爱弥儿》的法文原著电子版中没有educationphysique一词,而使用的是 “exercicesdela gymnastique”或“exercices”,意思是“体操锻炼”或“锻炼”,也并非体育教育的意思。另外,法语原文中用的是l’éducationphysique,l’éducation 是名词,physique既有名词性,其义为身体、体质,但在法语中两个名词组成名词群,名词间必须有连词或介词连接才可以,所以不是名词性;也有形容词性,其义为物质的、物理的和身体的,在法语中放在名词后面的形容词起到名词补语的作用,合在一起是法语中比较典型的中心词+限定词的语法结构 (与汉语中词根+词根的构词方式截然不同), 所 以 l’éducationphysique的 核 心 是 在 l’éducation ,不在physique,l’éducation只能是其本义即身体的锻炼或训练之意,不可能是其转义,无法与汉语中“善”相对应。所以,“体育”既不是P.E,也不是sport。
科学的概念界定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内容,更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描述性或约定性的概念界定方法只是对体育的经验存在进行概括和总结,但不管是体育的实体性经验存在还是观念性经验存在都不能准确表达体育的理念存在,而对于界定理念存在的科学方法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中之属加种差定义法即被定义概念=种差+临近属,“属”又称上位概念,指具有真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大的类概念,“种”是与“属”相对应的下位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小的质概念,也就是说形式逻辑的界定方法要先找出“体育”的类概念,再找出其与同类概念中其他种概念的差别,最后加在一起组成定义。
前面已经提到,“体育”的核心是身体,而身体这个概念真包含于人这个概念,人是属概念,所以“体育”的上位概念应该是人,体育这个动态过程应该在人的活动这个类之内。那么人这个概念还包含哪些种概念呢?人是作为自然存在的身体(法语physique,身体、体格之意)和作为超自然存在的灵魂(法语esprir,智力、情绪、精神、神明之意)的结合体。当然,灵魂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理解,但把它作为与身体相对应的概念是符合事实的。所以,人的下位概念应该是身体和灵魂,人的活动就应该是身体活动和灵魂活动的有机结合体,这并不是说二者在时间上先后有秩,而是在逻辑上同时展开,也更符合汉语语境中的“体育”是从“善”的过程。虽然是同时展开的动态过程,但身体活动和灵魂活动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即一个是强调自然存在的身体,强调发现、发掘、发挥、发展人自身身体的能力,一个是强调超自然的灵魂,强调发现、发掘、发挥、发展人所特有的理智的能力。因此,所谓“体育”就是发现、发掘、发挥、发展身体能力的人类活动。在这里,既表达了汉语语境中“体”的意义,无论是对于突破极限潜能的专业化身体活动即竞技体育还是展示正常生理机能的游戏化身体活动即大众体育都是以人自身的身体为客体的;也有“育”的内涵,发现、发掘、发挥、发展人身体的自然存在状态的“善”必然借助或突破智力、情绪、精神的“善”,最终达之于神明(非宗教的神,而是理性)的“至善”,而在“从”善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即刻凸显出来,由此展现出来的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质便一览无余。由此可见,汉语语境中“体育”的含义是博大精深的,是西语语境中的任何词句无法对应的,只能用音译法“Tiyu”来翻译,正如我们已经做过的 “功夫”(Gongfu)、“武术”(Wushu)、“太极”(Taiji)一样。
上文述及 “体育”既不满足于自身身体的能力,也不满足于自然存在的“善”,不断朝着人的“至善”阔步前进,就连“从”的过程都是不安于现状的,所有这些都表现出人对人本身的不断超越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是“形而上”的,体育哲学是可能的并是合理的。
哲学在“本哲学”时态下是“爱智慧”,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意即“热爱智慧”。也就是说哲学不是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的真挚和强烈之“爱”,这种“爱”突出表现为人对“智慧”的批判上,是对绝对的限定、反思和超越,没有绝对的智慧,只有对智慧的“爱”。就此而言,“爱”是绝对的。按照这样的逻辑,“体育”的概念不仅是“体”本身的“爱”,肢体能力从自我认知到寻求提高再到实现突破,是一个绝对的过程;也是对“育”的“爱”,从身体的自然有限性到“善”的无限性再到人的普遍性,同样也是绝对的过程,所以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就“高”“快”“强”而言是有绝对的限定的,但就“更”而言是在不断反思现有“高”“快”“强”的限定的基础上的不断超越来实现绝对,这才是对爱智慧的最好的诠释。
哲学在“元哲学”时态下是“形而上学”,源自于亚里士多德。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有一部关于自然(希腊语phusike)的著作《物理学》,后人安德洛尼克在整理完他的手稿后发现一些不同于前面的残篇,把它名之为tametataphusika,即“自然学之后诸卷”,后被简化为metaphusike。而在希腊语中meta-的前缀不仅有“在……之后”的意思,还有“元……”、“超越……”的意思,这恰好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原意相近。传入中国时,日本学者借用理学的概念,用 “形而上学”来翻译metaphysics,其依据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朱熹所说的“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易经·系辞》中也有记载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研究形而下的对象的是物理学(自然),研究形而上的对象的是形而上学。按照这样的理解,汉语语境中的“体育”既把自然中的身体作为对象,研究人自身作为自然存在的本质和规律(体育科学),也把从自然存在的“善”扩展到智力、情绪、精神甚至神明的“善”作为对象研究;既考察超越自然存在,也思考超越脱离原点的“善”,具有相同的思维方法、相同的理论气质和相同的思考方式,因此可以说 “体育”是“形而上”的。
总之,“体育”既是身体的自然存在,也是灵魂的理性存在;既是自然的自明性的“智慧”存在,也是超越的批判性的“爱”的存在,所以“体育”是“形而上”的体育,是体育哲学。
〔1〕“象形字典”网.〔DB/OL〕.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1070
〔2〕“象形字典”网.〔DB/OL〕.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1644
〔3〕Dubos,abbé(Jean-Baptiste).Réflexions critiquessurlapoésieetsurlapeinture〔M〕.Seconde partie.Paris,P-JMariette,1733:176.
〔4〕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50.
〔5〕RosusseauJean-Jacques.Emile:orOnEducation 〔M〕.Introduction,TranslationandNotesby AllanBloom.BasicBooks,1979:126.
〔6〕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6-17.
〔7〕马卫平.体育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26.
〔8〕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9〕贺来.哲学意义的“批判”〔J〕.探索与争鸣,2016,(6):37-41.
B081.1
A
1672-5646(2017)05-0046-03
①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体育哲学的形而上性质研究”的成果,负责人:唐宝志,编号:lgslhl-168。
唐宝志(1979-),男,辽宁本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哲学理论;罗嘉司(1963-),男,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法学。
(责任编辑 博 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