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03-11 04:41王旭北京物资学院体育教学部北京10114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理念体育

□ 王旭(北京物资学院体育教学部 北京 101149)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 王旭(北京物资学院体育教学部 北京 101149)

目前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保证身体健康,养成锻炼身体的日常习惯,基于此,终身体育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对终身体育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种种问题,以及如何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终身体育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 问题 改革

高校学习生涯是学生即将迈入社会的过渡期,为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工作岗位的挑战,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更为复杂的工作局面。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导向,让学生逐渐对体育锻炼产生意识认同和行为认同,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稳定提升。

1、终身体育概述

1.1、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指的是体育运动的长久、持续,一个人能够从始至终认同体育运动,能够终其一生进行体育锻炼,将运动视为一日三餐,把体育看成是生命的延续,这就是终生体育的内涵。

1.2、终身体育的特征

首先,终身体育具有长久性特征。终身体育并非一年或几年的授课、教学,它所具有的长久性特征,是指一个人能够终其一生主动积极地将体育运动进行下去,将体育锻炼视为正常的生活作息、生活习惯。

其次,终身体育具有多样性特征。多样性特征说明终身体育不拘泥于某种体育运动内容。对个人而言,体育运动内容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各个年龄段所适用的锻炼计划、锻炼方式、运动手段都是不同的;对群体而言,终身体育能够满足不同运动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在兴趣与动力的影响下完成体育运动。

再者,终身体育具有全民性特征。社会全体人民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脱离了传统意识对体育职业化、正规化的概念束缚,对于大众体育的贯彻落实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终身体育具有目标性特征。在认知终身体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进行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那就是改善个人身体条件、保证良好的身心素质,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能够为家人带来幸福安康,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1.3、终身体育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体育学科是高校教学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高校的综合条件是否符合教学需求。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只有保证身体素质高人一等,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发挥出自身优势,因此对学生来说,以终身体育为引导进行体育锻炼,毋庸置疑是可行的。我认为终身体育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意味着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在培养高校学生健康意识、宣扬全民健身运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随着终身体育理念的引用,体育教学工作的模式与内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了无尽热爱,有利于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第三,学生意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培养了自主锻炼和健康生活意识,能够约束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总之,终身体育理念是科学合理的、有益无害的。

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终身体育概念的正确认识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存在着不少误区,过于强调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相对来说,可供体育理论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意识不到位,有很多教师对终身体育缺乏正确理解,觉得终身体育与传统体育并无二样,从而导致体育教学的工作方向出现严重偏激。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为了考试、为了结业被动地接受体育学习,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终身体育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2.2、体育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是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结合实际来看,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成效不容乐观,教学内容没有做到推陈出新,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学工作,过于统一的教学标准打压了学生的进步空间。由此看出,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十足的困境,应试教育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

2.3、体育设备设施严重匮乏

体育设备设施是完成体育运动项目的关键,现如今多数高校很难满足这一点,设备设施陈旧甚至缺少的现象特别常见,这也充分说明体育学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及时开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难以形成。

2.4、体育教师素质难以保证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关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快速形成。由于体育教学相对不受重视,在职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之部分体育教师尚未意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不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导致体育教学水准长期停留原地。

结合上述种种问题得出结论,想要尽快落实终身体育概念、加速体育教学整改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切实发挥院校领导的组织带头作用,结合现阶段教育标准及高校实际情况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高标准、高素质的人才建设保驾护航。

3、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3.1、确立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地位

让终身体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成为今后体育教育整改的关键,就必须确立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终身体育强调的是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种种需求。因此,如何确保终身体育理念能够深入到教学之中、深入到师生群体之中,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作为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一定要不遗余力、排除万难,在教学大纲、课程安排、组织活动方面突出终身体育的价值影响,切实考虑到学生的日后发展建设,培养意识、落实行动。

3.2、明确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工作和评价考核方面的局限性是人所共知的,过于强调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对学生认知体育运动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误导与曲解。这说明,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工作方向存在问题,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其本质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进而将体育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在校接受体育学习开始,一直到步入社会后的工作生活,学生能够做到和体育运动“长相守”,并且尽可能地将自己对体育的热情、理解与他人分享,成为助推全民健身运动长效发展的一份子,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体育教学改革是科学的、合理的。

3.3、确保体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与多样化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必定是要满足我国现阶段教育标准要求的,通过完善教学结构和组织框架,让身体条件不同、运动能力不同、个性特点不同的高校学生均能够从中受益,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着手于学生的兴趣点开发,从而主动探索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是当务之急。随着人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新式教学法层出不穷,如分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多媒体课堂等等,均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以分层教学法为例,考虑到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进行不同资质的层次组别划分,教师为各个小组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任务,通过一段时期的学习构造,各个小组对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此一来,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兴趣,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4、以终身体育构建科学化评价体系

评价工作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体育教学结构、重塑体育教学方向,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体育运动。构建科学化评价体系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评价的立足之本,是明确学生学习方向、培养锻炼意识方面的重要准则;第二,要求教学评价切实符合体育教学工作标准,二者必须在方向、内容、形式上相互依托,避免评价工作脱离实际意义;第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如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师生评价等;第四,评价内容不能局限于学生的最终成绩,要考虑到学生近一段时期以来的进步空间、日常学习状态、各项活动的表现等等,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都是合理公正的。

3.5、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时刻影响着高校生的思想与行动。为此,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构建一个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课堂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对于体育教师的素质建设,高校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学习,要求教师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注重个人教学能力强化,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点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第二,对于师生而言,需要弄清终身体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教师应该首先加强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第三,体育学科说到底是一项育人工程,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和学生努力搭建一个“课上师生、课下朋友”的关系网,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终身教育教学的开展。

3.6、完善高校体育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从认知体育到了解体育,离不开器材和场地的使用。高校方面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加大对体育学科的投入力度,保证相关器材和必要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正常教学要求。对学生而言,学习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有了体育设备以及室内外场地的支持,更有动力和信心来完成活动任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不同的挑战,强大的自信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同时这也是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终身体育理念在融入高校体育的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着一定问题,然而改革势在必行,它关系到学生日后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优良程度,因此,仍需相关领导、教师给予高度重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升。

[1]杨玲.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

[2]刘海军.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

[3]舒宗礼,王华倬.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

[4]李雨樽.大众化后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破”与“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

[5]周伟.试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结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

[6]程斌鹏.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

[7]王光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9).

G807

A

1006-8902-(2017)-11-SY

王旭(1964-),性别:男,籍贯:黑龙江双鸭山,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理念体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