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彩娟(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市场经济下我国拳击运动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能
——以“邹市明”为例
□ 牛彩娟(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中国的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在2013年4月7日取得转为职业拳击运动员的首场胜利,也意味着中国拳击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后上升到职业化的高度。邹市明作为中国拳坛领军人物,其职业化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引发了关于中国体育的沉思。拳击运动的职业化,也不断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实力。而其职业化的发展不仅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拳击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道路。
拳击运动员 市场经济
1.1、背景
由于国内对拳击运动的投入不足,教练脱节等问题的逐日突出,拳击运动员的个人发展与举国体制的冲突,以及市场经济下,在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如何市场化,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经济效应和产业特性的行业,促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的要求,以及体育关注者对重竞技体育比赛的精彩程度的要求日益增高,这一系列都促进了拳击运动员的职业化发展。头顶两届奥运会冠军的邹市明在正式走进职业联赛的赛场后,以三年内两次夺得WBO蝇量级国际特设金腰带,一次WBO世界蝇量级特设金腰带的不俗战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拳王。用其不俗的战绩压倒了外界对其单飞的质疑声,也因此被称为拳击界的“李娜”。这是中国拳击运动职业化改革进程中重要突破,也是中国拳击运动崛起的重要动力。
1.2、原因
在个人方面,邹市明一直都想走职业化道路拿到金腰带。外部原因,熊朝忠作为中国首个职业拳击运动员,在2012年和2013年均拿到了世界拳王金腰带。其职业化取得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邹市明走职业化的道路。政策方面,国家拳击队的解散使得企业,公司等独立经济体与运动员单独签约成为可能。邹市明顶着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头衔,又是在32岁的运动员高龄转战职业赛场,其本身身份的特殊性就有卖点。观众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现场观赛成为可能。新兴媒体对拳击运动的关注也更加放眼国际市场。
2.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机制。其实质是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在市场机制上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市场在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更加活跃的作用。关于体育企业的投资是指该企业想获得利润,发展生产,扩大经营而进行的“花钱”行为,把资金投放到各种资产上去,包括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
2.2、拳击运动职业化的现状
随着国际拳联在全球大力推行业余拳击职业化改革,国家体育总局也要求中国拳击协会尽快进行改革,逐步实现拳手的职业化。但是国内拳手的水平参差不齐,鲜少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导致在赛事的观赏性上满足不了体育观众的要求。而体制内的运动员水平高但赛事少,对于运动员自身的经济方面是很大的挑战。拳击运动的低普及性及其呈现出的暴力性,和其媒体包装的缺乏性,都是对我国拳击运动的职业化的挑战。职业体育最大的目的就是盈利,而拳击运动的盈利是建立在观众的收视率、入场率、赞助商的投资、以及赛事场馆的租赁上,拳击运动的职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体育职业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间断的产物,也是我国体育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进程。体育职业化进程不仅能促进运动员个人运动技术的提高,更为大部分体制外的运动员提供了一条未来发展的道路。体育职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体育市场的完善、提高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职业化在更大程度上能打开中国运动员的国际知名度,真正的缩短我国运动员与国际运动员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强国的国际运动地位。
3.1、团队的独立性
拳击运动是个人运动项目,但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运作团队。国家队里,运动员只需关注自身运动水平的提高。而职业运动员从其教练员、陪练、队医、康复师、按摩师、经纪人等都要亲自去交涉,判断,选择。当然这也避免了一个教练员训练多个运动员的弊病,能根据运动员本身的运动特点和其个人技术缺陷制定更加个性化、独立化的训练计划。
3.2、训练方式的多元化
职业拳击运动员相比国家队的运动员,在接受传统训练方式的基础上,更可以聘请国际教练员。在积累自身比赛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训练技术,真正实现“以优益优”。业余职业比赛的丰富性更增添了比赛对手的复杂性和比赛技术的多样性。运动员与国际对手的切磋交流对于运动员自身技术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教练员的专业性及其丰富的经验对运动员训练的针对性和专门性,更能使运动员突破自身的运动瓶颈,获得突破性进展。
3.3、运动技术的短时间大提高
职业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对其自身的意义与国家体制下的运动员相比侧重点不同。国家体制下的运动员运动成绩压力多数来自于为国争光,职业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成绩不仅与国家荣誉相关也与其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背后整个运作团队的努力成果联系颇为密切。这样看,职业运动员的责任似乎更加重大。这一切都迫使职业运动员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这一切都促使运动员成为一个更加健全的社会人。
3.4、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不确定性
职业运动员的运动报酬相对于体制内运动员而言,收益更大。除去用以支付团队成员的工资和交税外。运动员比赛的奖金、签约金、代言费、体育投资人的资金都直接进入了运动员的账户。这也导致万一运动员竞赛成绩不理想,就面临着“开不出工资”的风险。职业运动员拥有更高的媒体曝光度,自由选择代言产品的权力,参加影视及娱乐节目。对于体娱结合起到了桥梁作用。但是其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又与运动员训练时间和运动机能的提高形成了冲突。
据悉,邹市明在2014年出场费就高达30万美金,在金光决赛2中获胜拿到了6500万美金。2014年邹市明凭借全年16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位列李娜、林丹和彭帅之后,在中国运动员中成为排名第四的“富人”。虽然其收入多,但是高额回报的背后也意味着高额的投入。现在的邹市明不仅要负担自己的教练团队,医疗团队和经纪团队的各种开支,还要背负负债的风险。
3.5、家庭的背后力量
职业运动员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常年在外奔波,日程紧凑。国际赛季时甚至几个月都在陌生的国家。比赛带来的压迫感和远离家乡的陌生感会增加运动员在赛场上出现失误的几率。所以以家庭为组织的训练模式便应运而上。从台球运动员“丁俊晖”的父子档,到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夫妻档,以及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夫妻档无不证实了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家庭对其运动生涯的重要意义。家人作为运动员最熟悉的人能在生活上给予运动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心理上给予运动员最大的安慰。邹市明的妻子就在邹市明的职业生涯中承担着多重身份,心理辅导师、经纪人、新闻发言人、翻译等等角色。
4.1、运动员背后的经济支持
职业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相对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全部由运动员自己解决。而经济有限,市场发展不够健全成熟等问题导致运动员背后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引进资金,成为运动员运动技能提高的迫切需求。运动员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要吸引大量的观众走进赛场,发挥自己独特的运动魅力,征服想要挖掘“吸金石”的赞助商。这对于推动拳击运动职业化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推动我国体育运动职业化也有积极作用。大经济集团对于运动员的意义更多的是免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4.2、观赏群体的限制性
由于其比赛的暴力性导致其观众的限制性。妇女、儿童、老人及重疾病患者在观赏赛事时易发生晕厥等突发事件。这就导致举办方在赛事举办最初时损失了一部分隐形观众。且赛场发生流血事件时,容易引起观众的不适感。中场离席的观众对于媒体曝光率的消极影响直接导致了收视率的下降。观众素养的不同,对运动项目了解的深浅不同,以及对支持选手的不同,对裁判判罚结果的争议性等对运动项目本身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天津全运会由于对裁判员判罚的质疑,现场观众的强烈质疑,导致运动员强行占据赛台等恶劣行为,对拳击运动起到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在此恶劣事件后做出了解散拳击队的决定。这对于那些依赖国家队的拳击运动员而言,无疑不是其运动生涯的重大打击。
4.3、集体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矛盾
虽然运动员脱离体制,成为职业运动员。但他们面临着国家利益与个人得失的矛盾。职业运动员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职业联赛上,其紧凑的行程对于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消耗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但当国际赛事时,国家就会召回优秀的职业运动员。从经济角度来讲,职业运动员的回归造成其时间成本的耗费,其机会成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成名运动员为此付出的经济损失可能是国家队所提供的经济补偿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去年与土耳其瓦基弗签约的“半职业运动员”朱婷在带领瓦基弗银行俱乐部夺得欧洲女排冠军联赛冠军后。又马不停蹄的回到国家队参加女排大奖赛和女排大冠军杯。其赛场上碰到的对手,很大一部分都是前一段时间并肩作战的队友,这对于运动员的心理上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和挑战。在国家利益面前,运动员多数会牺牲其个人利益。
4.4、法律在运动员职业化的缺失
法律在整个体育行业中的运用仍然处于薄弱地位。我国在运动员职业化还处于新型阶段,在职业运动员注册、管理等问题上并不规范。尤其在运动员职业化问题上,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例。对于职业化运动员的相关利益及其遇到冲突时,相关法律的欠缺明显导致运动员利益的缺失。2016年11月2日,易建联因着比赛赞助商“李宁”的球鞋不适而换回自己代言的品牌运动鞋,因不符合篮协规则气愤离场。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个人形象与集体形象的冲突。究其实质,法律的不健全导致运动员对代言概念的模糊和相关规定解释权的无说服力。
5.1、职业化在政策下成为可能
天津宝坻举行的全运会拳击项目比赛期间,出现的裁判判罚争议事件,深层次上反映出了拳跆中心在裁判员队伍的选派、管理和使用中存在漏洞。此次恶性事件直接导致拳击国家队的解散。体育总局关于拳击队的处罚决定使得部分运动员被迫选择职业化道路。拳击运动的职业化道路由主动变为了被动,加快了职业化的进程,然而在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被迫的职业化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中国拳击在还未兴盛的时候就被迫衰落。
5.2、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调整带来的机遇
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规律的、有增长潜力的服务性消费。国民经济状况,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体育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在近几年有了明显的增长,人民对于文教娱乐活动的关注与日俱增,以及对竞技体育运动激烈性要求的高标准。都进一步推动了拳击运动职业化的可能性。
5.3、成功职业运动员的促使
李娜、姚明、邹市明等明星运动员脱离体制后,其在自身运动领域的成功促使了更多运动员职业化的可能。其自身的运动成绩及世界知名度,使其成功的成为了吸金石,不只是经济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更使其成为了综合型人才,这些运动员在运动成绩背后纷纷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解决了自身退役后的安置问题,不仅为国家和社会减轻了负担,还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利用其自身的知名度,大力的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1]孙汉超,陈林祥.经济体育职业化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1994.
[2]高雪峰,刘青.体育管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李宗浩,曲天敏.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建荣.体育投融资管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5]苏秀华.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G886
A
1006-8902-(2017)-11-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