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娟
(一)量体裁衣、循序渐进
初入医院的医师,由于进入医院时间不长,临床工作经验有限,建议以病例报告、论著摘要形式作为书写论文的开端,该两种形式的论文要求的病例数不多,文章的形式相对简单,对文章逻辑性的要求也没有论著类文章高,在工作中,碰到罕见病,应留心,及时将病例资料搜集起来,撰写成文。随着工作经验及阅历的积累,加之平时注意系统、全面的收集、积累资料,可以逐步尝试论著类及综述类文章的撰写。
(二)找准定位,确定方向
目前,医生的工作更加细化,如有的从事技术工作,有的从事诊断工作。建议从自身工作特性出发,撰写与自己工作相关内容的文章,从事技术工作的医生可以撰写技术探索类的文章;从事诊断工作的医师写影像诊断类的文章;从事介入工作的医师可以写介入治疗方面的文章。其次,还应根据专业特点撰文。根据自己专业优势,如擅长中枢神经、腹部、胸部、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或擅长介入,X线,CT,MRI诊断等,就从这方面着手写论文。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论文来会更得心应手。
(三)搜集素材,找准选题
临床医生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病例的搜集。临床医生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平时素材、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不注意或不善于观察、分析、总结、提炼发生在自己工作中的、有价值的材料[1],到需要论文时才仓促动笔,东拼西凑,被动应付。
选题即是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选定论文的题目。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者而言,选题最好能密切联系临床,面向临床服务。
好的选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有可能得到刊用:1、创新性。即与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如使用的新方法,得出的新结论等,科技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具创新性的选题才有研究的价值。2、实用性。即该选题能否用于临床实际并解决问题。
(四)构建框架,撰写成文
根据选题构建论文的框架。医学论文包括题目、作者、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几大部分。临床医生应了解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将搜集到的素材撰写成文。
(五)参考稿约,格式规范
参考各医学杂志编辑部的“稿约”撰写,“稿约”是各编辑部制订的对作者投稿方面所作的规定性文件,临床医生在投稿前应认真阅读,按照规范撰写论文。文章能否刊出固然主要看学术水平,但也不可忽视书写形式。
(一)病例报告类论文的书写形式
题目:一般为:****病(CT或MRI表现)一例。
正文主体:分为二大部分:病例部分:介绍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病结果等。讨论部分:参考相关文献,对该病例的既往报道情况,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作总结归纳。参考文献:10条以下,不宜太多。
病例报告类论文的要求:篇幅不宜太长,控制在1000字以下。无需中英文摘要。病例报告需有手术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否则没有意义。
(二)论著摘要类论文的书写形式
论著摘要类论文(如本刊临床初探、病例复习),相当于论著的“缩减版”,对文章的要求介于病例报告与论著之间。在病例报告的基础上,搜集相同的病例到一定数量,进一步归纳总结就可撰写论著摘要类论文。
论著摘要类论文的书写形式,同论著类。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正文,参考文献四大部分。
(三)论著类文章格式
论著类文章的写作要求:
1、题目:在确定文题之前,应先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可供研究的方向及内容,确定研究题目,并进行检索查新,以免撞车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文题一般20个字以下,确切、简洁,反映主题。避免非公认的缩写及标点
2、著作权信息应完整。作者:表明文责自负,所在单位和作者拥有著作权。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单位全称,邮编,课题资金资助情况及编号。
3、摘要:采用“四段式”格式,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一般3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应保持基本一致。
4、关键词:取最能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名词或词组,通常3-8个,不超过10个。
5、文章主体。前言:即正文的开头。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意义、范围、方法及以往研究概况等,本次研究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前言的主要功能是体现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要准确反映出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给读者信息,使读者能快速理解全文,作出是否阅读全文的决定[2]。前言要切题,简明扼要,一般200-300字。前言的内容避免在文后讨论中重复。
6、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病例搜集的时间范围,患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检、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诊断标准及评价标准等。方法:所用设备仪器的情况。仪器型号,检测方法,检测相关参数等。实验设计的方案及步骤。所采用的资料处理与分析的评价方法。
7、结果:是对科技设计目的的直接回答[3],常以文字、表格、图片表达,以文字表达为主,要处理好文、表、图三者的关系,不要相互重复使用。如果研究设计是科学的,方法是规范的,那么结果就科学、可靠。如果结果与预计的不同,则需找出原因,并在讨论中加以交待;不能任意改变结果,使其符合主观意愿。
8、讨论:对调查或实验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理论说明[4]。与以往发表的类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方法上的不足和发现的限度,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得出本研究的结论。讨论易出现的问题:重述结果中的数据和方法中的资料;随意提出不成熟的论点;作出不足以为自己的资料、方法、结果所支持的不恰当结论。讨论切勿夸大自己的结果的作用,报喜不报忧,尤其应慎用或不用“国内外未见报道”一类语言。
9、参考文献:反映作者阅读范围的深度、广度,为作者的论点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论文的权威性;与其他作者的研究比较,突出论文的创新性;为读者增加对论文理解的资料并提供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发挥论文的指导性;方便检索和查找相关资料。参考文献的引用应注意:时效性:以近5年内国内外的核心期刊论文为主。数量:短篇类10条以下,论著类20条以下,综述类30条以下。
论著类文章:1、字数要求 3000~5000 字。2、影像学期刊大多数要求有图片(个别技术类文章除外)。3、病例数大多在10例以上,如果设有分组对照的研究,病例数应达到可作统计学分析要求的最低例数。4、图片清晰,排序规范。图片说明与图片对应。
(四)综述类文章的格式
综述类文章的要求:1、阅读的文献以一手文献为主。2、文献不应太久远,应以近5年的文献为主。3、正文中引用文献时,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不要大段抄原文献。避免重复率过高而退稿。
稿件撰写完成后,如何投稿,提高发表的成功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认准对象,每一个刊物,有本身的宗旨,方针,读者对象。投稿前应对该刊物有相当的了解,有针对性。(二)了解刊物的投稿方式,不管是邮箱投稿,还是网站投搞,杂志社的联系方式等(一般在杂志的版权页上可查到)。(三)了解医学期刊出版周期(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不定期刊)情况,以便缩短发表周期[5]。
完成投稿之后,我们仍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稿件追踪。在编辑部约定的审稿周期内,查询稿件的审稿状态及录用状态。及时跟进,完成后续的工作。(二)稿件退修。稿件退修是对论文的进一步完善,大部分论文在发表前都需要退给作者修改其表述及编辑格式,如重新设计表格、压缩文章篇幅,改善图片质量等。作者在收到退修意见后,应及时反馈,以免失去时效性而遭退稿。(三)处理稿件修回。对稿件的退修意见应仔细阅读,理解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修改,提高文章刊用的成功率。(四)正确对待退稿。作者在收到退稿意见后应认真仔细阅读,查找退稿的原因,如果是选题的问题,应调整选题的方向,不作无用功。如果是文章格式,结构方面的问题,应重新设计撰写。其他细节方面的问题可参照退稿意见修改。有些文章是因为杂志社已有同类文章发表,或积压同类文章过多,这时可改投其他杂志发表,有的是因为投稿的范畴不在该杂志的刊登范围内,有的是因为病例数不够,达不到论著类文章的要求,这时可以再继续积累病例,或改变文章类型,以短篇类报道形式发表。
退稿原因分析:
现对我刊近期30篇退稿文章进行分析,退稿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编辑部稿件积压过多,或同类文章已有发表。(二)超出所投刊物报道范畴。(三)文章重复率过高。我刊经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文章重复性的要求为<20%。(四)文章没有新意。(五)研究设计不合理。
提高稿件录用成功机率的要素:(一)提前做好撰文前的准备工作,搜集病例。不要临时抱佛脚,因稿件投到杂志社后,杂志社有一个审稿及刊用的周期,一般需6-8个月左右。(二)了解所投刊物的稿约要求,报道范围,学术层次,撰稿格式。(三)阅读刊物的近期样刊,作为范本及参照。(四)稿件选题及内容体现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五)文章格式应符合撰稿规范。(六)及时跟进稿件的审稿状态。
总之,临床医生发表论文的要素除了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素材外,还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同时了解论文写作的格式、体例等,掌握一定的撰写及投稿技巧,才能提高论文发表的成功率。
[1]黄栩兵.基层作者医学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困惑.华北国防医药,2006,18:453
[2]陈军.科技论文引言的撰写要求及实例.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01
[3]田翠华,陈炜明.医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
[4]于双成,李正红,李玉玲.医学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原则与技巧.医学与社会,2009,22:71
[5]张品南,王忠泉.医学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