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视阈下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思考

2017-03-11 12:52孙可萱北京邮电大学经理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新区河北

孙可萱 北京邮电大学经理管理学院

公共政策视阈下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思考

孙可萱 北京邮电大学经理管理学院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保定市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以分担北京的部分中心职能、纾解北京市过大的城市负担。新区决定建立至今,已经可以看到相关政策的跟进实施,但整体的战略布局还未完全展开。

雄安新区 公共政策

“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摘自百度词条。

国家对于雄安新区的定位是将其建设为创新发展示范区。其中囊括了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这四个概念。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方面阐述雄安新区的发展思路。

政治方面,设立雄安新区意在探索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新路径,促进转变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模式。同时,不同于以往“北京对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单纯把北京的范围扩大再扩大,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和保定中间,并将会是一个不依附于北京的单独经济体。雄安新区可以预见的蓬勃发展将毫无疑问地带动广大河北地区的发展。其绿色协调发展的模式也有望转变河北地区现有的资源集中型的发展模式。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自立门户,劫富济贫”的模式,于首都北京而言缓解了过大的城市负荷,于河北而言则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所以有媒体形容雄安新区的建设是“既给北京添一翼,又给河北添一翼”。

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纵使雄安新区的建设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在如今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雄安新区发展前期不仅需要北京的倾囊相助,更少不了广大河北地区的支持。这对于河北地区而言无疑是又一次财力物力和心智上的考验。同时,新区一旦建成,面对的将是来自北京和河北两方面的诉求。届时年轻的新区如何应对诉求,如何在三方的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将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认为,现阶段河北不应一味高兴,因为雄安建设的投入期将会很长,雄安地区也不应沾沾自喜,因为他的纽带任务任重而道远。

经济方面,我认为雄安新区的经济建设较其他城市而言有更大的优势。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政策扶持,更因为雄安新区的发展理念中有很重要的“协调发展”这一条。这决定了雄安新区从发展规划到实施再到完善的过程中将得到相关专家的帮助。专家集团将帮助雄安规划一种更科学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经济发展模式。

雄安新区为首都北京纾解的一项重要职能为科技中心的职能。从产业链的完整性角度来看,伴随着雄安新区科技研发水平的提高,该区将兴起一批以科技技术水平为主导区位要素的新兴企业。

另外,一大波央企已经蓄势待发。截至4月8日中午,已有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三峡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中国建筑、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招商局、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新兴际华、中国能建、中国国电等26家央企集体发声“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这就是所谓雄安新区发展“高起点”的体现了。

文化方面,教育功能的迁入将会带动雄安新区整个教育产业链的发展。随着首都部分高校的迁入,一系列教育资源将涌向新区,进一步将会吸引相关学术人才的涌入。除此之外,与高校相配套的一系列问题也将促使雄安新区的完善与发展。例如:高校教师的住房问题与户口问题、教师家属的就业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的迁入势必会带动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力缓解河北现有的教育困境。现阶段河北省的教育资源十分集中,“衡水一高”“衡水二高”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衡水市更是全国少有的以教育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之一。且现阶段河北省的教育完全偏向应试教育,与之毗邻的北京则更偏向于素质教育。

我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会打破这种固有的教育模式。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将有大批从北京迁出的居民和从河北各地前来“淘金”的居民落户雄安,这会极大地增加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量。河北传统的“衡中模式”将因不能适应这种大规模的需求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更良性的教育模式。其次,从北京迁出的居民将不能适应河北的“高压应试教育”而寻求转变,雄安新区将亟需探索出一条将“河北传统大班制应试教育”与“北京式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路径。此外,我认为雄安新区这一“缓冲带”的出现将有效中和北京与河北的文化格局。这对于双方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方面,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北京、河北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心态都有很大的影响。于北京市民而言,城市压力的纾解会直接减小市民的生活压力,北京的“边缘人”也可以在新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对于二者而言都是一种良性的转变。于河北人而言,河北几十年来都在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却回报甚少。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家向满怀怨气的河北人发出的一个讯号,且不论新区的设立是否能全面惠及河北,但这已经让河北人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这种情绪纾解的作用与梅奥“霍桑实验”中的访谈实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否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的我们还未可知,但这一政策的社会协调作用却已经初露端倪。新政刚一出台,广大河北人民已经不再想尽办法挤进北京,而是转而寻求在即将迎来新生的雄安新区寻找发展机遇了。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新区的建设还未真正步入正轨,但一系列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例如新区的“限房令”等。从这些雷厉风行的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央政府将雄安新区建设为绿色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的决心。

总的来说,雄安新区的发展虽然充满机遇,同时也伴随着隐性的挑战。如何制定出一套合乎新区发展定位的政策是新区政府甚至中央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孙可萱(1996.4-),女,辽宁营口人,汉族,北京邮电大学经理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新区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孙婷婷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