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媒体报道因服用药物产生副作用导致交通事故的新闻。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司机都没有意识到药驾的危害,只知道酒驾有错,开车吃药还能犯法?其实很多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比酒精厉害得多,由药物作用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药驾究竟怎么理解
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行为。由于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而很容易酿成祸患。有关资料表明,在服药后驾车的人群中,服用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后发生的交通事故率高达72%,而服用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发生交通事故率竟高达97%。
二、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药物都具有明确的服用剂量和用药对象,从药理学角度看,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超过了酒精。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群中,有两成是因为药驾造成的。会影响安全驾车的药物多达十几类,多是用于治療一些常见疾病的,像感冒药、降压药、降糖药等,都是容易让患者“被药驾”的常用药。具体如下:
1.感冒药和镇痛药。在这类药物中,有些药物服用之后会让人反应迟钝;有些药物服用之后则会让人变兴奋,而兴奋过度又会让人反应不灵敏。例如感冒药,服用后容易产生困倦、视力模糊、反应时间延长和注意力分散,容易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镇痛药,如鸦片、吗啡、盐酸古碱等,作用于中枢神经后会产生幻觉、精神松怠、平衡感丧失等不良反应。
2.抗生素药。长期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普类抗菌药,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服药人会感到周围物体发生旋转性或波浪性运动,致使出现平衡感失调等不良反应,驾车时慎用。
3.镇静催眠药物。安定、苯巴比妥等药物有镇痛催眠作用,该类药物也常用于抗焦虑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苯巴比妥,偶尔用于顽固性失眠,但醒后往往有疲倦和嗜睡等后遗反应,并且可持续多日,停药后短时间内也不宜驾车。有些药物含有中药成分麻黄碱,服用后有失眠、情绪不安、眩晕、头痛和心悸等不良反应症状,服用时也应注意。
4.降血压药。降压药,如心得安、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嗜睡、头痛、眩晕和低血压反应等,不利于驾驶安全。再则,在服用降压药的初期,机体处于适应调节阶段,较易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这时应慎重驾车。
5.降糖药。如果降糖药选用不当,或偶然因素引起低血糖,也会影响驾车安全。因此驾车时要谨防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头晕、多汗、虚脱等。各类降糖药物都具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潜力,但以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多见。若在饥饿状态下用药更容易出现问题。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期间,最好不要开车。如果必须开车,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降糖作用平稳、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品种。
(浙江 罗红礼)
编后语: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药品“驾驶等级”作出明确规定。短时间内,将药驾写入《道路交通安全法》显然也不现实。眼下首要任务是要求临床药师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防范药驾。另外提高自觉性也是最为关键的,在生病需要服药的时候,尽量不要开车,倘若遇到非开不可的情况时,要认真考虑药物的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不可超剂量用药。生命只有一次,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