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秦
重庆长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分析
李 秦
重庆长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我们从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来看,整体施工项目管理成本的好与坏关系着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加强成本管理,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财政收入增加,还能充分展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为长久做铺垫。施工单位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工程项目成本细节,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要以保障财政支出的最小化从而减少工程成本,为企业总体带来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分析
在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没有明确的合同意识,并且也没有真正落实相应的合同管理策略与制度,导致合同管理混乱现象日益严重。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国家工商总局与建设部门已经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在其实际落实过程中,大部分企业的施工方与发包方均未严格遵循有关制度与政策执行相关事项,对于有关的责权利,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分配,而合同的撰写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许多企业签订的各项合同仅存在于形式,并没有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政策与程序签订合同,同时也没有对项目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给整体项目施工与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诸多影响与限制。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会对建筑工程合同经预算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意外现象的发生而增加建设的建筑物的估价。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制定与工程造价控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以有效避免项目结算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此外,在制定建筑工程的合同时,应当将原材料可能涨价的因素纳入考虑范畴,这就需要双方在制定合同时进行合理的交流与沟通。建筑工程合同预算的调整主要是建筑材料的调整,此过程中,如果调整幅度不低于10%,则费用的89%应由建设单位承担,建筑单位还需要承受涨幅的19%。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现有工程合同工管理的示范文本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与承包商间合同需求,并且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进而无法对企业与承包商进行有效的约束。一旦合同关键内容出现问题,再加上有关示范文本中没有对其进行较为明确的规定,以及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必定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约束。
同时,发包方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往往不会对各种意外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导致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无法获得有效的约束与规范,最终引发各种纰漏问题。此外,合同分级管理与授权机制方面也较不明确,给合同管理带来了许多风险,再加上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以及有效监督的缺乏,导致合同管理中存在许多漏洞与风险,对合同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与完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签约流程主要是发包商在招标基础上制定相对应的文件,然后依据文件的细节内容进行相应的谈判的过程。因此,在项目正式开展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合同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依据,其直接影响着项目施工时间、施工工期、施工成本与各方面目标控制,是项目后期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
要想确保项目施工的科学性,必须重视合同管理事项,并以招标为基础,落实相关管理程序,并在充分考虑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在企业经营质量与目标的基础上,对项目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同时,还要对合同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并采用各种有效的因素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影响合同执行的各种不利因素,导致合同签订延误现象的发生,最终对工程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在未签订合同的前提下,施工企业严禁先行施工,以避免各种不必要法律与经济纠纷问题的出现,进而对工程合同预算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多的阶段,并且也是建筑工程合同履行与制定的重要阶段,极容易导致工程支出超预算情况的发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合格,该阶段基本无法节约资金,但该阶段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资金超预算现象发生的概率也较大,针对此,在拟定项目合同时,必须不断增强对该阶段的预算管理,这就要求预算管理人员进入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预算制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运营过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其中,合同预算管理具有关键性作用,其直接影响着整体项目的造价控制。因此,必须重视项目施工合同的预算管理,并且还要在严格遵循合同内容、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施工建设,以确保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就要求企业基于企业自身与项目实际需求,制定较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并严格按照合同管理体制来执行,不断提高工程合同管理质量与水平,进而保证项目施工质量与企业经营效益。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竞争的大环境之下,建筑项目预算和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大方针不变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要稳健的控制施工成本,提高项目预算的效率,运用科技化的手段加强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专业水平。
[1]宋国琼.论建筑工程概预算控制及其管理[J].四川水泥,2016,(09):116.
[2]罗文先.建筑造价成本预算风险成因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13):228.
[3]杨锐青.浅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难点及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24):106-107.
[4]张时雯.工程合同预算与合同外索赔费用问题和对策[J].商,2016,(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