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可行思路
韩玉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外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一种能够长期维系、发展及推动图书馆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及其他管理特征的集合。本文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特征为切入点,综合论述了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优势及其实施路径,以资参考。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文化建设
重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完善社会整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响应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全面阅读”,提高全社会人民群众文化科学素养的有力措施,能够在更广层面、更深层次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亦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人类文明。具体地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公平性是公共服务体系整体架构的基础特征,其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应用范围广,且服务提供对象之间没有差别。简单地说,就是“一视同仁”的服务大众,确保公共服务资源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从另一角度来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特征亦与我国国情、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高度契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保障。
图书馆本身即是社会公益性组织,以向社会大众提供一系列高质量且免费的文化服务为其主要职能,因而可以说,公益性是各大图书馆建馆的基础性特征。而其这一特征,使得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够拥有更多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充实民众的知识储备,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还是推动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有力支撑。
宏观而论,书籍中蕴藏了人类文明、文化、思想和意识的发展进程,是全人类社会文明的主要载体,图书馆作为社会“书籍保管员”,拥有海量的文献资源,因此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责任。而从实际来看,相较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图书馆不仅有着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还有着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图书馆作为基层文化传播、文明建设、道德教育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基层人民群众接受文化、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来源;再加上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得人民群众不仅能够更为快捷、便利的进行文献检索、咨询查借阅等,还使得更多基层人民的个性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前文已有提及,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主要成员,也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从内部来看,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渗透在其各个管理层次当中,但同时,其文化服务又得以充分表露,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会民众文化修养、信息素养,为其提供广泛的阅读体验及文化休闲服务,因此可以说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支撑。
在“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等一系列战略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图书馆在这其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助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下图书情报事业研究重点之一。对此,笔者提出了下述建议:
服务质量是考核图书馆各项工作效率的基础标准,在促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进程中,同样应当予以重视,不仅要切实提高和深化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同时要注重服务的互动性、选择性,将图书馆由行为主体,逐渐转变为与用户需求结合的行为主体。例如,可积极开展用户需求和阅读心理研究活动,让用户从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接受者,逐步转变为发起者,甚至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模式,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处理技术,不断开发馆藏资源,拓宽资源范围和渠道,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创新文化服务措施,探索建立更多适合本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的新思路。
时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文化的阅读需求也逐渐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和碎片化发展。因此,针对这一需求变化,图书馆要确保文化服务收获实效性,就应在分析、研究用户需求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服务的创新。例如,可设计研发综合了“借、采、藏”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图书文献管理平台,通过多馆合作,馆际共享等方式,在图书馆所在地区域内打造一个专属于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功能前移,突破用户与图书馆及其他图书文献提供方之间的屏障,使每位用户能够在任一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合作点完成文献查阅、借阅等手续,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带动图书馆服务核心指标的跨越式提升。
随着社会转型、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图书馆文化建设逐渐暴露出一些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图书馆整体发展在新技术上实现创新发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因此,针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系列研究以及实践工作亟待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使图书馆文化服务事业能够永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曾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赋权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 2015(5):20-26.
[2]刘蕾, 赵繁菲, 董磊.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科技与创新, 2015(8):44-44.
[3]曲哲.第三空间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刊, 2015(11):16-18.
[4]李艳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路径与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9(6):174-178.
[5]涂姗.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 2017(11):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