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7-03-10 23:17:28徐奥博
环球市场 2017年2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传统

徐奥博

蛟河市文化馆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徐奥博

蛟河市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华夏民族之所以可以在世界民族之林当中屹立不倒,不仅是因为其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同时还因为其在历史更迭的长河中所沉淀下来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而在这个历史文化当中,非物质文化则是最具代表性、时代性以及传承性的文化之一。非物质文化通过世代传承而产生的礼仪、风尚以及习惯等在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着缓慢的发展,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华夏民族世代传承的根基,不但汇聚着华夏民族祖先的伟大智慧,并且还不断继续发扬华夏民族的伟大精神。现阶段,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的历史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大潮在国内引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在这样关键的时期,我国各个传统文化“生存环境”正在不断被侵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处境也极为困难。

1、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陶立璠曾经提出过:“文化遗产属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生存的根本,如果失去文化,这个国家与民族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自然就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提升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重要载体。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文化普遍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在繁荣和发展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阻碍,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部分非遗项目甚至面临着消亡、遗失的危险。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与传承到了关键时期,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政府和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高度重视。

2、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缺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过程。它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系到传统审美观念和传统鉴赏习惯的传承和嬗变;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内在约束力和外在影响力。当前我国主要是遵循抢救挖掘,并适度开发应用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以影像、实物等形式,采取博物馆式、档案式或者是数字化式对其进行保存,或者简单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保护。

3、用活态的观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遗产,更是人类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保护时,要注意其文化属性,充分考虑其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目的性的表达或表达形式,是活态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例如,中国的酒文化,不仅是酒的酿制加工、品酒等技艺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物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用来表示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是与民族自豪息息相关,与大无畏气概相接。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仅仅是搜集整理酒的品牌、生产工艺,并进行博物馆式的保存,就不能够体现出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了。类似酒文化这样的关系纷繁的文化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不能像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送入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从遗产角度进行“文化拯救”的同时,也要从文化生态角度出发,考虑遗产项目所在的文化系统对项目的影响和文化系统内其他文化对遗产项目发展、变迁、传承以及延续的影响。从文化系统的角度审视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是必要,也是必需的。

4、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动态进行保护

不仅要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呈现的文化形态,还要将目光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生存的环境之中,注重对其文化发生、发展的环境进行研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对其生存环境、生长土壤进行保护和培养,决不能单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采取切断环境,“断根取木”式的保护。

5、坚持用发展的动态眼光审视与保护

要把发展、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贯穿保护工作始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生、发展和生存需要特定的环境和背景,随着环境和时代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有顺应时代改变自身的能力,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适应社会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的变化置之不理,因循守旧,那么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遵循这一发展运动观,用运动的观点审视全局,杜绝生硬的绝对式的、强制性的保护行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在我国已经开展,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力度的同时,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伴生与文化共生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运动发展观审视全局,否则所保护的遗产项目难免会成为文化的“孤岛”和记忆的“碎片”。

结语:

总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与肯定,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与保护,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开始渐入佳境,这对地大物博的五千年文明古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给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提供了更好的空间,让它们得以流传,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文化,让中国稳稳占据世界强国的宝座。

[1]翟风俭.从“草根”到“国家文化符号”[J].艺术评论,2007.6

[2]王巨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保护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特刊,2006.5

[3]王巨山.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共生与文化伴,社会科学特刊,2009.5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传统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02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