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健, 杨怡然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以河南省高校为例
吴 健, 杨怡然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在文献资料调研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比较等方法,在国家提出发展体育产业以及相关政策的前提下,以河南省5所高校近3年体育教育专业评估成绩为依据,提出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性、多样性,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外语教育等建议.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市场需求;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体育运动的发展,国家对体育产业支持、进行体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目标为:体育产业总量得到进一步的增长、体育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育市场主体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体育产业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以促进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加快发展.“两创”模式下:国家及社会对于体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学校体育教育也面临挑战和机遇,国家对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提出了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发展导向,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结合社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的创新.在当前改革大环境下,体育教育专业也要紧跟形势,传统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必然.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体育市场化经济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改变,没有及时调整课程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高校课程的设置对体育发展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决定着这些未来的体育人在学校能接受到的知识和学到的技能,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如果课程设置遵循不变的传统模式没有改革和创新势必会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1].
怎样提高河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促进河南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有必要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进行分析思考,在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一些规律性的启示,运用科学的创新的方法对河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指导,从而有利于推动河南高校体育教育事业适应时代的发展.
2.1 体育教育专业概念及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以及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基层学校担任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体育科研建设、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社会体育工作指导、全面发展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学习主干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体育保健学、体育科研方法、学校体育学、教育学、体育统计学,技术类课程有田径、篮球、体操、排球、足球、武术、乒乓球等[2].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学校从事体育的教学工作,以及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
2.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当前,体育事业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并高速发展,但体育专业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就业机会,这与社会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2016年河南高校教育学毕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均低于平均就业率,大部分教育专业(如英语、数学、语文)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而教育类的多个专业之间的毕业生就业率存在着差异,导致教育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低于平均就业率,其中存在就业困难的主要是体育相关专业.而综合性学校与体育类专业院校相比,体育专业院校的就业率更低.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值得反思,同时也表明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需要进一步作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调整.
2.3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首先,课程设置单一性,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很单一地进行填鸭式的理论介绍;其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选修课可选的课程少,学生不能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只是为了学分而进行选择;最后,学校的课程没有特色,千篇一律,没有结合当下的形势进行课程的调整与创新[3].这样只是为了培养而培养的课程模式必然不能与社会接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的人才势必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性.
2.4 课程设置中技术和理论型课程比例失衡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技术和理论性课程比例失衡,缺乏理论课程的设置,体育人文类的课程设置较少,课程设置滞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5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单一,与其他的学科没有结合和交流,在新形势下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体育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与多门学科都可以相结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开设最基础的体育经济学和体育管理学,当然顺应市场经济的体育产业学也只有在体育类的期刊和论文中出现.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专业课程设置的单一和陈旧势必会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社会性.
2.6 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培养新型的体育人才不仅要求学校和学生进行转变,更取决于老师,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也要具有创新精神,从过去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用新的态度去投身教育事业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认识程度,提高综合素质,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改革[4].因此,在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上,教师素质也是这个环节很大的一个实施点.
3.1 市场需求
在当前体育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市场需求导向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毕业总要面临着走向社会,在学校接受的知识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就会更容易被这个社会接受,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结合当前形势,进行分析,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开设相应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抓住人才培养的时机,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科学地、有效地分析课程设置的改革模式,以及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创建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以期能培养出懂体育,爱体育的体育人才,来投入社会飞速发展的体育事业中.
3.2 “两创 ”
创新创业的实质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必须增加他们了解社会、参加实践的机会.“两创 ”要求各高校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3.3 全民健身的热情
全民健身的热情,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能从中得出些许启示,国家对体育的关注度越高,体育人就越应该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和对政策进行正确解读.全民健身政策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4 政策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指出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支持,加快建设体育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逐步推动体育人才培养的合理化、专业化,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3〕58号)指出制定结构合理、内容明确、符合实际的指导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步伐.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12)》,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
课程设置的转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与社会需求、创新性、多样化、重视政治思想和外语的学习等许多环节是不可分割的.
4.1 培养目标应符合社会的需求
在当前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目标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者要注意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对未来体育走向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只有对社会需求了解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国家把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专业课程进行自由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被社会所需要,对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机会.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多数的就业范围在中小学,就业面狭窄,这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有着必然联系,知识的陈旧、结构内容的单一,都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培养具有体育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体育学或相关学科的更高学历以及在中等学校及社会社区服务工作的能力,从事体育健康指导的资格,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4.2 课程设置多样性多学科交叉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在接受先进知识的同时应具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性与创新性俱佳.在综合性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多样性与多学科交叉,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多样性;而在体育类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体现在技术能力结合方面.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学习技能的多样性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复杂交错的事情面前具有多角度的分析视角对学生来说非常的难能可贵.社会需求与教育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更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现代化人才[5].在教学中把相关学科与体育学科结合起来,例如经济学、管理学、医学与体育学结合起来又称为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生理学等,这些交叉学科有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多角度的知识,在技能方面,把一些传统的非正式的运动项目带到课堂中去,不仅拓宽了学生接受的知识面而且有利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
4.3 重视思想政治和外语的教育
当代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体育的影响日益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能一门心思地只学习技术动作,不学政治、不看书、不读报,终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读懂并理解国家方针政策以及体育发展趋势,以跟上这个社会的发展步伐,获取最先进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政策解读.当今社会是个对外开放的社会,学好外语是对外接轨的工具,掌握一门外语显得尤为重要.
[1] 孙思哲,李俊辉.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108-111.
[2] 韩春利.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改革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92-95.
[3] 王安红,郭慧秋,刘磊,等.和谐社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8(15):74-76.
[4] 江洪.中国体育师资培养课程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3):82-83.
[5] 田彤. 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视域下3+1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9(5):120-123.
声明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用于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等用途,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ThinkingonReformofCurriculumofPhysicalEducationSpecialtyinNewSituation:ACaseStudyofUniversitiesinHenanProvince
WU Jian, YANG Yiran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MainCampus),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logical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other methods, in the premi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nd related policies put forward by the country, gave the suggestions on curriculum setting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suggestions were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of 5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nearly 3 years, and included meeting social demands, innovative curriculum with diversity, importance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setting; market demand; teaching reform
2017-03-26
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6-JSJYZD-021)
吴 健(1963—),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10.3969/j.issn.1007-0834.2017.02.019
G807.4
:A
:1007-0834(2017)02-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