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素春
河南省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
浅谈语文新课导语的设计
邹素春
河南省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导语,适时恰当的运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导语;兴趣;积极性;事半功倍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的确,好的导语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在语文新课的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导语,可迅速打开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扉,激发对本学科的兴趣。
导语的设计方法有很多,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高效,在短时间内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下面介绍我在教学中设计的几种导语。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堂课的导语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导人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如我在讲授《竞选州长》一文时,先讲了一则关于马克·吐温的小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我觉得世界上最坚固的是你的脸皮,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学生们的笑声,教师可以乘兴提问:“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就对《竞选州长》一文的理解说说这种语言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同样我们在讲《统筹方法》时,可以讲“田忌骞马”的故事,讲《麦琪的礼物》时可以讲讲欧·亨利的故事,讲“回文”时可以讲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写信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增加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授新课时,导语中巧妙的设下一个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的思考问题。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设下一个悬念:一个一眼就能看穿的骗局,竟然畅通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去积极地思考问题。
又如: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鲁迅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笔墨,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形象呢?我们学习课文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提高。
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沿着线索,积极思考从而找到答案。“有疑则思,进而解疑”,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如:在讲《狼》一文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一种这样的场面:“暮色已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中,风声飒飒,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加快了脚步。突然,你意识到后面尾随着什么东西。伴随着一声野兽的嚎叫,你知道这是狼的叫声。当你还在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里,让学生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回答出各种答案。然后我顺势引入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再如:教学《黄河颂》一文时,首先用幻灯片打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黄河图片同时播放声音,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立体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黄河的豪迈气魄。然后播放配乐诗朗诵《黄河颂》,让学生融人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正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又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歌曲《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的波澜。
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在学习一些反映爱国主题的文章,如《土地的誓言》时,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所以情感很难被调动。教师可以简介写作背景导入。“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至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学生们内心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务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后,本文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
总而言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能够紧紧抓住教学环节的开端,只要再精心设计恰当的导语,再适时、科学的运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最佳状态下学习,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