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瑞丽
中共北碚区委党校
北碚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的路径选择
姬瑞丽
中共北碚区委党校
北碚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应当突破现实困境,找准比较优势,构筑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改革的长期战略选择,北碚区应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探寻适宜的发展道路。
(一)区域科技竞争力与科技资源要素不匹配
北碚区现有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59家、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7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家、重点实验室20家,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西南大学等众多科研单位,科技研发资源全市领先,但根据重科院发布的《2015年度重庆区域与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北碚在全市38个区县中科技竞争力仅位于第三类,排位相对靠后。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一方面根据国际经验,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才算进入创新驱动。2015年,北碚区研发投入强度为2.3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7%,处于创新驱动前期,但仍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囿于产业结构、观念意识、投资风险和技术依存等因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三)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缓慢
就整体而言,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不大,成效不高,科研投入及成果转换比例仍然较低,呈现出集而不聚的态势。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截止2016年,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0家,但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3.7%。二是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照明等产业缺乏足够带动力的核心企业引领产业实现集聚发展。三是产业间关联带动作用不强,无法实现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大数据平台的引擎作用发挥不到位
大数据既是信息时代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引领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科技研发、金融结算等众多创新产业集群都需要大数据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储存和交互服务,正因此这些产业往往选择围绕大数据平台布局。北碚区虽然拥有集中式布局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但却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大数据产业辐射带动圈。
(五)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北碚区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体系欠缺三类人才,一是社会自由流动的科技人才,尽管区内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但科技人才束缚于院校壁垒无法自由流动,无法形成创新支点。二是政府中的专门专业人才,缺乏既熟悉政府流程运作,又掌握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擅长产业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政府工作人员。三是科技服务专业人才,缺乏从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和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人才。
北碚区应找准比较优势,塑造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最终建成高新产业基地和科教文化高地的创新型城市。
(一)紧扣区域实际,重新定位创新发展
一是找准对标位置。就创新驱动模式而言,目前有硅谷模式、波士顿模式、伦敦模式、新加坡模式等,北碚区应放眼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综合研判区情,精确对标学习样本,探寻最适宜的发展模式,确定基本发展框架和建设方案。二是对接市级战略。在规划定位时应找准具备比较优势的着力点,争取成为全市创新发展某领域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四是优化区域规划。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重庆市和本区出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驱动与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生态建设等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型城市的生成。
(二)“破立”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关键是要破立结合,一是破除资金障碍,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包括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以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光电显示、半导体照明、数字化医疗设备及生物制药、机器人五大主导产业为重心,重点支持重大(技术攻关、产业化)项目、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投入“杠杆效应”,针对不同的科技项目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加快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建设,推动银行在碚设立科技银行、科技小贷公司等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二是破除合作障碍,提升政府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打通政产学研间梗阻,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三是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一方面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以西部科学院和复旦大学抗战时期在碚形成的科技情怀为纽带,举办科技研讨交流活动,增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依托中科院、两江新区机器人展示中心等平台,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增强科技影响力和软实力。
(三)围绕核心环节,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一是政策环节,实现产业特征、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相匹配,降低产业发展的整体性风险,实现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补充。二是创新引擎环节,围绕水土园区“云计算”中心引进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物联网等相关大数据应用项目,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创新产业集群。三是产业链环节,一方面针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引进和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另一方面以核心企业为引领,促进科技创新企业衍生式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生产体系和产业网络。四是科技研发环节,一方面依托西南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布局科技研发集聚区;另一方面围绕科研核心培育新型科技研发转化实体和创新联盟,引进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产权、设计策划、成果转化等服务机构,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集群。
(四)聚焦两类人才,形成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从高校院所、社会企业和政府部门三个层面,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一是加快集聚和培育具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创新人才。二是根据全区创新驱动需要,围绕招商谈判、科技评估咨询、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领域,培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政府内部工作人员,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发展团队。
[1]邓霞.重庆市北碚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