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欢
汉英词典的新词收录与英译研究
——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
李海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探讨了新词收录及英译的现状和关注点,提出了汉英词典中汉语新词收录应遵循必要性、普遍性、长期性的原则,探讨了新造词、旧词新用及外来词的英译及策略。
新词;收录;英译
新词,是指最近创造的词语,代表新的概念,表述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是一个新词语的新含义,也即包括词汇性新词和语义性新词[1]。高永伟[2]认为新词可以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词汇,也可以是某一词典,一些词典或所有词典未曾收录的词汇。亢世勇[3]认为新词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基本词汇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词语。王铁昆[4]指出,新词语是从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章宜华[5]认为,新词语的三大主要来源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能力。语言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词的出现,新词体现了语言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目前市面上的汉英词典琳琅满目,其中,兼具权威性和全面性以及出版时间最新的汉英词典当属外研社201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以下简称《新世纪》),第二版比第一版增补条目达8 100余条,收录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新词。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将新词的收录和英译结合起来,以《新世纪》中新词的收录与英译为例,归纳汉语新词收录与翻译的标准,同时提出新词英译的多元化翻译策略。
(一)新词收录原则的研究
王铁昆[4]指出,词典收录新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时限性原则、描写性原则以及实用性原则。对于一些反映社会不良现象、备受争议的新词是否应该被收录,徐祖友[6]认为,新词词典属于描写性断代语言词典中的一种,它的性质决定了不应把一般词典的稳定性、规范性作为其基本特征,而应该是一种描写主义原则的实录式词典。教育部、国家语委也表示,词典收录反映社会负面现象的词语只是为了提供研究和阅读的参考,不应过多承担道德批判的责任。高永伟[2]认为英语新词收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勿收临时用词;二、慎收派生词;三、慎收专有名词;四、广收常用科技词汇。
(二)单本词典的收录与翻译评价
这类研究从词典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特色、优点和缺点等角度入手,指出词典的特色和缺点,促进编纂者改进,比如,周一民[7]对《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附录“新词新义”进行了介绍和评论,分析了新词新义的收录范围、来源和造词方法,在语义分类基础上讨论了各类词语的社会背景和构词特点,也从规范角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金其斌[8]从新词、新义、新译、新意的角度评论了《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新词语的收录与翻译。王卫利[9]从“体验性概念化”对英语新词释义的解释力的角度对《牛津英语词典》2010—2013年收录的新词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指出缺点和不足,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词典,不同的评价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具有较大随意性,宏观性和系统性不足。
(三)新词的翻译研究
赵刚[10]对100个汉语新词进行析辨,探讨了汉语新词英译的现状、问题和出路,认为新词译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精通译事,能运用资源协助进行翻译。龚爱华[11]指出,汉语新词的翻译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翻译的方法零散多样、缺少统一理论指导、过于机械化等问题,同时提出了汉语新词的翻译应对策略,包括要加强权威理论指导、灵活变通避免歧义、提高译者翻译素养等。更多的研究是针对某一领域的新词翻译,比如科技新词、网络新词、商务新词、新闻新词等的翻译研究。
(一)必要性原则
众所周知,新词必须代表新的事物、新的概念,新词的出现是为满足交际的需要,这样的新词才具有被收录的必要性。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说法并不全面,许多新词并不一定代表新的事物或概念,这些新词的“新”体现在其具有新的风格和词语色彩。比如《新世纪》中收录了“小三”(the otherman/ woman;the other person;home wrecker;matepoacher;maritalintruder;trespasser;interloper;kept woman)一词,该词来源于“第三者”,“第三者”这个概念其实已经由来已久,所以,严格来说,“小三”并不算什么新的概念。“小三”是对“第三者”一个口语化的称呼,更加体现出揶揄和嘲讽的感情色彩,这类的新词也有收录的必要。再者,一些新词语在意义上或构词方式上有创新,符合时代特色,也有必要收录。比如《新世纪》收录的“颜值”(appearance index;appearance score;prettiness /beauty scale)一词,指的是人或物的外表或外观,虽然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构词方式上有创新,特别是一个“值”字,使得“颜值”像其他数值一样,有了衡量标准,可以测量和比较,非常符合时代特色,还引申出“颜值高”、“颜值爆表”、“颜值暴跌”等生动形象的说法,像这种词语也很有收录的必要。相反,如果该词毫无“创新”,甚至不如语言中原有的词语那么生动形象,这个词就是多余的,没有收录的必要性。
(二)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指的是新词的出现频率较高,具有广泛公众知晓度,能被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和使用。有些新词来源于地方方言,只在某一些地区流行,在收录之前要充分考虑全社会对该词的接受程度,如果普遍性不高,就不宜被收录,但一些已被人民广泛接受的方言流行词比如来源于粤方言的“大排档(sidewalk food stalls;sidewalk cafe)”、“炒鱿鱼(fry squid—dismiss(sb from his job);fire(sb for sth);sack;give sb the sack;give the pink slip)”、来源于北方方言的“忽悠”(sweet talk;play tricks(on))等词都被收录在《新世纪》里面。有些新词在只在某些行业里流行,属于行业专有的流行词;有的新词只流行在一定年龄段的人群里,比如青少年常用的一些“萌萌哒”、“么么哒”、“杀马特”、“神马”等,以及在网络流行的“颜文字”即符号词,这些词虽然在某一领域或人群中使用频率较高,但由于其尚未被全社会广泛接受和理解,则不适合收录进规范性词典中。
(三)长期性原则
长期性原则是指收录一些经过一定时限的考察能够沉淀下来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新词。犹如大浪淘沙,许多新词出现了,一段时间以后又被自然淘汰了。但“长期”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是比较难把握的,是不是所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被淘汰的新词都不能被收录呢,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姚小平[12]指出:“只要是亿万百姓口中常说、笔下键下常见的新词新义,哪怕可能只是汉语发展史上的匆匆过客,几年后兴许会退出使用,也都可以收取。词典有诸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实录一个时代独具的字词及用法。词典不但是为今世服务的,词典也是为后人编纂的:要让后世在回顾21世纪之初的历史时,能够在我们的词典中找到这个时代特有的词语。”比如早年广泛流行的“大哥大”(mobile phone)和“呼机”(pager;beeper)两个词,如今早已被“手机”代替,仍被收录在《新世纪》中,但由于这些词现今已很少使用,笔者建议参考外研社2010年出版的《汉英词典》(第三版)的做法,在这类词后面标注“(旧)”来说明是旧的词语。词典收录新词的时候,要把一些在某个时间段流行的新词和一些昙花一现的临时用词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在考虑长期性之前,要先考虑前两条原则:必要性和普遍性。一些词如果符合了必要性和普遍性原则,即使在一段时间后又不再被使用了,仍然可以收录进词典中。而长期性这个“度”的把握,可以是3到5年,如果该词在3到5年里被人民群众广泛使用后而后又被自然淘汰,也应该根据该词当时的影响力来判断是否继续收录。《新世纪》中就收录了很多上述这种带有时代特色的、如今很少再使用的新词如文革时期流行的“铁姑娘(iron girl-girl who can do heavy physical labor;girl who can do a man’s heavy job)”、改革开放初期流行的“万元户(wealthy family[a term used in the 1980s])”等。
“所谓配套词,就是由在内容上密切相关、语义上相互补充、结构上相似的词所组成的一个聚合类(paradigmatic set)。”[13]配套词是一些意思上有相关、使用时常搭配使用的词语。刘玲指出,这种在内容上具有紧密联系的亲和性、在词典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同一性、在收词释义方面又具有统一性的配套词在辞书编撰中应相互照应[14]。《新世纪》在修订过程中但凡增收新词,便会特别关注其配套词的收录和处理[15]。在《新世纪》第二版中,配套词的收录比第一版完善了许多,但白璧微瑕,仍有一些漏收的情况,比如,收录了“二胎”(second child)和“独生子女”(only-child)这两个词,却没有把“单独”一词作为“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either the husband or the wife is from a single child family)的意思收录。另外,收录了“广告”一词及其众多的配套词如“广告插播”(inserta commercial(in a programme))、“广告战”(advertising campaign)等,却没有收录“植入广告”(product placement)和“弹窗广告”(pop-up)这两个常见的配套词。
(一)新造词的英译
新造词的形式和意义都是新的,用原有的词根构成一个新的形式来表示新的意义,这类词在新词中占有最大的比例,《新世纪》中收录了很多生命力很强的新造词,如“二胎”(second child)、“网购”(online shopping)、“自拍”(take a selfie)、给力(①give(sb/sth)strength;give(sb/sth)support;②do one’s utmost;do one’s best;make an effort;③cool;awesome;exciting)、宅男(homebody;indoorsman)、宅女(homebody;indoorswoman)、雷人(shocking;astonishing;stunning)、“网民”(netizen)、“网友”(fellow netizen;net/web friend)、“接地气”(have/keep both feet on the ground;be bound up with the masses/people;be accessible/approachable)等。当然,新词层出不穷,一本词典难免会出现漏收词语的情况,下列新造词就未能被收录在《新世纪》中:心塞(feel stifled;feel suffocated;feel very uncomfortable)、白富美(wealthy and beautiful woman)、傻白甜(dumb blonde)、坑爹(to cheat;to deceive)、网约车(car-hailing)、满血复活(fully refreshed)等。另外,在新造词的翻译上,有些译文过于简单,比如“男神”一词,仅翻译为“god”,并配了一个例句“To his fans,he is a god.”其实,“男神”一词内含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翻译为idol、Prince Charming、Mr.Right等。
(二)旧词新用的英译
旧词新用,顾名思义,就是在语言中本身就存在的一些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意思。旧词衍生新义也是产生新词的一条途径,即书写形式不变,但词义却已通过隐身、比喻等途径而改变了[16]。比如,《新世纪》中就收录了“下课”一词的新义“resign;be fired;be dismissed;be laid off”、“阿姨”一词的新义“nursemaid;nursery maid;housemaid”及“白骨精”的新义“white-collarelite;office elite”。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一些旧词产生了新义,比如,“下单”一词,在2010年的《汉英词典》(第三版)中的翻译是“send outor issue the orderform”,是该词的旧义,即“寄出订货单”,然而,随着电商的兴起,“下单”还增加了一层意思,就是“网上订购”,如果用词典给出的翻译,就不是那么恰当,因为“send out”和“issue”都有“寄出”的意思,如果是“网上下单”,实际并不需要寄出订单。《新世纪》则与时俱进地给出了“在线/网上下单”的例证和翻译:order online;online order。但是,也有漏收新义的情况,比如“小鲜肉”一词,《新世纪》只收录了“鲜肉”的旧义:fresh meat,而漏收了其新义:young handsome;“败家”一词,也只收录了旧义“squander/dissipate the family fortune”,但近年来流行的“败家”一词有了新的含义,“败”,对应的是英语“buy”的发音,比如:看我今天败(buy)了什么?“败家”可能是由英语“buyer”演变过来的,慢慢的意思变为“很爱购物买东西的人”,可以翻译为“shopaholic”。再比如,近来很流行的“套路”一词,《新世纪》中只释义为“established series of skills and tricks in wushu;systemized ways/methods”,这些是旧义,并没有收录“套路”一词的新义,如“old tricks”、“prearranged maneuvers”。
(三)外来词的英译
汉语中的许多新词属于外来词,也就是说,这类词语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一般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及音译兼意译几种。《新世纪》中收录了音译词如“博客”(blog)、“丁克”(DINK)、“粉丝”(fans)、“嘉年华(”carnival)、“秀”(show),“丁克”(DINK Double Income,No Kids)等;意译词如“旗舰店(flagship store)”、“热点”(hotspot)、“主题公园”(theme park)、“一站式服务/购物”(one-stop service/shopping)、“红眼航班”(red-eye flight)、“猎头公司”(headhunting company)、“生态旅游”(ecotourism)、“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保健食品(health food)”、“白领(white-collar)”及“蓝领(blue-collar)”等;收录了音译兼意译如“苹果派(apple pie)”、“真人秀(reality show)”、“嬉皮士(hippie)”、“雅皮士(yuppie)”、“脱口秀”talk show等。但漏收了音译词如“苏豪(SOHO)”、意译词如“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七年之痒”(seven-year itch)等。
(一)回译
所谓回译,就是对译文进行再次翻译,把自己或别人的译文翻回原文[17]。由于这些汉语新词本身就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将舶来品“还以真身”是译者的主要任务。学界普遍认为,“回译”是处理汉语外来新词英译的比较好的办法。许多汉语新词本身就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将舶来品“还以真身”是译者的主要任务。比如蓝牙(blue tooth)、自拍(selfie)、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altered food)、世博会(world expo)、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未预约客人(walk-in customer)等词都可以通过回译来翻译。回译对译者自身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译者必须精通双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
(二)A(模仿)—B(借用)—C(创造)的原则
实用翻译理论提出了A—B—C的翻译策略,即Adapt(模仿)—Borrow(借用)—Create(创造)模式。根据这种策略,在翻译汉语新词时,可以借鉴英语中现成的表达进行套用,如果没有完全匹配的等值词,则可以按照英语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创造性改造和翻译。比如当“山寨”用作“仿制、盗版、假冒”等意思的时候,可以套用英语中现成的词语“copycat”;如果是用作“跟某人长得很像”的“山寨脸”这样的意思,则可以套用英语的“lookalike”一词。又比如,我们不想搭理某人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俗称“冷脸”,翻译成英语时,译者应该留意到英语里有“cold shoulder”这样对应的表达可以借用。
(三)利用互联网、英语词典进行“反向搜索”
翻译新词的时候,译者不应该想当然地自顾自翻译,而应该更多地思考该词在目标语中是否有“对等词”(equivalents)。当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语料库,把译文输入到搜索引擎中进行反向搜索,可以帮助译者搜索到新词在目标语中最地道的表达及例句。通过这种“反向搜索”,译者可以对自己的译文进行校正和验证。
新词的收录与翻译是词典学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新词研究的现状和关注点,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探讨了汉英词典的新词收录与英译,最后还简要归纳了汉语新词英译的策略,希望对汉英词典的新词收录和释义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1]曹聪孙.时代的脉搏,生活的镜子——《新词新语词典》编后赘语[J].辞书研究,1990(2):134-140.
[2]高永伟.近20年来英语国家对新词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11):8-10.
[3]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3(2):12-20.
[4]王铁昆.新词语的判定标准与新词新语词典编纂的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2(4):14-20.
[5]章宜华.信息时代新词的产生与构造理据[J].辞书研究,2003(5):1-10.
[6]徐祖友.初创即成,更待提高——汉语新词词典综述[J].辞书研究,1995(1):108-117.
[7]周一民.新词新义的收录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3(4):65-72.
[8]金其斌.新词·新义·新译·新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74-80.
[9]王卫利.体验性概念化”对英语新词释义的解释力——基于《牛津英语词典》2010—2013年收录新词的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4
(1):73-76.
[10]赵刚,陈翔.曲径通幽——汉语新词英译析辨百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20-25.
[11]龚爱华.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5):81-84.
[12]姚小平.汉英词典(第三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3.
[13]赵刚.试论汉英词典中配套词的处理[A].//曾东京主编.双语词典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65-273.
[14]刘玲.略谈汉语辞书中配套词的照应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中国辞书论集[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04-112.
[15]刘辉,等.基于双语辞书实用性的新词新义处理——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J].外语教学,2016(5):30-33.
[16]张健.报刊新词英译纵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35.
[17]贺显斌.回译的类型、特点与运用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2(4):45-47.
Coverage and Translation of New Words in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A Case Study of“New Century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LI Hai-h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rade,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 511483)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rends of the coverage and translation of new word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norms and standards of coverage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ew words in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New Century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2nd Edition).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new word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new word;coverage;translation
H313
A
1671-9743(2017)02-0111-04
2017-02-17
2016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汉英词典的新词收录与英译研究”(2016SK017)。
李海欢,1980年生,女,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