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骞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编辑部, 辽宁 沈阳 110035)
公安期刊编辑素养的有机发展建设
孟凡骞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编辑部, 辽宁 沈阳 110035)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审视编辑素养建设与期刊整体发展的辩证统一。选取公安类期刊为样本,以公安类期刊编辑素养培育为研究视角,在分析期刊编辑素养建设的若干重要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公安工作发展实际,提出公安类期刊编辑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汲取公安理论知识、走进公安工作一线、提升编辑理论修为、与作者及业内专家交流协作等几点素养建设实现路径,助力期刊编辑素养的有机养成与有机发展建设。
编辑素养;公安期刊;素养建设;有机发展
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全面认识事物的哲学源点。探讨编辑素养与期刊发展两者间的辩证统一,有利于厘清两者之间的矛盾与统一,辩证地认识两者间的有机共融,在有效提升编辑素养建设工作的同时,推动期刊整体的全面发展,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互促互进。
(一)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辩证统一的。编辑人员作为期刊内容的实践操作者,在选题策划、思维引领、栏目编排、内容把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编辑自身所具备的各方面素养条件所限,难免在编辑实践中造成或多或少的品质缺陷,导致编辑行为不同程度地制约刊物的良性发展进程;刊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社会环境中,用装帧设计、热点话题、名人效应等快速“吸睛”的外在要素争夺着受众的眼球,用漂亮的包装争夺着市场,企图瓜分一块期刊业速食蛋糕,而往往忽略了刊物的持续发展要素——编辑人员的素养建设问题。看似简单的矛盾存在,却正在逐渐蚕食着期刊及编辑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二)统一
矛盾的双方也存在着统一性,即期刊的发展与编辑的素养建设,一方的存在完全是以另一方为前提的,两者相互依存,互利共生。世界任何的两个事物,它们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则是相对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两个事物才能构成统一。期刊随着社会经济、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而发展,需要实际执行刊物内容主体建设的编辑人员不断地将刊物定位与传递的内容信息在实践中继承与创新,期刊只有具备优良素养的编辑团队,才能形成推动期刊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编辑人员通过对刊物内容的编辑加工,传递给广大受众的是精神产品,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要具备高品质的、符合受众审美要求的编辑素养,以满足社会受众对精神产品的价值定位与文化诉求,并以此强化期刊的内容主体,为期刊网罗更多的受众,争取最大化的市场份额。从期刊的有机发展与编辑素养的全面提升这种互利共生关系来看,两者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公安各项业务工作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工作,容不得半点务虚。公安类期刊作为传播载体,同样成为了公安工作及舆论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类期刊是专业性质突出的一类刊物,伴随我国公安事业发展始终,是传播展现公安学、法学、犯罪学、治安学、刑事技术等方面最新理论探索与科研成果的重要媒介平台。公安类期刊出版具有双重意义:对于政法系统内从业人员具有指导公安工作有序开展、促进我国政法事业繁荣发展的作用;对于行业外的受众具有解读公安工作内容、领略公安事业发展动向、品鉴我国法治建设成果的宣传作用。
“编辑的素养,包括编辑的知识与技能、心理素质、工作经验和态度等方面,是编辑在从事出版工作时具备的知识和修养。”[1]由于公安类期刊的特殊性,其编辑人员在具备一名优秀编辑的一切素养之上,更应具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行业特征及刊物特征的素养要素,这也正是公安类期刊编辑素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及实践价值的所在。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弘扬
公安类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编辑业务中有机弘扬。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引导读者树立适应时代、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公安类期刊编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对于公安类高校的学报,它的受众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校大学生,学报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始终是与青年作者与读者们密不可分的,他们是刊物发展的朝阳与前行动力,同样也是我国公安事业繁荣壮大的源动力。切实发挥学报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秉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作用,在构筑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各公安院校的学报正是青年教师及共和国预备警官接触最为直接的公安学术刊物,作为编辑人员应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工作意义所在,摆正自身的工作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念融入到公安期刊出版的全过程中,为年轻的共和国预备警官们扣好从警生涯的第一颗扣子。
(二)对稿件编校质量的影响
中国编辑学会前会长刘杲先生曾这样论述道:“当代中国的编辑家,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其次应当具有明确的市场意识。他是编辑专业的专家,同时是一门或者几门其他学科的专家,并且旁及若干相关相近的专业。”[3]
编辑业务流程中,稿件在通过审核后便进入到稿件加工这一环节。编辑要根据期刊的要求进行一些技术性处理,如增删内容、统一格式、规范参考文献、调整图表格式等。但我国现有的公安类期刊大多数编辑非公安类院校科班出身,多是具有相关相近的学科教育背景,如公安工作交流指导类期刊编辑多是文科出身;公安科技类期刊多是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由于公安类期刊的特殊性,所发表的文章专业性极强,对稿件的编辑加工在把握文章体例整体性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公安业务知识点的表述方式。如果编辑不具备一定的公安类学科知识学术素养,那么便很难发现文章在公安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某公安类期刊中一篇文章中提及“解放前宗教道会门盛行,响马、土匪活动猖獗。”如编辑人员缺少对历史知识、警察文化的了解,便不会知道原稿中的用词错误:中国历史上的邪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便通称为“会道门”。显然文中的“宗教道会门”是不正确的。
由于公安类期刊的特殊性,编辑人员必须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政治敏感类话题进行舆论导向控制,在一些词语的褒贬语气、准确程度等方面加以注意。
(三)对选题策划的导向性作用
公安类期刊编辑应始终把握与秉承自身的刊物特色,大力发展特色栏目,持续追踪学术热点,吃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在期刊中构建特色栏目、突出特色标题。公安类期刊编辑不仅要会策划选题,而且还要会优化选题,能够在五彩斑斓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敏锐捕捉最新学术信息,紧密结合公安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发展趋势,选取学科领域中的专家作者及公安工作热点问题,优化选题内容,使刊物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凸显公安文化特色。在具体的选题策划活动中,公安类期刊编辑不仅需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应善于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公众关注的焦点,抓住媒介与社会公众的契合点,通过舆论引导与把控,用自身刊物的权威性及可信性对受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
(四)对作者群的组织与把握
“一个懂专业的编辑,更有条件和学者对话,拿到一流的稿件;一个懂专业的编辑,也更有可能系统而不是零星地去做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同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像个鉴赏家,能看得出什么是真品,什么是赝品,什么是优品,什么是劣品,在最高层次上把握出版的品位。”[4]
公安类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决定着其识别文章的学术价值和判别学科发展动向的能力,以及对作者学术水平的整体把握,明晰行业中哪位“专”,哪位是“家”。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根据刊物的整体策划选题和当前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向高水平作者进行约稿。编辑通过日常工作中与专家学者耐心地沟通、真诚地交流,为刊物组建一支稳定、优质、高水准的作者队伍,促进刊物的发展与壮大。
(五)对受众学术素养的培育效用
编辑人员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及对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表现为编辑分析、鉴别文章水准的学术素养能力,同样也影响着其编辑行为对受众学术素养培育的作用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2]期刊编辑作为信息的传播中介,充分发挥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优良作用。特别是公安类期刊,无论对于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公安一线的民警,还是广大群众,都是通过刊物来传播最新公安科研知识,传递公安工作动态,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公安类期刊的编辑素养更为专业性地对受众的学术素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培育作用。
(一)政治理论学习应伴随编辑工作始终
公安类期刊既是展现我国公安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媒介平台,也是宣传我国公安机关政策方针的重要渠道。[5]对于公安类期刊编辑来说,在兼具宽领域知识面、文字功底扎实、专业性极强的基础上,必须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公安类期刊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将政治理论学习伴随编辑工作始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公安类期刊编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
公安类期刊编辑人员必须坚定思想政治方向,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对宏观形势与政策要具有深入理解与细致把握,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坚持正确的办刊原则。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应紧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当前公安工作发展动态,刊发能够反映我国公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文章,特别是能够反映公安工作在高新技术领域及社会治安实践中的工作成果,紧密围绕公安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发挥刊物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
(二)编辑要不断汲取公安理论知识
专业期刊的编辑应具有较为系统的相关专业知识。数学编辑心中有“数”,外语编辑通晓“ABC”,美术编辑工于丹青。[6]公安类期刊编辑鉴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具有语言、文学、美学、逻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还要具备公安学、法学、刑事侦查学、治安学、心理学等公安工作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公安类期刊编辑人员知识结构不仅要广博,而且也要对公安理论知识系统有较为深入的把握。
公安工作发展到今日,已经发生巨大的变革与进步。公安理论知识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为公安机关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犯罪形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以《中国刑事警察》为例,它是1989年由公安部刑侦局和中国刑警学院联合创办的侦查类工作指导性期刊。该期刊刊发文章贴近实战和基层,准确把握侦查破案、打击犯罪工作的脉搏,及时反映公安工作时代性突出问题,展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刑侦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前沿水平。杂志设置了“专稿”、“支队长论坛”、“工作研究”、“犯罪与侦查”、“案发现场”、“信息与侦查”、“求索篇”、“警界交流”、“刑警必读”、“经侦战线”、“缉毒禁毒”、“侦查经典”、“风采录”等近20个栏目。如此庞杂的公安专业栏目、专业性极强的公安类文章,对于刊物的编辑来说,仅仅拥有广博的编辑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加强对公安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全面掌握才能做好选题、编辑好文章、办好栏目、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编辑应走进公安工作一线
没有实践,便没有发言权。一篇文章好不好,编辑能不能辨别其中优劣,主要在对于文章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文采虽分得出高下,但往往文笔欠佳而内容鲜活的题材,稍作编辑加工,同样也不失为血肉丰满的好文章。判别文章主旨的好坏,需要编辑真正懂得公安业务。如果不懂公安基础业务、缺少对于当前公安工作发展动向的整体把握、没有掌握公安工作一线实践经验的编辑,那么对于文章好与坏的定夺,显然是缺少话语权的。
作为公安类期刊的编辑人员,无论是公安业务研究类期刊还是公安科技类期刊的编辑,决不能整日闭门造车,深居象牙塔中,应走入到公安工作一线去接接地气,取取经。有条件的期刊编辑部应与地方公安机关、公安工作一线单位取得沟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期刊编辑部定期委派编辑人员深入到公安基层中去,切实考察与学习公安工作实践,在公安一线上采风,掌握公安工作发展新动向,获取更多公安工作前沿动态,时机合适的可以到公安一线去组稿、向一线民警约稿,将一线实战中的创新技战法、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科研新动态带回编辑部,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编辑自身的公安业务修为,熟识公安工作业务实践技能,更好地为编辑工作辅以业务实践经验基础。地方公安机关将最新的公安工作发展动态、公安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整理与汇总,局内筛选,优中取精,最终将精品文章以局为单位报送至期刊编辑部,这样编辑部也会对集中报送的文章特别予以关注,加大对此类文章编辑的工作力度,第一时间在刊物上刊发能够反映公安工作一线新动态、展现一线公安工作新风采的好文章。
(四)提升编辑自身理论修为,成为博而专的“裁缝”
编辑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编辑学在我国发展至今日,已经逐步完善为一门系统科学,要求当代编辑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编辑理论基础知识与扎实的出版实务操作能力,即“学”与“术”相辅相成,要在编辑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其中的规律性问题,为编辑能力的逐步提升蓄积能量。在编辑工作中,既要踏实认真地完成每一篇稿件的编辑工作,也要在其中探索编辑理论的基础所在;既要求编辑在办公室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又要求编辑在工作之余多浏览编辑理论文献,关注编辑学科发展动态,逐步实现基础理论与业务实践相结合的编辑成长路线。
编辑是幕后工作人员,如果将作者们用汗水与智慧凝结而成的文章看作绝美衣料的话,那么编辑便是在工作间将华彩衣料裁剪成美丽嫁衣的“裁缝”。而为他人做好嫁衣的前提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裁缝”。作者们提供的衣料种类繁多,对于裁缝来说,不同衣料需要不同的裁剪技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要在工作中涉猎广博知识,力求向学者化编辑养成,在不断累积广博学识的同时专注于公安工作发展新动态。年年压金线固然是苦的,但不应有恨。编辑是一项平凡而又不简单的工作,字里行间自有其快乐所在。编辑要在为他人做嫁衣的过程中升华裁剪技艺,通过自我的主动学习历练成为博而专的优秀公安类期刊编辑人才。
(五)深化编辑与作者及业内专家们的交流协作
公安类期刊编辑因其工作领域的特殊性,常接触到公安学术热点问题,而审稿专家更是相关公安学科领域中的资深学者,公安类期刊编辑应当利用这种天然优势,在工作业务往来中深化与作者及业内专家的交流,特别是要就当前公安工作热点问题同他们进行深入的专业探讨,在对学科问题的求与索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编辑要积极参加公安业务方面的学术会议,了解业内专家、学者在相关学科领域中具有的深刻及独到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最新研究动态及科研成果,增强对公安学科发展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提升对公安科技类稿件的编校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安类期刊的编辑应积极参与到作者及业内专家所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在协作中不断累积公安类业务知识,以自身在公安类业务中广博的学科视角对项目建言献策,为业内专家、作者的科研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与补充。
[1]孟 耀.社科期刊的编辑素养与编辑意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63(3):80.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16)[2016-05-17] .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 66.htm.
[3]刘 杲.我看复合型编辑人才[J].编辑学刊,2003(3):1.
[4]祝君波.对编辑学科专业素养的再认识[J].编辑之友,2008(2):37-38.
[5]刘允杰.公安期刊编辑的素养探析[J].科技传播,2010(18):7.
[6]常燕民.从江总书记“四点要求”看编辑素养[J].编辑之友,2000(6):30.
(责任编辑:陈 阳)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riodical of Public Security Editors’ Quality
MENG Fan-qian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035, China)
Reviewing the dialectical un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editor's quality an d the development of periodicals in the wa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taking the periodical of publi c secur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curity periodical editors,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reality, proposes several methods in real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in which the public security periodical edito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eories, acquire the knowledg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step into the front line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jobs, promote the editorial theories,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authors and experts in the industry.
quality of editor; public security periodical; quality construction; organic development
G237.5
A
2096-0727(2017)02 -0120-05
2016-10-19
孟凡骞(1982-),男,吉林公主岭人,编辑,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学、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