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制作研究

2017-03-10 13:58:07徐颖情
关键词:演说家类节目奇葩

徐颖情

(湖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1)

中国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制作研究

徐颖情

(湖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1)

当前国内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正向一个良性循环的的趋势发展,参与选手的多元化、节目内容的丰富化和表达风格的特色化,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演讲热情,传递了正能量,然而同时也存在着作秀炒作等不良现象,需要我们反思。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近年来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爱奇艺《奇葩说》等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为案例,来分析当下中国语言竞技类节目发展现状,探讨此类节目制作成功的因素以及应纠正的问题,从而使得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迈入健康而可持续发展之路。

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制作

近年来,随着各类卫视推出的《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说出我世界》《精彩中国说》等语言类节目的兴起,以及由网络平台打造的说话达人秀节目《奇葩说》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以语言竞技为主的的真人秀节目纷纷走上荧屏。在唱歌跳舞类电视选秀节目遍地开花的时代,观众日渐产生审美疲劳,建立以语言为主,竞技为辅的大型真人秀节目就如同一股清流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丰富的节目内容和独特的节目形式,彰显了语言文化传播的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市场的回报。但是由于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中的某些观点过于前卫,作秀成分偏多等问题,造成了某些节目收视率下滑甚至被叫停的情况。本文以近年来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爱奇艺《奇葩说》等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为案例,来分析当下中国语言竞技类节目发展现状,探讨此类节目制作成功的因素以及应纠正的问题,从而使得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迈入健康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中国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基本现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在众多荧屏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使得语言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化。中国的语言文化本身就博大精深,以竞技真人秀的形式搬上舞台,为广大受众搭建了更大的平台,也为文化的传播扩展了渠道。

《超级演说家》是我国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2013年8月在安微卫视播出,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根据央视索福瑞CSM46城收视率统计,在该节目的前四期中,一直位居收视率第一。《超级演说家》总共播出三季,引发了全民对于“说活的力量”的重新审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语言类节目的空白。继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迅速走红之后,北京卫视和能量传播联合出品了《我是演说家》(2014年第一季),山东卫视推出了《精彩中国说》(2015年4月),江苏卫视打造了《说出我世界》(2016年7月)和爱奇艺的说话达人秀《奇葩说》(2015年2月第一节——2017年第四季)等。这一系列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呈现出新型的表达样式和面貌,使有声语言艺术在竞技中愈发发射出智慧的光芒和直达人心的力量。

二、中国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制作的成功因素

在真人秀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类卫视和网络平台花样百出,为了获得受众认可和可观的收视率,中国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主体选择和话题的设置,节目的形式上都独具匠心,轻松幽默的比赛氛围,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等,为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参与选手的多元化

《超级演说家》自2013年开播以来,参与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第二季总冠军刘媛媛来自农村家庭,是北大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她最后夺冠的演讲《寒门贵子》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她的这段演讲视频和经典语录赢得无数网友转发,“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种情感上的相通,励志的语言,为她赢得了无数喝彩,也提高了节目的观看度和收视率。来自我国台湾地区著名的现役马拉松运动员林义杰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闯到了冠军争夺战,他的《人生需要急转弯》演讲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情真意切。还有热爱舞台的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独立戏剧制作人、或是大学教师以及脑瘫的相声演员李宁、失去双腿只能靠双臂行走的流浪歌手陈州等等有故事的小人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人生,让广大观众从他们的口中找到了自己。《我是演说家》和《精彩中国说》同样也是向平民打开了舞台,让普通人站在荧屏前演讲,体现说话的艺术。

《说出我世界》是一档名人演说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组采访百位各界精英、意见领袖和名人大腕来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有体育圈的NBA巨人姚明,有音乐界的钢琴王子李云迪,有舞蹈艺术家黄豆豆,有“词圣”之称的方文山,还有来自台湾的著名歌手杨宗纬和香港的知名演员佘诗曼,都让这个演讲的舞台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名人效应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他们的示范力量和励志精神可以传递给观众一定的正能量。《奇葩说》的选手相对于前面几档节目而言,要更加标新立异,更加关注选手的人物的个性特征,更具包容性,节目寻找的是拥有独立观点的意见领袖。

(二)节目内容的丰富化

语言类节目不要求选手能歌善舞,但是要求参与人员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这样才能激发受众观看节目的兴趣。

首先,讲故事的能力。语言节目与其他类型节目相比,它更加单一化,表演的元素会少一些,这就对节目的内容要求甚高。《超级演说家》中林志颖的学员黄小山以《人性的力量》启示受众从自身和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尽绵薄之力。《说出我世界》中江疏影的《与人为善,笑对人生》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演员的成功之路,开朗自信的她,曾经封闭,连和人打招呼都不敢。她如何走出封闭的自我?让明星传递正能量。每一篇演讲稿都独具匠心,每一位演讲人也都情真意切,打动了现场和电视剧前的无数观众。

其次,恰到好处的副语言。无论是情到深处时的潸然泪下,还是激动人心时的热泪盈眶。语言竞技类节目中的每一位发言人都是真诚而自然的。《奇葩说》中关于该支持父母去养老院吗的这一期中马薇薇动情谈到爸妈时一度哽咽,全场奇葩飙泪,戳中了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适当的真情流露为节目能够增光添彩,得体的衣着打扮也符合节目的定位,《我是演说家》的每一位选手的穿衣风格首先符合自身定位,再次贴合演讲风格。《奇葩说》的综艺气息浓厚,定位于年轻群体的观众,所以奇葩们的穿着打扮更加个性化,具有一定的标签特征。

再次,竞技形式的多样化。每一档语言竞技节目都以导师制为主,先团队站,再个人站,竞争激烈,扣人心弦。明星化导师的设置更是博人眼球,吸引受众。赛制推陈出新,根据每次比赛情况会稍作修改,节目在不断播出中产生着一定的变化。

(三)表达风格的特色化

中华民族自古是一个非常含蓄的民族,在与人沟通交流当中,会十分注意措辞的委婉性。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许多时候,它更要求参赛选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你的故事。

第一,多重传播。各类语言竞技类节目中不仅包含了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也具有真人秀节目设置情景下的展示空间,和电视机前面对受众的大众传播。多重传播性使演讲创作有了无线的延伸,形成多维传播空间。例如《奇葩说》每期的选择的话题都是大众热点问题,如“亲戚不把自己当外人”“剩男剩女找对象差不多就得了”“给孩子一个完美人生”等,每一期的《奇葩说》结束,许多辩手的良言金句就会引发热议,受到追捧,并成为受众讨论的焦点。

第二,舞台空间的融入。语言艺术走向荧屏,再配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化抽象的语言为具象的影像,满足了电视娱乐化和可视性的需求。参赛选手的同台竞技,使得表演元素成为了赛场上的必要条件之一,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例如《超级演说家》中曹青莞演讲的题目是《开口说话就是力量》,她在三岁时被检查出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母亲并没有放弃她,让她佩戴助听器,纠正她发音。她演讲时,LED屏上呈现动图的画面配合她的演讲内容,同步播出,活跃了现场气氛,给观众以联想,也更好地烘托了演讲者艺术情感的表达[1]。

三、中国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制作的启示意义

随着大众的消费理念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有新意且具有文化内涵的节目才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中国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制作在这方面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意义。

第一,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娱乐与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诚如尼尔·波兹曼所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的精神。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为了博得眼球和提高收视率,各大电视台花样百出,利用明星效应制作一些低级趣味的节目。因此,在如此堪忧的媒介环境下,语言竞技类节目以平民化、思想性和娱乐性三者融为一体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超级演说家》的演讲内容贴合实际,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来自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地讲述了自己的丰富的人生经历,拥有人文情怀,给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第二,激发国人的表达欲望。将演讲和辩论搬上了银幕,为普通大众打开了一个说话的平台,让老百姓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做真诚的表达者。《奇葩说》中的范湉湉在节目中动情的说到:“我是想出名,想做演员的人能有几个不想出名啊?那是有病。”“我不缺钱,还是想成名。”开诚布公的说出自己想成名的想法,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的愿望。通过全新的表达语境和样式形态,为当下的电视荧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人们提升口才和宣泄情感的产物。

第三,感受汉语的魅力。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超级演说家》和《奇葩说》等语言真人秀节目既展现了选手较高的文化素养,又体现了汉语之美。他们在演讲和辩论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运用修辞手法,善用各类反转,亦庄亦谐的表达观点,分享故事。

第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无论是《超级演说家》还是《奇葩说》,都在传统演讲和辩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颠覆了传统节目中传播者高不可攀的角色定位。加入了新媒体手段,让现场观众以及不观看节目的受众都有话语权,扩大了谈话的域场,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

四、中国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制作的反思

尽管《超级演说家》《说出我世界》《奇葩说》等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有些节目已经停播,还有些节目收视率节节下滑,说明中国的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仍然有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问题。

第一,杜绝作秀现象,展现真实自我。在如今以收视率为王的时代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参赛选手的表演成分过于浓厚,缺乏真实感。比如《超级演说家》中的老师和选手泪点低到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现场还出现下跪等夸张行为。《奇葩说》中的选手的服装标新立新,言谈举止不符合辩手的身份,个人标签过于明显。《说出我世界》的名人演讲更是靠着粉丝效应来赢得受众。比赛中存在着炒作和作秀等不良现象,违背了节目设置的初衷。

第二,规范节目用语,形成良好导向。在大众文化泛滥,精英文化日益边缘化的时代下,人们需要得到精神上的充盈和满足。语言竞技类节目用娱乐和比赛的形式传递正能量,恰好满足了当下市场的需求。但是过犹不及,为了吸引观众,有些节目语言用力过度,存在媚俗化倾向。如《奇葩说》中,主持人念起广告不遗余力,辩手讲起黄段子毫无顾忌,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有时甚至会出现言语过于偏激的情况,风格犀利。另外,《超级演说家》和《我是演说家》中导师的点评单调,导师自身不具备专业的演讲知识,缺乏对选手专业的指导,点拨能力欠缺,更多的注重博取眼球,娱乐元素过重。

总之,中国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正处于一个探索时期,在不断的变化和前进,有许多成功的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也有不足之处需要分析与总结。如今各类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明确自身定位,从而开拓一片新天地。

[1]郑 洁.语言竞技类节目中电视技术烘托电视节目艺术——以超级演说家为例[J].视听,2015,(10).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胡光波)

H021

A

2096-3130(2017)06-0050-03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6.011

2017—10—20

徐颖情,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演说家类节目奇葩
“空中奇葩”验证机
说说你家娃的那些奇葩事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44
我的“演说家”教练
小小演说家
奇葩少年欢乐多
不会贬值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
综艺报(2015年8期)2015-09-10 04:41:41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