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及思考

2017-03-10 13:50姬爱玲
环球市场 2017年23期
关键词:柘城县净收入农民收入

姬爱玲

河南省柘城县统计局

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及思考

姬爱玲

河南省柘城县统计局

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关系到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行居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柘城县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善,二、三产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现状;思考

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关系到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行居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柘城县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善,二、三产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2016年柘城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272.7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5807.45元,占62.6%、经营净收入为3223.03元,34.8%、财产性收入为0元、转移净收入为242.24元,占2.6%。从构成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广大农民收入的两大收入来源,占总收入比重在97.4%左右。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增长,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增大,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2016年柘城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71.4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4465.89元,占67.4%、经营净收入为5654.93元,占26.3%、财产净收入为351.23元,占有1.6%、移净收入为999.42元,占4.7%。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是城市居民收入的两个来源。

城乡居民近三年可支配收入情况比较:从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来看,柘城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471.48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272.7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1:1;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899.4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573.9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2:1;201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8664.38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680.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3:1。

从以上比较情况来看;近几年柘城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比在逐渐缩小。但从绝对量上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7680.7元增长到2016年的9272.72元,增加1592.02元,增长20.7%;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18664.38元增长到2016年的21471.48元,增加2807.1元,增长15%,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低了5.7个百分点,绝对量却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少了1215.1元。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近几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比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绝对量差距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应引起我们认真思考,查找原因,找准对策,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结合柘城县的情况,我们认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积极推行和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形成具有柘城县特色的农产品支柱产业,并将其做强做大。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把农业的生产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坚实基础。

(2)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为动力,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向农业外要收入。要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非农化和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围绕小城镇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以小城镇建设带动扶持乡镇企业,再创农村非农产业辉煌,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营造更多就业空间,快速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

(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乡发展后劲。通过发展县域经济,走二、三产业兴县之路,才能对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带动和支持。

二、强化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农村居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增加收入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与其劳动力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其创造获得的收入越多。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培育和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当务之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柘城县应该重点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要积极推行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1)建议调整教育资金的使用方向。将教育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有效地控制流失率,防止学龄儿童的失学,保证所有儿童都能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争取接受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2)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柘城县要大力发展与农业和乡村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职业培训体系,开设职业技能课程,造就一代文化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

三、重构农村合作医疗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重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

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柘城县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

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近几年,县、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农村电网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在农村的投资重点应转向改水、改厕和环境治理,推动农村自来水革命、厕所革命和厨房革命。为此,政府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应将通电、通水、普及卫生厕所列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在农村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条件。

五、加大扶贫力度

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行居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现在农村还有一些贫困村、贫困户,目前正处扶贫攻艰阶段,我们只有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创新扶贫方式。要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经济扶贫”为“项目扶贫”,提高贫困人员的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扶贫效率,只让他们尽快脱贫,才能实现到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柘城县净收入农民收入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柘城县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柘城县卫计委召开全县卫计系统脱贫攻坚及健康扶贫迎检会
柘城县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