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林业局
兰丽琴
关于推进古田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探讨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林业局
兰丽琴
林下经济,是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种养、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工程等为内容的林下利用生产经营模式;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农、林、牧、副协调发展的复合型林业生产新模式;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传统林业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举措。
古田县作为闽东北内陆山区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林地诸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交通便捷,发展林下经济条件优越。但目前古田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大力推进古田林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非常必要。因此,本文就古田县林下经济发展优势、目前状况、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思路作一探讨。
1.林地资源丰富
古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23.85万hm2,林地面积17.9216万hm2,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5.13%。林木总蓄积量999.07万m3,毛竹2678.71万株,森林覆盖率68.68%。古田县是福建省三十七个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林地资源十分丰富。
2.自然条件优越
(1)土壤肥沃。全县山地以红壤为主,黄壤次之,少量紫色土。其中,红、黄壤土层深厚,有机质累积多,肥沃潮湿,非常适合发展松、杉等用材林、竹林和经济林、薪炭林。
(2)雨量充沛。各地年均降雨量1400~2100 mm,降雨天数142~171天。
(3)气候温暖。境内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年均日照时数1905.9 h,年均气温18.52 ℃,无霜期240~272 d。
(4)交通便捷。304、203省道,316国道,外福铁路穿境而过,三条过境高速公路有多个开口,合福高铁有停靠站。到上海4小时、北京8小时,到福州、南平、宁德仅半小时,成为闽东北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十分有利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壮大。
3.领导重视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县林改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受益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福建林业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2012年7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要求各地区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013—2014年,福建省政府先后下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32号)和《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2016年,古田县政府印发了《古田林下经济项目实施方案》(古政办〔2016〕94号),强调贫困山区农民可充分利用林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不离乡也能就业、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梦想。
4.政策优惠
2012年,国务院明文规定:符合税收相关规定的农民生产林下经济产品,应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相关扶持资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加大贴息扶持力度。
2013—2014年,福建省政府先后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等相关扶持政策,确定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市、县(区)财政也相应的安排资金予以扶持。
2016年古田县政府规定了对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项目的详细补助范围、标准及环节。
2016年,古田县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农户103户,总人口463人,林地经营面积7943.3亩,年产值6435.36万元。其中:
1.林蜂饲殖
全县饲养林蜂4912箱,涉及农户27户,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农户的26.2%;涉及人口97人,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人口的21%;林地经营面积487亩,占全县林地经营面积的6.1%;年产蜜73.68吨,年产值442.1万元,占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的6.9%。林蜂饲养主要分布在黄田、凤埔、城西等8个乡镇(街道),其中黄田镇林蜂产值占全县林蜂产值的59.1%,占全县林蜂产值的比重最大。
2.林禽养殖
全县养鸡73 650只。涉及农户14户,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农户的13.6%;涉及人口50人,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人口的10.8%;林地经营面积1841.3亩,占全县林地经营面积的23.2%;年产值552.4万元,占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的8.6%。林禽养殖主要分布在杉洋、凤都、卓洋、大桥、平湖等9个乡镇(街道),其中杉洋镇林禽产值占全县林禽产值的24.4%,占全县林禽养殖产值比重最大。
3.林畜养殖
全县养羊3358头,牛300头。涉及农户43户,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农户的41.8%;涉及人口162人,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人口的35%;林地经营面积3610亩,占全县林地经营面积的45.4%;年产值702.96万元,占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的10.9%。林畜养殖主要分布在杉洋、泮洋、黄田、大桥等7个乡镇,其中杉洋镇林畜产值占全县林畜产值的32.3%,占比最大。
4.林下种植
全县种植红豆杉2.1万株,桂花10万株,黄桅子2万株。涉及农户3户,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农户的2.9%;涉及人口11人,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人口的2.4%;林地经营面积750亩,占全县林地经营面积的9.4%;年营业额346万元,占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的5.4%。林下种植主要分布在大桥、卓洋等3个乡镇,其中大桥镇占全县林下种植产值的57.8%,占比重最大。
5.景观利用
全县经营单位4家。涉及农户10户,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农户的9.7%;涉及人口38人,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人口的8.2%;林地经营面积1255亩,占全县林地经营面积的15.8%;年营业额1441.9万元,占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的22.4%。景观利用产业主要分布在杉洋、城东街道、鹤塘、凤埔等4个乡镇(街道),其中杉洋镇景观利用项目的年营业额占全县景观工程营业额的50.6%,占比重最大。
6.相关产品加工
全县马蹄笋加工厂2家。涉及农户6户,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农户的5.8%;涉及人口105人,占全县林下经济涉及人口的22.6%。年加工量590吨,年产值2950万元,占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的45.9%。主要分布在黄田镇。
1.认识不足
一些领导心存偏见,认为“林业林业、植树造林才是正业”,林下经济只是“花拳绣腿”,不如普通种养,效益不大,未予足够重视与支持;部分农民思想守旧,安于现状,担心新兴产业赔本吃亏,缩手缩脚,缺乏创业热情。
2.未制定专项规划
古田至今未制定全县林下经济专项发展规划。现有林下经济产业多凭业主主观意愿和兴趣喜好进行投资生产,在产业发展方向、生产规模、配套设施、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3.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对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的扶持,除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给予有限补助资金外,地方政府未有财政补助,所有产业多由业主自筹资金,从而导致项目规模难上、档次难升、产业难大。
4.基础设施差
林区普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5.科技含量低
目前,林下经济生产中大多林农仍然囿于小打小闹、单兵作战的传统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五新”技术推广不力,管理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多为初级直销。
1.提高认识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拓展传统林产功能、延伸产业链、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实现“造林不砍树,林农照样富”的新举措。当地政府应把它列入发展农村经济一大产业和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要把谋划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摆上政府议事日程,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2.编制规划
县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全县林地资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梳理、科学论证,按各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不同属性进行专项规划、分类指导。
3.加大资金投入
可采取多措并举、多方筹集、多元投入的办法解决。一是地方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二是筛选条件好、规模大、业主积极性高的项目向上申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立项支持;三是充分利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贴息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政策,积极争取银信部门支持;四是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有机结合,多渠道争取补助资金,捆绑使用;五是大力发动、鼓励、整合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参与投资生产。
4.完善基础建设
当地政府要把通往主要林区的“三通”(通水、通电、通路)工程列入当地路网、电网改造,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良好环境条件。
5.加强技术指导
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形式,组织林农进行技术培训、参观学习;争取高校、科研单位给予技术支撑。确保项目选对、方向选准、品种选优、规模合理、管理科学、效益最大。
总之,只要认识到位,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完善基础,加强指导,古田的林下经济产业必定策马奋蹄、再铸辉煌。
姜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