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业
抚顺县投资审计中心
高速公路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设施,各行各业都要依赖于高效的交通运输,因此高速公路施工必须要具有良好质量。路基施工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竣工后的使用性能,加之高速公路使用年限较长、承受的荷载较大,对施工质量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探索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技术十分必要。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随之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路基工程在每一条公路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的使用品质。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优质的施工方案,详细的科学管理办法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外,关键是在于如何落实,如何在具体措施上下工夫,并且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以高科技的施工方法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的要求。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人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cm~30 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了相应的规定值。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cm-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大于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做出了若干调整:①是压实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个~3个百分点;②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黏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基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③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另外,从保护环境、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过水网地段的路基,过去逢沟设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系统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线的排灌涵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人,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m~50m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采用在央分隔带设过水槽排水。第二种是分散排水,多用于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处,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面,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渗透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cm~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质量,这不仅关系着道路的使用性能,更关系着车辆的行驶安全。地质雷达技术是通过电磁波对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实施扫描检测,从而分析介质位置及其内部的形态、结构,根据雷达图像对反射波组的强度特征和波形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出路基的缺损状态,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技术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证实地质雷达技术检测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准确可靠,并且检测速度效率较高。路基施工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判断出路基病害的类型、范围、位置、程度等,进而为道路修补提供依据,此外当道路正常使用时,通过路基质量检测还可以为道路养护提供参考,避免盲目养护浪费资金,未来如何提高路基施工检测水平,还需要各位同仁继续探究。
[1]汪大伟.浅析我国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J].山西建筑,2009(17):265-266.
[2]尉红彬.低液限粉土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新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