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楚茵
佛山市南海石门中学
中国近年来呈现老龄人口比重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特点。在老龄化群体中,空巢老人数量大且有所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已达1.78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达到的32.64%,65岁及以上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也达到31.77%。
然而在机构养老方面,全国养老服务机构2.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数680万张。与空巢老人人数相比体现明显不足。在走访南海区2所养老机构的过程中养老院的负责人亦表示,本院及邻近的敬老院排位人数达数百人,甚至出现尚未有迫切需求的空巢老人提前进行排位的现象。可见机构养老有供不应求的现象。
在养老意向调查中经济状况与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主要影响因素。
在访谈佛山市南海区山根敬老院的管理人员时了解到选择机构养老的空巢老人一般分为:由政府资助的低保或五保老人;个人或子女具有相当支付能力自费入住的老人。
除了客观经济因素,在心理上老人普遍会存在因远离熟悉的居住环境而产生陌生感、恐惧感;也有的老人由于主流观点对于养老机构的错误定位,对“敬老院”一词存在成见与厌恶。有的受到社会上对机构养老者子女的偏激言论影响,惧怕子女放弃赡养义务,或是对于邻里、好友评论的介怀。敬老院的管理人员表示在出入住时多数老人会出现抵触心理,表现在心情低落、抑郁,或者拒绝配合护理人工作等行为上。经过因人而异的适应期后大多会逐渐适应。但也有被子女劝说入住后完全无法消除抵触心理而被劝退的个例。
但也有空巢老人自愿入住。本文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将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空巢老人大致分为三种:生存需求型、情感需求型与自我实现性。但不同点在其出发点是积极的。其认为养老机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际平台与活动空间。其入住的动机主要不是排解孤独感,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协助组织问题活动,积极交友,收获友情,争取他人的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仍停留在发展建设服务体系,引导社会支持力量上,尚未能落实政府支持。且收费标准普遍高于敬老院等政府养老机构,因此对于赡养者或者空巢老人本身的经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研究亦显示,机构养老者的经济收入高于居家养老者。
熟悉的家庭是大多数老人所期望的养老场所,居住多年的房子以及周边环境能给空巢老人以安全感,使其感觉“有所依”,同时为提供了一个社会交际(将在下文进行补充)的平台。但同时,由于居家养老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其服务者主要以未经专业培训的大龄下岗女职工作为服务者,而缺乏年轻化的专业人才,常有出现因服务者缺乏专业护理知识致使肢体痊愈中的空巢老人二次受伤;服务者虐待失智老人的现象,致使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受到威胁。因此,导致了部分有足够经济条件的家庭不为空巢老人选择此种养老方式的原因。
有学者采用总体幸福量表(GWS)分别对选择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居家养老者总体幸福得分低于机构养老者。
机构养老者除了在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以及愉快的心境上得分更高之外,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更高,对于健康状况的担忧也更少。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在生活上按照空巢老人的需要与喜好定时提供三餐,不时有志愿组织提供“加餐”食品。院内定时组织小组性或集体型娱乐活动,拥有较完备的活动场所,且因集中性强所以利用率高,从而使入住的空巢老人对生活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院内有为老人提供肢体康复治疗、按需配餐的安全保障,使其对健康的忧虑感减少,幸福感提升。
中医运用身心社灵相结合的干预模式来促进健康。可见社会人际交往)与灵(即善行、慈爱、助人、谅解与积极寻找人生的意义)是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在访谈敬老院工作人员的过程中了解到,认为敬老院可以为老人提供交际平台是亲属选择机构养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居家养老的老人主要忧虑来源于对健康的担心以及孤独感的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健康状况、行为能力逐渐下降,其听力、视力与肢体的残障明显增加。患病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异常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心情焦虑、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由于居家养老的服务者专业性较低,部分家庭离医院距离较远,居家养老者存在“看病难、看病险”的情况,以至于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在访谈桂城社区居家养老者及其家属的过程中了解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主要取决于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以及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个人意愿。协助空巢老人进行社会交往尚未成为居家服务的规定任务,而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要进行社交主要依赖于服务者的协助。因此服务人员是否有意愿、有意识协助老人进行社交是影响其社交质量的重要因素。
机构养老相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但其入住人数已接近饱和,居家养老仍处于发展初期,且对于经济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选择人数不多。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相对较强的空巢老人建议选择居家养老,因在社会性较强的环境中有利于其保持社会交际能力;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有成型的朋友圈子,不易产生孤独感,且此类老人无需请专人照料,因此居家养老更加实惠;但因身体、精神原因自理能力较弱的空巢老人建议选择机构养老,因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居家养老带来的“社会性”好处并不能充分实现。然而在养老机构中因工作人员的主动促进,老人的社交活动会更加频繁,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