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震
公共自行车:城市街头流动的绿色风景
◎贺震
中国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公共自行车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如今已在我国许多城市“落地开花”,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公共自行车的推广涉及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市容管理等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把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优化公共交通结构和完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一体规划。
大约19世纪中叶,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由于价格昂贵、技术复杂、道路条件不具备等原因,在最初的几十年里,自行车没有很快流行起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拥有自行车的数量、骑车的人数都达到了高峰。资料显示,当时全国有5亿辆自行车,是人们日常出行最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于是,中国有了“自行车王国”之称。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自行车省力、舒适、快捷的摩托车、电动车和私家车开始进入居民家庭,自行车慢慢被淘汰。过去30年里,自行车数量骤降,骑车人数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城市里适合骑行的环境也变得越发糟糕。如今,自行车、出租车、私家车和公共汽车、地铁,已成为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多重选项。步步升级的出行方式让自行车逐渐步入边缘化的行列,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私家车的涌现确实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凡事有利皆有弊。城市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是机动车产生的尾气和噪声。机动车尾气成分复杂,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在堵塞的烦躁、汽车尾气和噪声包围中,不少人开始反思不可回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个问题放到十几年前答案也许还不太清晰。但如今,从政府到民众,都意识到了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在近年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如何环保和绿色出行,确实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和机动车相比,自行车确实是环境友好、健康友好的绿色交通工具。其一,自行车出行道路资源利用率高、不会造成交通堵塞、没有废气排放加重空气污染、也不存在交通噪声。其二,短距离内效率更高。据测算,在交通拥堵的城市,5公里之内自行车的速度往往比轿车更快。其三,自行车还是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作为一种体力型交通方式,骑车者80%的能量转化到自行车的运动过程中,不需要另外的能源。其四,骑车出行具有天然的健身功能,经常骑车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就现阶段科技水平而言,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廉价、便捷、健身、低碳、环保、节能的优势尤为突出,是当今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人们生活中不可获缺和替代的重要短途交通工具。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大城市缓解交通“两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促进市民身体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欧洲许多国家已采取措施鼓励人们多使用自行车。例如,德国政府每年财政拨款1亿欧元新建和维修自行车道,意大利和荷兰则采取对骑车一族经济补贴的办法推广使用自行车。
当然,自行车不能只是环保人士大力提倡的绿色出行工具,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支持。近年来,世界多地城市开始倡导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B+R)及停车换乘(P+R)的出行模式,鼓励市民尽量少开车、多骑车,通过公共交通解决市内出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解决公共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重要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而生。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着手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意在让公共自行车与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绿色出行。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是“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该系统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规划、建设,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自行车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
(一)国外的实践
丹麦是一个自行车大国。多年来,丹麦政府一直大力倡导自行车绿色出行,并千方百计为之创造便利条件。比如,在全国各城市修建很多宽敞的自行车专用车道,在地铁站口、商场、酒店、政府机关附近修建自行车免费停车场。首都哥本哈根是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近40%的哥本哈根人选择骑自行车为代步工具。大哥本哈根地区居民每天约有60多万人骑车出行,总里程达到120万公里,相当于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来回近两次。
2005年开始,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在市区各个地方设置了2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每个点10多辆自行车。2012年的资料显示,租赁点已增加到了340多个,全市约有4000辆车,每两个租赁点之间的自行车程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2007年夏天,法国巴黎市政府引进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到2007年底,有2.06万辆自行车散布在巴黎市内1450个自行车租赁站,为市民提供几乎免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西班牙第一大城市巴塞罗那也在2007年3月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此后,公共自行车在欧洲迅速推广。如今,不仅哥本哈根、里昂、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大城市,中小城市也纷纷建起了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10年夏天,大洋彼案的全美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街头也设立了不少公共自行车站点。
(二)中国的实践
如今,公共自行车不仅在许多西方国家已成燎原之势,在我国很多城市也已遍地开花,积极为公众绿色出行创造条件。
1.杭州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按公共服务定位进行规划建设的,依托公交系统,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政策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构建。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从2008年5月1日的61个发展到现在的3582个,遍布杭州的大街小巷,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全市拥有公共自行车8.41万辆,日均租用量高达31万人次以上,累计租用量高达6.55亿人次,免费使用率高达96%。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2.北京
2014年,北京制定城市道路自行车道、步道建设和环境整治三年计划,完成80条城市道路整治,市区共同建成10个示范街区,会同园林部门的绿道建设,形成了相对完整、自成体系、环境优良的自行车及步行专用道系统。截至2016年8月,全市已建成拥有2000余个网点、6.8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累计办卡70余万张,日周转率为每车5次,初步发挥了地铁公交最后一公里出行接驳和倡导绿色出行的作用。租车收费采取“免费+低费”的计时计费模式,市民持一卡通租车还车,骑行第一小时免费,每超过1小时收费1元,每日最高收费不超过10元。
3.南京
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运作”的要求,南京公交集团出资组建了南京公共自行车公司,统一负责主城区及江北新区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截至2016年8月底,南京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509个,拥有公共自行车5.2万辆,租赁卡累计发放40余万张,日均租借量超过20万人次。南京的城市主、次干道基本具备汽车、自行车、行人相对独立的行车(人)道。为建设国际体育名城,南京规划建设的环紫金山、环玄武湖和主城通往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江浦(浦口)大学城的五大自行车专用道已初具规模。
2017年,南京市将“扩大公共自行车覆盖面”作为年度35件民生实事之一,位列第4位。计划“推进公共自行车进小区,新增服务网点360个、自行车2.5万辆。推出公共自行车APP,实现主城公共自行车无卡租赁。”
4.西安
2013年底,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车正式开通运营。当时,全市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75个,其后逐年增建。到2015年底达到2000个,投入5万辆自行车。据统计,西安每天约有3万人私家车主停开私家车改骑公共自行车,仅此一项,每天全市节省出行成本128.9万元。这些停下来的车辆,排成队可以从从南到北穿过西安城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堵。2014年7月,西安市自行车公司进行的社会调查问卷显示,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主要人群为上班族,平均年龄在23岁至35岁,中等收入。这一数据,颠覆了很多人以为退休人群才是骑公共自行车的主力军的认识。
5.太原
太原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于2012年9月28日正式向市民开通,市民可通过公交IC卡自助租、还车,而且实现全市每一个服务点、每一个锁桩、每一辆公共自行车通租通还。可谓一卡在手,骑遍全城。
6.上海
2016年夏天,上海推出“不用去办卡、用时扫扫码”的无桩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之所以深受欢迎,关键是取、还方便。“摩拜单车”把地理定位等技术串起来放在一把锁里,让骑行者更加方便地取用。这不仅是摩拜单车的一个创举,可能也是未来公共自行车的发展新方向。
自2008年杭州开启引入“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大幕以来,公共自行车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我国公众的视线。180多个城市相继建设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甚至黑龙江的黑河、山东的青州等小城市,也都在发展公共自行车。
据专家测算,如果全国每天有超过300万人骑行公共自行车,平均每人次骑行4公里,时间约15分钟,按开私家车每百公里耗油10升计算,依据BP中国碳排放标准,公共自行车每天可以节省燃油约12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00吨,全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102万吨。如果以乘公交单次1元计算,公共自行车每天为全国老百姓节省出行费约300万元,全年累计节省约10.8亿元。
可见,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构建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B+R)及停车换乘(P+R)组合的交通模式,是延伸公交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机动性和可达性,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问题的重要措施,对环境、对公众个人都有利。
尽管发展公共自行车好处很多,我国不少城市也热衷于发展公共自行车,但是真正做好也不容易。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各地通常实行借骑公共自行车一小时内免费,之后按每小时1元递增的运行模式。绝大部分借车人骑车的行程都在一小时内,这就决定了公共自行车租赁公司几乎不可能从市民借骑自行车中获得利润,除了少量的亭棚、车体等广告收入外,别无财路。从目前各地的运营情况来看,公共自行车租赁不仅很难实现盈利,就连收支平衡也不可能。
很显然,公共自行车租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其运营经费来源只能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只能由政府主导。在这个事情上,政府要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运营可以市场化运作,由企业来实施。只有政府与市场两者作用的协同发挥,才能让这一项目运转下去。
目前,我国开展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基本都采取了“政府主导、财政补贴、企业运作”的模式,政府除了首次购买车辆的投入外,每年还需支出数额不小的运营维护费用。当然,这笔钱政府花得是值得的。
上海推出的不需要政府花一分钱的“摩拜单车”是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的一大创新。这种运营模式能否成功维持下去还需时间的检验。即使能够持久下去,且可复制和推广,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因为公共自行车并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的运行不仅仅牵涉到一个经费的问题,还涉及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市容管理的问题。
因此,政府在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时,应把推动和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优化公共交通结构和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一体规划,通过政府推进城市短距离交通公共化,进而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9月5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重点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中小城市要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主要交通方式予以重点发展。要求“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城市实际条件,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结合公交车站、轨道车站、交通枢纽等合理布设自行车存取点,做到系统化、网络化。”
国家相关部委虽然对发展公共自行车提出了要求,但一些地方仍不够重视。由此,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时,应将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要求纳入其中,提出要求,并监督政府加以推进,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责任编辑 陈莹)
● 贺震,江苏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