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兵,陈环姣
(1.武汉商学院,武汉 430056;2.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高校馆员职业素养浅议
张 兵,陈环姣
(1.武汉商学院,武汉 430056;2.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作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数字人文”是一个以跨界与融合为特点的新兴领域,融合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前沿实践技术,可以实现与之相关的各类数字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保存,并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泛在服务项目提供支持.文章介绍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和数字人文馆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数字人文;高校馆员;职业素养
“数字人文”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并受到各个相关领域的重视,俨然已经成为热门研究主题.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1],明确提出要“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驱动型的科研创新模式”“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与重点行业领域业务流程及数据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高校图书馆在予以关注的同时,正积极思考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馆员职业素养,利用数字技术“优化馆藏布局、拓展服务领域”.
20世纪70年代“图书馆消亡论”曾经引起热议.2011年,美国Alfred大学Brian T.Sullivan发表了一篇《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重新引发了图书馆界的忧思.“当所有的信息都能在网上得到时,用户还需要图书馆吗[2]?”这是让图书馆员担心的事情,也是图书馆正在面临的严峻挑战传统的核心业务逐步丧失了阵地,采编业务被外包,总台服务也开始实行外包管理,图书馆正在被边缘化,似乎并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个别高校甚至改变了图书馆的用途,但图书馆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读者应该是最好的裁判.
正如图书馆专家朱强所说:“变化是图书馆发展的主题”.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智慧化、泛在图书馆的探究,在变革中苦苦寻求发展之路.当然,其中不乏走了一些弯路,有的建设项目重技术、轻人文,考虑图书馆自身管理方便的因素较多,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不强,读者少有问津,没有起到实效.
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需要足够的冷静和客观.读者期望的服务是泛在的数字化服务,即随叫随到、无处不在的服务方式,这是图书馆的生存发展之路.在经历了众多的发展过程后,图书馆开始在数字人文中进行探索.“数字人文”绝对不是将“数字技术”与“人文思想”简单的进行“嫁接”,数字人文可以为图书馆业务提供新工具,节省读者时间,提供新思路以“对症下药”,破解难题,创新发展,实现对读者服务人本化的现实关照.这是一项研究,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路径.
“数字人文”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始于“人文计算”.从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将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数字人文”迄今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但许多学者从各自的理解对“数字人文”概念展开探讨,一般认为:“数字人文”可泛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领域,学者在这些领域中应用数字技术研究传统的人文科学问题,或探讨人文导向的数字技术相关内容”[3].
“数字人文”是一个跨专业的学科领域,诸如数字仓储、文本挖掘、数字图书馆等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成效,对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员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界也开始意识到需要向数字人文寻求新的机遇和新的突破.
图书馆视域的“数字人文”概念可以理解为:围绕“数字人文”跨学科特性,融合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前沿实践技术,实现与之相关的各类数字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保存,并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泛在服务项目提供支持.
图书馆传统服务主要体现在文献收藏、到馆服务方面.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及时获取、泛在的知识服务已是大势所趋.“数字人文”作为一项新兴的研究,并非仅仅运用数字技术以增加图书馆的亮点功能,而是实现技术与人文并重,拓展图书馆服务,以读者为本,运用数字技术,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充分利用资源的条件,让读者真正享受数字时代人文阅读的便捷实效.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研究有益于重新定位图书馆的使命,规划图书馆发展;借助于数字人文研究成果,能够使高校图书馆在“技术”与“人文”中找到泛在服务发展的契合点,突破空间上的使用限制,发展并创新图书馆组织建设和服务模式,摸索高校馆员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加速知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但需要指出的是,数字技术虽然能够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带来突破,但也不是万能的.目前,数字人文更侧重于如何定义以及在学术领域开展实践探索.
因此,高校图书馆面对新的技术知识和人文知识,需要横跨“数字人文”多种学科背景的挑战,唯有积极学习,加强探索才是当务之急.
1.教育职能.在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重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促进馆员承担人才培养先行者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要全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促进高校专业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教授学生数字人文技能,应对数字人文社会的挑战.
2.资源融合职能.一是信息资源建设:建设原则是充分运用数字人文项目开展图书馆资源建设,并讲求实效.高校图书馆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高校间的密切关联及高校图书馆联盟将形成一个信息整体,可以实行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有效支撑图书馆的采购和馆藏优化,信息资源建设将会更全面更深入且方便获取;二是人力资源平台建设:通过数字人文合作项目可以合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图书馆与学术机构的紧密合作,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充分发挥图书馆成员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教学、科研的职业能力.
3.创新发展职能.数字人文立足传统服务项目,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设置并开展数字人文实践项目,开展数字人文专题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当跨学科的桥梁,建构全新的服务模式,支持科研项目咨询、管理及评价、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拓展及各学科的创新发展.
图书馆的影响力来自馆员,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实践数字人文项目的主导者,图书馆的各项功能都是经过图书馆员的服务发挥作用的.目前,高校图书馆引进人才的起点是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具备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专业基础.
在深入院部调研的过程中,不少教授和青年学者提出,要建设或引进智库项目.但图书馆做研究并被认可的程度并不高.一般认为:图书馆创新程度较低,难以担任创新开发项目,工作局限于资料收集、信息推送等浅层次内容.
数字人文时代,要转变传统角色定位,数字人文馆员的培养非常重要.图书馆管理者要树立导向意识,加大对数字人文馆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关注并投入数字人文项目建设,营造并形成科研工作机制,通过培训和引导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借鉴数字人文的思路和方法,改变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和传统服务窠臼,着力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及服务的长远需求,更好地履行图书馆职责.
1.人文科学知识.高校馆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科学知识积累.因为,具备人文科学知识的馆员在参与图书馆数字人文研发项目时,有较深刻的内在理解,能够发掘传统研究资料的新内涵,帮助自身及读者提高科研能力.
2.数字技术能力.高校馆员必须掌握数据科学技术和方法,能够借助数字技术整合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揭示数据间的多维关联,帮助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拓展使用数字化学术研究思维方法完成科研创新.
3.用户思维.数字人文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必须时刻站在用户的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精神,能够争取图书馆与各级各类组织间的合作,主动融入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中,建立更为平等的协作工作模式.同时,发扬团队精神,依靠多数馆员的力量,满足高校师生教学与科研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4.学习能力.高校馆员身处开放的数字信息共享空间,馆员自身的习得和训练非常重要.馆员要勇于接受新变化,始终保持学习能力,自发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方法开拓视野,提升知识服务技能.高校馆员还要敢于尝试,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数字人文视角解决不同学科的知识服务缺口,及时调整服务方式.
事实上,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的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的全方位投入.图书馆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和思考,促使馆员提升职业能力,切实助推数字人文的研究与服务,适应数字社会的发展.
[1] 百度百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5-08-31].
[2] 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
[3] Kathleen Fitzpatrick.Reporting from the Digital Humanities 2010 Conference[EB/OL].(2010-07-13).http://chronicle.com/blogs/profhacker/reporting-from-thedigital-humanities-2010-conference/25473.
[4] 张筠,王灿荣.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转化过程中的“人文操作”调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
[5] 李巧明,王晓光.跨学科视角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组织与运作[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3).
[6] 张舵,吴跃伟.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的实践及启示[J]. 图书馆杂志,2014(8).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llege Librarians from Perspective of Digital Humanism
Zhang Bing,Chen Huanjiao
(1.Wuhan Business College,Wuhan 430056,China;2.Changjiang Polytechnic,Wuhan 430074,China)
It is clear that“digital humanities”is a emerging field,which realizes the fusion of digital humanities with digital resources’preservation.On the other hand,the authors tries to introduce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digital human librarians.
digital humanities;college librarians;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G250
A
1673-3878(2017)06-0059-03
2017-08-03
张兵(196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资源建设;陈环姣(1968-),女,湖北武汉人,长江职业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资源建设.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一般项目“数字人文与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培育研究”(2017C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