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孙丽文
(盘山县胡家学校,辽宁盘锦124102)
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的可行性
王 慧,孙丽文
(盘山县胡家学校,辽宁盘锦1241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与时俱进,推动世界各个方面朝多元化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方面,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给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全新、多元的教育教学形式,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如何更好地组织起来应用于实践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注重从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师生交流之间的融合的可行性的角度来分析,来具体阐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媒体
现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于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的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本身,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注重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现今的教育教学当中,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辅助方法,而扩展到整个教学系统和学习过程中,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与设计,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取得更加理想、可靠的教学或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是值得研究的。
瑞达·瑞奇指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境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否有效的学习,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教学效率,优化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得更有效果。那么,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的高效融合就显得尤其重要。
1.音频、视频融于教学设计
现今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书面设计,更多的是将多元化的软件加入到教学设计当中,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而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加入音频或视频文件,进行导课。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在其中加入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有代表性的曲目,更加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也更能使学生有兴趣融入进课堂学习当中;又如,在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教师在适当位置插入视频欣赏,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闻一多先生爱国情怀,更有利于课堂理解。当然,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和不同的学龄段。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信息技术应用是存在相当大优势的。
2.采用信息技术分析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
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择教学内容,与“学什么”有关;二是揭示教学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与“如何学”有关。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加工体系,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分析,之后,在用于指导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很有帮助的。
(1)例如,求算数平均数的计算过程,就反映出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技术分析的过程及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技术分析过程及教学目标
(2)还有一种直线式的分析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分析步骤
通过上述这种分析方法,教师只需要用流程图的形式,设计相关的教学流程,这样不但方便了教学设计,也使流程更加的清晰明了,如若中间出现错误,也可以适当更改,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当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后,就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很重要的。现代教学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具体如下:
视觉媒体:幻灯、投影;
听觉媒体:广播、录音、语言实验室等;
视听觉媒体:电视、电影、激光等;
交互媒体:程序教学机器、双向有线电视、计算机等;
多媒体系统:多种媒体组合教学系统、多媒体学习包、计算机多媒体学习系统等。
这些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充斥在校园教学当中,并不断地更新、创新。现在学校普遍采用电子白板进行交互式教学,并且连接局域网络,相关的设备中也储存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可供选择,课堂上可以随时调用可用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多感官刺激,使学生从多角度学习知识,并能理解、记忆的更好,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如果觉得课堂知识接受有限,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自己获得学习资源,如登录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中国教育信息网(http://www.chedu.net)等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这就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给教学提供了相当有利的帮助,并且使学生在接受学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变小了,地域的联系也紧密了,师生的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亲密。有些学校建立了与教师的联系互动平台,而且教师、学生都建立了微博、微信或者QQ联系网,这些新媒体,得到很好的利用,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但是,现在很多情况是有些人不会有效使用,便不能很好地和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没有真正把这种网络空间上的学习交流当做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有一种情况是部分教师或者学生在网络空间上发表一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心得等内容,但往往只是针对某一项特定的知识点,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但是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是很有帮助的。网络学习空间具有针对性,在同一平台下,文本要求一致,内容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主,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更加方便,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教研等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如果想要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因此,教育教学依旧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主战场。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师生交流之间的融合,来归纳它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不懈的努力,所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的道路还很长,还要靠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1]李兆君,刘天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234-290.
[2]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116-215.
[3]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5).
[4]刘良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及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9(10).
[5]秦树忠.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A合的探析[J].时代教育,2012(23).
[6]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2007(2).
[7]李晓平.信息技术教研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6.
(编辑:杨馥红)
G202
:B
:1673-8454(2017)01-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