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英比喻修辞格使用的影响

2017-03-10 09:12延慧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比喻

摘 要:语言修辞是一种语言的工具,更是一个民族的体现。研究修辞使用,不考虑文化因素是不够全面的。文化会造成语言差异,尤其是在使用的过程里,这样的语言差异是明显的,也是很难控制的。那么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探究中西方文化与汉英比喻修辞的关系,从而找到一个突破口,能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产生作用,使我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去发现语言学习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汉英语言;比喻

作者简介:延慧(1984-),女,陕西绥德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2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界提出过多种观点,譬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马克思等的学说。可以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相依相存的,汉英语言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学习彼此的语言时,是不是可以通过这种文化上的不同,去进行一个方面的突破呢?我们试以比喻修辞使用的不同为切入点,来分析文化差异对比喻修辞使用的影响。

一、英汉比喻的差异性

1.汉英比喻现象中的使用不对称性

在日常生活里,学习外语的人很大程度对于目的语文化往往知之甚少,或者是完全没有理解,这都制约着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比喻作为语言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方式,最受文人青睐。“在英语修辞中运用最广的也是比喻即Trope,尤其是比喻中metaphor的运用更突出、更广阔。西方修辞学家一直认为 metaphor 是所有修辞手段中最具形象的,把对比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metaphor的研究上”[1]32。这样看来,比喻现象的不对称是显而易见的。

(1)汉语里的不对称性

“狗腿子”,指为恶势力效劳的人。外国人看来,会觉得狗腿子,莫非是狗的腿?类似“狗腿子”的笑话,皆是理解有偏误所致。到底怎么看待差异?思考的角度不同,更多的是要脱离刻板印象去看问题,这样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开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跨文化有深入了解,对于某些特定的话语会有更加精确地理解。

(2)英语里的不对称性

英语里也有“go west”这一固定词组,也意为“死”。“从表象上看,这似乎完全等同于汉语中的‘上西天。殊不知,这是出自对‘死的一种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死的一种比喻说法。‘西边是太阳日程的归宿之所在,即落日西沉。人们认为,人的死就好比业已西沉的落日,故谓‘go west。所以,汉语中的‘上西天与英语中的‘go west只是字面上的巧合,而不是文化观念上的契合”。以上描述表明,作为修辞方式,英汉比喻修辞在定义上、使用上,甚至是思维方式上都有迥异的状况,这反映出各个民族在交际文化上的独特性。

2.比喻差异性的原因

(1)宗教文化与神话传说不同

中国文化受佛教影响颇深,西方文明却信奉宗教文化的。西方人使用的喻体大多来自于《圣经》。中国人的观点里,佛是万能的,而西方文化里面上帝(God)就是宇宙的主宰。比如:“你真是观世音在世”,这句话中“观世音”,作为喻体就是想说明某人有大慈大悲的善举。而外国人会说,You are my angel。他们用“angel”形容一个人很善良。这就是从宗教文化里得到的喻体不同。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其留下的痕迹。中国有很多民谚,如: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高招。英语中用典型宗教和神话做比喻的也很多,如:Achilles′heals(阿咖留斯)的脚踵这就是典型的从故事中得来的喻体;a Pandora′s box(潘多腊之盒),这来自于古希腊神话。

(2)艺术成分与历史发展不同

民族文学中的许多人和事通常也会被用在比喻中,帮助人们更恰当地交谈,或者是有助于日常写作,让文字更有趣并易于接受。耳熟能详的喻体很大一部分源自文学典故,如同《红楼梦》、《西游记》这类传世经典。如:“我看你啊,就是个林妹妹”,“林妹妹”出自《红楼梦》,可形容某人身体虚弱,多愁善感;萬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比喻工作到了筹备的最后一步,但还差一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对于英美国家的文学艺术和历史是完全不理会的,那么很多句子就无法理解。如:Tarzan(塔尔赞),常被拿来比喻形体健壮的男子,这是美国人巴勒的冒险故事《人猿泰山》中主人公的名字。比喻是一种极有效果力的修辞格,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常常给人以美的体会。在交流中恰当地使用,不仅为对话增色不少,更重要的是能让交流更容易。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比喻修辞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交流文化,那么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的比喻方式也不同。产生比喻差异的原因,得归于交际文化的差别。

1.中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别

就整个意义来说,交际的差异主要体现于日常交流、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这几个问题中。

(1)日常交流中的差别

先看两个日常交流的差别。其一,关于“方便”一词的意义,外国人常常是不得其要义的。“方便的时候”,可以是上厕所的时候,也可以是有空闲的时候;其二,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会发生以此音换彼音的笑话。很多场合上具体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似乎总是被遗忘。中国人有中式英语的原因也是因为不能理解他们的语言使用习惯。

(2)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理性、科幻;东方人重感觉、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2]66。

换句话说,西方人大多关注现实生活的细枝末节处,东方人习惯于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许多问题。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好处,所以既需要把握感性思维的优势,也要多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在这个现代经济社会中,这将会成为一个人的绝对优势。

(3)表达方式的迥异

这种文化上的不同具体到语言上,就有列举事物时的顺序的不同。最简单的是写信封时的不同。汉语的顺序是先写地方邮编,然后第二行写收信地址,发信地址可以写在信封上,也可以写在信里面。地址说明时是先大后小,顺序就是国家、省、市、街道的顺序;英语的顺序完全不一样,先写发信人地址,再收信人地址,最后才是邮编,而地方的先小后大顺序是倒过来的。说时间时也是如此,汉语是年月日,英语是日月年。这同时反映了中英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从整个语篇来看,英语更加注重整体上的感觉,强调语言在形式的连贯和紧凑;而汉语关注的点意义的表达,看重语言在意义的连贯和通顺。因此,英语是形态语言,很多词并不能在汉语中找到完全相对应的翻译词,比如不定式‘to等”[3]12。

2.交际的不同与比喻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各类语言手段以达到一定表达目的的一种语言活动。

在希特勒入侵苏联前的几个小时,丘吉尔在回答秘书英国全力支持苏联是否违心的问题时,立刻给出否定的回答。接着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进行说明。他说:“如果他侵略地狱的话,至少我会在众议院替魔鬼讲几句话。”如果苏联和魔鬼一样恐怖,那么希特勒则比魔鬼更甚。而他将要选择,更愿意接受哪一个的话,没有错,肯定是苏联。这个双重否定的运用,是肯定的表达对道义责任和方针政策已胸有成竹,会不遗余力地支持苏联,因为摧毁人类公敌希特勒是当前的主要目标。

妙趣横生的语言需要修辞格的使用。如果将说出口的词汇看作是汽车的轮子,那么比喻修辞就是上等的润滑剂。毫无疑问,它起到了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似一股清风流入日常的表达用语里面!

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是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4]8。

参考文献:

[1]王文斌.从汉英对“死”的语言表达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

[2]季羡林.季羨林谈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3]张培.对比修辞中英文化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

[4]陈忠华,韩晓玲.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及其交迭领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6).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比喻
比喻有话说
比喻
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师角色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导入探讨
比喻最爱
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