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季靖
如果说为人处世,他是大家心目中的“中国好人”;如果说保家卫国,他成为了部队里的“优秀学员”;如果说为党尽忠,他荣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如果说兴办企业,他夺得了“世界优秀华人终身贡献奖”;如果说担任村官、带领乡亲,他又成了令人敬仰的“南粤楷模”。他——就是潘柱升,一位令人刮目相看的紫南村带头人。
和潘柱升面对面地交谈,一来你会佩服他的思路清晰,很多事都装在他的心里,信手拈来;二来你会赞叹他的善解人意,很多话刚提了个开头,他就知道接下来的走向,所以与他沟通起来十分高效、顺畅。他虽然个子不高,但声音洪亮、语气坚定,举手投足能让人深切感到这是一个从生命的深处散发着强烈能量的人。
大美紫南,
脱胎换骨的转型重构
没来到紫南之前,数次听闻它的优秀,但各种“美丽乡村”也见过不少,所以对此也并没有格外在意。终于到第一次走进紫南村,才真正领略到它的与众不同,如果选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它的特点,我想就是庄严、大气、敦厚。
为了有效防止各种外来人员的随意出入,紫南村在几个主要出口都安装了高大的雕花铁门,并配有门禁系统。进入大门后,林木葱茏、繁花盛开,亭台楼榭、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每一幢民宅都如同小区里统一修建的居民楼般整齐,倘若不是专门区域坐落着几处颇具规模的祠堂,显示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还真让人疑心是来到了一所现代化的高档城市小区。
站在高处,俯瞰全村,绿树植满园、清水绕城郭。生活区、种养区、办公区、工厂区、商业区,村内的几个主要分区清晰在目,它们均以不同的河道隔开,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井然有序。
在生活区,每个自然村都建有公厕、公园,铺设了人行道,实行人车分流,安装节能路灯,建有标准路牌和公交枢纽,并且提供环保的电瓶车方便村民出行;在种养区,实行“只种叶菜,不乱搭棚,杜绝饲养”的“庭院型”新村建设模式,着力避免污染;在工厂区,大力发展无污染的新型工业,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搬迁走一大批可以产生可观经济效益但污染较重的企业,关停了22家低效益、高污染小企业;在商业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商贸城、海产城等一系列专业市场,做大做强餐饮业。同时全村建立了佛山市第一个村级市政管理处,修建了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安排了专门的治安队员驾驶电动车,24小时巡逻;而且在各个河道,定期会有环卫工人划着小船,打捞河涌杂物。
所以即使是走马观花,也能看出,紫南村的改造真的不仅是局部的修补完善,而是整体的深层重构,体现出一种大刀阔斧的勇气和推倒重来的决心。
说到紫南村的变迁,还要从它的历史说起。从行政区域上来讲,紫南村归南庄镇所辖,紫南村曾经寂寂无名,但南庄镇早已声名远播。作为“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镇的建陶几乎占据了全国建陶产业的半壁江山。但就在南庄镇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时,距离南庄镇政府只有3公里的紫南村,却是一派萧条冷清。到了2007年,南庄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41亿元,但紫南村的合同收入仅有930万元,村民人均分紅更是只有区区的846元。
而在村容村貌上,早期的紫南村也是一个秀美洁净的水乡,以传统的渔桑农耕作为主要产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陆续进驻到紫南村,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为了搞活经济,吸引企业,紫南村先后也兴建或出租了不少村级物业,但由于缺乏规划,疏于管理,部分企业给紫南村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上村务、财务不够透明,导致紫南村民在牺牲环境的同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一时间民怨沸腾,上访上告频繁。
那么,紫南村是如何度过难关,呈现出今日欣欣向荣局面的呢?现在就要有请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正式出场。虽然回首来看,他的个性基因里似乎已经自带成功属性,但是五十几年人生际遇里的悲喜苦乐、跌宕起伏,却真的比很多电影剧本里书写得更加富于传奇。
大显身手,
华丽精彩的进退起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潘柱升在紫南村呱呱坠地,自幼聪颖的他始终在学校名列前茅,但是13岁的时候,母亲因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养家糊口,潘柱升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镇高中后不到一年,就向学校提出了退学,开始了辛劳的务农生活,直到1980年秋季应征入伍,他才改变身份成为了一名新兵。
在部队冬季拉练中,身高1米62、体重只有45公斤的潘柱升在看到有的战友因体力不支跌倒在地时,无私地施以援手,搀扶着他继续赶路。这些都被连长看在眼里。拉练结束5天后,潘柱升意外地调到了师部教导队,相当于进入了准军官行列,才入伍几个月,就受到如此待遇,完全是开了这支部队的先河。凭借良好的记忆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三个月后潘柱升就在教导队的军事技能大赛中,把一万多字的教材一直不差地背诵出来。1981年,潘柱升在部队光荣入党,成为新兵中第一个入党的战士;隔年他又作为全团唯一一名优秀学员,受到师部教导队的嘉奖。
然而就在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之时,却突然传来即将全国大裁军的消息,当时家乡改革开放又开展得如火如荼,潘柱升干脆复员回到家乡。但回去后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得打了一年零工,直到成为一名家具厂的销售员,彻底改变了命运。
“那是1984年,厂长对我说你必须要在三个月内卖出价值5万元的家具,才能当专职供销员,要不然就要去车间从木工学徒做起。”为了能完成任务,潘柱升每天早出晚归拜访客户,终于在第14天的时候,他以诚意赢得了广州胜利宾馆总经理的信任,签下了一份23万元的大单,创下了家具厂办厂以来的记录。宾馆总经理说,是潘柱升身上所体现出的干练、阳光、积极向上的军人风貌深深打动了自己。
此后,潘柱升在家具厂一干就是5年,签下了无数可观的大单,但他最终还是毅然放弃了国营单位职工的身份,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还借了几万元,创办了侨利家具厂,开始了真正的经商生涯。
1994年,侨利家具厂接到一个价值300多万元人民币的美国订制大单,做成之后利润将超过百万。“可是谁想到当几个月后所有产品都加工完成后,对方却突然失联了。原来当时美国遭遇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他们干脆连家具和订金都不要了。因为欧美款式不受国内客户欢迎,这批家具最终只勉强卖了十几万,一下子损失了200多万元。工厂面临倒闭,我想方设法申请贷款,又向亲友借钱,用了三年时间才让工厂恢复过来。”
1997年,重振旗鼓的潘柱升来到贵阳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大型经贸项目洽谈会,目光敏锐的他看到了这里蕴藏的巨大商机,果断租下了一个闲置的老国企厂房,并且加建一层,使面积达到八万多平方,又找来两位合伙人,一起投资1200万元,开办了贵州档次最高、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家居建材专业市场。“开始这两个合作伙伴也心里没底,但我和他们很郑重地说,如果赚了钱,大家分,亏了,算我潘柱升的。”
有胆识、有魄力,潘柱升这位广东来的老板算是在贵州出了名。2000年,潘柱升又来到贵州第三大城市六盘水兴建了贵阳西南国际家居装饰广场六盘水分店。这两家超大型商场,不但帮助当地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还培育出超过200个千万富翁。而且商场每年都会组织大型募捐、献血等义务活动,潘柱升还拿出总收入的3%建立了帮扶基金,资助一些面临困境的经营者。2000年以来,潘柱升当选为贵阳市人大代表、贵州省广东省会常务副会长,成为在黔投资的粤商杰出代表。
2001年,潘柱升受政府委托接手了作为“菜篮子”工程重点项目的贵阳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谁想到一些经营者为了一己私利,每隔几天就来骚扰潘柱升索要赔偿,一言不合甚至把他的办公室业砸得稀巴烂,严重干扰了潘柱升的正常生活,他说那一年他真是过得夜不能寐、苦不堪言。
正当一筹莫展时,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雨和冰雹突然袭击贵阳,市场里大部分商户的财产和货物都来不及转移,当晚潘柱升就穿着背心短裤,带领几个人冲进市场,挨家挨户地帮他们转移物品,忙了一夜。之后又拿出六七十万资助商户,帮助他们恢复重建。终于之前闹事的那些人深受感动,彻底和潘柱升成了朋友,潘柱升再次凭借自己强大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005年,潘柱升又在贵阳兴建了一个投资高达5亿元、使用面积30万平方米的西南家居装饰博览城。2007年当交付使用时,距离开业只剩三天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够人手打扫卫生,项目副总一筹莫展,这时蔬菜批发市场的商户得知了消息,包括之前那些参与闹事商户在内的2000多人自发前来义务帮潘柱升打扫卫生,棘手问题迎刃而解,潘柱升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此时,叱咤贵州商界的成功企业家潘柱升可谓顺风顺水,但是来自家乡的几位客人却让他的内心又起波澜,再次陷入了何去何从的沉思——这是一份大任,也是一份苦差,他能圆满完成吗?
大任在身,
党性光辉的完美诠释
2007年,在潘柱升的家居博览城开业三个月后,南庄镇党委副书记陆顺莲亲自来到贵阳拜访潘柱升,来意只有一个,那就是诚恳希望想将他请回到紫南村担任村委书记。其实在2005年和2007年7月,南庄镇和紫南村已经秉着相同意图,两次派人来给潘柱升做思想工作。但当时一来博览城正在筹建,潘柱升实在无法离开,二来他已经离开家乡27年,很多事情都不甚了解,也没有意愿回去担任干部。但這一次,陆书记和他促膝长谈,跟他说你是一个拥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但是在党和群众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党性,你觉得合适吗?
潘柱升愣住了,“我当时心想,是啊,从当兵到师部教导队,再到推荐家具厂的工作,如果没有党的培养和政府的关怀,我还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现在党组织和家乡人民需要我,我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最终,心怀家国、敢于担当的潘柱升选择了为了家乡父老“奉命于危难之间”。“我至今都忘不了返乡时第一眼看到的,蚊蝇飞舞,沙尘飞扬,处处显示出萧条和破败。这一幕刺痛了我的心!我不敢相信,一派田园风光的紫南村竟落到如此地步。”但更让潘柱升心塞的是很多人的冷嘲热讽,他们既怀疑潘柱升的能力也质疑他的人品,认为他回来就是敛财或者大捞政治资本的。
为了让他们心服口服也为了让他们打开眼界,潘柱升首先自掏腰包带领了部分村民去贵州参观他的企业,然后又作出四个承诺:任职期间,我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办一个企业、不拿一份工资、不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希望大家监督我。很多村民看到潘柱升在贵州的产业之后,都佩服不已,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怀疑他的能力,而他的“四不承诺”一出,很多人也变得无话可说。
之后,潘柱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白天悄悄到一些村民家里进行走访、了解情况,晚上一个人伏于案头、思考梳理,经常在村委会一工作就到了大半夜。
当潘柱升对村里各方面的情形基本了如指掌时,开始果断“出击”,挥出三记重拳:一是树立威信,争取到一些有积极性的村民小组长;二是有效治理,取消了一些不称职小组长的职务;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下子把很多可用的人才团结到了潘柱升的周围。
“都说家和万事兴,那时我就清醒意识到,紫南村想要发展,必须先做到‘人和,也就是提高党员干部的协作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广大村民的凝聚力。”善于归纳总结,擅长提炼观点,正是潘柱升的一个显著优势,在我同他的交谈中,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潘柱升相继提出了“肚子疼和肚子饿”“非权力影响力”“为人师表三点论”这些既具有理论高度又通俗易懂的“潘式论断”,令村里乡亲耳目一新,对这位新书记的钦佩又加深了一层。
但是有赞也会有弹,这其中甚至还有潘柱升的至亲。2008年,潘柱升要求村委会清查村里物业的出租合同,发现竟然有75%的物业租金都没有交纳,这其中还包括自己的亲舅舅。当潘柱升向舅舅提出希望他能按时交纳租金和违约金时,他的舅舅当场翻脸,指责他是白眼狼,然后拂袖而去。为此潘柱升并没有姑息掩盖,而是自己付款补上了舅舅的钱款,既让别人知道他一定会秉公办事,也让舅舅明白亲情和规则不能混淆。很多人看到潘柱升的这种处理方法,最后都乖乖地交上了欠款。
9年来,潘柱升面临的挑战和难关不胜枚举,但是他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将多年来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从书本中学到的智慧谋略有机结合,终于带领紫南村从“大乱”到“大治”,实现了从人心惶惶到安居乐业的华丽转身。
大放异彩,
由内而外的改变更新
潘柱升告诉我,现在的紫南村,除了上述我所看到的硬件方面的更新升级,在软实力方面也绝对是一个堪称典范的样本。
在教育上,紫南村投资800万元建起了村幼儿园,投资1000万元改造了紫南小学,将紫南尊师重教的传统发扬光大;在医疗上,实行二次醫保,紫南村民到南庄医院看病,门诊只需交4元挂号费、住院只需交400元住院费,其他均由村里负担;在文化上,实行“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战略,并计划每年孔子诞辰日举行千人诵读,规划兴办紫南书院,传播国学经典,让仁善文化蔚然成风。拍摄了微电影《紫南·仁善之村》,谱写了村歌《紫南奋进曲》,并编辑画册《仁善紫南》,开展美德系列评选等活动,并把自然生态、水乡风貌、民俗活动等元素有机结合,进行古村落活化和宗祠建设,确保将紫南村建设成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近年来,在潘柱升的带领下,紫南村相继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中国十佳小康村、广东省名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广东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一系列光荣称号,而且,紫南村其实已经完成了国家级生态村的申报,但因为政策调整,所以暂未获评,算是潘柱升的一个小小遗憾,他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完成心愿。
同时紫南村甚至名声已经远播海外,2015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阿都拉亲自到访紫南,与潘柱升就农村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表示紫南村的发展成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2007年潘柱升被请回家乡、帮助紫南村重振旗鼓开始,历经9年砥砺奋进,截至到2015年年末,村里的土地租金从原来的每亩8000元上涨到如今的5万元;经济总收入从946万元跃升到8000万元;人均分红从822元提高到9500元,经济收入和村民分红与9年前相比分别增加了8倍和11倍……
更难能可贵的是,紫南村践行幸福村居的实践,为整个广东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以充分借鉴的“紫南模式”。
正如潘柱升所言:“我希望现在的努力和探索日后能成为紫南发展、管理的一个范本,让我们成功的经验得以传承,可以为紫南、为南庄甚至是为禅城为佛山,摸索一条新型农村管理的道路。人固有一死,但精神和思想却可以存续,对我来说,思想和精神的传承比生命更重要,我认为,这才是我回来、政府希望我回来能够实现的东西。”
采访结束时,潘柱升告诉我,等他退休之后,他希望能兴办一所农村干部培养学院,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体会全部传授出去。我由衷地说,那到时如果有机会,我一定来好好听听课,学习一下。因为从企业家到村干部再到研究学者,能把每个角色都演绎得可圈可点谈何容易?每一段经历都远比教材更为珍贵。
乔布斯曾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对于潘柱升来说,人生的历程里正可谓是:努力过,作为过,改变过!他用大开大合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段大写人生,无悔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