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小说的“民间”本色

2017-03-10 21:49师亚萍孙海娇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吕梁乡土民间

师亚萍++孙海娇

摘 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每一个创作阶段都能留下时代烙印并真实记录中国农村发展进程的作家很多,已故山西作家马烽也是其中一位。他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乡土写实作家,其小说体现得也正是浓厚的“民间”乡土本色。

关键词:马烽 民间 乡土 吕梁

马烽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一系列经典而优秀的长短篇小说,这些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大都以描写农村的现实生活为主,真实记录了农村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各种生活和精神风貌,其中的时代性与乡土味又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吕梁地方色彩。

一、马烽小说的时代乡土味

能够成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离不开马烽成长的环境,他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县居义村,父亲是一名中医,可惜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只能跟着母亲寄住在汾阳县的舅舅家。家庭的变故带来的是兄弟之间财产与土地的纷争,这给马烽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以至于他在创作中关注的重心停留在了农村土地问题上,他的创作也由此与乡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坚持的“乡土”风,为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作家杨品称为“无愧于时代的人民作家”。[1]

统观马烽小说,反映的内容大多是牵系农民心灵的土地,随着时代潮流变化的农村生活。凭借对农村浓厚的情感和真切的体验,他孜孜不倦地记录着各个时期农村的风云变幻和世态人情的转变,其中散发着的浓厚乡土气息与时代性的结合,更为他的“民间”本色增添了一份闪光点。

马烽的小说真实记录了中国农村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比如反映农村是如何建立民主政权、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作品《吕梁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晋绥解放区一个偏僻农村里,几位民兵英勇抗日的斗争故事。

土地改革时期写的《金宝娘》,从金宝娘自己身份地位的转换反映出土地改革给解放区人民带来的生机。小说的最后写到金宝爹给老马送的那双鞋,不仅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一个旧时代女人的新生,更是金宝娘包括众多受压迫的妇女甚至是整个农民群体在土改之后获得的新生。1949年的《村仇》讲的是田村和赵庄因为水渠导致两位主人公田铁柱与赵栓栓反目成仇,引起了宗族村落间关系的恶化。最后在土改时期,老干部刘开明的出现化解了亲人、村落之间的矛盾,两家关系得到缓解。《光棍汉》中穷苦农民任命根老汉在新旧社会中婚姻的遭遇的对比,反映土地改革前后农村以及农民在思想观念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一架弹花机》讲述的是解放后农民宋有有师傅在面对机械化的生产工具时,生产观念上的转变过程;《韩梅梅》记述了韩梅梅热爱劳动、积极致富的事件。还有《一篇特写》《四访孙玉厚》等作品,描绘的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批判了在农村工作中出现的盲目冒进、弄虚作假等现象。

到了80年代,马烽又写了农村生活小说《李德顺和他的女儿》《结婚现场会》等,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的各种生活喜剧及农民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观念的转变。《伍二四十五纪要》则是对农村历史的总结,讲述了伍参谋的人生经历。之后的《彭成贵老汉》反映的是在农村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积极参加劳动的繁荣景象。《我村有个章小宝》《葫芦沟今昔》这两部作品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农副业、乡镇企业的美好发展前景。

马烽小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主题的变化,是典型的时代性与乡土味的天然结合。

二、马烽小说的吕梁地方特色

马烽曾经两度进京为官,但最后还是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他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来抒发落叶归根的感慨,觉得京华再好也比不过这片肥沃的、养育他的黄土地。正是由于对吕梁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一)民间方言味

农村乡土决定了马烽的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并且带有浓厚方言色彩的特点。

浓厚且通俗易懂的地方口语化色彩。他的小说中没有浓墨重彩的人物外貌和景物描写,也没有冗长的心理描写,但仅仅通过人物的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而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则是通过他对当时人物情境的直面叙述,然后运用口语化和个性化的语言相结合来体现,如《吕梁英雄传》中第九回老武说:“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边哩!”体现出老武在政治方面的警觉及睿智;《金宝娘》中金宝娘在老马面前说的:“孩子跟了我也受了罪……想起来我心锤上也滴血!”几句通俗的话语就道出了她多年遭受的苦难及心里的痛。再如:“放下镰刀提粪筐,一年四季不识闲”“担水磨面”“称盐打醋”“把家过日子”“和合酒”,等等,这些都是吕梁地区农村人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

比比皆是的口头禅。如《吕梁英雄传》中描写村里民兵砍桦林那段:“只听这边有人大声喊:‘倒呀!倒呀!操心!腾开了!人们乱跑着过来看……”;还有金宝娘在劝诫金宝别动老马的钢笔时说:“金宝放下,操心弄坏。”口头禅的运用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

流行于民间的谚语或歇后语。如:“生下受罪的骨头还能死了”“蛇钻到竹筒筒里,只好走这条道儿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镢头掏不出个井”,等等。这些足能体现吕梁人民对生活常识敏锐的观察和总结,不仅诙谐幽默,更带有浓厚的民间情趣与智慧,更反映了当地人淳朴的民风和率直爽朗的个性。

(二)地方民俗民风

吕梁山区资源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吕梁人民大都依靠丰厚的黄土地孕育的庄稼为生。《村仇》中田村与赵庄的百姓都以种地为生,他们因为水渠的分配问题而产生了矛盾;《老社员》中给谷苗锄草的贺老栓的故事,农村干部为了解农民各家的情况到田间地头边劳动边与他们交流等。当地人民大都以面食为主,如《玉龙村纪事》写的就是冬生一家人在炕上吃“高粱面鱼鱼”的场面。同时吕梁的矿产资源也为人们的谋生提供了另一條出路,如《吕梁英雄传》中的康锡雪靠山把桦林山占为己有,通过资源来控制村里的百姓,大家要不给康锡雪当佃户,要不为他掏炭来维持生活。

猜你喜欢
吕梁乡土民间
幸福生活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乡土分外妖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