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春联里的美

2017-03-10 21:44王德亭
农家书屋 2017年1期
关键词:老叔春联对联

王德亭

一道程序。

退回三四十年前,乡亲们中还有不识字的人,贴春联也闹过笑话。有一年,族里的一个老叔求人写好春联,想得很全面,院门的、二门的、屋门的、猪圈的、室内的,都写了。到了年初一早上,几个后生到他家拜年,看到炕上贴的对子,不禁大惊失色:“怎么把‘牛羊满圈贴到炕上了?”老叔心想:坏了!字认得我,我不认得字。嘴巴还挺硬:“不对吧?我贴的是‘身体健康,是不是跟‘牛羊满圈粘住了?”他装模作样在地上寻找,可地上除了天亮前来拜年的人嗑下的瓜子皮,哪有半张红纸?后生们前脚出了院门,后脚老叔就把炕墙上的对联扯了下来,边扯边骂自己:“没文化还想逞能,活该!”

那时候,讲究的人都自编自写春联。我三叔写的对联最有看头。印象很深的有这样几幅:“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富贵三春景,平安二字金”。据说,这是三叔的“看家本领”,村里有几个不服输的写家都认可他的老辣。大年下的,他写的对联招引来许多人驻足欣赏,他站在人群后头,面带微笑。

春联,蕴含浓浓的家风。有的人家崇尚兄弟义气,直接在《水浒传》中摘取:“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有的人家是书香门第:“宗传后稷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门口贴的最多的是:“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公开公正公平处事;诚信诚心诚意待人”……

春联,浓缩着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举国欢腾,万民同庆,人们写出了这样的春联:“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翻身感谢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世代高唱东方红”……

上世纪50年代,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当时的春联写道:“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还有“人民公社长青藤;贫下中农向阳花”,横批是“一大二公”。

60年代,有人直接将毛主席诗词贴在自己家的门框上,作为春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还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70年代末,国人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当时的春联有“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跃;公报春风拂大地大地生辉”……

80年代的春联洋溢着时代气息,大家开始期盼富裕的日子,因此春联多为进财、富民等内容,比如“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改革春风吹大地 ;富民政策荡神州”……

90年代开始,春联很少有人耐烦用毛笔写了,大部分是印刷品,有的还是闪光的金字,充满了富贵气。更让人不堪的是春联的内容,皆是“走红运”、“发大财”、“展宏图”一类,满纸的俗气。我认为春联贴在大门上,一是自己喜欢,二是要拿给人看的,既要有一种形式的美,对联当然要讲究对仗;又要有一种内涵的美,传递文化,传递情趣,让人读之有味。好在近几年来,我发现自写的春联又渐渐回归。黑色的毛笔字虽然不像印刷体那样工整漂亮,但恰恰是这种“不完美”,给春联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年复一年,春联的内容在变,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中華儿女一直用这种最传统的方式表达着对时代的欣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祝愿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圆梦!

猜你喜欢
老叔春联对联
贴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巧出对联
新年快乐
疯狂编辑部之老叔长高记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老叔做菜
老叔藏钱记
老叔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