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经济向共享经济转变的趋势下,Airbnb这个以“闲置房屋出租”为主业的互联网平台,仅花了七年时间,就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3万4千多座城市,得到无数年轻人的追捧。去年11月,Airbnb的估值达到300亿美金。
从2016年开始,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出游,特别是出境游时,选择在Airbnb上预定住宿。然而,在厦门经营短租的朋友,却被勒令将产品从Airbnb上下架,面临暂时关停的尴尬。一边是Airbnb用户的增长速度远超于人们的想象,Airbnb的发言人表示“迄今为止,中国旅行者在Airbnb上的访客人数已经超过350万。仅2015年,来自中国内地的出境游用户增长了500%,这使得中国成为Airbnb成长最快的出境游市场之一。”另一方面是,Airbnb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面临的“水土不服”。与北美和欧洲这两个Airbnb最大的市场相比,中国区贡献的收入占比仍然很少,只是增速快而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边如火如荼,一边犹如寒冬的局面?Airbnb为什么在中国鲜有大动作?
回看Airbnb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013年,Airbnb开始中国区布局,直到2015年8月,通过与穷游网战略合作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并引入红杉中国和宽带资本两家中国股东。2016年12月初,Airbnb官方发表文章,宣布Airbnb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然而在此之前的三年,它显得无比的“低调”和“高冷”,似乎无处不在,但又不希望你感知到它的存在。
难以破解的本土化魔咒
硅谷技术公司如Google、雅虎、Uber等,在中国的本土化魔咒已是老生常谈。这些技术公司对在中国市场难以本土化以及对本土竞争对手复制能力的恐惧,在2010年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时达到了顶点。就Airbnb而言,在消费者端的产品体验和文化差异,造成Airbnb和中国用户长期隔阂。用户基础、人们的居住习惯、人们的居住期望,以及那些想要租房的人群,都非常不同。这些差异最直观的反映在订单量暴增的情况下,大量的客户投诉问题随之而来,“投诉无门”的Airbnb用户跑到微博评论区吐槽,寻求解决方案,问题从支付、优惠码到身份验证不一而足。
运营团队的“不在场”
2016年下半年,Airbnb在中国建立了客服团队,负责调节房东和房客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很多问题仍然是他们无法解决的。他们意识到低估了中国这些问题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这种低估很大程度说明了,Airbnb在中国的发展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而这种速度与Airbnb总部在中国的规划以及全球范围内固守的一些模式产生了冲突。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么多年,Airbnb仍然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中国区CEO——能与Airbnb美国的文化无缝对接;得到美国团队和中国区每个员工的认可;了解中国市场。而管理团队的缺失是导致中国用户的产品功能更新缓慢重要原因。
安全監管成阻碍
众所周知,Airbnb的成功在于共享+社交,也正是基于这些特点,监管与安全问题为Airbnb进入中国平添几分阻力。就拿厦门的情况来说,如果想经营一家民宿,在其他证件齐全之外,还要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民宿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个性产品,却跟标准化酒店一样,属于公安部门审核的特种行业。可是,目前真正拥有特行证的民宿,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所有人都卡在消防管理。国家虽然出台了大量支持民宿的红头文件,但没有哪条法律出台过关于民宿的消防标准要求,这就导致了房主时刻都担心面临关停的局面,而平台也时常处于被动的状态。
Airbnb在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2017年,势必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在中国短租市场中的另外两个巨头,小猪、途家相继出征日本,显然短租领域不会再平静。我们已经见多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故事,Airbnb能否在日后突围,想必需要解决以上那些长久存在问题,更需要市场的检验。走出“高冷”的Airbnb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