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勤慧
阴冷的风,潮湿的空气,生活在南方的人对这样的冬季再熟悉不过了。而湿寒之气也在这个时节最易入侵人体,对付它们温灸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温灸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借助灸火之力,温通经气,行血散寒,对寒湿痹痛、沉寒冷结有不错的疗效。同时,艾灸还有防病保健的作用,有胃寒困扰的人,小肚子常冷痛、犯痛经的女性不妨在冬季时不时地灸一灸,能温阳补虚,调理不适。
01悬灸、隔姜灸,哪种温灸方式更安全,不易烫伤?
A:隔姜灸虽然效力强劲,但姜的厚薄有讲究,在家进行稍不得法容易烫伤。因此悬灸更好。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方一上一下,忽近忽远地进行,这样灸火之力较好控制,不易烫伤。艾灸时不能刻意追求温度高,以局部潮红、感觉温暖为标准。一般以一个穴位20分钟为宜。
02:家庭温灸,怎么控制灸的量?
A:每次选择温灸穴位最好不要超过三个,隔天再换两个穴位轮换交替灸。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每天用艾不会过量,而且能保持穴位对艾灸的敏感性,疗效有保证。
03:经常温灸会不一会上火?
A:温灸量控制得到是不会上火的。不过,灸是一个消耗津液的过程,灸前和灸后都应补水各200毫升。补水一定要选温开水,不能喝饮料,因为甜饮料反而会消耗体内水分。
04:现在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艾灸盒很多,该如何挑选?
A:首先隔热性要好,如果是金属材质灸盒应查看里面的隔热层,以免艾条燃烧时造成烫伤;第二,艾条能很好地固定住,倒扣时火星不会落出来。第三,最好灸盒有可调节火力大小的设计。第四,外层罩面包裹较好,烟小一些。
天一冷,“大姨妈”特“作”
一刮北风,兰兰就抱上了“汤婆子”:“每到冬天,手脚就像块冰,怎么也焐不热呢。”而最让她紧张的是“大姨妈”来访的那几天。小肚子又胀又痛,连带着腰也酸酸的,害她整天无精打釆,唉声叹气。
这些症状是不是让你想到一个词“宫寒”?其实,“宫寒”只是民间的叫法,并不是中医病名,它是指妇女由于肾阳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妇科症状。痛经、经量减少,腰膝酸软,不易怀孕等都属此类。而温灸能温阳补肾,消除疾患。痛经时,温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缓解效果,而平时灸一灸,又能起到调经作用,有利于“大姨妈”再次到访时更加顺畅。
试试灸这些穴位
关元:它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因此有强壮身体、培肾固本、补益元气的作用。它位于肚脐下正中线三寸的地方。找起来并不难,四指并拢,放在肚脐下量四指,最下边的指边和正中线相交处就是关元。
神阙:它就在肚脐正中,被称为元神之门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肠的效果。因此,灸这个穴位不但能补肾祛寒而且能调理肠胃。
子宮穴:顾名思义这是个给女性派福利的穴位,月經不调、痛经、腰膝酸软都可以通过它来调理。它在脐下四寸、中极旁开三寸的地方。取穴时仰卧,将耻骨联合上缘与肚脐线5等分在连线的上1/5与4/5的交点处,旁开四横指。
肾俞:有助阳益气、强腰健体的功效。它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连线的中点处。
受潮的胃
人人都说冬季是贴膘长肉的时候,可小陈不但没胖,反而还瘦了点。原来前阵子受凉,他的胃病又犯了:胃受了潮似的,反酸总是没完没了,每次吃饭刚吃了没多少,就觉得胃被撑住了,隐隐的冷痛感也时不时袭来……
对于本来就有肠胃病的人来说,冬季最怕胃寒发作。胃寒分虚寒和实寒。虚寒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绵绵不休,保暖热敷或是按压患处能即刻缓解疼痛,吃饭后疼痛稍稍缓解,但时常会反酸,没吃多少就感觉胀痛。实寒则属于胃寒的急性发作期,疼痛更剧烈,甚至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温灸以热力慢慢渗透入穴位,驱散胃部的寒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虚寒的效果比较好,但遇到急性发作,见效相对较慢,还是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试试灸这些穴位
中脘:它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要穴,有补中气、疏理中气的效果。和足三里相配合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作用,尤其对消除胃痛有一手。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处,相当于肚脐上四寸的位置。下脘:因位于胃脘下部而得名,有较强的健脾和胃、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它位于肚脐上方两寸处,即中脘与肚脐连线中点的位置。
足三里:常按三足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历来被认作是强壮身心的大穴,温灸足三里不仅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它位于外膝眼(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外侧的称为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温灸期间注意点
饮食有节,三餐规律。要吃可消化的温热食物。
忌吃油腻生冷食品,慎吃海鲜类产品。
虚寒胃痛者,可服用山药大枣粥、黄芪粥等温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