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兆吉,张嘉桐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870)
扎根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评述*
于兆吉,张嘉桐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870)
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受到研究人员误解最深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系统论述扎根理论的起源,介绍扎根理论流派发展及三个流派之间的异同,并举例说明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上的研究应用,旨在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扎根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在正确掌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和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现状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扎根理论研究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流派发展;文献述评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弥补了实证研究在手段、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自出现以来,便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被广泛地应用在了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之中。但Denzin和Lincoln也指出,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中应用广泛同时也误解极深[1]。扎根理论虽然称为理论,但实则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了解扎根理论起源和流派发展,掌握扎根理论的内涵及外延,对正确理解扎根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建构科学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1.扎根理论起源及研究流程
扎根理论研究法出现以前,在理论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界大多存在着脱节的情况。专家学者们或致力于探索分析那些纯粹的理论研究,空想一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或只滞留在对经验现象的描述上,一味地强调“可观察性”和“可证实性”[2]。于是1965年,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泽(Glaser)和他的搭档安塞尔姆·斯特劳斯(Strauss),在撰写《Awareness of Dying》过程中,受美国的实用主义和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影响,首次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对不同的医院环境中,医护人员何时知道并且如何知道患者即将逝世的消息,同时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究医院中的死亡问题[3],并在两年后发表的《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扎根理论,倡导在收集到的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式地总结发展出理论,而不是在现有理论中进行演绎假设[4]。因此,扎根理论的出现也为跨越理论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之间的鸿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主要由准备工作、数据收集、分析过程、撰写备忘录、排序及理论概述、撰写成稿等6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
准备工作:初步设计好调查样本的来源及抽样方式,同时尽力避免对特定文献资料的回顾,以防思路受到前人研究的束缚。
数据收集:根据准备工作结果,收集与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例如观察法、实地走访等,数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分析过程:即编码过程,与数据收集过程同时进行,同时也是一个数据收集过程的反馈,上一级分析的结果是下一级数据收集的理论基础。根据扎根理论版本的不同,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过程也不完全相同,但本质相同,都是先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解整理,根据研究需要运用逻辑思路或典范模型将彼此间的关系重新组合串联起来,深层次挖掘彼此间的关系,最终形成理论框架。
撰写备忘录:备忘录主要记录的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调查过程中的思路,在收集、分析的过程中备忘录应该是不断记录并更新的,备忘录的撰写可以规范也可以走意识流。
排序及理论概述:排序是指对撰写备忘录思路和概念排序,通过寻找彼此间的联系,自然形成理论,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需要撰写更多的备忘录,甚至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
撰写成稿:将之前的调查过程和结果总结成稿的过程。
2.扎根理论基本思路和特征
(1)实践中获取资料,资料中建构理论。扎根理论研究法是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自下而上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逐层深入的解析,建构出科学理论的过程。扎根理论提倡从实践中收集数据资料,所归纳出的理论一定要能追溯到原始资料作为支撑,同样,研究人员认为从实践中得到的数据资料所建构的理论也才最具有生命力,当理论和实际问题一致时,理论也便彰显了实际的指导作用。
获取资料的方式可以是进入田野的实际观察走访,也可以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查阅。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研究时文献查阅的滞后性是扎根理论研究法的一个显著的特性。在正式进行扎根理论调查研究之前,为了规避对研究者思想和思维方式的禁锢,应避开有针对性的文献查阅和回顾总结,以此来保证研究者思绪的开放和对问题的敏感程度,防止预先产生相关的假说。当理论归纳形成后,进行大量相关的文献回顾,以其作为理论归纳的原始资料和理论饱和度的检验材料。
(2)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概念。扎根理论是对实现中存在但不容易被察觉的行为模式进行概念化,致力于形成一套新的、具有科学性的概念和理论,而不是仅仅对行为现象进行描述。所以,在进行调查研究时,研究者首先通过观察和走访等调查方式搜集具体的行为动作或事件现象等,撰写好备忘录,描述搜集到的资料,形成概念,再将概念彼此联系,进一步抽象成为范畴,最终通过归纳总结,建构出科学理论,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概念的整个研究流程。
(3)持续比较,理论抽样。扎根理论研究在收集资料与形成理论之间是一个不断进行比较的动态过程,比较的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动作行为或事件现象之间的比较,找到各自的属性特征形成概念;然后是事件和概念之间的比较,进一步寻找彼此间的联系,挖掘概念的属性;接下来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比较,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最后进行外部比较,例如通过文献的回顾来比较验证概念和理论的饱和度。
因为概念和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对应的,资料的收集也随着分析过程的深入而同步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上一级形成的概念和理论雏形会成为下一步资料理论抽样的标准,由这些概念和理论指导研究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理论。
(4)研究问题自然形成,非研究者预定假设。研究问题自然形成的意思是,在研究者进入调查之前,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待研究问题,只是有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具体的研究问题是在研究者开始进入研究之后,随着资料的获取和收集逐渐形成的,理论也是在不断比较收集中逐级归纳形成的,而非在调查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就预先设定了问题和假设,这也是与假说演绎的本质区别。
(5)一切都可作为数据。扎根理论研究中,一切都可以被作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也是该方法极其关键的一点。研究调查中收集到的资料、以往的文献资料、研究者自身及自己的思路观点或个人经历等都可以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格拉泽表示,在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关于研究人员的一切信息都可以用来当作数据处理,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概念并最终发展出涉及的模式[5-6]。虽然数据很多,由此带来的问题和角度也很多,但研究人员总会在多角度的情况下归纳统一成为一个视角,形成理论[7]。
(7)严格标准化的检视和评价。扎根理论对所归纳形成的理论有一套严格标准化的检视和评价原则:归纳建构的理论和概念必须有原始资料当作支撑,并且能够随时回归到资料中,同时能够发现其他更多的数据作为验证的材料;归纳总结得出的理论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发展完全,密度大,内部耦合性强;理论中概念和概念间应该存在着或强或弱的联系,有合理的解释,各个概念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由概念形成的理论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对行为模式中的细微变化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
1.三种流派的发展历程
从扎根理论研究法出现到发展至今,一共演变产生出三种流派,分别是格拉泽和斯特劳斯的原始扎根理论、斯特劳斯和科宾的程序化扎根理论和卡麦兹的建构型扎根理论。
(1)原始扎根理论。扎根理论研究法未出现以前,学术界大都存在着理论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之间相互分离的尴尬情况,为打破这种状态,1965年,格拉泽和斯特劳斯在进行医院中死亡问题研究的时候,首次运用了扎根理论,并于1967年出版著作《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将扎根理论详尽并全面地介绍给学术界,揭开了扎根理论的神秘面纱,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流派也被称为原始版本。
(2)程序化扎根理论。随着学术界对扎根理论的运用和研究,在1990年,斯特劳斯和科宾在原始扎根理论的基础上,将研究过程进一步程序化,并提出了利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概念间的关系,挖掘彼此间的联系,该流派也被称之为程序化扎根理论。实际上,斯特劳斯和科宾的扎根理论研究步骤和过程已经相当公式化和概念化,运用起来较为便捷,但对研究者的相对限制也是最大的,同时该流派也是三种流派中使用最广的一种。
(3)建构型扎根理论。到1995年,国外对扎根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已经较为深入,学者开始尝试在扎根理论中加入新的元素,试图激发扎根理论新能量。此时受到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启发,格拉泽和斯特劳斯的学生卡麦兹提出建构型扎根理论。卡麦兹本人更倾向于实证主义,更注重实用性,认为扎根理论想要继续发展就要从实证主义的源头入手,将建构主义的许多方法和问题都与之融合起来,使得扎根理论发展得更为充分、细致,更具有反思性[8]。
2.三种流派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1)共同点。三种流派的扎根理论虽然称谓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质性研究,所以具有质性研究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发展出理论,宗旨都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建立科学理论,以数据资料作为研究的主导,而不是依赖研究者研究前预定的假设进行演绎。
为了改善土壤检测技术落后的现状,助推我国农业加速向精准农业迈进,2018年7月,美国最大的测土机构Agsource实验室同中国达成深度合作,在史丹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国内首家集咨询服务、土壤测试、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检测实验室——蚯蚓测土实验室。
(2)差异性。三种流派的扎根理论差异之处体现在数据分析过程的不同,即编码部分的差异。
原始扎根理论的编码部分分为两个步骤:实质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实质性编码的主要工作和内容是定义拟研究问题所涉及到的理论范畴及其特性,是进行概念化的基础。理论性编码是进一步抽象概念化实质性编码间的内在关系,彼此间的联系应该是自然发生、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理论。
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过程相对于原始扎根理论来说较为固定化和规范化,通常分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部分。开放式编码主要是对事件或现象进行概念化,并进一步分析概念间的关系以至形成范畴的过程,所以开放式编码的结果就是得到研究相关的概念和范畴。主轴编码主要是更深层次发展概念和范畴的特征,并通过典范模型来进一步挖掘范畴之间的联系,为提取核心范畴奠定基础。选择性编码是通过核心范畴的选取原则提取出研究中的核心范畴,发掘范畴间的潜在联系,并形成故事线,增强实用性,便于理论的自然形成。
建构型扎根理论并没有固定的编码过程,全部的分析编码过程依赖于研究者对资料的掌握和提问能力,持续与被调查者进行互动,以此来对事件或行为模式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
就国外的实际应用案例而言,扎根理论研究法自出现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Richer对当时的社会学家所作的有关教育的研究提出了批判和置疑,并运用扎根理论对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来进行解释说明[9];Sahin等人利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探究小学生的学习观念和他们是怎样看待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态稍差的同学认为学习是就业的一个原因,同时研究数据显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传输[10];为了探究艺术组织中董事会成员的特点和活动,Odile Paulus等人通过对驻扎在法国和德国的两个艺术组织中的董事会成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成员组成具有多样化,而能力和亲近程度存在差异的成员彼此协作共同进行计划、控制、领导、决策等活动,并探究得到影响董事会决策的关键因素,为董事会持续发展和更好地为艺术家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11];Karen等人运用扎根理论探究自我意识和神经性厌食之间的关系,希望以此找到治愈这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12]。
时至今日,扎根理论对日常生活中的领域同样有高度的适用性,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扎根理论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Coles等人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探究流浪者对口腔健康需求的意识,同时为相关服务人员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牙科服务,并提供了建议[13];阿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老年痴呆症,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别人误解的病症,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对国际非正式看护人员的行为、经验和危机应对机制进行研究,增进了读者对病人照顾知识的了解,并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同时也起到了呼吁关爱阿兹海默症人群的作用[14]。
相较于国外,我国学术界对扎根理论的分析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1999年陈向明教授的《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是我国首次系统论述扎根理论的文献。虽然起步落后于外国,但在应用研究领域涉及广泛且发展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同样的,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扎根理论依旧是学者们的宠儿。在《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中,陈向明教授结合案例分析法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扎根理论研究法,并结合我国的情况,分析了扎根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揭示了该研究方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15];刘海燕等人通过对来自北京和山西共19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以探究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主要构成,通过三级编码分析得出情绪体验、行为意图和生理体验是心理安全感的主要构念,同时指出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安全感会有助于其个人心理的健康发展[16];在管理学研究领域,李志刚和李兴旺以蒙牛公司为例分析在几年内迅速发展的一类公司,通过分析公司的成长模式,丰富了公司成长模型理论,对其他公司依旧有指导和启发作用[17];扎根理论在情报学和公共管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王思洁系统地论述了扎根理论的特点和操作流程等,并进一步分析了扎根理论和情报学发展研究的契合指数,结合我国当前情报学研究方面的弱点和缺失,从情报学研究方法论等四个方面提供了深入情报学研究的建议[18];在公共管理领域,学术界经常研究的是组织公民行为,但组织中的“负面行为”会比积极行为造成更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也更具有实际意义。赵红丹等人运用扎根理论探究了影响强制性公民行为的因素,从个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入手,更加科学合理地对组织结构中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19]。
随着网络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介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06年以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赵杨等运用扎根理论对微博集群行为类型进行探究,得出了七种集群行为并由此归纳出了其工作机制,为网络舆情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20];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海外企业的重组、并购行为逐渐增多,但制度、距离等因素仍制约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杜晓君等人运用扎根理论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进行识别,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成功进行海外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策略和建议[21];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发展过快带来的弊端和遇到的瓶颈,为打破这种瓶颈,刘家国等人探究了制约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因素,致力于推动中俄之间跨境电商的良性发展,同时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理论依据[22]。
扎根理论同样可以适用在企业协同创新战略研究方面。以宝洁公司为例,王海花等人将公司的创新模式分为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探究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创新研究的应用价值[23];现阶段,在“双创”的热潮下,拓晓瑞等人借助情景化方式,以奇瑞公司为例,厘清因素之间的脉络关系,探析作用机理,建立了企业协同创新战略模型,也开启了我国扎根理论应用研究的新篇章[24]。
扎根理论的发展与研究,依旧是学术界一个热点性和具有争议性的问题[25-26]。随着研究的深入,扎根理论的适用性在不断扩大,从刚开始出现时用来对现实存在但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行为模式进行概念化,形成一个与研究对象本身相关的、棘手的、可以解释行为模式的理论,到处理一些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或仍存在争议的理论概念,发展至今扎根理论还可以用来处理因素关系非常复杂的结构。扎根理论研究的魅力就在于理论建构。与量化研究相比,更适合建构规模较大即涉及概念较多、变量之间关系较复杂、形式多样的理论。研究领域也由最初的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扩展到对诸多日常生活领域都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研究者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探究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为服务的转型升级奠定理论基础[27]。
所以,本文旨在论述扎根理论的起源、流派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为扎根理论的初学者和对扎根理论有误解的人答疑解惑,帮助学者们正确理解扎根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同时,希望通过对应用的具体举例说明,可以对研究者起到启示作用,结合中国当今发展的目标和发展阶段,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方面,提升扎根理论运用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促进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发展的同时,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1]Denzin N K,Lincoln Y 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M].CA:Sage Pub-lications,1994:23-35.
[2]周海银.扎根理论及其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7(12):3-5.
[3]Glaser B G,Strauss A L.Awareness of dying[M]. Chicago:A ldine,1965:46-59.
[4]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1967:56-70.
[5]Glaser B G.Doing grounded theory:issues and discussions[M].M ill Valley:Sociology Press,1998:78-90.
[6]费小冬.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2008,1(3):23-43,197.
[7]Glaser B G.The grounded theory perspective:conceptualisation contrasted w ith description[M].M ill Valley:Sociology Press,2001:47-58.
[8]Charmaz K.Rethinging methods in psychology[M]. London:Sage,1995:27-49.
[9]Richer S.School effects:the case for grounded theory[J].Sociology of Education,1975,48(4):383-399.
[10]Sahin T,Cigdem L.Learning:what do primary pupils think about it[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2,105(4):277-285.
[11]Odile P,Christophe L.What do board members in art organizations do?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2013,17(4):963-988.
[12]Karen K,Jane F,John R E.Sense of self and anorexia nervosa:a grounded theory[J].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2016,89(2):211-228.
[13]Coles E F,Ruth L.Exploring the oral health experiences of homeless people:a d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 formulation[J].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 iology,2016,44(1):53-63.
[14]Louise D P.Sustaining place a grounded theory of how informal carers of people w ith dementia manage alterations to relationships w ithin their social worlds[J].Journal Clinical Nursing,2013,22(3/4):501-512.
[15]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2-15,188.
[16]刘海燕,郭晶晶.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结构特点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4):75-79.
[17]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管理科学,2006,19(3):2-7
[18]王思洁.扎根理论对情报学研究的启示[J].情报杂志,2011,30(11):1-4,32.
[19]赵红丹,彭正龙.基于扎根理论的强制性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3):132-139.
[20]赵杨,时勘,王林.基于扎根理论的微博集群行为类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4):29-34.
[21]杜晓君,刘赫.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4):18-27.
[22]刘家国,刘巍,刘潇琦,等.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9):27-40.
[23]王海花,彭正龙,蒋旭灿.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J].科研管理,2012,33(3):49-55.
[24]拓晓瑞,徐久香.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7):134-140.
[25]贾旭东,衡量.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J].管理学报,2016,13(3):336-346.
[26]吴毅,吴刚,马颂歌.扎根理论的起源、流派与应用方法述评: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案例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3):32-41.
[27]金仲,宋青瑾,郭琼,等.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23-326.
Review 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grounded theory
YU Zhao-ji,ZHANG Jia-tong
(School of Management,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
Grounded theory is one of the most w idely used method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misunderstood methods by researchers.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the origin of grounded theory i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the development schools of grounded theory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versions are introduced.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psychology and sociology,in order to help researchers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grounded theory.On the basis of correctly master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grounded theory,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goals in China are combined,the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research on grounded theory are improved further.
grounded theory;qualitative research;development of schools;literature review
C 03
A
1674-0823(2017)01-0058-06
10.7688/j.issn.1674-0823.2017.01.09
(责任编辑:吉海涛)
2016-11-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5JDSZ2070);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1014201);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年度咨政建言课题(2016lslzzzdian-14);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170683)。
于兆吉(1975-),男,辽宁辽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决策、服务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11 13∶29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 20170111.1329.022.htm l